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一、概述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SRC)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共激活因子,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和免疫等。
SRC家族成员包括SRC-1、SRC-2和SRC-3,它们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并能与核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基因转录。
二、结构特点SRC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包括N端基本区域(basic helix-loop-helix domain, bHLH)、两个LXXLL核受体识别模体(LXXLL motifs)、中间区域和C端AF-2激活功能区域。
其中,bHLH区域能够与DNA结合并介导转录调控;LXXLL模体则能够与核受体结合并介导转录共激活;中间区域能够与其他共激活因子或蛋白质相互作用;AF-2区域能够增强核受体的转录活性。
三、功能机制SRC家族成员通过与核受体结合,在染色质上形成开放的染色质结构,并引导其他共激活因子或组蛋白修饰酶等到达靶基因启动子区域,从而促进基因转录。
此外,SRC家族成员还能够与非核受体蛋白相互作用,如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转录因子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等,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代谢等生物学过程。
四、生物学意义SRC家族成员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乳腺癌中,SRC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参与了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控。
此外,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中,SRC家族成员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五、药物开发由于SRC家族成员在多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SRC家族成员的药物开发备受关注。
已有一些药物被证实能够抑制SRC家族成员的活性,并显示出治疗某些肿瘤或代谢性疾病的潜力。
例如,某些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就能够通过抑制SRC 家族成员的活性来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和糖尿病等疾病。
六、总结SRC家族成员作为一类重要的转录共激活因子,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和免疫等。
药理学药物作用及其机制总结

药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1 / 382 / 383 / 384 / 385 / 386 / 387 / 388 / 389 / 38疾病首选药物汇总10 / 38药品中毒解救11 / 38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相似药物的比较12 / 3813 / 3814 / 38药物的主要临床用途15 / 3816 / 3817 / 3819 / 3820 / 38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硫脲类——粒细胞缺乏症;氯丙嗪——锥体外系反应;强心苷——心脏反应(如快速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动过缓)。
药理学口诀----天,居然有这个不可能不收藏啊拟胆碱药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
阿托品莨菪碱类阿托品,抑制腺体平滑肌;瞳孔扩大眼压升,调节麻痹心率快;大量改善微循环,中枢兴奋须防范;作用广泛有利弊,应用注意心血管。
21 / 38临床用途有六点,胃肠绞痛立即缓;抑制分泌麻醉前,散瞳配镜眼底检;防止“虹晶粘”,能治心动缓;感染休克解痉挛,有机磷中毒它首选。
东莨菪碱镇静显著东莨菪碱,能抗晕动是特点;可治哮喘和“震颤”,其余都像阿托品,只是不用它点眼。
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α受体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22 / 38去甲肾上腺素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
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
α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扩张血管治栓塞,血压下降诊治瘤,NA释放心力增,治疗休克及心衰。
β受体阻断药23 / 38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第二节抗氧化剂

第二节抗氧化剂
氧自由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使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
和血栓形成,HDL被氧化。
为此,抗氧化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普罗布考
普罗布考抗氧化作用强,口服吸收不完全,餐后服用可增加吸收。
用药后18~24h血药浓度达高峰,1~3h出现最大效应。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本药可降低血浆TC和LDL-C水平,提高HDL数量和活性。
普罗布考吸收后分布于各种脂蛋白,防止氧化修饰的LDL形成,对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停止发展或消退,也可使皮肤及肌腱的黄色素瘤明显缩小。
适用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主要用于LDL升高,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纯合子或杂合子高胆固醇血症,与他汀类或胆汁酸结合树脂合用,调血脂作用增强。
可缓解心绞痛,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而轻,有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皮疹等。
罕见心电图Q-T间期延长、室性心动过速、血小板减少、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近期有心肌损伤者禁用。
维生素E
维生素E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清除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能防止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抑制血小板粘附和集聚,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Sirt1基因与m-Tor通路的关系

SIRT1基因与m-TOR信号通路的联系
Sirt1基因在神经细胞中过表达抑制m-TOR通路
哺乳动物Sirt1基因影响大脑不同维护过程的完整性,抑制致病 通路,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其中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使用 人类Sirt1的转基因小鼠,特异性神经元Sirt1超表达能促进神经突生长, 提高细胞生存能力。
sirt1定位于细胞核内参与了众多与衰老有关的细胞生理过程包括基因转录基因沉默细胞凋亡dna修复脂肪酸氧化和蛋白质合成等在细胞生存代谢生长分化营养应激炎症和胁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202137chenlisirt1sirt1sirt1sirt1sirt1catmnsod氧化损伤细胞凋亡肌生长蛋白肌纤维生长因子myostatinmurf1e2fe2f11202137chenlisirt1基因sirt1在肌细胞增殖与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不详特别是其在肌萎缩中的作用还不清楚
3. 控制自吞噬: 自吞噬对细胞维持自身的稳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mTORC1 对吞噬泡的形成及成熟起抑制作用,抑制mTORC1 的 活性能促进自吞噬。当营养或生长因子缺乏时,mTORC1 的活 性受到抑制,细胞自吞噬作用加强。
4. 线粒体代谢: mTORC1 可能在调节线粒体的代谢和合成中发挥重 要作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 能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氧耗、 胞内ATP 水平以及线粒体DNA 的数量和氧化代谢相关因子的基 因表达。mTORC1 的活化则能增加线粒体DNA 的数量以及氧化 代谢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
m-TOR 信号的激活可能是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敏感性 的一个重要因素,m -TOR 抑制剂联合放、化疗药物可能成为克 服肿瘤耐药性的理想选择。
SIRT1基因与m-TOR信号通路的联系
Sirt1基因抑制哺乳动物mTOR通路
内质网应激-综述

浅谈内质网生理和病理潘巍①,胡刚①(①南京医科大学,神经药理学系江苏南京210029)摘要: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是细胞“最大的工厂”。
作为细胞内最主要的Ca++库,内质网还参与了各种细胞信号的处理。
由此可见内质网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内质网功能的紊乱对于细胞来说致死性的,特别是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类型,如腺细胞和神经元。
内质网的正常的生理功能与细胞内[Ca++]以及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而细胞内[Ca++]和局部的氧化还原状态亦是交互影响的,任何一个条件的改变均能导致内质网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即内质网病理,主要的特征是内质网应激反应(ER Stress Response)的启动。
内质网应激是细胞重要的防御机制,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存在而且相似,进化上非常保守。
氧化应激也是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和重要的防御机制,与内质网应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均对整个细胞的生理及病理有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 Stress); 粗面内质网(rough ER)滑面内质网(smooth ER);钙库操纵型通道(Store Operated Channel,SOC);ryanodine 受体(RYR);InsP3受体(InsP3R);Ca++引起的Ca++释放(CICR) ;伴侣蛋白(chaperone); 钙网织蛋白(calreticulin);钙联接蛋白(calnexin); GRP78/BiP;肌浆(内质)网Ca++-ATP酶(SERCA);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protein response,UPR);内质网相关性降解(ER 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内质网过载反应(ER overload response, EOR); PERK(PKR-like ER kinase;);Ire(inositol regulating);ATF(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CHOP(C/EBP homologous protein); Nrf—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bZIP(basic-leucine zipper);ARE(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ERSE(ER stress response element);UPRE(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element)内质网是细胞内最大的膜网络结构,其两个主要功能是:1。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中采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差异。
方法自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时间段内,选择我院老年科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按照动态随机法将所选86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
研究开展期间,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予研究组患者瑞舒伐他汀治疗,密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但LVEDD、LVESD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以及HCY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经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快速控制患者病情的同时,还能提高其心功能,值得持续应用和广泛推介。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临床疗效;药物治疗;老年患者前言由多种危险因素所致的冠心病属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1]。
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与生活习惯的逐渐改变,血脂异常、高脂血症等健康问题频繁发生,且逐渐开始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有研究资料指出,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机体内血清总胆固醇浓度的持续升高具有密切关系,因此,通过药物手段积极预防血脂异常情况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生几率,延长冠心病患者的生存时间[2]。
有鉴于此,文章将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经对照分析和讨论,旨在总结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药物疗效。
现将相关内容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时间段内,选择我院老年科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ORPs家族在真核生物中的功能

㊃综述㊃O R P s家族在真核生物中的功能张聪良杨静乔祖莎张谨宇冯文莉马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太原030001)ʌ摘要ɔ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 S B P(o x y s t e r o l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质内,与氧化固醇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受体蛋白㊂与O S B P结构具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被称为O S B P相关蛋白-O R P s(o x y s t e r o l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 s)㊂O S B P以及O R P s组成蛋白家族-O R P s家族㊂O R P s家族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主要有三方面功能:细胞脂质代谢㊁囊泡运输及细胞信号传导㊂虽然已经发现O R P s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具有多种功能,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和酵母,对O R P s家族在其他真菌中的研究相对较少㊂ʌ关键词ɔ O R P s家族;真核生物;功能;真菌ʌ中图分类号ɔ Q74 R379ʌ文献标识码ɔ B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19)14-0061-04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㊁器官移植㊁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㊂脂质代谢不仅在真菌的极性生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同时与真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3]㊂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 S B P(o x y s t e r o l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最先于1980年被发现,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质内,与氧化固醇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受体蛋白,能够与多种脂质相结合,参与脂质转运㊁合成以及信号转导[4-7]㊂与O S B P结构具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被称为O S B P相关蛋白-O R P s(o x y s t e r o l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r e l a t e d p r o-t e i n s)㊂O S B P以及O R P s组成蛋白家族-O R P s 家族㊂因此,我们猜测O R P s家族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参与真菌极性生长㊂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和酵母,对O R P s家族在其他真菌中的研究相对较少㊂本综述对O R P s家族在真核生物中的功能进行综述㊂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03D31115);山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2018-123);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16-052)作者简介:张聪良,男(汉族),硕士,住院医师.E-m a i l:2286298948@ q q.c o m通信作者:马彦,E-m a i l:m a y a n197522@163.c o m 1O R P s家族在哺乳动物中的功能哺乳动物中以人为例进行介绍,c D N A和基因组数据库显示人类O S B P家族由O S B P和O R P1-11组成,分为6个亚家族:亚家族I,O S B P和O R P4;亚家族I I,O R P1和2;亚家族I I I,O R P3㊁6和7;亚家族I V,O R P5和8;亚家族V,O R P9;亚家族V I,O R P10和11㊂O S B P是第1个被识别及描述的O R P,能够与胆固醇和麦角甾醇等多种脂质结合[5]㊂目前猜测O S B P作为甾醇传感器通过神经酰胺转运蛋白协调固醇与鞘磷脂的代谢[4,6]㊂O S B P作为结合胆固醇的支架蛋白起作用,协调两种磷酸酶的活性以控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 R K)信号传导途径[5]㊂最新研究发现,O R P2是一种控制细胞能量代谢的新型A k t效应器,可以调节信号传导,细胞能量代谢,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形成,细胞迁移和增殖[8]㊂O R P2增强内源性新合成的胆固醇运输到细胞表面的能力[9],是细胞甾醇稳态和细胞内膜运输的调节剂[10]㊂R-R a s是一种小的G T P酶,O R P3与R-R a s相互作用,控制细胞黏附和迁移[11]㊂O R P4过表达对脂质代谢产生抑制作用[12]㊂在肝脏细胞, O R P8作为细胞内胆固醇的负调节剂[13],O P R8增加了肝细胞癌(H C C)细胞向F a s介导的细胞凋亡㊃16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年2月第14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19,V o l14,N o.1的敏感性[14]㊂O R P9鉴定为P D K-2底物和P D K-2位点A k t磷酸化的负调节物,对细胞存活,细胞周期进展和葡萄糖代谢具有重要作用[15]㊂过度表达O R P9S抑制蛋白质转运和细胞生长[16-17]㊂L i u和R i d g w a y认为过表达的O R P9对高尔基体P I4P产生隔离作用从而导致的抑制[18]㊂近期研究表明O R P作为细胞内甾醇转运蛋白的功能可能是间接机制的结果,即这些蛋白质对膜接触位点(M C S)[19-22]或脂质微区的影响[23]㊂细胞器与内质网的膜接触部位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并参与了多种生理活动,如脂质的运输㊁膜转运等[24-25]㊂2O R P s家族在酵母中的功能O R P s家族在酵母中通常称为O S H家族㊂酿酒酵母(S a c c h a r o m y c e s c e r e v i s i a e)有7个O R P 同源物,称为O s h蛋白㊂分别为O s h1p(S w h1p)㊁O s h2p㊁O s h3p㊁O s h4p(K e s1p)㊁O s h5p(H e s1p)㊁O s h6p以及O s h7p,它们的功能既有重叠又有不同㊂O s h蛋白本身不是甾醇转运蛋白,而是通过影响质膜(P M)螯合甾醇的能力间接影响体内甾醇转运[26]㊂在缺失所有O s h蛋白的细胞中,尽管甾醇比野生型细胞转移速率减慢,但仍然在E R和P M之间转移[26-27]㊂突变分析表明,虽然单个o s h 基因缺失是可行的,删除所有7个基因却是致命的[28]㊂研究还表明单一的o s h缺失菌株仅显示细胞麦角甾醇含量的微小变化,所有7个o s h缺失显示细胞麦角甾醇总量增加3.5倍,O s h蛋白可能参与细胞麦角甾醇的稳态调节[28]㊂在氮饥饿条件下,O s h蛋白可能对酿酒酵母起着重要的监管作用[29]㊂O s h2的破坏会增加某些鞘脂的水平,O s h3缺失导致对鞘脂生物合成抑制剂的耐药性[30]㊂O s h 蛋白对酵母进行胞吐是必需的,即使在没有其他O s h蛋白的情况下,酵母O s h4p也可以依赖于两种脂质配体P I4P和甾醇完成胞吐[31-32]㊂O s h4p可以调节酵母中的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因子(a d e n-o s i n e d i p h o s p h a t e-r i b o s y l a t i o n f a c t o r,A R F)功能,并且可能通过改变A R F的调节,使O s h4p与S e c14p结合以负性调节高尔基体区域分泌功能[33]㊂O s h4p被检测到通过囊泡运输从母细胞到出芽部位的移动[32],通过与小G T P酶C d c42p,R h o1p和S e c4p相互作用,在细胞极性生长的囊泡运输中起关键作用[34]㊂C d c42p是一种R h o家族G T P酶,参与极性并诱导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局部变化,任何一种o s h基因的多拷贝表达(o s h5和o s h7除外)能够补偿C d c42p缺陷,允许建立极化[35]㊂3其他真菌中O S H的功能在构巢曲霉中,o s h B㊁o s h C和o s h D中每个单基因缺失都导致生长缓慢,减少了分生孢子的形成㊂在所有o s h缺失菌株中观察到,单基因的缺失会导致其他基因表达增加,说明在一种蛋白缺失情况下,其他o s h基因会增加表达从而补充功能[36]㊂o s h E的启动子区含有一个共有序列转录因子B r-l A,其控制分生孢子的形态发生[37]㊂荧光标记实验支持O s h E蛋白特异性参与分生孢子梗的形成㊂在烟曲霉中,在无性阶段o s h E适度上调,而其他o s h基因没有增加他们的表达水平㊂在o s h单基因缺失菌株中定量检测S R D(s t e r o l-r i c h m e m-b r a n e d o m a i n)的信号强度,o s h E缺失菌株的信号低于野生型,这些结果表明O s h E参与S R D组织, S R D对于细胞末端的定位具有重要作用[36]㊂在稻瘟病菌中,O R P1的缺失导致菌丝生长速率及分生孢子的发生率降低,致病力并无变化, O R P1可能参与了菌丝生长以及分生孢子的形成[38]㊂米曲霉中也发现并成功体外表达出O S B P蛋白[39]㊂4其他真核生物中O S H的功能在小鼠中,O S B P可能是m i R-12(M i c r o R N A-124)的靶标和下游效应物,用于调节神经突向外生长和伸长[40]㊂在O R P4缺陷小鼠中,精原细胞增殖和随后的减数分裂正常发生,但伸长的精子细胞的形态严重扭曲,这些结果表明O R P4对于生殖细胞的分化至关重要[41]㊂果蝇O S B P过度表达导致高尔基体中胆固醇的积累膜和分泌缺陷[42-43],果蝇中O S B P的突变体表现出精细胞缺陷导致雄性不育,给突变体喂食额外甾醇,部分O S B P突变体恢复了生育能力,这意味着雄性不育可归因于甾醇短缺[42]㊂O S B P也与细菌感染有关:O S B P增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复制[44]㊂㊃26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年2月第14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19,V o l14,N o.1黑腹果蝇和秀丽线虫中存在O S B P/O R P s,两者都不合成甾醇,暗示缺乏参与内源性合成的调控[45]㊂据报道秀丽线虫的O R P,具有转移生长因子-b(T G F-b)的信号传导和线虫的调节体长功能[46]㊂以上这些发现反映出来O R P直接参与信号转导途径或细胞周期调节,但观察到的效果也可能通过脂质代谢的改变间接产生,这些基因对于真核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很重要的作用㊂5总结及展望尽管O R P s家族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脂质代谢㊁囊泡运输及细胞信号传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细胞生理学中O S B P/O R P功能的细节仍未完全了解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O R P作为脂质传感器而不是脂质载体㊂不管在酵母菌还是真菌中,单基因敲除对生长有轻微影响,考虑与其他O s h蛋白代偿有关,o s h基因全敲除对酵母菌是致死的也验证了这一点;同时在多种真核生物中发现部分O R P s过表达负性调节固醇代谢;真菌的生存㊁繁殖以及极性生长都离不开脂质代谢㊁囊泡运输以及信号传导等基本生理过程,因此O R P s家族可能参与真菌的极性生长㊂鉴于这三点,我们认为可从全基因敲除㊁单基因过表达以及与极性生长基因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明确O R P s家族在真菌生长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真菌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李梅,王文岭.脂筏在真菌极性生长中的作用[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3,(6):374-377.[2]吕运通.真菌极性生长结构的研究现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2):116-120.[3]E r b-D o w n w a r d J R,H u f f n a g l e G B.R o l e o f o x y l i p i n s a n do t h e r l i p i d m e d i a t o r s i n f u n g a l p a t h o g e n e s i s[J].F u t u r e M i-c r o b i o l,2006,1(2):219-227.[4]P e r r y R J,R i d g w a y N D.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 s a n d r e g u l a-t i o n o f c e r a m i d e t r a n s p o r t[J].B i o c h i m B i o p h y s A c t a,2005,1734(3):220-234.[5]W a n g P Y,W e n g J,A n d e r s o n R G.O s b p i s a c h o l e s t e r o l-r e g u l a t e d s c a f f o l d i n g p r o t e i n i n c o n t r o l o f e r k1/2a c t i v a t i o n[J].S c i e n c e,2005,307(5714):1472-1476.[6]P e r r y R J,R i d g w a y N D.O x y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a n d v e s i-c l e-a s s o c i a t ed me m b r a n e p r o t e i n-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 a r e r e-q u i r e d f o r s t e r o l-d e p e n d e n t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t h e c e r a m i d e t r a n s-p o r t p r o t e i n[J].M o l B i o l C e l l,2006,17(6):2604-2616.[7]O l k k o n e n VM.O s b p-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 f a m i l y i n l i p i d t r a n s p o r to v e r m e m b r a n e c o n t a c t s i t e s[J].L i p i d I n s i g h t s,2015,8(S u p p l1):1-9.[8]K e n t a l a H,K o p o n e n A,V i h i n e n H,e t a l.O s b p-r e l a t e dp r o t e i n-2(o r p2):a n o v e l a k t e f f e c t o r t h a t c o n t r o l s c e l l u l a re n e r g y m e t a b o l i s m[J].C e l l M o l L if e S c i,2018,75(21):4041-4057.[9]H y n y n e n R,L a i t i n e n S,K a k e l a R,e t a l.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 o fo s b p-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2(o r p2)i n d u c e s c h a n g e s i n c e l l u l a rc h o l e s t e r o l m e t a b o l i s m a nde n h a n c e s e n d o c y t o s i s[J].B i o-c h e m J,2005,390(P t1):273-283.[10] L a i t i n e n S,L e h t o M,L e h t o n e n S,e t a l.O r p2,a h o m o l o go f o x y s t e r o l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r e g u l a t e s c e l l u l a r c h o l e s t e r o lm e t a b o l i s m[J].J L i p i d R e s,2002,43(2):245-255. [11] G o l d f i n g e r L E,P t a k C,J e f f e r y E D,e t a l.A n e x p e r i m e n-t a l l y d e r i v e d d a t a b a s e o f c a n d i d a t e r a s-i n t e r a c t i n g p r o t e i n s[J].J P r o t e o m e R e s,2007,6(5):1806-1811. [12] W a n g C,J e B a i l e y L,R i d g w a y N D.O x y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p r o-t e i n(o s b p)-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4b i n d s25-h y d r o x y c h o l e s t e r o la n d i n t e r a c t s w i t h v i m e n t i n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f i l a m e n t s[J].B i o-c h e m J,2002,361(P t3):461-472.[13] Z h o u T,L i S,Z h o n g W,e t a l.O s b p-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8(o r p8)r e g u l a t e s p l a s m a a n d l i v e r t i s s u e l i p i d l e v e l s a n d i n-t e r a c t s w i t h t h e n u c l e o p o r i n n u p62[J].P L o S O n e,2011,6(6):e21078.[14] Z h o n g W,Q i n S,Z h u B,e t a l.O x y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8(o r p8)i n c r e a s e s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l a r c a r c i n o m a c e l l s t o f a s-m e d i a t e d a p o p t o s i s[J].J B i o lC h e m,2015,290(14):8876-8887.[15] L e s s m a n n E,N g o M,L e i t g e s M,e t a l.O x y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p r o t e i n-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o r p)9i s a p d k-2s u b s t r a t e a n d r e g-u l a t e s a k t p h o s p h o r y l a t i o n[J].C e l l S i g n a l,2007,19(2): 384-392.[16]N g o M,R i d g w a y N D.O x y s t e r o l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r e l a t e dp r o t e i n9(o r p9)i s a c h o l e s t e r o l t r a n s f e r p r o t e i n t h a t r e g u-l a t e s g o l g i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f u n c t i o n[J].M o l B i o l C e l l,2009, 20(5):1388-1399.[17]W y l e s J P,R i d g w a y N D.V a m p-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a r e g u-l a t e s p a r t i t i o n i n g o f o x y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r e l a t e d p r o-t e i n-9b e t w e e n t h e e n d o p l a s m i c r e t i c u l u m a n d g o l g i a p p a r a-t u s[J].E x p C e l l R e s,2004,297(2):533-547. [18] L i u X,R i d g w a y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e r o l a n dp h o s p h a t i d y l i n o s i t o l4-p h o s p h a t e b i n d i n g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g o l g i-a s s o c i a t e d o sb p-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9(o r p9)[J].P L o S O n e,2014,9(9):e108368.[19] L e v i n e T,L o e w e n C.I n t e r-o r g a n e l l e m e m b r a n e c o n t a c ts i t e s:T h r o u g h a g l a s s,d a r k l y[J].C u r r O p i n C e l l B i o l, 2006,18(4):371-378.[20] E l b a z Y,S c h u l d i n e r M.S t a y i n g i n t o u c h:T h e m o l e c u l a re r a of o rg a n e l l e c o n t a c t s i t e s[J].T r e n d s B i o ch e m S c i,2011,36(11):616-623.[21] T o u l m a y A,P r i n z WA.L i p i d t r a n s f e r a n d s i g n a l i n g a t o r-㊃36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年2月第14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19,V o l14,N o.1g a n e l l e c o n t a c t s i t e s:T h e t i p o f t h e i c e b e r g[J].C u r r O p i nC e l l B i o l,2011,23(4):458-463.[22] S t e f a n C J,M a n f o r d A G,E m r S D.E r-p m c o n n e c t i o n s:S i t e s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r a n s f e r a n d i n t e r-o r g a n e l l e c o mm u n i c a-t i o n[J].C u r r O p i n C e l l B i o l,2013,25(4):434-442. [23] L i n g w o o d D,S i m o n s K.L i p i d r a f t s a s a m e m b r a n e-o r g a n i-z i n g p r i n c i p l e[J].S c i e n c e,2010,327(5961):46-50. [24] R a i b o r g C,W e n z e l E M,S t e n m a r k H.E r-e n d o s o m e c o n t a c ts i t e s:M o l e c u l a r c o m p o s i t i o n s a n d f u n c t i o n s[J].E M B O J, 2015,34(14):1848-1858.[25] P h i l l i p s M J,V o e l t z G K.S t r u c t u r e a n d f u n c t i o n o f e r m e m-b r a n ec o n t a c t s i t e s w i t h o t h e r o r g a n e l l e s[J].N a t R e v M o lC e l l B i o l,2016,17(2):69-82.[26] S u l l i v a n D P,O h v o-R e k i l a H,B a u m a n n N A,e t a l.S t e r o lt r a f f i c k i n g b e t w e e n t h e e n d o p l a s m i c r e t i c u l u m a n d p l a s m am e m b r a n e i n y e a s t[J].B i o c h e m S o c T r a n s,2006,34(P t3):356-358.[27] R a y c h a u d h u r i S,I m Y J,H u r l e y J H,e t a l.N o n v e s i c u l a rs t e r o l m o v e m e n t f r o m p l a s m a m e m b r a n e t o e r r e q u i r e s o x-y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 s a n d p h o s p h o i n o s i t i-d e s[J].J C e l l B i o l,2006,173(1):107-119.[28] B e h C T,C o o l L,P h i l l i p s J,e t a l.O v e r l a p p i n g f u n c t i o n s o ft h e y e a s t o x y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h o m o l o g u e s[J].G e n e t-i c s,2001,157(3):1117-1140.[29] P a r k Y U,H w a n g O,K i m J.T w o-h y b r i d c l o n i n g a n d c h a r-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o s h3,a y e a s t o x y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h o m-o l o g[J].B i o c h e m B i o p h y s R e s C o mm u n,2002,293(2): 733-740.[30] Y a n o T,I n u k a i M,I s o n o F.D e l e t i o n o f o s h3g e n e c o n f e r sr e s i s t a n c e a g a i n s t i s p-1i n s a c c h a r o m y c e s c e r e v i s i a e[J].B i o-c h e m B i o p h y s R e s C o mm u n,2004,315(1):228-234.[31]S m i n d a k R J,H e c k l e L A,C h i t t a r i S S,e t a l.L i p i d-d e p e n d-e n t r e g u l a t i o n of e x o c y t o s i s i n s.C e r e v i s i a e b y o s b p h o m o-l o g(o s h)4[J].J C e l l S c i,2017,130(22):3891-3906.[32] A l f a r o G,J o h a n s e n J,D i g h e S A,e t a l.T h e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p r o t e i n k e s1/o s h4p i s a r e g u l a t o r o f p o l a r i z e d e x o c y t o s i s[J].T r a f f i c,2011,12(11):1521-1536.[33] L i X,R i v a s M P,F a n g M,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 o x y s t e r o l b i n d-i n g p r o t e i n h o m o l o g u e k e s1p f u n c t i o n i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s e c14p-d e p e n d e n t p r o t e i n t r a n s p o r t f r o m t h e y e a s t g o l g ic o m p l e x[J].J C e l l B i o l,2002,157(1):63-77.[34] P a r k HO,B i E.C e n t r a l r o l e s o f s m a l l g t p a s e s i n t 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c e l l p o l a r i t y i n y e a s t a n d b e y o n d[J].M i c r o b i o lM o l B i o l R e v,2007,71(1):48-96.[35] K o z m i n s k i K G,A l f a r o G,D i g h e S,e t a l.H o m o l o g u e s o fo x y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s a f f e c t c d c42p-a n d r h o1p-m e d i a-t e d c e l l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i n s a c c h a r o m y c e s c e r e v i s i a e[J].T r a f f i c, 2006,7(9):1224-1242.[36] B u h l e r N,H a g i w a r a D,T a k e s h i t a N.F u n c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fs t e r o l t r a n s p o r t e r o r t h o l o g u e s i n t h e f i l a m e n t o u s f u n g u s a s-p e r g i l l u s n i d u l a n s[J].E u k a r y o t C e l l,2015,14(9):908-921.[37] Y u J H.R e g u l a t i o n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a s p e r g i l l u s n i d u l a n sa n d a s p e r g i l l u s f u m i g a t u s[J].M y c ob i o l o g y,2010,38(4):229-237.[38] C h u n h u a L,F u c o n g Z.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o x y s t e r o l b i n d-i n g p r o t e i n h o m o l o g m g o r p1i n t h e r i c e b l a s t f u n g u s m a g n a-p o r t h e g r i s e a[J].W e i S h e n g W u X u e B a o,2008,48(9): 1160-1167.[39] B i n Z X L L H J C F Z.R e c o m b i n a n t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p u r i f i c a t i o no f a n o x y s t e r o l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f r o m a s p e r g i l l u s o r y z a e3.042[J].B I O W e b o f C o n f e r e n c e s,2017:3006. [40] G u X,L i A,L i u S,e t a l.M i c r o r n a124r e g u l a t e d n e u r i t e e-l o n g a t i o n b y t a r g e t i n g o s b p[J].M o l N e u r o b i o l,2016,53(9):6388-6396.[41] U d a g a w a O,I t o C,O g o n u k i N,e t a l.O l i g o-a s t h e n o-t e r a-t o z o o s p e r m i a i n m i c e l a c k i n g o r p4,a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i n t h e o s b p-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 f a m i l y[J].G e n e s C e l l s,2014,19(1):13-27.[42] M a Z,L i u Z,H u a n g X.O s b p-a n d f a n-m e d i a t e d s t e r o l r e-q u i r e m e n t f o r s p e r m a t o g e n e s i s i n d r o s o p h i l a[J].D e v e l o p-m e n t,2010,137(22):3775-3784.[43] M a Z,L i u Z,H u a n g X.M e m b r a n e p h o s p h o l i p i d a s y mm e-t r y c o u n t e r s t h e a d v e r s e e f f e c t s o f s t e r o l o v e r l o a d i n g i n t h eg o l g i m e m b r a n e o f d r o s o p h i l a[J].G e n e t i c s,2012,190(4):1299-1308.[44] A u w e t e r S D,Y u H B,A r e n a E T,e t a l.O x y s t e r o l-b i n d i n gp r o t e i n(o s b p)e n h a n c e s r e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n t r a c e l l u l a r s a l m o-n e l l a a n d b i n d s t h e s a l m o n e l l a s p i-2e f f e c t o r s s e l v i a i t s n-t e r m i n u s[J].M i c r o b e s I n f e c t,2012,14(2):148-154.[45] K u r z c h a l i a T V,W a r d S.W h y d o w o r m s n e e d c h o l e s t e r o l[J].N a t C e l l B i o l,2003,5(8):684-688.[46]S u g a w a r a K,M o r i t a K,U e n o N,e t a l.B i p,a b r a m-i n t e r-a c t i n g p r o t e i n i n v o l v e d i n t g f-b e t a s i g n a l l i n g,r e g u l a t e s b o d yl e n g t h i n c a e n o r h a b d i t i s e l e g a n s[J].G e n e s C e l l s,2001,6(7):599-606.[收稿日期]2018-09-26[本文编辑]卫凤莲㊃46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年2月第14卷第1期 C h i n J M y c o l,F e b r u a r y2019,V o l14,N o.1。
18类72种蔬菜常用杀菌剂一览优缺点

代表性品种
主要防治对象及抗药性发生情况
非内吸性杀菌剂
代森类、铜制剂、百菌清、咯菌腈、氰霜唑、氟啶胺、苯酰菌胺、
多作用位点,广谱。不易产生田间抗性,抗性发生较慢,抗性水平低。
苯并咪唑类
多菌灵、甲基硫菌灵
真菌性病害。一些气传病原菌发生抗药性问题。
苯基酰胺类
甲霜灵、甲霜灵·锰锌、精甲霜灵·锰锌、噁霜灵·锰锌
灰霉病。有抗药性问题,田间有双抗菌株产生。
氰基乙酰胺肟类
霜脲氰、霜脲氰·代森锰锌、噁唑菌酮·霜脲氰
霜霉病、晚疫病。有些病原菌产生抗性菌株,田间抗药性出现缓慢。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
苯醚甲环唑、腈菌唑、氟硅唑、戊唑醇、、白粉病、靶斑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田间抗药性出现缓慢。
18类72种蔬菜常用杀菌剂一览优缺点
收录于话题
中国现有蔬菜种植面积有超过3亿亩,其中设施蔬菜超过1亿亩。设施栽培蔬菜上病害发生往往比较重,这是由于保护地环境条件较适合发病,轮作倒茬较难。化学防治在设施蔬菜病害防治上及对保障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霜霉病、晚疫病、炭疽病、灰霉病、叶霉病和白粉病等一些气传性病害主要依靠化学防治。蔬菜病害化学防控现状不容乐观,不注重综合防治而过度依赖化学防治大大增加了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及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滥混滥用现象很普遍。设施蔬菜常见杀菌剂类型及抗药性发生情况
灰霉病、叶霉病、白粉病、靶斑病、丝核菌引起病害。检测到对啶酰菌胺的抗性菌株。气传病原菌抗药性风险较高。同类产品之间交抗不紧密。
苯甲酰胺类
氟吡菌胺·霜霉威
霜霉病、晚疫病、疫病。有抗性菌株产生,抗性风险中等。
三唑嘧啶类
烯酰吗啉·唑嘧菌胺
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田间病原菌对唑嘧菌胺抗性风险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及其相关蛋白(OSBP related proteins,ORPs)共同构成ORP家族该家族属于脂质转运蛋白 (LTP)超家族,所有家族成员都具有一个保守的OSBP相关结构 域(OSBP-related domain,ORD),能够结合固醇及甘油磷脂。
作用机理
在每个 ORPs 亚家族中,ORD 结构域的同源性高达 70% ,并且在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同源性蛋白质之间,其 C 端都存在高度 作用来抑制细菌或者病毒 RNA 的复制,进而达到杀 菌抗毒的药 效。
意义及作用
1 意义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作为脂质运 输的非囊泡运输蛋白质, 在细胞中的膜接触位点 ( 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 处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其在脂质方面的代谢机 制,以及开发治疗因 脂质代谢失衡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的药物,具有重大意义。
2 作用
• 在细胞中的膜接触位点 ( membrane contact sites, MCS) 处发挥重要作用。
2、增威赢倍® 杀菌剂
增威赢倍® (2.8%氟噻唑吡乙酮 +28.2%噁唑菌酮)悬浮剂,具有特 有的作用位点和全新的作用机理, 通过对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 的抑制达到杀菌效果。增威赢倍® 杀菌剂代表着一项高效的卵菌纲防 治技术,包括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 整个农事管理效率,是病害综合防 治的理想药剂。
抗性
氟噻唑吡乙酮是控制卵菌的首个成功的氧固醇结合蛋白(OSBP)抑制剂, 在杀菌剂的历史上被认为是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它与OSBP的相互作用仍 然不清楚。此外,一些植物致病卵菌已经对氟噻唑吡乙酮表现出中等至高 抗性。通过构建辣椒疫霉菌(pcOSBP)的三维(3D)结构,并通过合分子 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 / PBSA)计 算等探究了氟噻唑吡乙酮与该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氟噻唑吡乙酮与 pcOSBP蛋白上的氨基酸残基Leu73,Lys74,Ser69和水分子形成H键,根据 其pcOSBP的相互作用,将氟噻唑吡乙酮经过结构修饰,发现具有高杀真菌 活性和低抗药性的新型类似物。幸运的是,化合物1e已经被成功设计和合 成,并成为最有效的候选物,并且在辣椒疫病中显示出对LP3-M和LP3-H低 得多的耐药风险(RF <1)。化合物1e可用作发现新的OSBP抑制剂的先导 化合物。
在信号转导、脂质代谢和非囊泡运输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及其相关蛋白(OSBP related proteins,ORPs)保守存在于酵母、植物、哺乳动物中,它们在 信号转导、脂质代谢和非囊泡运输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应用
1、氟噻唑吡乙酮
氟噻唑吡乙酮为杜邦公司研发的 首个哌啶基噻唑异唑啉类杀菌剂, 商品名“杜邦增威赢绿”,具有 保护和治疗作用,是一种氧化固 醇结合蛋白抑制剂,主要通过对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 的抑制达到杀 菌效果,对晚疫病、霜霉病、根 腐病、茎腐病、疫病等卵菌纲病 害表现出卓越的防效。
概念: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OSBP)是存在于真核细胞 内的一类参与脂质代谢的非囊泡运输蛋白质,在哺乳动物中被称为氧化固 醇结合蛋白相关蛋白质(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s,ORPs), 而在酵母中被称为氧化固醇结合蛋白同源物质(oxysterol-binding protein homologues,OSH)。
在细胞维持脂质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氧化固醇结合蛋固醇从内质网运输到其他细 胞器膜并发生代谢降解。而与此同时,又将其他细胞器膜上 合成的磷脂运输到内质网进行分解代谢,通过这种作用促进 细胞中脂质的代谢,以及胆固醇的排出,在细胞维持脂质的 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防治对象
对卵菌纲真菌病害具有优异的效果。
展望未来
1 从宏观上讲,氧化固醇结合蛋白及其家族蛋白质的结构与 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 例如,利用其对脂质的作用机制开发能够治疗高血压、心 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由高脂与高醇引起疾病的药 物,开发以靶定此种蛋白质为机制的抗病毒抗真菌试剂, 以及利用ORP4L 对细胞生长繁殖的作用探索治疗癌症肿 瘤的新方法。然而,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 决。在癌症细胞中,ORP4L 作用的分子机制还有待去细化。 因此,探究 ORPs 在细胞内的运行机制,对于研究生命过 程的脂质代谢,开发生产降脂与降醇以及抗菌抗癌药物意 义重大。
主要特点
1 高效低毒:该药剂对卵菌纲病菌具有很高的活性,施药后 可以快速被蜡质层吸收,并传输到植株所有叶片的顶端, 快速杀灭病菌,对病菌具有铲除作用,防治病菌的继续蔓 延,保护叶片。
2 杀菌谱广:该药剂可防治霜霉病、晚疫病、疫病、根腐病、 茎腐病等病害都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3 用量极低:该药剂活性高,用量极低,用量仅为常规杀菌 剂的1/5~1/100。而且对病原菌各发育阶段都具有强烈的抑 制效果,即使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也可有效防治病害。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抑制剂及 其作用机理
目录
1 背景
2 概念
3 家族关系
4 作用机理
5 意义及作用
6 应用
7 展望未来
背景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 OSBP (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最先于 1980 年被发现, 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质 内,与氧化固醇 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受体蛋白。最早将 该类蛋白命名为 OSBP 的是 Taylor和 Kandutsch。随 后从兔子和人类上首先 克隆到 OSBP基因 cDNA序 列[。与 OSBP 结构具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被称 为OSBP 相关蛋白
• 从多方面影响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 在细胞维持脂质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在信号转导、脂质代谢和非囊泡运输等过程中都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细胞中的膜接触位点 ( 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 处发挥 重要作用。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作为脂质运 输的非囊泡运输蛋白质,在细 胞中的膜接触位点 ( 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 处发挥重 要作用。因 此,研究其在脂质方面的代谢机制,以及开发治 疗因 脂质代谢失衡而引起的一些疾病的药物,具有重大 意义。
主要特点
1 高效预防晚疫病兼防早疫病杀菌谱更广,提升抗性管理能 力,带来更好作物管理。
2 向顶内吸传导保护新生组织跨层传导和木质部向顶传导能 力,使药剂覆盖分布更均匀;内吸传导性帮助保护扩展中的 和新生的叶片。
3
耐雨性能优异雨季防护无忧施药20分钟后即具有优异的耐 雨水冲刷能力。
适用作物
葡萄、西红柿、辣椒、马铃薯、黄瓜。
2 从微观上来讲,所有霉菌和几乎所有的真菌中都已被证明 存在此种蛋白质。然而,其在酵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多, 其在米曲霉、红曲霉等霉菌中关于脂质代谢和固醇动态平 衡的研究在国内外相对较少。霉菌产业近些年在中国不断 发展,研究霉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已成新趋势,通 过对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在利用霉菌发 酵产业来开发降脂降醇生物制剂与低脂低醇食品等方面, 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
从多方面影响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氧化固醇(ChdesterolOxides,Ch-Ox) 能从多方面影响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不仅仅能够介导胆固 醇的分解代谢,还具有调节脂质代谢、免疫及细胞毒性等生物 学功能。这些功能都是通过 Ch-Ox感受器介导,其中氧化 固醇结合蛋白相关蛋白家族(oxysterolbindi ngpro-tein-relatedproteins, ORPs)是其中重要一种
4 低毒环保:该药剂为微毒药剂,用量极低,对用户、农 业生产者和环境的安全性较高。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首 选药剂。
适用作物
该药剂毒性低,安全性高,可广泛用于黄瓜、西瓜、白菜、 葡萄、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草莓、苹果、荔枝等多 种作物。
防治对象
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晚疫病、疫病、根腐病、茎腐病等病害, 尤其对霜霉病、晚疫病特效。
固醇结合蛋白
固醇结合蛋白(oxysterol—bindingproteinsrelatedproteins,缩写为0RPs) 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保守的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内脂类的合成、 转运以及信号转导等。
家族关系
1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家族蛋白质根据结构不同,可以分为2大类, 一类只含有ORD区域,被称作短ORPs,另一类除了含有ORD结 构域,还含有N末端结构域,这种ORPs被称作长链ORPs。在哺 乳动物以及酵母等含有此类蛋白质的菌类系统中,N未端.结 构域中包含多个不同部分,分别行使不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