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抗洪英雄小故事
1998年抗洪英雄事迹

1998年抗洪英雄事迹1998年,中国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洪水灾害。
由于长江及其支流的持续暴雨,导致洪水肆虐,许多地区被淹没,成千上万的人们被困在洪水之中。
然而,在这场灾难中,无数的英雄们站了出来,奋力抗击洪水,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们的事迹一直被人们铭记,并成为抗洪英雄的代表。
其中一位著名的抗洪英雄是李俊杰。
当时,李俊杰是四川省泸州市大坝镇大障村的一名普通农民。
他本是一名渔夫,鱼是他的生活来源,然而面对洪水的威胁,他毫不犹豫地放下渔网,投身到抗洪行动中去。
李俊杰年仅30岁,但他勇敢、机智。
面对洪水肆虐,他积极联系村里的其他人,带领大家进行紧急疏散。
由于他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他找到了一处高地,远离洪水。
他亲自带领村民们徒步穿过草场、水渠和险峻的山路,将他们安全地带到高处。
然而,李俊杰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意识到附近的大坝即将泄洪,如果泄洪决口,将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他利用自己的渔船,冒着洪水的浸泡和强风的侵袭,奋勇驶向大坝。
在水位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他用绳子将船捆绑在坝上,并用锄头和石头加固了坝体,防止决口的发生。
李俊杰的勇敢行动挽救了大坝,也保护了大障村的村民。
他的事迹在灾难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后来,李俊杰荣获了许多荣誉,被誉为“抗洪英雄”。
除了李俊杰,湖南省也有一位被称作抗洪英雄的人物,他就是谢忠华。
谢忠华也是一位普通的农民,生活在湖南省邵阳市的农村地区。
在1998年的洪水中,谢忠华住在湘江边的村子里。
洪水肆虐时,他发现村里的堤坝面临着被冲垮的危险。
他不顾个人安危,迅速与其他村民一道,夜以继日地加固堤坝。
他们使用沙袋、土块和石头筑起了一道巨大的堤坝,抵挡住了洪水的冲击。
然而,洪水的威力远远超过他们想象。
当洪水再度攀升时,谢忠华毅然决定冒险,前往下游的排水沟,清理堵塞的河道。
他深知只有将堵塞的河道疏通,才能减轻洪水的威力。
他带着一把铁锹,冲入深水区,不顾危险地用手指往污泥中扒拉,一点一点地清理河道。
1998年抗洪英雄人物事迹

1998年抗洪英雄人物事迹1998年,中国遭遇了世纪洪灾,许多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水灾害。
然而,在这场严峻的自然灾害中,出现了许多无畏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奉献精神,保护了数以万计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几位1998年抗洪英雄人物的事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英勇行为。
1. 柳斌柳斌是1998年抗洪英雄人物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
他是四川人,当时他在四川省成都市某工地上工作。
当洪水来临时,他毅然决然地冲到洪水中,挖掘沙堤,抢救被困的人员。
他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使得许多人能够脱险,得以幸存。
他的勇敢行为感动了无数人,被誉为抗洪英雄。
2. 陈玉婷陈玉婷是一位来自江西的抗洪英雄。
1998年洪灾发生时,她在南昌一家食品厂工作。
洪水过后,她的家乡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很多人被困在洪水中。
她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冲进洪水中,救助被困人员。
她不畏艰险,不顾自身安危,展现出了一名抗洪英雄的气魄。
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成为了许多人学习的榜样。
3. 王益文王益文是1998年抗洪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值得称道的人物。
他是湖南省的一名消防员。
当时,湖南遭受了洪水的袭击,很多人被困在洪水中。
王益文毫不犹豫地冲进洪水中,救助被困人员。
他在救援行动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勇气和毅力。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许多人学习的榜样。
4. 范忠礼范忠礼是一位1998年抗洪英雄人物中的典范。
他是浙江省的一名干部。
当地遭受洪灾后,范忠礼主动请缨,投入到抗洪救援工作中。
他冲上前线,带领大家抢险救灾,积极组织疏散人员。
在救援行动中,他始终冷静、果断,发挥出了优秀的组织和指挥能力。
范忠礼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了当地抗洪英雄的代表之一。
5. 邓林涛邓林涛是一位来自湖北的抗洪英雄。
当时,他在湖北省江陵县工作。
洪灾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参与到抗洪救援工作中。
他在洪水中穿梭,救援被困的人员。
他的勇敢和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他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了一位令人敬佩的抗洪英雄。
1998抗洪精神小故事

1998抗洪精神小故事
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发生在九江决口的时候。
当时,九江决口,洪水如猛兽般涌向了九江西区。
为了堵住决口,抢险人员调来了一艘75米长的铁驳船,船上装有1600吨煤炭。
然而,铁驳船刚靠近决口就被冲走,甚至撞塌了附近一座厂房。
在这危急时刻,小马叔叔作为连长,率领全体官兵日夜不停地赶路,终于在8月8日下午赶到决堤口。
他毫不犹豫地大喊:“共产党员跟我来!”然后第一个跳入滔滔不绝的江水中。
在他的带领下,更多官兵也跳入江中,用血肉之躯堵住了洪水。
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他们在大堤上补好了长江抗洪大堤,成功地阻挡了洪流。
然而,他们的手脚都烂了,气温高达38度,天气非常炎热,但他们仍然坚持下去。
小马叔叔有二十年的党龄和兵龄,更是98年抗洪英模。
他的行动和勇气深深地打动了人们。
无数渣土编织袋投入决口中,最后连九江市委大院的土都取完了,编织袋内开始装大米和煤炭。
决口处连沉10船,耗钢80吨,投入土石12万立方,方阻洪流。
这些抗洪英雄们的事迹,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顽强拼搏精神的体现。
1998年抗洪救灾的资料

1998年抗洪救灾的资料
1998 年抗洪救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当时,中国南
方多地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包括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等水域都发生了严重的水位上涨和溃堤事件。
此次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这场抗洪救灾中,中国军队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洪水的侵袭。
中国军队积极参加抢险救援行动,涌现出许多抗洪英雄和感人事迹。
其中,李向群是一名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
李向群是中国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人,1978 年出生。
1996 年 12 月,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士兵。
1998 年,中国南方多
地遭受洪涝灾害,李向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抗洪抢险行动。
他在执行任务期间,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连续奋战多个日夜,最终因劳累过度不幸牺牲,年仅 20 岁。
李向群的事迹被广泛宣传,他的精神激励着广大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勇敢前行。
同时,此次抗洪救灾也展示了中国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关于1998抗洪救灾的人物100字

关于1998抗洪救灾的人物100字1998年,中国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洪水灾害。
在这场灾害中,有许多英雄舍身救灾,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向洪水,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气给予了灾民希望和力量。
下面是其中部分英雄的故事。
1.余秀华余秀华是广东省阳春市阳江镇马蹄塘村的一名普通农民。
1998年7月,洪水来袭,马蹄塘村被洪水完全淹没。
余秀华积极参与救灾工作,摆地铺抢险、转移、疏散群众,连续奋战10多个昼夜,救出了上百名被困遇险的群众。
2.吴忠实吴忠实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的一名普通农民。
在洪水来袭的时候,他拿起救生圈和绳子,冲到洪水中去搭救被困的群众。
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先后营救出了200多名被困群众,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急救,保证了他们的生命安全。
3.马天亮马天亮是湖南省浏阳市雁塔镇石湖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洪水来临时,他主动参与到抗洪救灾行动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帮助居民撤离。
他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被评为“最美湖南人”。
4.郑楚明郑楚明是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小厂镇岭坡村的一名普通农民。
1998年夏天,他发现了洪水即将淹没村庄的迹象后,立即发动村民转移,自己则留守,确保所有人员安全撤离。
他不顾生命危险,坚守在村庄中,为转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助力。
5.张非凡张非凡是河南省灵宝市昆工区雅居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洪水来袭时,他拿出了自己的积蓄买来沙袋,用以加固村庄的堤坝,防止洪水冲垮。
他还利用家中的船只,将被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他的勇敢行为保护了许多人的生命安全。
这些人物只是众多抗洪救灾英雄中的一部分。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道主义精神,并展现出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勇气。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继续努力,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付出,同时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抗洪救灾的故事 抗洪救灾小故事

抗洪救灾的故事抗洪救灾小故事每年到了下雨天多地就会发生洪涝灾害,这时候就会涌现一批《抗洪救灾小故事》,今天小编就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些小故事。
篇一1998年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20年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
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李向群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他带病顽强拼搏,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输液的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
为了表达对烈士的深出国留学网切怀念,灾区3万群众自发地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并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树碑立传。
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光荣称号。
补充:簰洲湾,1998年8月1日晚,广空高炮某团225营官兵在这一夜与滔滔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高建成、杨德胜、马斐、惠伟为、岳福勇等17名官兵英勇牺牲。
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浪尖上铸成了17座永久的丰碑。
篇二在1998年抗洪时期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
其中,发生在李向群身上的故事让我最感动。
李向群是个热心的人。
战友的家庭和个人情况,他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战友生日,他不是搞个足球赛,就是来个烛光晚会,让战友乐呵乐呵;战友病了,他背着上卫生队,送饭送水。
他长期背几个孩子过河上学,风雨不间断,并且帮失学孩子垫付学费。
李向群对家人也是细心周到,他当兵20个月,只回过一次家;他怕父母惦记自己,用子弹壳摆成“天天想爸妈”5个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爱写诗,偷偷地把自己对家的思念写在诗里。
1998年抗洪救灾的英雄事迹

抗洪英雄事迹1在金秋十月,我又一次见到了马建兵叔叔,他是某集团军驻杭州部队一营营长。
他有二十年的党龄和兵龄,更是98年抗洪英模。
1998年8月7日小马叔叔正在抗洪第一线,突然接到奔赴江西九江紧急抗洪任务。
当时,他是一名连长,顾不得连日来的疲劳,率领全体官兵,日夜不停地赶路。
于8月8日下午赶到决堤口。
小马叔叔告诉我,如果决口不堵上,九江市几百万人民的家园会被冲掉,现代化街道和高楼会被淹没。
但是,第一个跳入江中的人会有危险,奔流的江水会把人冲走。
他这时想: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连长,只有我带这个头,于是大叫一声,“共产党员跟我来。
”小马叔叔就第一个跳入滔滔不绝的江水中。
很快就有更多官兵跳入江中,用血肉之躯堵住了洪水。
保护了九江市的安全。
他们在大堤上奋战三天三夜,终于补好了长江抗洪大堤。
那时,气温高达38度,天气非常炎热,他们的手脚都烂了。
因为他们长时间泡在江中。
碰巧的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把小马叔叔他们的英勇行为拍了下来,还在《焦点访谈》中播出。
我问小马叔叔为什么会奋不顾身地跳入江中,他笑着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保卫祖国是我们做军人的职责。
”我听了更加佩服这位抗洪二级英模,我要向他学习。
在金秋十月,我又一次见到了马建兵叔叔,他是某集团军驻杭州部队一营营长。
他有二十年的党龄和兵龄,更是98年抗洪英模。
1998年8月7日小马叔叔正在抗洪第一线,突然接到奔赴江西九江紧急抗洪任务。
当时,他是一名连长,顾不得连日来的疲劳,率领全体官兵,日夜不停地赶路。
于8月8日下午赶到决堤口。
小马叔叔告诉我,如果决口不堵上,九江市几百万人民的家园会被冲掉,现代化街道和高楼会被淹没。
但是,第一个跳入江中的人会有危险,奔流的江水会把人冲走。
他这时想: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连长,只有我带这个头,于是大叫一声,“共产党员跟我来。
”小马叔叔就第一个跳入滔滔不绝的江水中。
很快就有更多官兵跳入江中,用血肉之躯堵住了洪水。
保护了九江市的安全。
他们在大堤上奋战三天三夜,终于补好了长江抗洪大堤。
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

抗洪救灾中的感⼈故事抗洪救灾中的感⼈故事(通⽤14篇) 抗洪救灾英雄始终站在抢险救援的第⼀线,赢得了⼴⼤群众的真⼼拥护。
以下是为⼤家分享的抗洪救灾中的感⼈故事,供⼤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抗洪救灾中的感⼈故事篇1 在特⼤⾃然灾害⾯前,李霞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作,展⽰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尚风采。
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疲惫,却坚毅果敢。
如今,洪⽔已经过去,⼈们的⽣活⼜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21”特⼤⾃然灾害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7⽉21⽇晚,夜⿊如墨,⼤⾬如注。
宋庄镇⼈民政府会议室灯⽕通明,在接到特⼤暴⾬可能带来强降⾬的预警信号后,李霞第⼀时间召集全镇47个⾏政村的⽀部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在镇政府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抗洪抢险⼯作紧急部署会,迅速成⽴抗洪抢险指挥部,⽴即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并要求有关部门密切留意暴⾬动态,及早掌握灾害信息。
⾯对61年未遇的特⼤暴⾬,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命,此时的宋庄镇严阵以待。
深夜,宋庄镇遭受特⼤暴⾬袭击,降⾬量达180毫⽶,204间房屋损毁严重,濒临倒塌,3300多亩粮⽥被淹。
⾯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李霞科学调度,沉着应对,指挥班⼦成员⾝先⼠卒,冲锋在前,带领⼴⼤党员⼲部群众齐⼼协⼒抗击特⼤暴⾬带来的重⼤灾害,安全转移群众207⼈,创造了在“7·21”特⼤⾃然灾害中⽆⼀⼈员伤亡的奇迹,确保了受灾群众⽣命财产安全,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为打赢抢险救灾这场硬仗,李霞彻夜未眠,在视频会议室的她表情凝重,在她⾯前的会议桌上摆放着⼏样东西:退烧药、咽炎⽚以及⼀叠厚厚的应急抢险预案。
其实,早在暴⾬来临的前⼏天,她就因为冒⾬实地踏勘防汛设施安置情况⽽感冒发烧了。
此时的她,⼿中的电话⼀直响个不停,既有救灾前线源源不断的灾情汇报,也有受灾群众⼼急如焚的求助电话。
⾯对复杂的局⾯,李霞沉着冷静,⼀⽅⾯安抚受灾群众,另⼀⽅⾯多⽅整合资源,除动员本镇机关单位、镇村⼲部⽀援重灾区外,积极争取区直单位安排⼈⼒、物⼒加⼊抢险救灾⾏动,并协调⼈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公安系统派出200多⼈次深⼊到汛情最严重的地⽅,解救被洪⽔围困的群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抗洪英雄小故事
李向群,男,1978年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向群的家庭经历了由穷到富的变迁,他不忘报国,追求崇高的理想。
1996年12月,他弃商从戎。
在部队里,李向群不断以军队的要求,改变着自己“小老板”的一些思想。
刚入伍时,他不舍得理发,但在排长的教育下理解了其中的好处。
此外,他刚入伍时,有一些哥们儿义气,见到连首长不是先敬礼,而是先敬烟。
他敢想敢干,好提意见,曾经提议民主投票选举班长,让大家说了算。
对于这些,连队干部总是和风细雨地加以引导,使他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在入伍前,富翁子弟李向群每天要抽两包烟,因此他戒了烟,而且生活十分节俭。
为了弥补自己初中文化的不足,他刻苦学习,报名补习班,制作剪报,并且肯动脑子钻研知识。
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明了许多“鬼点子”,提高了训练质量。
李向群就这样从一名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李向群是个热心的人。
战友的家庭和个人情况,他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战友生日,他不是搞个足球赛,就是来个烛光晚会,让战友乐呵乐呵;战友病了,他背着上卫生队,送饭送水。
他长期背几个孩子过河上学,风雨不间断,并且帮失学孩子垫付学费。
李向群对家人也是细心周到,他当兵20个月,只回过一次家;他怕父母惦记自己,用子弹壳摆成“天天想爸妈”5个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爱写诗,偷偷地把自己对家的思念写在诗里。
1998年,南方水灾。
8月7日,李向群提前结束探亲假,随部队奔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
第一次抢险他就十分卖力,是全营扛包最多的一个人。
在险情面前,他不顾危险,亲自扎猛子查堵渗水洞。
8月14日,他在荆江大堤上光荣地入了党。
当晚,他兴奋地睡不着觉,在日记上写道:为了战胜洪魔,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8月17日凌晨,李向群参加抢险。
连续奋战14个小时后,他开始感到头昏发热,瞒着别人偷偷吃了几片感冒药。
17日下午,他第一次昏到在地,发烧40℃,被强行送进了卫生队。
8月19日,险情又一次出现,李向群拔掉针头,奔上大堤。
头痛得厉害,他就找了根带子缠在头上减轻疼痛,直到第二次昏倒在地。
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现,李向群见部队紧急出动,躲过值班卫生员,偷乘兄弟连队的卡车赶到现场运沙包,并再次昏倒。
随后,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又加入了筑堤行列,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
8月22日,李向群因极度劳累,离开了人世。
感谢大家!感谢政府!
8月10日下午,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跌跌撞撞地扑进永胜县中医院的一间病房,紧紧抱住病床上一位四、五岁的小女孩放声痛哭:“小涛涛,奶奶找了你整整六天了!奶奶以为你被洪水冲走了!……”生离死别又团聚的情景,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眼里含着热泪,在祖孙俩的哭诉声中,默默感受着那份令天地为之动容的人间真情。
祖孙俩家住重灾区永北镇中和金家村,奶奶叫金柱珍,孙女叫金涛。
8月4日凌晨,当凶暴的洪水挟带着泥石流席卷整个村庄时,正逃向村外的祖孙俩被冲散了。
金柱珍被陷在齐颈深的泥石流中无法动弹,金涛被残忍的洪流卷走。
金柱珍老人见孙女转瞬间消失在滔滔洪流之中,悲痛欲绝,哭喊着大声呼救,被第一时间赶到的救灾现场的民警和武警发现,及时将老人从即将没顶的泥石流中挖了出来,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在赶往医院途中,奄奄一息的金柱珍不断叫着孙女的名字,用含混不清的微弱声音恳求护送的民警和武警一定要救救她的孙女。
几名民警和武警将老人送到医院后,迅速返回金家村搜救金涛,从凌晨四点半一直找到上午十点半,搜遍了金家村的每一个角落,始终找不金涛的下落。
在县中医院紧急救治的金柱珍老人苏醒过来后,哭喊着要去找她的孙女,医护人员百般劝慰,并向老人转告金家村因灾死亡者的姓名,老人才稍稍平静下来。
住院救治期间,老人一遍又一遍的询问见面的每一个人,问有没有找到她的孙女金涛,但始终没有金涛的消息。
老人终日泪眼不干,念叨着小孙女的名字度日如年。
金涛是金柱珍老人的“命根子”。
金涛的母亲在她刚满三个月时便离家出走,金涛的父亲也常年在外不归家。
金涛自幼便跟着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祖孙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8月4日凌晨听到警报后,金柱珍拉着孙女忙往外跑,刚出家门便被洪水冲倒,几秒钟后就不见了孙女的踪影。
一天、两天……整整六天过去了,心急如焚、悲痛欲绝的老人终于得到了一个惊天动地消息:金涛找到了,就在县中医院救治!
原来金涛与奶奶失散后,被洪流顺着村道向西冲出近三百米被挡住,被几个参加抢险的村民及时发现,迅速将整个身子淹没在泥石流中的小金涛挖了出来,并当即送到临时救护点救治,后又转到县中医院住院治疗。
因伤员太多工作繁重,医护人员一直不知道金涛就是金柱珍的孙女。
直到8月10下午,生离死别整整六天的祖孙俩才得以团聚。
在县中医院病房,经历大悲大喜的金柱老人紧紧地抱着孙女,不断滴落的泪珠打湿了金涛的头发,用嘶哑的声音向记者喊出肺腑之言:感谢大家!感谢政府!……
98抗洪中董万瑞中将和少尉儿子的故事
98抗洪九江的一幕,他是统领千军的铁血将军,可是他流泪了,或许他从心底里感激那些在堤坝上与洪水拼命的战士们,不过此刻,他是用泪水来表达的,用泪水目送子弟兵的离去!向人民子弟兵敬礼!向我们的好将军敬礼!
敬礼!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副政委雷鸣球中将!
当天下午,九江长江大堤大决口的消息传到了中南海。
获悉此事后,江主席亲自打电话给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指示及时调遣部队支援九江决口抢险。
南京军区司令员陈炳德接到张副主席电话后,当即与方祖岐政委下达增兵九江的命令。
同时,委派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中将带领一个精干的指挥小组迅即从南京乘坐军区的值班飞机飞赴九江,到现场坐镇指挥。
封堵决口,决战在即。
董万瑞中将已在大堤上坐镇指挥五天五夜,他已被太阳晒得黑如木炭,脸上脱下了一层皮。
以从严治军著称的中将也有一颗慈父的心。
他的儿子董三榕少尉也在抗洪队伍中,是大名鼎鼎的“红色尖刀连”的排长,中将父亲还是在龙开河工地和陪同总政治部于永波主任看望“红色尖刀连”官兵时,先后两次看到又黑又瘦的少尉儿子。
第二次看见比自己高一头的儿子,将军只说了一句:“看看你的手,你还没有我黑。
”董三榕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实,在连队里,他已经被战士们称为“酋长”,公认是全排最黑的人。
董万瑞不心疼儿子,却心疼自己的兵。
他不止一次被身边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堵决口的英雄事迹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他总是叫记者不要写他,多写写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他说:“你要我讲官兵中有多少英雄,我说不清。
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有一串催人泪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