不同盐渍化程度下滨海盐渍土有机碳矿化规律
天津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研究

天津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研究作者:王艳,廉晓娟,张余良,李明悦,贺宏达,王正祥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2年第02期摘要:通过对自然状态下典型的天津滨海盐渍土进行定期调查和监测,研究天津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规律。
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盐分含量随季节性变化存在明显的积盐、脱盐过程。
土壤的盐化程度越高,盐分的积累与淋溶变化幅度就越大,土壤表层盐分变化频繁,变化幅度较大,底层盐分变化幅度较小。
关键词: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积盐;脱盐中图分类号:S156.4+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2.027Study on Water-salt Movement of Coastal Saline Soil in TianjinWANG Yan , LIAN Xiao-juan , ZHANG Yu-liang , LI Ming-yue, HE Hong-da, WANG Zheng-xiang(Tianj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Tianjin 300192,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regular investigating and monitoring of typical coastal saline soil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n Tianjin, the water-salt movement of coastal saline soil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alt content of soil profile had obvious salification and desalination process with the seasonal changes.The higher of soil salinization degree was, the larger rangeability of salinization accumulate and leaching.The salinization of surface soil changed frequently and greatly, while the salinization of bottom soil changed in a smaller extent.Key words: coastal saline soil;water-salt movement; salification;desalination土壤盐渍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和生态问题。
盐渍土中易溶盐迁移规律与基本性质_郭兴

盐渍土中易溶盐迁移规律与基本性质郭兴(青海省收费公路管理处西宁810008)摘要分析内陆干旱地区,土中易溶盐垂直迁移和水平移动规律,氯化物盐类、硫酸盐类、碳酸盐类基本性质。
关键词材料与材料科学盐渍土易溶盐迁移性质公路工程以地表1m厚度内易溶盐含量超过0. 3%的定义为盐渍土。
土中盐分类:易溶盐:以岩盐、芒硝、苏打碱为主(NaCl、MgCl2、CaCl2、Na2SO4、Na2C O3、NaHO3)。
中溶盐:以石膏为主(CaSO4#2H2O)。
难溶盐:以石灰石为主(CaCO3)。
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决定于存在的盐性和盐量。
易溶盐含量小于0.3%的非盐渍土,土的结构依然是以土的颗粒组成为特征,盐类的存在对其工程性质无重大影响。
土中易溶盐含盐量大于0.3%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筑路性质显著变化,盐性及盐量使土的塑性、密度、最佳含水量、夯实性、抗剪强度等一系列工程性质在水、温度影响下,改变了土的吸湿性;淋溶、沉陷、膨胀性质,使土体产生盐胀、冻胀、翻浆,盐渍土环境水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化合,置换侵蚀等一系列地质问题,引起许多路基病害及构造物基础混凝土腐蚀:随着土中含盐性及含量的不同,盐渍土的筑路性质及路基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也不同。
1盐渍土中易溶盐的盐类及其来源、垂直剖面分布规律1.1盐渍土中主要可溶性盐类(1)氯化物盐类:氯化钠等(NaCl、MgCl2、CaCl2、KCl)(2)硫酸盐类:硫酸钠(Na2SO4)、硫酸镁(MgSO4)、硫酸钙(CaSO4)(3)碳酸盐类:碳酸钠(Na2CO3)、重碳酸钠(Na-HCO3)、碳酸钙(CaC O3)、碳酸镁(MgCO3)可溶盐是以混合溶液形式存在于土中、地下水、地表水或以析出沉淀(结晶状态)的形式存在于干燥土中;其工程性质既决定于盐类本身的化学性质和含量,同时又决定于土的机械性能。
含水量和湿度的影响,是研究盐渍土的基本内容。
盐渍土中也包含了二氧化硅(SiO2)等非溶性盐类。
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研究进展

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研究在土壤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有机碳的分布、转化及稳定性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盐渍化是土壤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综述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和有机碳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盐渍化土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分析盐渍化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然后,重点综述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转化机制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还将探讨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以及有机碳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盐渍化土壤改良和有机碳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研究盐渍化是土壤退化的重要类型之一,对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稳定性、形成和变化过程在盐渍化条件下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深入,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盐分的积累会导致土壤颗粒间的凝聚力减弱,团聚体结构变得松散,稳定性降低。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容重、孔隙度等,还会进一步影响土壤的水分保持和养分循环等生态功能。
盐渍化对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点。
在盐渍化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根系分泌物等生物因素在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受到抑制。
同时,盐分对土壤颗粒的吸附和交换能力产生影响,改变了团聚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这些变化导致盐渍化土壤中团聚体的形成速度减慢,团聚体数量减少,尺寸变小。
为了揭示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变化规律,研究者们采用了一系列现代分析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射线衍射(RD)等,对团聚体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滨海盐渍土盐分表聚性及物理性状的影响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滨海盐渍土盐分表聚性及物理性状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盐渍土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产力和植被生长的一种土壤盐碱化现象。
滨海地区的盐渍土是我国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盐分含量高,盐分类型复杂,对植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盐分对土壤的物理性状有很大影响,因此对滨海盐渍土的盐分表聚性及物理性状进行研究对于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滨海盐渍土的盐分表聚性及物理性状的影响,为盐渍土的改良提供参考,并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有机肥用量在滨海盐渍土中的应用进行实验研究,探讨有机肥对土壤盐分表聚性及物理性状的影响规律。
具体包括有机肥用量对土壤盐分浓度、土壤结构稳定性、水分保持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旨在为滨海盐渍土的改良和土壤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为农田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
本研究也将为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滨海盐渍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其盐分表聚性和物理性状受到盐分的影响较大。
在滨海盐渍土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地的利用。
探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滨海盐渍土盐分表聚性及物理性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滨海盐渍土盐分表聚性及物理性状的影响,旨在为滨海盐渍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盐渍土地的治理和改良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该研究,有望为滨海盐渍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 正文2.1 盐分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盐分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对土壤的物理性状有着显著的影响。
盐分的存在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在高盐环境下,盐分会使土壤颗粒粘结在一起,形成结壤结构,使土壤疏松性变差。
天津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研究

色植 物 禁 区” 是 绿 化 的“ 界性 难 题 ” , 世 。
天 津 地 区濒 临 渤 海 , 下 水 位 较 浅 , 渍 土 面 积 地 盐
的 土 壤 中水 盐 状 况 随 时 间 和 空 间 的 变 化 。区域 水 盐 运 动 是 一 种 客 观 存 在 的 自然 现 象 ,有 其 发 生 、 发展 和 演化 的规 律 。只有 在 认 识 区域 水 盐 运 动规 律 的 基 础 上 , 能 对 区域 土壤 盐 碱 化 作 出 科 学 的 才 预测 预报 。天津 滨 海 盐 碱 地 水 盐 运 动 规 律 研 究 资 料 很 少 , 以研 究 滨 海 地 区 主 要 类 型 盐 碱 地 水 盐 所 运 动 规 律 , 据 水 盐 运 动 规 律 对 不 同 区 域 、 同 根 不
土 壤 盐 渍 化 在 世 界 范 围 内广 泛 存 在 ,是 一 个 世 界 性 的资 源 和 生 态 问题 。盐 碱 地 区 由 于土 壤 条
件 恶 劣 , 地 生 产 力 低 , 于 建 立 植 被 , 中 国生 土 难 是
1 材 料 和 方 法
态环 境 建 设 和 农 业 可持 续 发 展 的最 大 障 碍 因 素之
中 图 分 类 号 : 1641 S 5 . 文献标 识码 : A D I 码 :0.0 6 6 0 . 20 .2 9 s 0
Su yo ae- at v me t fC atl aieS ii ini td nW tr slMo e n o s l ol nT a j o aS n n WA G Y n, I N X a -u n, H G Y -i g, I n - u , E H n — a WA C Z e g xa g N a LA i ja Z AN u l n L g y e H o g d , N h n — in o a Mi
盐碱地及其综合治理

2021/10/10
20
(一)土壤水盐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6.土壤有机质
毛管水的上升速度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慢,潜水蒸发量和表土积 盐量则随之降低。有机质含量越高,其抑制水盐上移作用越强。
(2)从70年代开始,国家和各省开始大力治理盐碱地,停止一些不合理灌溉,完善排灌配套工程, 以及采取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使灌区地下水位得到控制,到80年代,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 盐碱土面积约减少一半左右,盐碱化程度也发生很大变化。河套和新疆等地区尽管在一些老 灌区的次生盐碱化得到控制,但总体上,土壤的盐碱化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16
(一)土壤水盐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2.地形和地貌
滨海平原区为例,就大地形而言,盐碱土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内 陆盆地、山间洼地,和排水不畅的平原地区。但从小区地形而言 ,由于地面水集中于洼地,洼地积水补给坡地的地下水,因而缓 坡地上的土壤盐碱化常较重。此外,在微小看地形上,当降雨或 灌水时,低外受水多,淋溶作用强,高外受水少,而且蒸发作用 强,水他由低处向高处不断的补给,盐分在高处积聚形成盐斑。 而土壤透水性不良的情况下,含一定盐分的水从高处流向低洼处 ,由于水分蒸发盐分便在低洼处积累,使土壤发生盐碱化。
原。 4.东北半湿润半干旱低洼盐碱区 包括松嫩平原 ,辽西盆地 ,三江平原和呼伦贝尔地区 。 5.沿海半湿润盐碱区 包括华东,华南及江北沿海地区。
2021/10/10
7
2021/10/10
8
一、盐碱地概况
(五)盐碱对植物的危害
盐碱地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 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养 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
长期垦殖对滨海咸化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影响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长期垦殖对滨海咸化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影响学号: 09508025姓名:高爽专业:地理科学年级: 2009级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完成日期: 2013年 5月指导教师:王义东长期垦殖对滨海咸化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影响摘要: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要求,在滨海地区,湿地垦殖为农田十分普遍。
本文以天津滨海典型咸化湿地(七里海和大黄堡)为研究对象,采用剖面(0-100 cm)取土法,探讨长期垦殖(约60年)对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影响。
结果表明:滨海咸化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各层有机碳含量下降明显,尤其在表层0~30 cm显著下降。
表层全氮含量显著下降,七里海湿地开垦为农田后下降0.33%,大黄堡下降0.53%,深层影响相对较小。
由于大黄堡比七里海距海更远,受海水扰动影响小,大黄堡湿地有机质含量高于七里海湿地,开垦为农田后,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减小。
目前对被垦殖的滨海咸化湿地研究尚少,本研究可以弥补相关不足。
关键词:有机碳;全氮;长期垦殖;滨海湿地;盐渍化Long-term Effect of Reclam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of Two Coastal Saline Wetlands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large number of wetlands were reclaimed to farmland. In coastal areas, reclamation of wetlands to farmlands is very common. In this study, we studied the long-term (approximately 60 years) effect of reclam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as well as their profile distribution in two typical saline wetlands (Qilihai and Dahuangpu) in Tianjin, 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clam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Especially at the surface layer,0 to 30 cm, while reclam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at the surface layer but not for the deep layers.At the surface layer,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was reduced by 0.33% After the reclaimation, while Dahuangpu by 0.53% .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of Dahuangpu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Qilihai due to the lower salinity induced by the longer distance away from the coastal line. After the reclaimation, the differenc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soils between the two sites is reduced. At present, study of reclamation of wetlands to farmlands was little, this study can make up the deficiencies.Key words: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long-term reclamation; coastal wetlands; salinization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2.1 湿地垦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2)1.2.2 湿地垦殖对土壤全氮的影响研究进展 (2)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3)2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3)2.1 自然概况 (3)2.2 样品采集和保存 (4)2.3 土壤样品的处理及有机碳、全氮的测定 (4)2.4 酸碱度(pH)和电导率(EC)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垦殖对咸化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5)3.2 垦殖对咸化湿地土壤全氮的影响 (6)3.3 垦殖对咸化湿地土壤碳氮比(C/N)的影响 (7)3.4 垦殖对咸化湿地pH值的影响 (8)3.5 垦殖对咸化湿地EC的影响 (9)4 结论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1绪论1.1 研究意义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栖息着众多的珍稀鸟类和绝大多数的淡水鱼类,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人类提供各种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旅游场所,具有经济价值和非常高的生产力。
咸水淋洗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潜力研究

咸水淋洗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潜力研究戴继航;张金龙;李婧男;苏德荣;王振宇;王鹏山【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1(25)3【摘要】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对砂壤质滨海盐碱土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以及咸水淋洗土壤水盐变化规律和节水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高矿化度咸水略微降低土壤入渗性能,但当淋洗水矿化度高于15.61g/L时,土壤入渗性能不再继续降低;不同矿化度水处理淋出液矿化度都经历快速下降、较快下降、缓慢下降3个阶段,土壤盐分随咸水淋洗水量的增加先上升,再经历急剧下降、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土壤经咸水淋洗后盐分含量明显下降;根据水盐平衡预估咸水淋洗具有较高的节水潜力,5.35g/L和10.36g/L的咸水淋洗节水潜力分别约为48.08%,38.46%,海水淋洗节水潜力最小,约为24.04%。
【总页数】4页(P250-253)【关键词】滨海盐渍土;咸水;入渗;淋洗【作者】戴继航;张金龙;李婧男;苏德荣;王振宇;王鹏山【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6.42【相关文献】1.微咸水淋洗对中度盐渍土区高粱和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吴乐知;李取生2.微咸水淋洗与施改良剂结合对滨海盐土的改良效果 [J], 廉晓娟;李明悦;郑鹤龄;王艳;张余良;王正祥;屈晓芳3.冬季咸水冰覆盖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J], 林叶彬;顾卫;许映军;陶军;卜丹阳4.淋洗条件下土壤改良剂对江苏沿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J], 潘德峰;闫少锋;尚洁;洪佳佳5.苏打盐渍土壤微咸水淋洗改良技术研究 [J], 李取生;王志春;李秀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细菌真菌比值等指标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滨海盐渍土的盐渍化程度
在距海由远及近的方向上呈升高趋势,其中“光板地”盐渍土 BZ2 的盐渍化程度最大。在 255 d 的培养期内,各盐渍土有机碳矿化
速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均为对数函数关系(P<0.01),表现为培养前期矿化速率较快、中期显著下降、后期趋于平缓,其中“光板地”
收稿日期:2018-10-29 录用日期:2019-03-08 作者简介:郝存抗(1996—),男,山东滕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碳氮循环研究。E-mail:haocunkang@ *通信作者:胡国庆 E-mail:gqhu@ 基 金 项 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DQ05,ZR2017BD012);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7CXGC03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doi: 10.13254/j.jare.2018.0297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of coastal soils with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
HAO Cun-kang, ZHOU Rui-rui, LU Ming, WANG Hui, HU Guo-qing*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oil and Fertilizer Resources,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 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 ′an 271018,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SOC(soil organic carbon)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alinized soils in the Yel⁃ low River delta,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six salinized soils with different salinization levels(BZ1 and BZ2 were bare land soils, BZ3~BZ6 were farmland soils)were collected from sample site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sea, and the SOC(soil organic carbon)min⁃ eraliza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by laboratory thermostatic incub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linization levels of the six soils tended to increase in line with the proximity of their respective sample sites to the sea. During the 255-day incubation period, the relationships be⁃ tween mineralization rates of SOC and duration of incubation in all the treatments fitted the logarithmic function equation(P<0.01), and the SOC mineralization rates of the bare land soil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farmland soils(P<0.05).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the cu⁃ mulative SOC mineralization with incubation time fitted the first-order kinetics equation(P<0.01).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OC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different salinized soils, and that SOC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s of bare land
不同盐渍化程度下滨海盐渍土有机碳矿化规律
郝存抗,周蕊蕊,鹿 鸣,王 会,胡国庆*
(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摘 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探明滨海盐渍土有机碳的矿化特征及控制因子,在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距海由远及近的方向上,采集 6 种不同盐渍化
程度的土壤(距海最近的盐渍土 BZ1 和 BZ2 为“光板地”盐渍土,BZ3~BZ6 均为农田盐渍土)进行室内培养,测定土壤有机碳的矿化
2020 年 1 月
soil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farmland soils(P<0.05).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OC mineralization was significantly pos⁃ 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C content, total nitrogen(TN)content, and microbial bioma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0.975, 0.954, and 0.893, re⁃ spectively), and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otal salt content(correlation coefficient:-0.81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total salt content and SOC, and TN and microbial bioma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s:-0.838, -0.876, and 0.843, respectively),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total salt content and ratio of bacteria to fungi(correlation coef⁃ ficient:0.784). Soil salinity may control SOC mineralization by affecting microbial biomass, or by affecting soil C and N sequestration. How⁃ ever, we did not find an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n SOC mineralization in this study. Keywords:Yellow River delta; coastal soil; saliniza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碳库,其 库容大小与土壤肥力、粮食产量和全球气候变化密切 相 关[1]。 土 壤 有 机 碳 矿 化 是 指 土 壤 中 活 性 有 机 组 分 通 过 土 壤 微 生 物 的 分 解 和 利 用 ,支 持 微 生 物 新 陈 代 谢,并伴随着 CO2释放的生物学过程[2]。因此,土壤有 机碳矿化是土壤中的碳重新进入大气的必然过程,是 土壤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与土壤中养分元素的维 持和温室气体的形成密切相关,其释放 CO2的速率高 低及动态变化过程也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 标 。 [3-4] 已有研究表明,土壤水分、温度、质地等土壤 性质以及外源物料数量、质量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着 土壤有机碳矿化的速率和进程[4]。
数分别为 0.975、0.954、0.893),与全盐(TS)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土壤 TS 与 SOC、TN 和微生物总量呈显著负相关(相
关系数分别为-0.838、-0.876 和-0.843),而与细菌真菌比值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 0.784)。研究表明,不同盐渍化程度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