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航天科技时政汇总记忆
2018中国航天大事件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壳如果发生变化,会给地球 内部磁场带来变化,通过监测地球内部磁场变化,寻找地壳 变化先兆,会为地震预报提供参考。“张衡一号”的作用便 是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它能够在观测时充分发挥其广覆盖范 围和无地域限制等先天优势,通过获取到的观测数据,对我 国及其周边区域内开展动态实时的监测与地震前兆的跟踪, 弥补了常规地面观测的不足。“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开辟 了一种探索地震监测预测的新途径。
“嫦娥四号” 人类首次探测月球背面
2018年12月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 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送上天,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 要环节,也是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北斗三号” 中国卫星走向世界
2017年11月19日,我国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将“北斗三 号”全球组网首发星送入轨道,奏响了中国“北斗”走向世界 的序曲。2018年,我国用“长征三号”乙火箭,通过9次任务 发射十余颗“北斗”卫星,建立了由18颗卫星组成的基本系 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预计到 2020年,我国将实现35颗“北斗三号”卫星在轨,完成“北 斗”系统的全球组网。
关注│Focus 【盘点】
2018中国航天大事件
“张衡一号” 我国首个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平台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项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专项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黄思谷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一】热点材料2018年2月14日,两位在科学技术领域功勋卓著的老人获得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两位老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们颁奖。
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中国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
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截至目前,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已有20位科学家荣膺这一奖项,他们是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孙家栋、谷超豪、师昌绪、王振义、谢家麟、吴良镛。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1、只有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018年中国航天大事件

航天探索领域从2018年开始,中国航天以3战3捷、先声夺人的气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着1月9日、12日、13日,随着长征火箭冲天而起,高景一号03、04星,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陆地勘查卫星三号被准确送入预定轨道,3场航天发射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2018也开启了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
按时间顺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8年属于中国航天发生的大事件:1.2018年1月9日11时2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景一号03、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2018年5月21日5点28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升空。
3.2018年6月2日12点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高分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4.2018年6月5日21点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星。
这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气象服务。
5.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
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6.2018年7月3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该卫星将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网路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2018年12月09日07:54,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历时约110小时奔月飞行,最终抵达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科技与创新时政专题

专题一:科技与创新一、热点扫描1、战略、政策类(1)2016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设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变,为建成经济强国何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中央要求:各地区、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措施。
《规划》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2、活动、会议(1)2016年5月14日至21日,以“创新引领、共享发展”为主题的2016年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
(2)2016年9月17日至23日,以“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集中展开。
(3)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2016年8月22日,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讲话强调:要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青少年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支持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放飞科学梦想,投身创新实践,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气象卫星在观测精度、覆盖范围和时效性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提升。未来,气象卫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气象服务做出贡献。
遥感卫星的普及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
中国发射了一系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如高分一号至高分五号,这些卫星具备出色的空间分辨率和光 谱分辨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领域。
月球探测器的着陆
• 嫦娥三号: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软着陆, 并释放了玉兔号月球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软 着陆的国家。
01
中国航天应用的拓 展
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
200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标志着 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开端。经过多年的建设,北斗一号 系统已覆盖中国全境,为军事、民用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定位 、导航和授时服务。
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 动,目标是实现航天员的天地往返。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搭载首位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 空,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01
中国航天技术的突 破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
神舟一号
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于1999年 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具备了独 立研制无人飞船的能力。
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 里程碑事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 中国航天技术的突破 • 中国航天应用的拓展 •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深化 • 中国航天未来的展望
01
中国航天事业的起 步
2018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库题目及答案

2018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库题目及答案1. 第一个载人航天站是前苏联于________ 年4月发射的"礼炮号"。
美国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于 ________ 年试飞成功。
A 19711984B、19811981C、19711981D、198119822. 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它与自然天体不同的是__________ 。
A.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改变其运行B.不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C.其运行轨道固定不变D.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但不能改变其运行轨道3. _____ 年,第一架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飞机,既______ 的He-178飞机试飞成功。
A.1949德国B.1939德国C.1949英国D.1939美国4.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比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更早进入使用。
中国早在 _____ 就有可升空作为战争中联络信号的”孔明灯"出现,这就是现代 _____ 的雏形。
A.10世纪初期飞机B.12世纪初期热气球C.10世纪初期热气球D.12世纪初期飞艇5. 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 。
A.空战B.侦察C.拦截敌机或导弹D.运输6. 下面航空器中可以称为直升机的有_________ 。
A.直-9B.F-16DC.V-22D.AH-64"阿帕奇"7. 由于航空航天活动都必须经过大气层,所以航空与航天是_____ 的。
A.互不相关B.紧密联系C.相互矛盾D.完全相同8. 按导弹的弹道特征和飞行特点可分为_________ 。
A.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高机动飞行导弹B.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C.战术导弹、战略导弹和洲际导弹D.陆基导弹、空基导弹和潜射导弹9. _ 年___ 研制成功V-2火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弹道导弹。
A.1942德国B.1942美国C.1944德国D.1944英国10. 在克服地球引力而进入太空的航天探索中,_________ 科学家戈达德提出火箭飞行的飞行原理,并导出脱离地球引力所需的7.9km/s的A.英国第一宇宙速度B.美国第一宇宙速度C.英国第二宇宙速度D.德国第二宇宙速度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为,在这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A.对流层降低B.对流层增加C.平流层降低D.平流层增加12. 平流层中空气沿铅垂方向的运动较弱,因而该层气流___________A.虽不稳定但能见度较好B.不稳定且能见度差C.比较平稳且能见度较好D.比较平稳但能见度较差13. 空对空导弹属于_______ 导弹。
时政热点高中政治推进科技创新助力科学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助力科学发展【热点解读】1.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2.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 年9 月29 日21 时16 分 3 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 米,最大直径 3.35 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难点突破】:意义科技创新对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意义。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
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④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经济意义①发展航天事业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占领高科技阵地,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航天事业、开发太空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③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政治意义①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振奋民族精神。
时政热点(整理)

专题一: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科技创新再谱新篇1、“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①说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经济)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战略)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制度)④航天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航天工作者)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2、“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①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②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③载人航天精神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④党的正确领导,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政治)⑤我国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制度)⑦航天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航天工作者)3、“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豪)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经济)③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政治)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制度)⑤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航天技术)4、我们应学习航天工作者的什么精神?①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学习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③学习他们开拓创新、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④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5、“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做法)①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习)②要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③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责任)④要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团队合作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航天科技时政汇总记忆
一、遥感三十一号01组卫星(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2018年4月1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1组卫星和微纳米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实验。
二、高分一号02、03、04星
2018年3月31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以"一箭三星"方式发射3颗光学卫星,这也是我国成功发射并将投入使用的首个民用业务卫星星座。
3星组网运行后,可实现同一地区2天重访,15天全球覆盖的高分辨率遥感能力。
将对自然资源调查、检测及监管发挥重要作用。
三、北斗导航卫星(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2018年1月12日,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2月12日,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3月30日,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以上三组北斗导航卫星均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
按照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年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四、陆地勘察卫星三号、四号(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2018年1月13日和3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分别成功将陆地勘探卫星三号、四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
五、张衡一号(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2018年2月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实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六、遥感卫星三十号04组卫星(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2018年1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实验。
七、吉林一号视频07、08星及4颗小卫星(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2018年1月1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07星、08星及4颗小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一箭六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八、高景一号03、04星(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2018年1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景一号03、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轨道。
卫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遥感数据服务和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针对国土资源调查、测绘、环境监测、金融保险和互联网行业的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