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乡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家乡的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

家乡的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

家乡的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我出生在一个充满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家乡,这里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下文将为您介绍我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

一、传统文化1.1 传统建筑在我家乡,保存着许多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建筑,如古老的宅院和庙宇。

这些建筑物通常以木质搭建,融合了传统的雕刻和彩绘技艺,在细节上彰显出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艺术价值。

1.2 民俗活动我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民俗活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传统节日,我们将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表演、龙舟比赛和花灯游行等。

这些活动不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也是人们交流感情、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1.3 传统手工艺我家乡还以其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享誉于世。

陶瓷、刺绣、纸扎等工艺技艺代代相传,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家乡的染色技艺闻名于世,出产的印染产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鲜艳的色彩深受人们喜爱。

二、旅游资源2.1 自然景观家乡位于山水环抱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四季分明,山清水秀,如春天的樱花盛开、夏天的碧水翠山、秋天的金黄稻田和冬天的雪景等,每一幅自然景色都充满了诗意和绘画般的美丽。

2.2 历史遗迹我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古代的城池遗址、碑刻铭文和古战场等都是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向人们展示了历史的荣光和智慧。

2.3 地方风味除了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外,我家乡还以其独特的地方美食而闻名。

这里的人们烹制出各种口味独特、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无论是酸辣鱼、黑胡椒牛排还是香辣蟹,这些美食都可以满足不同口味的游客需求,成为他们品尝家乡美食的最佳选择。

三、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我家乡将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应用得淋漓尽致。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家乡独特的传统文化,还能领略到异域风情和自然美景。

比如,期间我们会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演出活动,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欣赏精彩的表演以及参与民俗活动。

家乡传统文化

家乡传统文化

家乡传统文化家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其传统文化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传统文化的代表,如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传统建筑等。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家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包括曲艺、民歌、民乐、民舞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昆曲和八仙戏。

昆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包括音乐、歌唱、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其曲调婉转动听,表演手法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八仙戏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戏曲,以传统道教文化为背景,通过表演传递着道德教育的信息。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家乡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涉及到节庆、祭祀、婚丧嫁娶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和清明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进行祭祀、赛龙舟、放烟火等各种活动,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悦。

清明节则是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个节日里扫墓、祭祀先人、祈求平安等。

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是家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园林建筑和土楼。

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如苏州园林、拙政园等。

土楼则是家乡特有的建筑,它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既兼具防御和居住功能,又融合了中华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精髓。

总结家乡传统文化是一种珍贵的宝藏,它不仅是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记忆,更是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一种理解和认识。

我们应该珍视这份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它,让我们的家乡文化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的家乡传统文化作文12篇

我的家乡传统文化作文12篇

我的家乡传统文化作文12篇1.介绍家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家乡传统文化是我们根植的土壤,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家乡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欢聚一堂,共度新春佳节,展示着家乡浓厚的传统文化。

3.家乡传统美食——麻辣烫麻辣烫是我家乡的传统美食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4.家乡传统手工艺——剪纸剪纸是我家乡的传统手工艺之一,精致的剪纸作品展示了人们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5.家乡传统音乐——古筝古筝是我家乡的传统乐器之一,悠扬的古筝音乐让人们沉醉其中,感受着家乡的独特魅力。

6.家乡传统建筑——宫殿式大院宫殿式大院是我家乡独特的传统建筑,它展现了我家乡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建筑美学的追求。

7.家乡传统舞蹈——扇子舞扇子舞是我家乡的传统舞蹈之一,舞者手持扇子,优雅地舞动,展示了家乡的文化特色。

8.家乡传统服饰——汉服汉服是我家乡传统的服饰,通过穿着汉服,我们能够感受到家乡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9.家乡传统戏曲——京剧京剧是我家乡的传统戏曲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10.家乡传统俗——寿宴寿宴是我家乡的传统俗之一,举办寿宴不仅是对长者的尊敬,也是家族团结和亲情的表达。

11.家乡传统戏剧——豫剧豫剧是我家乡的传统戏剧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演出风格和剧情表达,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12.家乡传统体育活动——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家乡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它既体现了文化内涵,又对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一些了解和描述,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我的家乡古老而独特的民俗文化

我的家乡古老而独特的民俗文化

我的家乡古老而独特的民俗文化家乡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的小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丰富多彩的古老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家乡骄傲的瑰宝。

一、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有着许多独特而盛大的传统节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给自己的家做个大扫除,贴春联、窗花和福字,以迎接新的一年。

除夕夜,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并点燃烟花爆竹,以驱除邪魔。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还会拜访亲朋好友,互相拿红包,以及观看精彩的舞狮和舞龙表演。

除了春节,还有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非常重要。

中秋节是庆祝丰收和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并且还有传统的猜灯谜游戏。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人们会为逝去的亲人焚香上坟,祭拜祖先。

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及贴粽叶。

二、民间艺术在我的家乡,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享受。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龙灯舞。

龙灯舞是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由舞狮和舞龙组成,舞者身穿五彩斑斓的服装,手持特制的龙灯,随着鼓乐和锣声起舞。

每逢重要节日或庆典,龙灯舞表演都会成为一大亮点,吸引着无数观众。

此外,我的家乡还有传统的民间乐器演奏,如古筝、二胡和葫芦丝等。

这些乐器有着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方式,常常伴随着舞蹈、戏曲等表演形式,使人们陶醉其中,感受到古老而美丽的音乐艺术。

三、传统婚礼在我的家乡,传统的婚礼仪式也非常独特。

在新娘出嫁的那天,她会穿上一身美丽的嫁衣,头戴鸾冠,戴上珠宝,手里还拿着一柄红色的绣花扇。

在家人的陪伴下,新娘会辞别自己的父母,步入新婚阶段。

婚礼当天,新郎会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接新娘回家,这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在婚礼上,还有一项非常有趣的传统活动叫做“抢亲”。

这是新郎和他的朋友们在新娘家门前进行的一种游戏,目的是为了证明新郎的决心和勇气。

我的家乡传统文化优秀范文

我的家乡传统文化优秀范文

我的家乡传统文化优秀范文家乡,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智慧和美好,代代相传,成为我们心中的宝贵财富。

以下,我将以文字来展示我家乡传统文化的优秀范例。

第一章:文化传承——诗词的韵味在我的家乡,诗词一直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是乡村的小巷子还是繁华的街道,诗词都可以听到。

这是因为我们的家乡有着独特的诗词传统,让人们从小就沉浸在优美的句子和韵味中。

在我的记忆中,祖父经常会在夜晚给我们讲述古人的诗词故事。

他会用悠扬的声调念诵出《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经典句子,让我感受到了诗词之美。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但每次回到家乡,我仍能感受到诗词的存在。

诗词的流传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心灵的寄托和升华。

第二章:传统节日——富有文化内涵的盛会家乡的传统节日是我家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以其富有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赏和参与。

春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窗花、喜庆的春联和红纸剪红红火火,庆祝新的一年的来临。

此外,我们还会上街看花灯,参加舞龙舞狮的活动,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不仅是一种喜庆,更是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让人们更加珍惜家庭团圆的时刻。

清明节,是我家乡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祭奠先人。

我记得小时候,我和父母会一起来到祖先的坟墓前,烧纸、烧香,向祖先表达哀思和祝福。

这一传统不仅让我们记住了我们的根,更让我们对祖先的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章:传统技艺——经久不衰的艺术在我的家乡,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技艺,这些技艺不仅独特美丽,而且流传至今。

剪纸艺术是我家乡的一项传统技艺。

在我小时候,我就迷恋上了剪纸的美。

每逢过年,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学习剪纸。

我还记得当时我妈妈教我剪纸时所说的话:“每一剪,都代表着你的心意。

”这句话至今我还记得,剪纸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家乡的传统文化底蕴

家乡的传统文化底蕴

家乡的传统文化底蕴家乡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富而深厚,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艺术和价值观念等元素。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下面将从历史、民俗、艺术和价值观念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家乡传统文化的底蕴。

历史是家乡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家乡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承载了无数历史事件和文化碑章。

这些历史遗迹和古迹,如城墙、庙宇、古建筑等,都是我们家乡传统文化的见证。

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遗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传承和发扬家乡传统文化。

民俗是家乡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在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传统民俗活动。

比如春节期间的舞狮表演、放鞭炮、贴春联等,每个活动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增强了家乡人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艺术是家乡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

在我们的家乡,有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民间音乐、书法绘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承载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表演和创作,传递着家乡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它们不仅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窗口。

价值观念是家乡传统文化的核心。

我们的家乡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念,如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勤奋守信等。

这些价值观念一直是我们家乡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价值观念也需要我们坚持并传承下去,以保持家乡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活力。

家乡的传统文化底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去,以保持家乡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和珍视家乡传统文化的底蕴,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它,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繁荣和有活力。

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历史、民俗、艺术和价值观念的介绍,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和认识家乡传统文化的底蕴。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让家乡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它成为我们自豪的标志。

小学作文家乡的传统文化习俗-尊重与传承的态度

小学作文家乡的传统文化习俗-尊重与传承的态度

文言文中的典故与文化价值承载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形式,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其中,典故作为文言文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不仅为文章增添了文化底蕴,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典故是古代文人在创作时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源自于古代的传说、神话、历史和文学作品。

通过引用典故,作者可以借古喻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在文言文中的典故广泛,既有来自历史的典故,如《史记》、《汉书》等古籍中的故事,也有来自文学作品的典故,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中的情节。

典故不仅仅是文言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典故可以传承历史和文化。

通过引用典故,文言文作品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传递给后人,让人们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比如,《红楼梦》中的“草木知天下”,既是一种典故的运用,也让读者对自然界的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其次,典故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引用典故,作者可以借用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例如,《史记》中有一则典故“无父母之犍牛,居人之牛难与拔也”,通过描述牛的形象,表达了人们面对特殊困难时的顽强与坚韧,这一典故融入了个人情感和智慧,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典故还可以培养读者的人文素养。

通过解读典故,读者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人们对生活、道德、伦理的思考和追求。

典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和理解典故,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和文化修养。

在今天,虽然文言文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的书写和交流工具,但文言文中的典故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教育中,典故都是传递文化价值、培养人文素养的利器。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言文中的典故,通过学习和理解典故,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典故的文化价值得以持久传承。

自古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中的典故正是承载了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财富。

最新家乡传统文化议论文(实用10篇)

最新家乡传统文化议论文(实用10篇)

最新家乡传统文化议论文(实用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家乡传统文化议论文(实用10篇)有关家乡文化的议论文总结是一种思维整理和归纳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耿殿君牺牲五十余年后,他的事迹才被女儿用尽40年的时间查清楚。此前,“耿殿君”三个字只是《抗联英名录》上的一位烈士名字,而他的代号“三省”,更多的时候是被当做土匪来称呼。2000年,有关部门向张桂芳颁发了耿殿君的烈士证明。根据张桂芳查证的资料,“十三省”中只有3人幸存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是:“二省”房大舌头,孙玉昌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见过他,后失去联系;“九省”孙玉亭,1987年病逝。“十三省”董国荣,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沈阳任职,卒年不详。 而其他的“十省”,有“四省”身份不明,其余“六省”尽皆牺牲,无人叛变。 除了前文中已提到的“大省”杜国文、“三省”耿殿君、“五省”耿殿臣、座次不明的艾青山外,“四省”赵景海被耿殿君掩护获救后,又找到了抗联12支队,曾任12支队中队长,1943年战死在苇河战斗中。“八省”乔亮,一直在抗联12支队,1943年冬在今安达市边界的文波大桥战斗中牺牲。而2000年前后,张桂芳40年替父正名的传奇故事被媒体报道。“七省”的后人也终于有机会揭开他的真实身份了。 “七省”名叫李万贵,1938年牺牲于家乡肇源县三站镇,是被日伪以土匪的罪名活活烧死的。同“三省”一样,“七省”的名号也让他在牺牲后仍被人认作土匪。
东北菜多取材天然植物,做法上因场合而定,亦俗亦雅。传统正式场合上,多以炖鸡鸭鱼肉为主,辅以特定食材。其中,鲶鱼炖茄子、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排骨炖豆角是有名的“东北四大名炖”,深受各个年龄段、各区域人们的喜爱。除此之外,传统东北菜“喜油爱炸”,这可能也与东北寒冷的气候有关,一定的脂肪积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冬季的严寒。而如今,随着绿色健康观念的深入,现代人摒弃了传统做法,崇尚简单的料理,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乱炖”的做法,即“一锅下,一锅出”,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食材中的营养。
在三肇期间,抗联12支队与日伪军打了大小十几仗,战果颇丰。12支队攻克肇源的胜利,招致了日伪军队的疯狂报复。从1940年到1941年,中共地下党员、抗联战士、爱国人士及无辜群众300余人遭逮捕、杀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肇惨案”。“大省”杜国文也是牺牲于这一时期。耿殿君得知杜国文牺牲的消息,他派“四省”赵景海去肇源打探情况,可半路上,赵景海就被特务发现,匆忙逃跑,一直跑到小白家坟耿殿君的家。耿殿君和妻子焦淑清就把他藏到了灶台下。日伪军追踪来到了小白家坟,他们没有搜出赵景海,就开始逐家审问。耿殿君告诉他们,人已经跑了,好像把枪藏在了草垛中。焦淑清后来说,鬼子搜了几个草垛也没找到,还是耿殿君找出来交给他们的。那两把手枪实际上是耿殿君的,满以为鬼子搜到了枪就完事。没想到鬼子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把耿殿君和枪一起带走了。
在三肇地区开展了一年多的工作之后,耿殿君又到小兴安岭的密林之中找到了部队,向时任抗联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李兆麟汇报了三肇地区的情况,并随队参加了此后的西征。途中,被任命为抗联教导团副官兼临时参谋长。
西征结束后,1939年初,耿殿君再次秘密潜回三肇地区。这一次,他是为正规的抗联部队打前站。此后不久,由戴鸿宾、徐泽民等领导的第12支队来到肇源地区发动游击战。 耿殿君仍然以土匪的身份作掩护,与日本侵略者打起了游击。耿殿君游走于代号“三省”和真名之间。敌人只知抗联游击队有个骁勇善战的耿殿君,却不晓得此人就是名震一方的“三省”。
浅谈家乡传统文化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她的名字叫做肇州。她没有很多人口,没有很多高大的建筑,甚至没有火车经过这个小城。可是,那浓浓的关东文化,那淳朴的黑土情,早已随着岁月的沉淀,融入我们的骨血,融入我们的性情,飘在这片广阔的黑土地上。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那么,今天我就来谈谈地地道道的东北传统文化,尤其是家乡特有的传统文化渊源。
上一桌东北菜,最让人印象深刻、吸引人眼球的恐怕不是其独特的菜色,而是东北菜的盛放器皿。与南方的“小碟小碗小菜”不同,东北人喜大碗大盘盛放菜肴,给人感觉很实惠、很亲切。
(二)神秘的萨满文化
萨满教是关东的“圣教”。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俄国莫斯科大公的使节艾维尔特·伊斯布兰特·伊代斯和他的同伴亚当·布兰特一起访问了中国。在他们撰写和发表的中国旅行记中,第一次把满族的“萨满”介绍到全世界。萨满歌舞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北方各族精神生活的重要侧面。烧香跳神,饮食歌舞,酬神娱人,从心理、感情及审美观而言,他们是以吉为喜,以喜为美。可以说,凡烧香跳神,均为致喜,喜字当头,有喜必乐,一喜皆喜,是萨满歌舞的品格。在东北土生土长的二人转也延承了萨满遗韵。
(一)色香味俱全、看得人流口水的东北菜
东北菜在做法上融合了满、朝、蒙、宫廷菜点各家所长,其起源最普遍的一个说法是从20世纪30年代算起。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宫,长春便成了八方辖管的政治中心。御膳房中不仅有从北京带来的宫中御厨,许多山东名厨也聚集到北方来。逐渐地,鲁菜等各种外来菜与地方民间菜相融,形成了今天的东北菜。
关东的圣教是萨满教,而萨满教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舞蹈。萨满舞俗称“跳神”,是巫师在祭祀、请神、治病等活动中的一种舞蹈,作为祛病禳灾、祈神护佑的一种巫术活动,由男女巫师共同主持,以小型的舞蹈形式居多,舞蹈风格粗犷、豪放,步伐较少,但手臂开阔有力,手腕、肩部、腰部灵活,从而增强了艺术表现力,舞蹈中多有雄鹰、天鹅及乘马驰骋等形象,属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的原始舞蹈。至今,在蒙古以及东北三省的民间仍有遗存,几千年来成为一种东北特有的神秘文化形式。
(三)十三省,我们的英雄
——三肇地区的“热血江湖”
“三肇”包括现在隶属大庆市的肇州以及隶属哈尔滨市的肇东和肇源,坐落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这片土地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有的经证实确是真实发生的,有的还在民间口耳相传,继续流传。十三省是近来比较有名的一个。
“三省”耿殿君原来的营生是在汤原县的一个金矿淘金,“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耿殿君所在的金矿也被日寇掠夺去。1932年,耿殿君上山加入游击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并先后任六军留守团团长、12团团长、教导团副官兼临时参谋长等职。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东北抗日联军第1、2、3路军主力部队先后开始了抗联历史上最悲壮的征程——西征。打到1938年,三路联军在松嫩平原会师时,东北抗联的兵力已经由3万余人锐减到不足万人。鉴于日寇“讨伐”的严峻形势和三肇地区抗联活动的薄弱,李兆麟要求耿殿君不能暴露自己的抗联身份,而是让他以另一种更具隐蔽效果的形象示人——胡子。潜入三肇地区后,先遣队先是到肇州永安村孙玉亭的家里落脚。在这里,他们举行了一个结义仪式。十三个人拜了把兄弟,并给自己的绺子取了个名字叫“十三省”。13个人以长幼为序,从大省、二省一直排到十三省,而三省和十三省是这些人的头儿。
至此,“十三省”中还有“六省”、“八省”、“十一省”、“十二省”没能揭示出真正的身份,艾青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个人是谁,至今无人知晓,也许,他们会永远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只留下自己曾经使用过的那个代号。
萨满们除了祭祀、庆丰、占卜、祛病外,还有些独特的精神领域的神寓,比如“叫魂”似乎在中国各地都有,但细究起来其起源则是萨满。 突然心跳、眼皮跳动、耳鸣、头发根发扎、恍惚中有人呼唤、自言自语、打喷嚏、手中物突然丢失或失而复得、做梦等等,都被视为不可思议的某种灾喜出现前的先兆。在萨满教中,上述种种人体出现的体态变化,都被萨满自身占卜或嘱当事者自卜的依据,随之而来的自然便是沐浴素食跳大神了。很多生活在农村的90后都在小时候亲眼观看过。
耿殿君根据各自的使命,分散在三肇地区各自为战,或侦察敌情、联络消息,或发展抗日武装。耿殿军还秘密地把这些武装力量组织成抗日救国会。
“三省”既然以绺子作掩护,自然要做一些绺子才做的事,不过,他们的目标只是日伪、汉奸。肇源博物馆研究员孙栋梁说,时至今日,肇源的一些老人在聊到当年的土匪时,还会报出“三省”、“五省”的名号。“三省”就是耿殿君,“五省”则是他的亲弟弟耿殿臣。
耿殿君被捕后被关押在肇东监狱。在监牢里,耿殿君和一位姓鲍的抗联战士实施过一次越狱。二人假装打架,把看守引进了牢房,然后二人合力干掉了看守,并得到了钥匙。他们打开了所有的牢门,整个监狱进行了一次大暴动。耿殿君是重犯,戴着手铐脚镣,没跑多远就被抓回,鲍则顺利逃脱。他后来赶到肇东后六撮房耿殿君的家,通知了耿殿君被捕的情况,并让家里人设法营救。但是为时已晚。耿殿君的二哥耿继忠曾回忆,耿殿君被抓回后不久就被送到了哈尔滨市里日军亲自把守的监狱。家里人四处托人,辗转联系到日伪刑事庭一个姓高的人,他告诉耿家的人,耿殿君又被送到了另一个监狱,进去那里的犯人从来没有能再出来。耿殿军的女儿张桂芳以此为线索曾经做过调查,推测的结果是,耿殿君最后被送到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魔窟“731”。1941年,还是这个姓高的人转来了耿殿君的死讯,据说尸体在监狱里埋了。究竟埋在何处,再也无法查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