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 教案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伊索寓言》中每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能够分析并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3)能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伊索寓言》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辨别善恶美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伊索寓言》中每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分析并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
(2)学生总结故事的基本情节、寓意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故事中的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学会运用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
(2)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选取一个《伊索寓言》故事,进行深入阅读。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伊索寓言》,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伊索寓言》简介:了解作者伊索、作品背景及寓言故事的特点。
2. 寓言故事的阅读与分析:挑选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进行详细解读。
3. 寓言故事道理的提炼与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伊索寓言》的背景、特点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2.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进行详细解读。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进行小组讨论。
4. 反思法: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所学道理进行思考和总结。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伊索寓言》相关篇目。
2. 参考资料:关于《伊索寓言》的背景资料、相关研究论文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伊索寓言》的背景、特点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2. 第二课时:讲解第一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
3. 第三课时:讲解第二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
4. 第四课时:讲解第三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
5. 第五课时:讲解第四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
6. 第六课时:讲解第五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人生哲理。
7. 第七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的道理。
8. 第八课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所学道理进行思考和总结。
9. 第九课时:进行课程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讲述所学的寓言故事,并准确地表达出其中的道理。
2. 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 学生能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伊索寓言》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6篇

《伊索寓言》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6篇《伊索寓言》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形象的多元化、象征性等特征。
2. 了解《伊索寓言》创作的社会、时代背景,知道作者的创作意图。
3.归纳学习寓言的方法,激发继续阅读兴趣。
4.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寓言故事的寓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立足学情,浅谈《伊索寓言》初印象。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有利于后续教学目标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01板块一:品析寓言故事,总结学习方法一、读寓言故事,关注形象说寓意。
1,出示两则寓言,交流动物形象说寓意。
①一只非常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成熟的葡萄,他很想摘下来吃,但他试了许多次也总是够不着。
于是他只好离去,并自言自语地安慰自己道:〃那些葡萄一定是酸的。
”一一《狐狸和葡萄》②乌鸦捡到一块肉,落在一棵大树上。
狐狸看见后很想得到那块肉,便站在那里,极力夸赞乌鸦的身材既高大又美丽,并说他最适合做鸟类的王,如果他能发出声音,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乌鸦想向狐狸表明自己能发出声音,便将肉抛掉并大叫起来。
狐狸赶紧跑过去,抓到那块肉,并说:〃乌鸦啊,假如你也有智慧,那由你做鸟类之王便什么也不缺了。
〃一一《乌鸦和狐狸》2.小结方法(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二、共读寓言,提炼方法。
狐狸钻进一群羊中,显得非常亲密慈爱地把一只正在吃奶的羊羔抱在怀里。
牧羊犬看见了,便问他:〃你想干吗啊?"狐狸回答说:〃没看见我在照顾他、爱抚他吗?〃牧羊犬闻言说道:〃哦,既然是这样地话,那么如果你现在还不立刻把他放下,我也将爱抚爱抚你。
〃一一《狐狸和狗》1.明确学习寓言方法①抓关键词②选择角度2.小结方法三、出示寓言,交流讨论,检测效果。
一些狐狸聚集在迈安德洛斯岸边,打算到河里去喝水。
由于河水〃涮涮〃地湍湍而流,他们只是互相怂恿,谁也不敢下到水里去。
其中有只狐狸走了出来,蔑视其他狐狸,嘲笑他们胆小,显示自己勇敢、胆大,冒失地跳进了河里。
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内容;(2)能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人物形象;(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分辨是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伊索寓言》是一部富含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动物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本节课选取其中的五个故事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智慧。
2. 教学目标:(1)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情况;(2)阅读并分析五个故事的主题和寓意;(3)学会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五个故事;(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中的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故事相关的现实案例;(2)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寓言中的道理提出解决方案;(3)教师点评并指导。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故事,编写一篇心得体会;(2)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分享优秀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写作练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善良、正直、勇敢的人。
二、教学内容1. 《伊索寓言》简介:了解作者伊索,以及寓言的特点。
2. 选取五则《伊索寓言》进行详细解读,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则自己喜欢的《伊索寓言》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阅读《伊索寓言》,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寓言的寓意。
2. 难点: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伊索寓言》的基本情况和寓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寓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伊索寓言》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选取一则《伊索寓言》进行详细解读。
3. 第三课时:选取两则《伊索寓言》进行解读。
4. 第四课时:选取剩余两则《伊索寓言》进行解读。
5. 第五课时:总结学习《伊索寓言》的心得,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伊索寓言》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资源1. 《伊索寓言》原著或改编版本: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故事情节,增强课堂趣味性。
3. 学习卡片或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整理故事情节和寓意。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介绍《伊索寓言》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3篇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篇9目标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注音赫拉hè宙斯zhu庇护bì粘住zhān释义:庇护:包庇;袒护。
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3.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二、指导学习、研讨(一)导入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
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指名说,教师补充并明确:1.寓言及其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3.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读〈伊索寓言〉》 教案教学设计

一、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背景、特点等。
2. 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伊索寓言》1. 介绍作者:伊索2. 介绍背景:古希腊3. 介绍特点:动物形象、简短、深刻第二课时:阅读《狐狸和葡萄》1. 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明白:不要因为得不到而抱怨,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第三课时:阅读《乌鸦和狐狸》1. 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明白:不要被表面的赞美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第四课时:阅读《狼和小羊》1. 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明白:强者并不一定就是对的,要学会保护自己。
第五课时:阅读《猫和鸡》1. 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明白: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要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伊索寓言》的基本情况。
2.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法: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伊索寓言》的了解程度。
2.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学生对寓言故事中道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阅读《狗和公鸡》1. 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明白:诚实是一种美德,欺骗最终会暴露。
第七课时:阅读《农夫和蛇》1. 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明白: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第八课时:阅读《驴和骡子》1. 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明白:不要只看表面的荣耀,要珍惜自己的优点。
第九课时:阅读《乌龟和老鹰》1. 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读〈伊索寓言〉》 教案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2. 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教学内容1. 《伊索寓言》简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流传的一部寓言故事集,作者伊索。
故事以动物为主角,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传达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2. 选取的五则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龟兔赛跑》、《农夫和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伊索寓言》的背景、特点及故事寓意。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选取的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应用于实际生活。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动物角色,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性格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改正自身缺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伊索寓言》的背景、特点及作用。
2. 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选取的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3. 讲解与分析:针对每个故事,讲解故事寓意,分析故事中的动物角色,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性格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改正自身缺点。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应用于实际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心得体会:收集学生的课后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寓言故事所传达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学设计读《伊索寓言》
鱼小眉
一、导入:西谚有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本书,一个故事,不同的人也能够读出不同的见解。
譬如《伊索寓言》,文豪钱钟书就读出了他独到的东西,写
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读〈伊索寓言〉》。
二、关于《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腊著名的
寓言故事集。
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萨摩斯岛上一位名叫伊索
的奴隶所作,由后人收集加工而成的。
它主要反映的是下层
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了他们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活
教训。
其中大多数是动物故事,形象生动,短小精悍,寓意
深刻。
《伊索寓言》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讲了一个道理,千
百年来,人们在阅读时也在理解、领会着这些道理。
三、作者简介:钱钟书,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学者。
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围城》;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四、文章结构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
结构为“导入--读后之感--总结”
三部分。
一、(1~3):由人性的某种弱点而导致的偏见谈到由此
形成的历史观,引出下文。
二、(4~12):重读《伊索寓言》的新见解、新感受。
三、(13):作者与卢梭对《伊索寓言》的不同看法。
五、寓言解读(预习作业)九则故事的本身寓意和作者
新赋予的意义
故事故事寓意赋予的新寓意(刺现实中人)
蝙蝠的故事讽刺善变者总要找到比别人强的理由和资本,处处与众不同
蚂蚁和促织享乐者饿死活该在死人身上当“寄生虫”
狗和影子戒贪得不自知者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眼睛朝上必摔跤不甘心下台下野下面子,
地位沦落仍然想“上进”
乌鸦的故事伪装者终现本相得不到的好处,也千方百计
让
别人也得不到。
谁比自己好就
打击谁对付谁,以求遮丑遮羞
牛跟蛙的故事戒狂妄自大有缺点也自视为优点,不思进
取
老婆子和母鸡戒之在贪富人往往吝啬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得不到的东西都诉苦经可免旁人分甜
头驴子和狼的故事错行仁义,行医者时常草菅人命反受其害
六、研读课文:问:从标题看,文章是读后感。
那么作者读后究竟对《伊索寓言》持什么态度?
明确:《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
七、归纳主旨:这篇文章借重新解读《伊索寓言》中的九则故事,讽刺了现代社会某些虚伪丑恶现象。
同时又呼吁每一个人都应尽一份为后代创造良好生活空间的责任。
八、能力训练:《伊索寓言》作为一本寓言故事集,通过简单的故事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我们普通人读它,在若有顿悟之时,也许只会一笑了之。
然而,钱钟书先生却读出了自己独到的东西。
阅读的生命力正在于思考。
让我们借鉴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的思维方法联类引申,也来重新审视少年时代就熟知的寓言故事,试着从中翻出新意。
《农夫和蛇》、《狼和小羊》。
农夫与蛇
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
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
农夫临死前说:
“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
这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
是不会改变的。
狼和小羊
狼看见一只小羊在河里喝水,他想用了什么巧妙的口实
把他吃了。
因此他站在上游,责备小羊,说把和河水弄浑了,不让他喝水。
小羊回答说,他是紧靠在河边喝着,而且站在
下游,也不能把上面的水弄浑了。
狼得不到这个口实,便又
说道,“但是你去年骂过我的父亲哩。
”小羊说,那时他还
没有生呢。
狼对他说道,“即使你辩解得很好,反正我不能
放过你。
”
该则寓言的原寓意是:这故事说明,对于那些预定要做
不公正的事情的人正当的辩解也无效力。
提示:
提示:换个角度(从惯性思维和逆向思维两个方面分析
狼和小羊的可取之处与不足),谈你的理解?
狼:赞扬这位处于优势者--能以高姿态对待弱者
从手段上看--骗术低劣而自以为是
从拥有的知识上看--不学无术者却常常是发号施令的人
从“骂过我的父亲”来看--忠于种族的孝子
小羊:讽刺负隅顽抗的敌人--毫无效果的反抗最终是徒
劳的
讽刺它愚蠢的战术--毫无效果的反抗最终是徒劳的
从同凶恶的狼讲道理看--不识时务,对待豺狼只能用猎
枪
从它孤身一人在下游看--做事莽撞,不做预防
九、返回文本:一个寓言故事,从不同处着眼,可以有
不同的解释,得到不同的启发。
创作者主观意图为“一柄”,作者与之相反的为“另一柄”,二者构成矛盾统一。
这正是
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的命题思想。
作者独具“另一只眼”,看当时的丑陋社会,以“浇自己胸
中块垒”。
他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手法,使本文深具哲理
的厚重感。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如何才能做到“识庐山真
面目”呢?我们应当“不畏浮云遮望眼”。
十、课后练习:一位青年落榜后十分灰心,心中一片黯淡。
烦闷之际不由地走到了一个庙宇里。
方丈见他垂头丧气,问了缘由后,便指着树阴下的斑斑驳驳说:“年轻人,这是什么?”青年人说:“暗影呗!”主持说:“错了,那是阳光哇!”
十一、课堂小结: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给我们上了一
堂生动的社会课。
文章的字里行间折射出学贯中西的学者的
睿智,然而睿智又是来自对生活长期的细心观察与思考,希
望同学们要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