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譕痕地笼抓捕黄鳝泥鳅经验总结
地笼捕黄鳝泥鳅绝技

地笼捕黄鳝泥鳅绝技引言:地笼捕捉黄鳝和泥鳅是一种传统的捕捉方式,特别流行于农村地区。
这种捕捉方式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成本低廉,因此备受渔民和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地笼捕黄鳝泥鳅的绝技,并分享相关技巧。
一、材料准备在进行地笼捕黄鳝泥鳅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地笼:地笼是捕捉黄鳝泥鳅的主要设备。
地笼一般由细麻绳和铁丝制成,形状类似于笼子。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地笼。
2. 饵料:选择适合黄鳝和泥鳅的饵料非常重要。
常见的饵料有鱼粉、面粉、蚯蚓等。
可以根据当地的黄鳝泥鳅口味来选择适合的饵料。
3. 渔具:钓竿、渔网等也可以用作地笼捕黄鳝泥鳅的辅助设备。
二、选择合适的地点地笼捕黄鳝泥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
一般来说,选择靠近水域的地方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这样可以增加捕捉到黄鳝和泥鳅的几率。
如果想要捕捉更多的黄鳝泥鳅,可以选择水流缓慢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更容易聚集黄鳝和泥鳅。
三、准备地笼1. 查看地笼状态:在使用地笼之前,需要仔细检查地笼的状态。
确保地笼没有破损或者松动。
如果发现地笼有任何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2. 饵料的准备:在地笼内放入足够的饵料。
根据经验,黄鳝和泥鳅喜欢食用腐烂的植物、蚯蚓等,因此这些可以作为合适的饵料。
3. 安放地笼: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将地笼放在水中。
可以使用石头等辅助工具固定地笼,以防止被水流冲走。
四、捕捉技巧1. 时间选择:黄鳝和泥鳅一般在清晨和黄昏活动比较频繁。
因此,选择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地笼捕捉相对较为有效。
2. 等待耐心:地笼捕黄鳝泥鳅需要一定的耐心。
黄鳝和泥鳅对饵料的吸引力较大,一般不会立刻上钩。
所以,放置地笼之后,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3. 及时检查:定期检查地笼的情况非常重要。
如果发现地笼里有已经被捕捉的黄鳝和泥鳅,需要及时取出并尽快补充饵料。
地笼内的饵料减少到一定程度后,黄鳝和泥鳅可能会放弃地笼而离开。
4. 清洗地笼:地笼捕黄鳝泥鳅后,需要及时清洗地笼。
小地笼捕黄鳝技巧

小地笼捕黄鳝技巧
黄鳝是一种在中国广泛分布的淡水鱼类,遍布河、湖、池塘、湾口等,喜欢生活在深水里,抓黄鳝是一项挑战,但也有一些技巧可以应用。
第一,在抓黄鳝时,地笼的位置很重要。
从调查以及经验中可以得出,抓黄鳝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水位深处和水流慢的地方设置地笼,以便抓住它们的突发行动。
而且,如果是在河流里,要把地笼一边放在水流里,一边放在淤泥里,可以有效捕捉到更多的黄鳝。
第二,准备饵料很重要。
应该准备适合黄鳝的食物,如蚯蚓、飞虱、鱼仔等,以及在饵料上加入调味料,如米粉、面汤等来吸引黄鳝,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抓黄鳝的成功率。
第三,钓钩的选择很重要,要根据钓的深度,选择适当的钓钩,因为大多数黄鳝都喜欢浅底的缓慢水流,但也有很多是在深水里,所以要选择深度和细度适合的钓钩,可以提高抓到黄鳝的几率。
第四,抓黄鳝最适宜的时间是晚上,因为黄鳝早晚有活动,而在夜间,可以更好的观察黄鳝的行为,找到它们的活动范围和抓鱼的机会,并且要在水面明亮的地方抓鱼,这样可以避免抓到它们的突发行为,从而帮助抓到更多的黄鳝。
最后,抓黄鳝也有一些技巧,比如屏气法和猴抓法,屏气法就是在水里静静地蹲着,等待它们游过去,猴抓法就是把饵料放到水里,并用钓钩钓小鱼,让它们引诱黄鳝游到地笼里,从而实现抓黄鳝的目的。
总之,抓黄鳝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握,准备适当的地笼,钓钩,以及饵料,同时要选择抓黄鳝最适宜的时间,并充分准备技巧,可以提高抓黄鳝的成功率。
只要把这些技巧和经验用起来,就可以把抓黄鳝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采摘了不少的黄鳝,可以做出许多美味可口的美食。
地笼捕泥鳅技巧

地笼捕泥鳅技巧
地笼捕泥鳅技巧是一种常见的捕捉泥鳅的方法。
泥鳅在水中活动灵活,并且很难被捕捉,但使用地笼可以有效地捕捉它们。
下面是一些地笼捕泥鳅的技巧。
1. 选择合适的地点
选择一个适合放置地笼的地点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选择水流缓慢,泥沙较多的泥泞河床或池塘边缘等地方比较理想。
此外,在选择地点时还要注意水深,以确保地笼可以完全浸入水中。
2. 准备地笼
在开始捕捉之前,需要先准备好地笼。
一般来说,地笼由竹子或金属丝制成,形状类似于一个圆柱形的篮子。
在笼子的底部和侧面上钻孔,以便水流可以自由地进入笼子。
3. 使用饵料
在地笼中添加饵料可以吸引泥鳅进入笼子。
常用的饵料包括小虾、蚯蚓、米饭等。
在添加饵料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添加,以免泥鳅吃饱后不再前来进食。
4. 放置地笼
将准备好的地笼放入水中,确保笼子完全浸入水中,并且笼子的底部与地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在放置地笼之前,还可以在笼子周围撒一些饵料,以吸引泥鳅。
5. 等待捕获
放置地笼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捕获泥鳅。
一般来说,泥鳅会在晚上或清晨进入笼子觅食。
当笼子周围有泥鳅进入时,可以轻轻地拉动地笼,以使泥鳅进入笼子的孔中。
总的来说,地笼捕泥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捕鱼方法,需要注意适当的地点、准备好的地笼和适量的饵料,以吸引泥鳅进入地笼。
捉泥鳅逮黄鳝

捉泥鳅逮黄鳝我们那儿属于江淮地区,每年从春季播撒稻种开始,就开始有泥鳅、黄鳝出来活动,到插秧苗、秧苗成活这一段时间,是捉泥鳅、逮黄鳝的最佳季节。
白天,只要有空闲,我就会沿着水田四周到处去看,黄鳝和泥鳅都躲藏在洞里面,泥鳅的头会露出一点点,我就会用大拇指和食指插进去,迅速地掐住泥鳅的头,把它拎出来。
尤其是夏天,在刚刚拔完的秧苗田里,水表面被太阳晒的很烫,泥鳅躲藏在脚印里,只要看见水里的脚印是浑浊的,百分之百有泥鳅,用双手一摸就能够摸到泥鳅,所以泥鳅最好捉。
捉黄鳝难度比较大,当发现一个洞,把中指伸进去,沿着洞慢慢地、慢慢地往里面深入,洞比较深,碰到黄鳝后,用中指和食指迅速地把它夹住拽出来。
有时候洞很深,必须用专门挖黄鳝用的锹把田埂挖开才能逮住它,因为黄鳝身体很滑,所以,经常有黄鳝被逃走。
晚上捉泥鳅、黄鳝也有好几种方法:其一是用专门捉黄鳝的笼子,笼子是用竹蔑片编织的,长约80厘米,圆形的,头大尾小,编织时在笼口处已经安放好竹篾片(倒勾),黄鳝钻进去就出不来。
笼子直径大头约15厘米,小头约10厘米,笼尾用木头塞紧,里面放上一根用细竹子穿好的又长又粗的灰色蚯蚓。
傍晚,或背着或用手拎着几十只笼子来到一大片水田里,有选择地把一只只笼子安放在离田埂二、三十厘米远的水田里,上面用烂泥压牢,不让笼子浮起来。
用双手在笼口前的烂泥里扒一条浅浅的沟,方便黄鳝往笼子里钻。
每只笼子安放后,都要在田埂上做好记号,方便第二天早上去取笼子。
晚上,黄鳝闻到蚯蚓的气味就会钻进笼子里去。
第二天早上把笼子拿回家,把黄鳝倒出来。
有的一只笼子会倒出来好几条黄鳝,有的只有一、两条,有的一条也没有。
其二是用一根四、五十公分长的比较结实的细树枝条,把一根三、四十公分长的线拴在枝条3/1的地方,线的另一头扎上一只一公分左右的竹针,竹针上穿一段钓鱼用的又小又细的红色蚯蚓,在还没有插秧的水田里间隔1米左右插上一根枝条,每块水田可以插三排,第二天早上把枝条拔起来,有的上面吊着泥鳅或黄鳝。
捉泥鳅的“窍门”_五年级作文

捉泥鳅的“窍门”
每年暑假我都要回奶奶家。
我在奶奶家亲身经历了许多事,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今天我就来讲一讲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一天早晨,我和小伙伴一起拿着水桶去稻田里捉泥鳅。
一来到稻田里,见许多泥鳅钻出泥土浮在水面上,来回乱窜,我一步并作两步跳到田里捉起来。
小伙伴在路上告诉我的方法早已丢在脑后了。
别看它们长得胖胖的,还真不好捉,我使劲把一条泥鳅捉在手里,刚要往桶里放,它将身子一扭,从我手指缝里滑了出去。
我连忙俯身去抓,它早已钻进泥里,真气人!捉了半天,我毫无收获,急得我汗都冒出来了。
而我那些小伙伴,他们手到擒来,滑溜溜的泥鳅到了他们手里,就像一团泥,怎么摆弄都行。
休息的时候,我忙得浑身是汗,仍是两手空空,人家有的捉了五、六条,有的捉了半小桶。
小伙伴告诉我:“你怎么忘了,捉泥鳅要抓住它的头才行。
”唉,怎么刚才我把这重要的“窍门”忘记了!真是昏了头。
歇了一会儿,我们又去捉。
嘿!小伙伴的方法真灵,我一捉住泥鳅的头,它就乖乖地成了“阶下囚”。
我越捉越起劲,桶里的泥鳅也越来越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转眼中午到了,该分手了,我们依依不舍地放了泥鳅,回家吃饭了。
捉泥鳅这事让我懂得了做一件事只要找到窍门就一定可以
第1页共1页。
【六年级】夜里捉黄鳝

【六年级】夜里捉黄鳝六年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听说过夜里捉黄鳝这样有趣的活动呢?在乡村的田野间,有着茂盛的水草和清澈的小溪,夜幕降临时,黄鳝就开始在水塘里活跃起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夜里捉黄鳝的乐趣吧!夜里捉黄鳝,是我们乡村里的一项传统活动。
在家长的陪同下,我和同学们来到了乡村边上的小溪,准备开始这次夜里捉黄鳝的活动。
站在小溪旁,夜色渐浓,小溪水清澈见底,微风吹拂着脸庞,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惬意。
在家长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制作捉黄鳝的工具——黄鳝筒。
黄鳝筒是用一根细长的竹竿做成的,底部连接有一张圆形的网,用来捉住黄鳝。
家长和老师们一边教我们制作,一边讲解黄鳝筒的使用方法和小溪里黄鳝可能藏身的地方。
通过认真听讲和动手制作,我们很快就学会了制作黄鳝筒的方法。
制作好黄鳝筒后,我们开始了前往小溪的行进。
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小溪旁,生怕惊扰了小溪中的黄鳝。
夜色下的小溪显得格外宁静,水面微微泛着银色的光芒,仿佛在说着夜晚的秘密。
我们用手电筒照亮了前方的道路,一边小心翼翼地走,一边讨论着今晚的黄鳝捉捞计划。
当我们走到小溪边时,发现小溪水中草丛茂密,水草下面隐藏着许多美味的黄鳝。
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成小组,每组拿着手电筒和黄鳝筒,小心地走进水中。
水中的黄鳝闻到了我们的气味,也有些害怕,躲了起来。
我们耐心地等待,慢慢靠近水草旁,寻找着藏匿的黄鳝。
终于,在一个水草丛旁,我们发现了一条胖乎乎的黄鳝。
它悄悄地躲在水草下面,眼睛望着我们,似乎在警惕地观察我们的动静。
我们小心地将黄鳝筒放到水草旁,轻轻地将网口对准黄鳝,等待着它靠近。
当黄鳝慢慢游近黄鳝筒,我们迅速将黄鳝筒拉了上来,一个大大的黄鳝就被我们成功地捉住了。
看到我们成功捉到一条黄鳝,全场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我们兴奋地拿着黄鳝筒,互相展示着自己捉到的黄鳝。
有些同学捉到了长长的黄鳝,有些同学捉到了肥肥的黄鳝,每个人都很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收获。
捕捉泥鳅的技巧和方法

捕捉泥鳅的技巧和方法
捕捉泥鳅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这里有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手捕:在浅水或泥潭中,可以用手慢慢地摸索捕捉泥鳅。
泥鳅通常躲藏在水草、树根或岩石下面,当你触摸到泥鳅时,小心地抓住它们。
2. 使用泥饵:将泥饵(如面包渣、玉米粒、虫子等)放在合适的鱼钩上,然后将钩子放入水中,等待泥鳅被诱饵吸引。
这种方法在较深的水域比较有效。
3. 使用捕鱼篓:将一个透气的捕鱼篓放入水中,篮子中央放置泥饵。
泥鳅被吸引到篮子中后,可以拉起捕鱼篓将泥鳅捕捉出来。
4. 拖网:在水域中使用拖网,将泥鳅从水中网捞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水域,需要两人合作进行操作。
5. 使用灯光:在夜晚使用强光照射水面,泥鳅喜欢在夜间活动,利用灯光可以吸引它们靠近,然后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捕捉。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留意当地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捕捉泥鳅的行为是合法的,并且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
泥鳅地笼收获技术

泥鳅地笼收获技术泥鳅地笼收获技术是一种传统的捕捞方法,广泛应用于江河湖泊中。
它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捕捞工具,通过设置地笼捕获泥鳅,成为了许多渔民的首选。
本文将介绍泥鳅地笼收获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希望能够给广大渔友提供一些参考。
一、泥鳅地笼收获技术的原理泥鳅地笼收获技术是利用泥鳅的生活习性,在适当的环境中设置地笼,诱使泥鳅主动进入地笼内,从而实现收获的目的。
泥鳅是一种喜欢栖息在泥沙中的鱼类,它们常常在河底或湖底的泥沙中觅食。
因此,泥鳅地笼收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泥鳅的觅食行为,通过合理设置地笼,诱使泥鳅主动进入地笼内。
二、泥鳅地笼收获技术的操作方法1.选择合适的地点:泥鳅地笼收获技术适用于泥沙较多的河流、湖泊等水域。
在选择地点时,应选择水流较缓、泥沙较多的区域,这样有利于泥鳅觅食和进入地笼。
2.准备地笼:地笼是收获泥鳅的关键工具,一般由细网和骨架组成。
细网的网眼要足够小,以防泥鳅逃脱。
骨架一般采用木材或金属材料制作,要结实耐用,能够承受水流的冲击。
3.设置地笼:将地笼沉入水中,使其与水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建议地笼的高度为水深的一半左右。
同时,要确保地笼的稳固性,以防被水流冲走。
4.诱饵的选择:为了增加泥鳅进入地笼的概率,可以在地笼内放入适量的诱饵,如面粉、饵料等。
诱饵的选择要根据当地泥鳅的食性来确定。
5.等待收获:放置好地笼后,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让泥鳅被诱饵吸引,并主动进入地笼。
一般情况下,泥鳅会在夜间活动较为频繁,因此可以选择在夜晚进行收获。
6.收获泥鳅:在泥鳅进入地笼后,可以适时提起地笼,将泥鳅收获出来。
收获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手部,以免被泥鳅的刺刺伤。
三、注意事项1.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在使用泥鳅地笼收获技术时,要遵守当地的渔业法规,遵循合法捕捞的原则,不得捕捞禁止捕捞的鱼类。
2.保护生态环境:在进行泥鳅地笼收获技术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得破坏河流湖泊的生态平衡。
3.合理使用地笼:使用地笼时要合理设置,避免对其他渔民和船只造成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下笼的朋友都说现在室外温度太高,蚯蚓不好找。
我建议他们到渔具店买那种小蚯蚓,结果他们都说蚯蚓太小了,担心效果不好。
个人觉得加点饵搅拌半个小时也挺好的。
之前也有客户告诉我他用蚯蚓作饵料下了30个笼,收获了三斤多黄鳝,放了饵之后用同样的笼子在同样的地方下笼,也只收获了三斤多。
我对他说你再去下收一斤都有可能。
很简单的道理,一个篮子里十个鸡蛋,你分三次拿,第一次拿5个,第二次
拿4个,剩下的只会越来越少。
下笼也是一
样,当然部分经常有流动水的渔场除外,比
如河里。
也有人说,这饵包裹着蚯蚓一入水
就被水冲没了。
其实笼子是接近密封状态
的,就算在水里被充散,饵也会慢慢的从笼
子的进口流出,气味仍旧留在笼中,等饵完
全没有气味的时候黄鳝早就已经进笼了。
而
且用过饵料盒的朋友应该知道,第二天收笼
回家的时候,打开饵料盒,有些饵还留在笼中。
经过不断的改进后,现在制作的笼子每个都配上了饵料盒。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捕黄鳝手段有用电、钓、下药以及下笼诱捕。
(这里不建议下药,因为此做法不亚于杀鸡取卵,一则污染水源,二则这鱼吃起来对身体有害。
渔猎之道细水长流才是最好的选择)
本人最擅长的就是下笼,以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取得好的收益,何乐而不为
呢?
传统黄鳝笼的制作方式有用竹子编的和编织带做的,但是这两种都有一定
的局限性,所以在后面的制作中慢慢升级了七字笼、水上漂和小地龙。
本人制作的笼子利用原装塑料瓶加以自己独特的手艺结合而成。
每款笼子都有它
的优点和缺点,这里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好
了。
下面就晒晒本人自制的黄鳝笼以及自己制
作的捕黄鳝视频。
任何同行业的都是希望竞争越少,这样的
话对自己越有利。
下黄鳝笼也是一样,前几年
的时候下笼的人少,随便在一条河里或者池塘
都会有不错的收获,但随着下笼的人越来越
多,资源已经明显呈下降趋势,有的地方甚至
出现了绝迹现象。
(当然这与不合理的捕捞以
及生态的破坏也有一点关系,但是影响不大)
至于下笼,黄鳝总归要吃东西的,黄鳝笼里的
饵料放在水里一放就是一个晚上,这么久的时间加上饵料的诱惑,黄鳝自然而然就会进来吃食,鸟为食亡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有什么建议欢迎来到黄鳝论坛一起交流。
对于黄鳝的抓捕技巧每个人的手法不一,装备也各有千秋。
至于说哪一种好,估计谁也没有定论。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本人经常使用的工具,渔猎之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以下做的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教。
这款笼子是本人根据这几年下笼经验精心设计,不断实验和改进而成的,目前已有上千的渔友正在使用,具体有以下几个优点:
◆笼子是由塑料瓶制作而成。
有
一定的耐压性以及隐蔽性(没
有人会注意到一两个瓶子)
◆收、放笼子比较方便。
放笼子
时可以在家里把饵都准备好,
然后放进笼子中,为下笼节省时间(适合职业下笼者)
◆笼子做法简单,成本低,性价比高。
制作笼子的材料也比较容易获得。
大家有什么建议欢迎来我们黄鳝论坛一起交流。
我们要捕捉一个猎物就先从了解它的习性开始,黄鳝喜欢昼伏夜出,白天习惯躲起来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而且极易喜欢去水草丛找食。
稍微有点经验的下笼者都会根据它的这一习性把笼下在水草中。
本人也是,偶尔也会
下到石缝旁。
很多人都追求饵料的配方,本人习惯用一扫光和迷魂阵一起
拌蚯蚓,也有人直接用蚯蚓。
这个根
据个人喜好而定。
抓捕黄鳝和室外温度有直接的
联系。
黄鳝不像蛇一样,需要冬眠,只
要温度合适,冬天都会出来活动,温
度在10到15度这个范围就可以下笼。
春天是黄鳝的繁殖期,这里我不建议
大家去抓捕,不要去捕三春鱼。
现在
野生资源不多,加上繁殖期也有限,野生黄鳝越来越少。
抓捕黄鳝的方法之前都有讲过,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黄鳝论坛一起交流。
上次说到每天下60个笼,这样几乎是全职渔猎了。
每个月除了几天下大雨没有出去之外,几乎每天都外出下笼(15度以下除外)就这样一直做到了13年,这三年里虽然过很辛苦,但是很充实,也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做
事了。
然而下笼毕竟是枯燥的,而且也不是长久
之计,更不会被人所认可。
在大多数人看来,
年轻人就该外出打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几
乎都体会过。
就是因为这些,我在心底一直告
诫自己,我要变强,要有所作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下黄鳝笼收获的黄
鳝图片发到群
里之后,引起了
很多网友的关注,更有狩猎e族的创始人邀请我去他的论坛做渔猎板块的版主。
后来人气好了,买笼子的朋友也多了,然后我就创建了一个淘宝店铺。
关于下黄鳝笼的技巧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前面的帖子都有详细的介绍。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又是两年,这两年里我做淘宝,做黄鳝笼,偶尔自己也下笼,养竹鼠,学做网站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有所小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