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教案

合集下载

《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培养阅读寓言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从寓言中汲取智慧,学会做人的道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

4.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伊索寓言》的作者及背景介绍。

2. 《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

3. 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4.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探讨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培养阅读寓言的兴趣。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寓言中汲取智慧,学会做人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伊索寓言》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学生自备《伊索寓言》书籍,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讲解《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分析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3. 讨论:分组讨论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探讨其现实意义。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伊索寓言》作者及背景介绍。

2. 经典故事:《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

3. 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4.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探讨其现实意义。

七、作业设计2.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写出自己的感悟。

3. 选取一个寓言故事,改编成现代版,并说明改编的理由。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伊索寓言》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伊索寓言》的作者及背景,让学生对寓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听说过《伊索寓言》吗?”“《伊索寓言》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解1.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故事的基本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册《读〈伊索寓言〉》研讨课-教学教案

第二册《读〈伊索寓言〉》研讨课-教学教案

【上课铃响,同学就位,课堂安静。

】陈老师:(笑)今天这堂课,请同学们继续探讨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针对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同学们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的要求是开放大脑,拓展思维,畅所欲言。

【陈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开放大脑”、“拓展思维”、“畅所欲言”和“该不该让现代儿童再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陈老师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陈老师:这最后一段主要有卢梭和钱钟书的两种观点,同学们有什么疑难的问题,请联系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进行思考研讨交流。

【安静两分钟后——】陈珠芬:(起立)我先说吧。

昨天刚读课文时,我对卢梭读寓言会坏心术的看法感到很疑惑。

因为十年前,我读《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时,说不清是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自我感知的原因,我和我的伙伴们都认为狐狸是坏蛋,乌鸦是笨蛋。

后来,我想了又想,觉得可能是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原因吧。

我们从小在黑白分明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而在外国,可能(文化)的环境不同,一些小孩子就会比较喜欢反面人物,认为反面人物比较“酷”,所以卢梭认为读寓言会坏心术。

另外,我对课文中的一句话感到疑虑——“卢梭是复古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我希望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

陈老师:珠芬同学能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解决疑难,很好。

甘惠娜:我认为社会在发展,人的心理思想也在变化,从简单到复杂。

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这里的“复古”指的是回到以前那种纯朴的思想。

卢梭提倡社会应该纯朴一点,而寓言会使人小孩学会坏心术,失去天真,所以他反对小孩读寓言。

而钱钟书“相信进步的人”,因为他认为太纯朴太天真的小孩长大后会处处碰壁,毕竟社会不是像小孩子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者是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小孩读寓言的问题的,从社会发展,人性变化的角度来看阐述观点的。

陈老师:(点头,面向全班,笑。

)惠娜同学对珠芬同学的疑难进行了解答,这很好。

我们这里没有标准答案,请同学们继续发言。

林嘉琳:我认为,应该让现代儿童读童话和寓言。

《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

《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
3.拓展阅读《伊索寓言》中其他故事,如《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寓言文学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阅读《伊索寓言》,使学生了解寓言文学的魅力,感受古希腊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的特点:通过复习已学过的《伊索寓言》故事,使学生明确寓言以动物为主角,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传达深刻的道理。
举例:《狐狸和葡萄》中,狐狸够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寓言通过动物行为揭示人性的弱点。
(2)掌握寓言故事的分析方法:指导学生从故事情节、角色特点、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提高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寓言故事,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寓言文学的探究欲望;
4.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5.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善良、勇敢等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伊索寓言》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

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

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2023年《伊索寓言》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书)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师: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

(生自由读悟课文)生: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从哪儿能看出来?生: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师相机板书:设下圈套、故意赞叹)引导学生理解“圈套”及设下了个什么圈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高一语文读伊索寓言教案

高一语文读伊索寓言教案

高一语文读伊索寓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伊索寓言的起源和特点。

2. 理解伊索寓言中所蕴含的道德和生活智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和理解伊索寓言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2. 运用所学的道德智慧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伊索寓言中的悬念、寓意和教育意义。

2. 将所学的道德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伊索寓言的故事。

2. 各种寓言故事的解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并了解寓言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Step 2:引入伊索寓言的起源和特点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伊索寓言的起源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Step 3:阅读和理解伊索寓言老师给学生分发几个寓言故事,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可以借助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Step 4:小组讨论和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所读的寓言故事,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寓言故事。

Step 5:运用所学的智慧解决问题通过提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智慧来解决问题。

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展示。

Step 6:总结和评价让学生总结伊索寓言的故事和所蕴含的道德智慧,评价寓言故事对个人和社会的教育意义。

Step 7: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自行创作寓言故事,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Step 8: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伊索寓言故事,撰写读后感或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延伸: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更多的寓言故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寓言故事。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类型的寓言故事,如现代寓言故事等。

读伊索寓言教案

读伊索寓言教案

高一语文培优教案:28《读伊索寓言》
《读伊索寓言》
一.基础知识
(一)词语解释:
1.厌恨:憎厌反感。

2.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3.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和经验。

4.信而好古: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

5.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6.衰朽:衰老。

7.历程:经历的过程。

8.高超出世:好得超过人世的一般水平。

9.卖弄风雅:有意显示,炫耀诗文方面的才能。

10.上流社会:旧时指社会地位高的人群。

11.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

12.失足:比喻人的堕落或犯严重的错误。

13.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14.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恨恼而发怒。

15.娇小:娇嫩小巧。

16.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17.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或争执,和平共处。

(二)伊索和《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Aisopos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

传说原为奴隶,后获自由。

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陆续经后人加工,写成诗和散文,成为现行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

(三)钱钟书:(1910-1999)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小说有《围城》等。

《伊索寓言》教案15篇

《伊索寓言》教案15篇

《伊索寓言》教案15篇《伊索寓言》教案1一、文思导引__从读《伊索寓言》有感起笔:一感人事上的关系多么具有普遍性;二感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以此纠正好多浅薄的见解。

钱先生或在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引伸和发挥,或对故事本身作了全新的理解,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文中引的故事,或讽刺趋炎附势的两面派;或揭露靠别人而生活的“寄生虫”、“嗜血者”;或劝人力戒贪得;或嘲笑“只管高处看,不管脚下结果”的一种人;或说明实质是掩盖不住的,孔雀的羽毛虽然美丽,却不能代替乌鸦的躯体;或鞭挞那种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或讽刺那种不愿付出,只想索取,索取不得,又寻找种种借口的行为,文丰而意厚。

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本意,要造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孩子们读寓言的目的是在于使孩子们具有明辨是与非、区分善与恶、公平与不公平,邪恶与正义的能力,长大以后能够很好的生活。

二、粹语品析大凡语言大师总是同赋予语言以新的生命,总是以审慎的态度,巧妙的手法给语言带来不寻常的气势。

我们读钱先生《读〈伊索寓言〉》一文,便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本来,《伊索寓言》由三四百个古希腊民间流传的散文体动物故事组成,以拟人化的手法,精练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描写了一个个动人传神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钱先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引申和发挥,不仅有了对故事的新见解,而且还激发人的奇思异想,使__的思想更具有深刻性,语言也具有了更鲜明的特色:1,幽默诙谐,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是钱先生散文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

它通过影射、讽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揭露生活中不合情理和乖讹之处,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善意批评某些社会现象。

例如:在分析人事关系普遍性和年辈资格问题时钱先生写道:“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

”又说:“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的少女们就批评得不留情面了。

”还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的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等等。

《伊索寓言》教案

《伊索寓言》教案

《伊索寓言》教案《伊索寓言》教案1教学目的一、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读《伊索寓言》教案。

二、培养学生发现、研究探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四、提高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

教学设想本单元以“研究探讨,深入领会”为教学重点。

目的是培养、教会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而对于已知的内容,要训练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并解决好这个疑问。

本文的语言相当含蓄、隐晦,钱钟书先生又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性的思考来感悟《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所以教师在处理课文的过程中应以深入探讨语言的含义为本,尽量引导、启发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可以适当结合一些当年社会上的某些人或发生的某些事来开拓学生的思路。

课前应布置好预习,扫除字词障碍,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上,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最好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探讨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或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或联系课文上下文等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这条成语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答:以此比喻目的和行为完全相反。

那么,针对这条成语,我如果从反方向来思考,对这个人的行为给予肯定,可不可以呢?根据这个成语从两个不同角度的理解,大家想想,如果有人说“大胖子往往小心眼”或“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我们应该不应该给予肯定呢?如果单从寓言本身来说,大家理解起来并不存在困难,可一旦有了深刻的含义,就不好理解了,而且本篇文章的语言又含蓄、隐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作品,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充分运用想象、联想能力来解决问题,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读《伊索寓言》教案》。

二简介作者三寓言和《伊索寓言》这样一位大文学家,为什么对寓言发生了兴趣呢?寓言究竟是写什么的呢?寓言,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