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内化新知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内化自己的能力,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作业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检验教学效果的窗口,是进行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调整教学方法的指南,因此,作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目前多数数学作业却是模仿性作业多,创新性作业少,封闭训练作业多,开放性作业少,机械重复计算作业多,探究体验作业少,众所周知:“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此作业怎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作业发挥最大作用,成为高效作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作业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性。

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设计作业时要尽量使题目的形式多样化。

(1)可以设计游戏类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这样

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2)可以设计操作类作业,如学习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制七巧板,并拼出最具想象力的图案来;学习了“厘米、米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身边各种物体的长度,以及操场的长度和宽度,上学的路程等等;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后布置学生动手摆一摆:3根小棒能摆成什么图形,有几个角?4根小棒呢?5根小棒呢?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布置让学生亲自将一枚一元硬币从距地面50厘米处自由落下,边操作边统计硬币下落后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次数,记录10次、20次、30次的正面朝上的次数,让学生从操作中发现规律。

(3)可以设计开放型作业,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测量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4)可以设计实践探究型作业。探究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励学生乐于学习,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学习了“>、<、=”和“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设计了一道答案不唯一的作业:2+()>6,2<()-()。学生通过思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