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煤山自尽

合集下载

“朱三太子”悬案的历史真相

“朱三太子”悬案的历史真相

“朱三太子”悬案的历史真相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清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寿皇亭旁自缢而死,时年33岁。

前夜周皇后在坤宁宫悬梁自尽,崇祯挥剑杀死了幼女昭仁公主,长女长平公主右手被斩断昏死过去。

袁贵妃自缢的时候绳索断裂,崇祯冲上去补了三剑,所幸未伤及要害。

癫狂过后,崇祯恢复了一个父亲的理智,命心腹太监将三位皇子乔装改扮送出宫去。

崇祯恐怕万万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特殊的地位,死后也不得安宁,围绕着谥号、三位皇子的下落,居然引出一场波及全国旷日持久的政治风波。

谥号之争三月十九日上午大顺军进入紫禁城,围绕崇祯帝的下落,城内谣言纷起,直到二十二日,才在煤山发现了崇祯的尸体。

生性鲁莽的权将军刘宗敏命人把崇祯夫妇的尸体一起陈放在东华门外,强令京师百姓观看,以正视听。

崇祯的尸身以发覆面,一只脚赤足,衣衫零乱,尸臭四溢,状况惨不忍睹。

陈列三日后,明朝兵部主事刘养贞将二人葬于昌平银泉山田贵妃的墓中。

虽是亡国之君,却少不得有一番盖棺定论,大顺政权在《永昌元年诏书》中评价道“君非甚暗”。

四月三十日,大顺军退出,五月初二日,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军占领了无人管理的北京。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多尔衮深知若想稳定政权必须要安抚人心。

从五月初六日开始,命前明在京官员为崇祯哭灵三天,既然设灵祭祀,牌位上就必须要有谥号了。

前明左中允李明睿提出以“怀”为崇祯的庙号,以“端”为谥号,合称“怀宗端皇帝”。

根据帝王谥法,“怀”表示“执义扬善、慈仁短折”,“端”表示“内外宾服”。

但根据惯例,亡国之君绝无庙号,因为国祚断绝,宗庙无存,谁来祭祀?多尔衮对这些繁文缛节还不十分了解,于是一干前明故臣在“怀宗端皇帝”灵前真真假假地哭了三天。

多年后渐悉中原文化的顺治皇帝恍然大悟,降旨取消崇祯的庙号,并改谥号为“愍”,此后的清代官方出版物上一概以“愍帝”称呼崇祯。

崇祯身亡的消息四月中旬才传到南京,各派势力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元弘光,即南明的第一个政权。

弘光帝立刻表示不承认“怀宗端皇帝”的称谓,重新定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

明朝那些事儿之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

明朝那些事儿之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

明朝那些事儿之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前言崇祯皇帝画像•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到现在这最后一位皇帝,共历16帝,国祚276年。

崇祯帝煤山自缢后这个由大汉民族大统一的大明朝宣告灭亡,本该由天启皇帝背负亡国的骂名,可惜他天命早归,知道自己的过错,很早就去见太祖请罪,留下崇祯皇帝背“黑锅”,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朱由检出生于1611年,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在位十七年,后世称为崇祯帝。

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于天启二年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接过哥哥天启皇帝权利接力棒登基为帝。

崇祯皇帝画像坎坷经历•提起这位亡国之君,很多人都骂他亡国,守不住江山。

可惜的是后人看着的是表面,谁又想当亡国之君呢?又有谁想当亡国奴呢?不幸从他出生便开始了。

崇祯帝的父亲乃明光宗朱常洛,是祖父万历皇帝最不喜欢的太子,虽然是太子之尊,但却处处受到万历皇帝的责难,日子并不好过,作为儿子的朱由检和朱由校过得均不如意。

这就是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天启皇帝还好一点,因为是长子受到父亲和祖父关注多一点。

而崇祯帝就不一样了,母亲是光宗朱常洛的俾妾,幼年并不幸福。

五岁时,母亲刘氏得罪光宗,被父亲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

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

一直不受父亲的疼爱,所以到成年都没有被封王,直到哥哥天启皇帝登基于公元1622年才被册封为信王。

崇祯皇帝画像•册封为信王后的朱由检,想想前面的经历,种种浮现心头,就只想安安稳稳地过好余生的每一天,好好地当好自己的王爷,因为皇位已经和自己绝缘了,兄长天启皇帝春秋鼎盛,正值壮年,皇位怎么也轮不到自己这里。

殊不知当皇帝是注定了了,上天定要他背亡国的黑锅。

影视剧中的崇祯皇帝•在朝中因为哥哥的信任还是能为国家效力,处理一些国家的事情。

但是看到魏忠贤祸国专权,与东林党争的你死我活,至国家于危难,心里也是此起彼伏。

可惜看到哥哥天启皇帝的不作为,任由党争的发生、扩大、到激烈不可收拾,也是心灰意冷。

历史趣谈崇祯皇帝死前的48小时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趣谈崇祯皇帝死前的48小时究竟做了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崇祯皇帝死前的48小时究竟做了什么?导语:清军入关的时候只有八万五千人,再加上吴三桂的三万五千人,共十二万人。

而明末汉族的兵力足足有四百万人以上。

可是事情发展总是出人意料,清军入关的时候只有八万五千人,再加上吴三桂的三万五千人,共十二万人。

而明末汉族的兵力足足有四百万人以上。

可是事情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四百万人会被十二万人打得落花流水。

假设一下,当全天下都跑来围攻你,敌军兵临城下,你却插翅难飞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崇祯帝朱由检,他选择了自杀。

1644年3月19日凌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北京煤山(现景山)自尽,陪伴他赴死的只有一名太监王承恩。

在他自杀的时候,吴三桂的三万多名勤王铁骑已经到达了唐山,而李自成的大顺军两天前就开始攻城,在这不到48小时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大崇祯皇帝放弃了最后的挣扎呢?有着精锐三大营、关宁铁骑几百万军队的大明帝国为何会在不到如此短的时间内覆灭?一个帝王,为什么最后会选择上吊自杀这样让人叹息的死法?崇祯皇帝死前的48小时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没有逃跑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中国几位都城被围的皇帝。

北宋徽钦二帝在汴京被攻破后当了俘虏,是有前次勤王军成功击退金军的经验,没有考虑到会灭国;明景泰帝在于谦帮助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建文帝国破身死,也是指望各地勤王军到来,未曾想过敌军能成功。

这样看来,帝王们在面临国家危难的时刻,倒都是不会临阵脱逃的。

不逃跑的原因,就是帝王对于军队的自信,所以崇祯皇帝没有逃跑,很可能就是没有把当时攻城的农民起义军放在眼里,也完全没有想到,不到两天的时间,京城就失守了。

而且逃跑,也很有可能被抓做俘虏。

生活常识分享。

崇祯帝死亡之迷:李自成和崇祯皇帝互断龙脉被逼上吊自杀

崇祯帝死亡之迷:李自成和崇祯皇帝互断龙脉被逼上吊自杀

[键入文字]崇祯帝死亡之迷:李自成和崇祯皇帝互断龙脉被逼上吊自杀崇祯帝死亡之迷:李自成和崇祯皇帝互断龙脉被逼上吊自杀崇祯帝死亡之迷:李自成(1606~1645 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逼死了明崇祯皇帝,建立了大顺政权,但不久农民起义军就在吴三桂和满清军队的联合夹击下败亡,李自成也死于非命。

有人说李自成和崇祯的两败俱伤是因为互断了对方的龙脉,才使满清的多尔衮捡了一个大便宜,这是怎么一回事?关于明皇族朱氏的龙脉之说,据《朱元璋系年要目》介绍,朱元璋祖居江苏省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

元朝初期,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携带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带,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 里的孙家岗。

王文禄《龙兴寺记》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杨家墩家有个洼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经常卧于其处。

有一次,一个道士路过此处,见了这个地势说:“葬于此处,后代可出天子。

”道士的徒弟追问原因,道士说:“你若是不信,就拿个枯树枝栽在这儿,十天之内就能起死复生”,朱初一偷偷试验了一下,果真如此,于是把道士的话告诉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

十年后,泰定四年(1327 年)朱初一病死,如道士所言,葬于此。

半年后,朱世珍妻陈氏即怀了朱元璋。

至正十二年(1352 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一路登上皇帝之位,1386 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带领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杨家墩,开始修建祖陵。

以后陆续增修,经过28 年,耗费大量资金,到永乐十一年(1413 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

至此,杨家墩改称明祖陵。

李自成攻破此处后,为了破坏明朝的龙脉,将明祖陵破坏的一塌糊涂。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打击李自成起义军,崇祯皇帝竟然也派人挖了李自成的祖坟。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县人,从小苦大仇深,和一些穷苦百姓参加了高迎祥领导的起义1。

历史趣谈:只剩下一个皇子不得不继承皇位 最终自缢而死

历史趣谈:只剩下一个皇子不得不继承皇位 最终自缢而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只剩下一个皇子不得不继承皇位最终自缢而死
导语:朱由检历史上称之为崇祯皇帝,因为其一生具有悲剧性色彩,同时又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因此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朱由检的身...
朱由检历史上称之为崇祯皇帝,因为其一生具有悲剧性色彩,同时又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因此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朱由检的身影。

朱由检是谁的儿子?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明熹宗朱由校是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去世之后,因为其儿子都早夭,于是将帝位传给了朱由检。

崇祯皇帝画像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

朱常洛一共生育了七个儿子,但是除了朱由校和朱由检之外,其余的儿子都不幸早早夭折了。

朱由校1605年出生,1620年登上皇位,1627年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年仅22岁,没有儿子来继承明朝的王位。

朱由校的英年早逝,使得朱常洛仅存的第五子朱由检被推上皇帝位,成为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朱由检在其哥哥朱由校登基不久之后的1622被封为信王,封建王朝的王位承袭体制是父死子继,所以朱由检本来是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的,但是不幸的是作为皇帝的明熹宗儿子们都早夭,没有王位继承人,明熹宗去世之后信王朱由检就成为了王位的唯一继承人,于是朱由检登上了皇位,当时的朱由检仅有17岁,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

朱由检登上皇位是由于朱由校没有儿子继承王位,而朱由检作为朱常洛唯一幸存的儿子接替了哥哥的王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杀死了自己的妻女,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而是选择了自尽呢?事实上,崇祯皇帝在能够
生活常识分享。

崇祯帝是怎样死去的

崇祯帝是怎样死去的

崇祯帝是怎样死去的历史上关于崇祯帝究竟怎么死,死于何地并没有记载,关于崇祯究竟怎么死,死于何地至今还是个谜。

那么崇祯帝是怎样死的呢?崇祯帝怎样死去的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熹宗病危,召信王入宫受遗命。

不久熹宗撒手归天,年仅17岁的信王朱由检即位,大赦天下,次年改为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

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面临的是一种风雨飘摇的局面。

这位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很想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力挽狂潮,重建太平天下。

他即位后铲除阉党魏忠贤、一心想要中兴,但是最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冲破了京城,明朝覆灭了,他自己也落了个自缢的下场。

崇祯帝朱由检生性懦弱、无主见,而且他继位时的明朝已是政治腐败。

崇祯皇帝也回天乏术,大臣们个个明哲保身,少有为社稷着想者。

而且崇祯为人极易猜疑,大臣们更是小心翼翼、很少发言。

就是到了起义军进逼京城的时候,也没有主动站出来为崇祯分忧的大臣。

当李自成的起义军猛烈进逼,崇祯帝惊慌得完全失了主见,处处寄希望于大臣们,希望他们能提供妙计良策,甚至替他决断,但是危急之中,大臣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每天崇祯帝都要召见大臣,有时候竟达到一日三次。

起初大家都认认真真地替崇祯帝谋划,提出“南迁”、“撤关”等,可崇祯帝总是拿不定主意,大臣们也渐渐没招了。

召见中,大臣总是惶恐地说:“为臣有罪,为臣有罪!”然后就不再说话,实在被问急了,只是用些“练兵”、“加饷”等话来应付崇祯帝。

每次召见,崇祯帝都非常不满,常常是中途拂袖离去,回宫后痛哭并且大骂:“朝中无人!朝中无人!”大明灭亡的前三天上午,崇祯帝来到东左掖门,召见了新考选官32人,问他们以急策。

崇祯帝本想能从新臣中寻找到良策,可一见答卷,也全是些套话。

召见未及一半,忽然有一太监送进一个密封,崇祯帝拆视后脸色突然大变,原来这是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区)失守的总报。

李自成军已经攻到昌平。

但是惊慌的崇祯帝仍无法从众大臣那里得到一计良策。

历史趣谈崇祯帝本可以不上吊 究竟是谁把崇祯帝逼上煤山?

历史趣谈崇祯帝本可以不上吊 究竟是谁把崇祯帝逼上煤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崇祯帝本可以不上吊究竟是谁把崇祯帝逼上煤山?
导语: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
宗30年不上班,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
不到一个月,直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
年不上班,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
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
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

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
请过;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减轻财政负担,让老婆做饭
织布。

这样一个不错的皇帝,却于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深夜,
在离紫禁城一箭之遥的煤山(今景山)悬树自尽,在遗书中要求李自成不
得伤害广大群众。

3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在景山公园崇祯自缢处,看
着冰冷的纪念碑,不禁替他抱屈:老天爷咋不让他多干几年呢?
一个王朝的灭亡自有其必然性,山都挡不住,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

老天爷曾经给过崇祯两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用上吊,
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

但是,僵
化的大脑、无休止的会议和一个又一个文件,还是把他和他的国家逼
上了煤山。

南迁计划如何泡汤
第一次机会。

甲申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可攻进
北京,形势瞬息万变。

大年初三,崇祯叫来太子办公室的李明睿开小会,研究应急方案。

李明睿的意见是南迁,他认为,只要向南进行战略转移,就能缓过
生活常识分享。

崇祯死前为何要杀了自己女儿和妃嫔?

崇祯死前为何要杀了自己女儿和妃嫔?

[键入文字]
崇祯死前为何要杀了自己女儿和妃嫔?
崇祯十七年(1644 年)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崇祯皇帝命周皇后、袁贵妃自杀殉国后,又相继砍死了自己15 岁的长平公主和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

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崇祯登上煤山自尽身亡,崇祯死前为何要杀了自己的女儿和妃嫔呢?
这主要决定于封建礼教和崇祯本人性格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以父系制度管理国家的,即男人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者,女人处于从属地位,被男人视为私人物品,若在太平盛世,女人们可以成为装点江山、争奇斗妍的阆苑仙葩。

但是在战争年代,她们却是累赘和耻辱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尊严,女人们往往成为牺牲品;靖康之耻发生前,汉人王朝社会舆论是重视妇女生命,赞同牺牲贞操保命,靖康之耻发生后,开始提倡舍弃生命维护贞操。

到了明朝时朝廷鼓励贞节烈妇,是汉人王朝建贞节牌坊最多的朝代。

按照宋朝被金军攻破的教训,那些公主妃子们,大都会被送到军营当成军妓,少数命好的,有机会被有军功的臣子拿去当成妃子,有的会被跟其他将领分享,其中大部分都能够善终。

崇祯帝性格刚愎自用而又极为多疑,江山社稷覆灭之时,他已决定玉碎。

而此时此刻,他当然放心不下自己的后宫佳丽和女眷们,与其让她们受人凌辱还不如一起殉国,据史料记载,崇祯帝首先劝其母张太后自缢,后喝令周皇后自缢并亲自杀死袁贵妃和自己的两个女儿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那一时刻,三千佳丽们无数香消玉损,何其悲哀,也成为大明帝国覆亡之时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9崇祯帝煤山自尽
清军的铁骑虎视眈眈地守候在山海关外,中原的砍杀声却越来越动地惊天。

公元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成立新顺政权,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他的政治目标,越来越远大。

农历九月,农民军又向陕西进军,谋求更大的发展。

十月,李自成亲率大军攻破潼关。

第二年正月,李自成攻占西安,恢复西安的古名长安,定为都城,建大顺国,称大顺王。

李自成的最终目标是打到北京去,建立全国性的政权。

为侦察明朝的动静,为将来攻城时作内应,他早就派遣许多人,化装成陕西、山西的大商人,到京城市面上开商店,或者贿赂官员,混进衙门当差。

有时,明朝官府派一些打探消息的间谍到农民军中去,多被他们察觉,逮住后给以款待,反而成为农民军的情报人员,送来真情报,带去假情报。

所以,明朝的一举一动,农民军都知道得很清楚。

他们知道京城守卫非常空虚,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大军分成两路向北京进军。

李自成亲自率领一路军队,渡黄河,下太原,沿路的明军、官员大多不战而降,农民群众更是热烈欢迎。

崇祯帝听到这些消息,愁得天天在朝堂上叹气。

大学士李建泰上奏说:“臣家在山西,有不少财产,可以捐献出来做军饷,带支军队去山西阻击贼寇。

”崇祯帝以为遇到了大救星,命他带兵出征,亲自为他送行,直到李建泰的帅旗看不见了,他才默默地回转宫中。

可是李建泰带着大军,在路上却逗留不进。

他的老家早已被农民军占领,家财也已成了农民军的战利品。

他的军队很快就崩溃了。

崇祯帝病急乱投医,又是下“罪己诏”,承认自己治理国家的过失,又是征集天下军队到北京勤王,又是要求王公大臣、外戚权贵捐献家财做军饷,组织抵抗,可是都得不到积极响应。

外戚周奎有几十万两金子的家财,却装穷说没钱。

崇祯帝亲自出面,他才答应捐二万。

崇祯帝又把管理宫门和各城门防守的军权,都委托给亲信的太监。

可是这些太监只知作威作福,并不真心帮他办事,反而打击了一些真心为国的将军、大臣的努力。

崇祯帝要人没人,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连找个出主意、商量对策的人都没有,真正到了孤家寡人的地步。

有一次在朝堂上,他连问了好几件事,都没有一个大臣应声,他气得大骂:“我不是亡国的君主,你们都是亡国的臣子。

一批饭桶!”怒气冲冲回到后宫。

农民军的攻势如同破竹,三月十八日,就打到北京城下。

崇祯帝派太监和士兵上城防守,可是搜索干净,也只有六七千老弱残兵,还缺衣少食,上了城楼,大都躺倒大睡,根本没有人认真防守。

急得督战的军官用鞭子抽,起来一个,另一个又躺下了。

十九日,守城太监曹化淳开了城门,放农民军入城,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进入紫禁城。

穷苦百姓热烈欢迎农民军的到来。

崇祯帝知道农民军进城了,得到消息的官员、太监也早已跑得不知去向,只有太监王承恩还跟着他。

他本想逃出城去,又想找个外戚的府第暂时躲避一下,可是所到之处,都吃了闭门羹,只得折回宫中,逼皇后上了吊,又亲手砍下十五岁的公主的手臂,然后在王承恩的陪同下,来到紫禁城北面的万岁山(又名煤山、景山)寿皇亭下,与王承恩双双上吊自杀了。

他在自己的衣服上留下一些遗言,说,是朝中大臣误了我的大事,又说任凭处置我的尸体,不要伤害百姓。

崇祯有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但是他过于急功近利,又很多疑,不信任人,主观固执,不管什么人,一有小错或疑点,他就罢人家的官,或者下狱、杀头、充军。

所以,真正的人才,在他手下,大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一些善于拍马逢迎、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又常围在他身边。

因为他越来越与他的大臣们对立,就越来越重用亲信宦官。

宦官又大多是势利小人,凶险时候都背叛了他。

明朝的灭亡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明朝自世宗、神宗、熹宗以后,政治腐败,民穷财尽,国力崩溃,不是谁能够挽回的。

所以,崇祯帝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的明朝,就此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