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论文
高分子材料论文-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研究 -化工

高分子材料论文: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研究-化工高分子材料论文: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在我国的使用量也在逐年的上升,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高分子所产生的废物也在逐年的增多。
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不断使用,使我国的资源走向匮乏,所以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本文就是对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解决策略所谓高分子材料就是指以高分子为基础形成的材料,在现在的生活中,以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材料较多,橡胶、塑料、纤维、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等。
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的大量出现,使高分子材料废旧物也大量出现,所以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也显得格外重要。
现在对高分子材料循环一般都是采用生物降解的方式,生物降解的方式大概分为三种:生物细胞的不断增长对物质产生机制性的破坏;微生物的对聚合物进行作用,在聚合物内产生新的物质;通过酶的作用使高聚物内的化学键产生断裂,从而实现降解。
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主要经过两个过程:首先是微生物的水解酶与高分子材料中的化学键结合,将化学键断裂,这样化学键就从原来高分子转变为多个小分子化合物。
之后,被分解掉得化合物就会被微生物吞噬,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与水。
但是现在对生物降解技术的机理所了解的还不是特别清楚,生物降解技术不仅与材料的本身有关,还与材料所在的环境有关。
一、高分子分解材料可循環使用的类型(一)微生物生产型所谓微生物生产型就是各种微生物合成的一种高分子类型,这样的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构成形式是生物聚酯、微生物多糖。
这样的类型材料更易于分解,而且分解后所产生的物质还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微生物分解型材料更适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袋。
(二)合成的高分子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以脂肪族聚酯、芳香族聚酯以及聚酰胺为代表,这类聚酯更易于进行生物的降解。
但是,脂肪族聚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熔点低、强度与耐热性都不够。
高分子材料毕业论文

高分子材料毕业论文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组分的材料,我国的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在工业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分子材料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分子材料毕业论文篇1浅析高分子材料老化性能摘要:高分子材料性能优异,应用领域广泛,在户外工程中市场占有率很高。
但由于使用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受光、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作用,导致力学性能和外观发生变化。
为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必须充分认识其老化机理和老化进程,进而有目的地进行防老化改性。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降解;老化;进展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逐步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物理机械性能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这一过程称为“老化”。
老化现象有如下几种:外观变化,材料发粘、变硬、变形、变色等;物理性质变化,溶解、溶胀和流变性能改变;机械性能变化和电性能变化等。
引起高分子材料老化的内在因素有:材料本身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及配方条件等;外在因素有:物理因素,包括热、光、高能辐射和机械应力等;化学因素,包括氧、臭氧、水、酸、碱等的作用;生物因素,如微生物、昆虫的作用。
老化往往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极为复杂的过程。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缩短了制品的使用寿命,并影响制品使用的经济性和环保性,限制了制品的应用范围。
因此,研究引发高分子材料老化的原因及其微观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高分子老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高分子材料老化的规律、机理,以及环境因素对材料老化的影响等方面,这些工作对于发展新的实验技术和测试方法,改善材料的生产技术、研制特种材料、逐步达到按指定性能设计新材料等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1 户外因素对高分子材料老化行为的影响为的影响高分子材料在户外曝露于太阳光和含氧大气中,分子链发生种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链断裂或交联,且伴随着生成含氧基团如酮、羧酸、过氧化物和醇,导致材料韧性和强度急剧下降。
高分子材料论文

天然高分子材料稳定、无毒、成膜性较好,是较常用的药物载体材料。其中主要包括胶原阿拉伯树胶、海藻酸盐、蛋白类、淀粉衍生物。近年来研究较多
的是壳聚糖、海藻酸盐,而源于蚕丝的丝素蛋白则显示出巨大的潜力[3]。半合成高分子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丁酸醋酸纤维素、琥珀酸醋酸纤维素等,其特点是毒性小、粘度大、成盐后溶解度增大,由于易水解,故不宜高温处理,需临时现用配。
2.7高分子纳米粒子药物载体
纳米粒子由于具有超细小体积,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可以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还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纳米粒子由于具有超细小体积,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可以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还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盛洁等人[17]用化学偶联法将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分子偶联到阿霉素
1合成高分子药物载体的基本原则
1.1高分子载体的选择
可充当高分子载体的化合物必须具备无毒、水溶、无药理活性、无免疫原性、在体内可以代谢、排泄或分解成可吸收物质等性质。高分子载体在体内最终能否代谢排出体外是其能否实用的关键。一般认为,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分布窄些为好,因为大分子不易通过肾排出体外。
1.2药物与高分子载体的连接
HPMA作为一个多功能性的聚合物载体在临床医学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如将阿霉素载于HPMA共聚物完全改变了阿霉素的药代动力学,载于高分子上的阿霉素的水溶性比自由阿霉素增加了近十倍,血浆中药含量的半衰期有明显的延长,毒性也大大降低。动物实验表明,P(HPMA-Gly-Phe-Leu-GIy-ADR)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实验肿瘤动物的存活时间为60-120d,比单纯ADR给药延长了许多[5]。Zarabi[6]将HPMA与阿霉素连接并通过稀土金属钆的螯合作用整合支链,得到的产物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很好的释放效果,而且原药毒性大大降低,该研究在HPMA药物传输系统中的磁性粒子追踪成像技术开创了美好的应用前景。另外,HPMA在水溶液中可以与药物聚合形成相对高分子质量的超分子结构,如聚合胶
高分子材料发展情况及趋势论文

高分子材料发展情况及趋势论文第一篇:高分子材料发展情况及趋势论文有机高分子材料发展情况及趋势摘要: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成为科学技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材料。
而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薄膜、胶粘剂和涂料等。
其中,被称为现代高分子三大合成材料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按使用性质划分,有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按用途划分有结构型和功能型,同一用途不同层次则有通用型和高性能型之分,功能型细分则有光、电、磁功能和生物相容功能等。
高分子材料要继续发展,必须走与环境相协调的道路, 提高高新技术含量,开辟新型材料产业。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研究概述进展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导电塑料高分子碳纤维正文:一、有机高分子材料概述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区别于通用的、具有高性能或特殊功能等特点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表现为性能优异,价格高,产量低。
其特点覆盖面广、产品种类多;投资与技术高度密集,技术含量高;高风险、高收益。
按使用性质划分,有塑料、橡胶、合成纤维、专用及精细化学品等;按用途划分有结构型和功能型;按功能型细分则有光、电、磁功能和生物相容功能;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高分子材料也被划入了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及氟系材料、液晶材料、特种橡胶、高性能密封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交通运输、机械、建筑、生物、医疗及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
二、有机高分子材料国内现状国内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聚醚砜、聚醚醚酮、双马型聚酰亚胺等类树脂专用材料及其加工技术”,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一种用于家电产品的新型紫外光固化涂料——JD-1紫外光固化树脂已开发成功;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合成技术在大庆油田化工总厂研制成功;“PTC智能恒温电缆”、“多功能超强吸水保水剂”、“粉煤灰高效活化剂”等等,都是我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取得的不俗成果。
高分子合成材料范文

高分子合成材料范文高分子合成材料是一种由化学合成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分子量、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等特点。
高分子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黏剂等。
在本篇文章中,将会探讨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特点、分类以及应用领域。
1.高分子量: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分子量通常在10^4-10^6之间,因此具有较高的物理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2.可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具有较好的塑性,可以通过热加工、注塑等方法加工成不同形状的制品。
3.耐磨性:高分子合成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可以用于制造耐磨部件,如轮胎、刷子等。
4.耐化学性:高分子合成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化学性,不易受到化学药品的侵蚀。
1.聚合物:聚合物是一种由同种或不同种化学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塑料和橡胶。
塑料是一种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可以根据聚合单体的不同特性,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分类。
橡胶是一种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可以根据其硬度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如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等。
2.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由高分子基质和增强材料组成,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3.高分子溶液:高分子溶液是指高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形成的溶液。
通过调整高分子溶液的浓度、溶剂的种类和温度等条件,可以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前景。
1.医疗领域:高分子合成材料被广泛用于医疗器械的制造,如医用塑料制品、人工骨骼和人工器官等。
此外,高分子合成材料还被用于制造药物缓释系统和生物医学材料。
2.电子领域:高分子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的制造,如电子电缆、绝缘材料和电子芯片等。
3.环保领域:高分子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环保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如可降解塑料和水处理材料等。
4.能源领域:高分子合成材料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能源领域。
总之,高分子合成材料具有高分子量、可塑性、耐磨性和耐化学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环保和能源等领域。
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论文(全文)

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论文(全文)1课程设计题目选取课程设计选题合理与否,是课程设计改革的重要环节,应注意课题的综合性、实用性及层次性[2]。
课程设计环节中增加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工艺探索的题目,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聚合物改性原理及方法》等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选择合适的题目是保证学生如期完成课程设计的前提。
课程设计环节比毕业设计环节少了8周的时间,因此课程设计选题应“小而精”,难度应明显低于毕业设计题目。
如果选取完全没有研究基础的题目,学生前期探索实验会花费过多时间,不利于课程设计顺利进行。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确定了课程设计相关题目。
例如往届学生曾做过“硅橡胶阻燃材料性能研究”的毕业设计题目,对于硅橡胶混炼及硫化工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数据,而硅橡胶材料力学性能指标还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改进配方。
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出两个课程设计题目:“硫化剂种类及用量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构控制剂种类及用量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由两个学生分别完成以上题目。
由于有前人的基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重复探索相关工艺参数,实验直接切入主题,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
此外,两个课程设计题目虽各有侧重,但主要原材料及成型工艺都相同,故两个学生可共用一套成型设备,大大节约了设备预热及清理时间。
将学生按相近课题组成互助小组,不仅提供设备利用率,也有利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相互讨论,相互促进[3]。
2实验人员安排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80人,现有实验室设备条件尚不能满足全部学生同时开展材料改性及工艺制定等实践内容。
因此,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环节进行材料改性及工艺制定的学生人数,是如期完成课程设计内容的必要保证。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秋季学期最后4周进行。
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已全部完成,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去向也有了初步规划。
高分子材料论文总结

高分子材料论文总结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高分子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篇论文将对其中几篇具有代表性的高分子材料论文进行总结。
首先,研究团队在《高分子材料的自组装性质研究》一文中探讨了高分子材料的自组装性质。
他们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其自组装结构。
结果表明,该高分子材料能够形成具有有序排列的自组装结构,从而展现出良好的物理性能。
该研究为进一步研发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其次,在《聚合物交联网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人员通过控制交联剂的添加量和反应时间,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聚合物交联网络。
他们通过拉伸实验和热分析,研究了该聚合物交联网络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交联网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优异的热稳定性。
这为应用于高温环境的材料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再次,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单体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合成了一系列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他们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确认了所合成材料的化学结构。
同时,他们还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抗氧化性能和光电性能的测试,并研究了其应用于电子器件中的潜在用途。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上述论文从不同角度对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合成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为高分子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信未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高分子材料将在新材料领域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论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论文
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分子化学结构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
在工程领域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涉及到塑料、橡胶、纤维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就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首先,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通过热塑性或热固性工艺进行成型。
其次,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可以用于制造各种结构件和零部件。
此外,高分子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绝缘性能,适用于化工、电气等领域。
另外,高分子材料还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可回收性,有利于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
在工程领域中,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建筑材料、电
子产品等多个领域。
例如,汽车制造中的塑料零部件、航空航天中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建筑材料中的隔热材料、电子产品中的绝缘材料等,都离不开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性能,还可以减轻产品重量,节约能源,有利于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纳米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将成为研究热点,为工程领域提供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同时,高分子材料的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高分子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特性和应用对
工程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未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深入,为工程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希望本文能够对高分子材料及工程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材料与成形
14商贸2班梅文祥10号
摘要:
高分子,即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千百万个原子彼此以共价起来的大分子,因此又称为高聚物或聚合物。
髙分子的特点是分子量大,高达104~106,并且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在几万到几百万。
通常把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分子称为高子。
高分子是用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度(重复的结构单元数)或分子链的长度来描述的。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不仅与聚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而且还与诸如结晶的程度和分布,高分子链长的分布,添加剂(如填料,增强剂和增塑剂等)的性质和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关键词:塑料、纤维、增塑剂、聚合物
前言:高分子,即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千百万个原子彼此以共价起来的大分子,因此又称为高聚物或聚合物。
髙分子的特点是分子量大,高达104~106,并且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在几万到几百万。
通常把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分子称为高分子。
高分子是用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度(重复的结构单元数)或分子链的长度来描述的。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不仅与聚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而且还与诸如结晶的程度和分布,高分子链长的分布,添加剂(如填料,增强剂和增塑剂等)的性质和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有:塑料、橡胶、纤维等;
高分子材料的添加剂有:增塑剂、防老剂、填充剂、阻燃剂等。
正文:
1-1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一、塑料
塑料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是指在一定温度围具有可反复加热软化、冷却后硬化定型的塑料。
常用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是指经加热(或不加热)就变成永久的固定形状,一旦成形,就不可能再熔融成形的塑料。
常用的热固性塑料有酚醛塑料、脲醛塑料等。
塑料按使用情况又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及特种塑料。
通用塑料价格便宜、产量大、成型性好,广泛用于日用品、包装、农业等领域,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和脲醛塑料。
工程塑料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如聚甲醛、聚砜、聚碳酸酯、聚酰胺、ABS等。
特种塑料具有如耐热、自润滑等特异性能,可用于特殊要求如氟塑料、有机硅塑料、聚酰亚胺等。
二、橡胶
橡胶具有高的弹性、电绝缘性和缓冲减振性。
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天然橡胶的弹性好、强度高、耐屈挠性好、绝缘性好。
这些性能都是合成橡胶所不及。
因此,天然橡胶至今仍是最重要的一种橡胶。
天然橡胶的加工性、粘合性、混合性良好。
合成橡胶的种类很多,按其性能和用途可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
通用合成橡胶一般用以代替天然橡胶来制造轮胎及其它常用橡胶制品,如丁
苯、顺丁、氯丁、丁基、聚异戊二烯、乙丙、丁腈等。
特种合成橡胶具有耐寒、耐热、耐油等特殊性能,用来制造特定条件下使用的橡胶制品,如氯蟥化聚乙烯、氯化聚乙烯、硅橡胶、氟橡胶、丙烯酸脂、氯醇、聚硫橡胶等。
三、纤维
纤维分为有机合成纤维、无机纤维和天然纤维。
无机纤维有金属纤维、碳纤维、硅系纤维及矿物纤维等;天然纤维有植物纤维(如麻、棉花等)和动物纤维(如羊毛、驼毛等)等。
合成纤维主要有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等。
聚酰胺纤维又叫锦纶、尼龙(或耐纶)开始是杜邦公司的商品名。
其特点是强韧、弹性高、质量轻。
约一半作衣料用,一半用于工业生产。
聚酯纤维又叫涤纶,是生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
约90%用作衣料,用于工业生产的只占6%左右。
聚丙烯腈纤维包括丙烯腈均聚物极其共聚物纤维。
约70%用作衣料,用于工业生产的只占5%左右。
1-2 高分子材料添加剂
一、增塑剂
增塑剂使塑料的粘度减小,流动性增加,同时增塑剂降低了塑料的抗强度、硬度、模量等,提高了塑料的伸长率和抗冲击性能。
二、防老剂
老化本质上是高分子在物理结构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使材料性能劣化的现象。
依其功能可分为光稳定剂和抗氧剂等。
三、填充剂、增强剂和偶联剂
填充剂一般为无机材料,目的是增大塑料的体积,降低成本,也可改变产品的某些性能。
增强剂主要是玻璃纤维等纤维状物质,它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
偶联剂是指能增强填料与树脂间粘结力的物质,从而使材料具有优异的整体性能。
四、阻燃剂
由于高分子聚合物基本上属于含有碳和氢的有机化合物,因而大部分是可燃的。
在此类聚合物中加入的阻燃性物质称为阻燃剂。
2-1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和聚集态
聚合物通常可以分为线形聚合物和体型聚合物。
线形聚合物的分子具有长链结构。
体型聚合物是由线型聚合物彼此贯穿、重迭和缠结在一起而形成。
聚合物在加工过程所表现许多性质和行为都与聚合物的长链结构和缠结以及聚集态所处的力学状态有关。
根据聚合物所表现的力学性质和分子热运动特征,可以将聚合物划分为玻璃态(结晶聚合物为结晶态)、高弹态和粘流态,通常称这些状态为聚集态。
聚集态的转变主要与温度有关。
Tz(脆韧转变温度)<Tg(玻璃化转变温度)<Tf (粘流温度)处于玻璃化温度Tg以下的聚合物为坚硬固体,称为玻璃态。
此时,聚合物具有相当大的力学强度。
聚合物在Tg ~ Tf 之间为高弹态,形变能力显著增大。
聚合物在Tf以上开始转变为粘流态,通常又将这种液体状态的聚合物称为熔体。
2-2 聚合物的结晶
聚合物分为结晶聚合物和非晶聚合物。
结晶聚合物的结晶具有不完善性。
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构对称性越高,越容易结晶,如聚乙烯、
聚四氟乙烯。
聚合物在不同的结晶条件下,可形成多种结晶形式,如片晶、球晶、伸直链片晶和串晶等。
晶区中的分子排列规整,其密度大于非晶区,随着结晶度的增加,聚合物的密度增大。
两相并存的结晶聚合物通常呈白色,不透明。
结晶度减小,透明度增加,那些完全非晶的聚合物,通常是透明的。
一般随结晶度增加,聚合物的屈服强度、模量和硬度等随之提高。
但是,冲击强度随结晶度增加而降低。
2-3聚合物在成形过程中的分子取向
聚合物的分子链或链段按一定方向排列称为取向。
流动取向,聚合物在成形加工过程中,蜷曲状长链分子逐渐沿流动方向舒展伸长和取向。
非晶聚合物取向后,沿拉伸方向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冲击强度等均随取向程度提高而增大,而垂直于取向方向的力学强度会显著降低。
结晶聚合物随取向度提高,材料的密度和强度都相应提高,而伸长率降低。
2-4 聚合物的降解和交联
一、聚合物的降解
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大分子结构改变等化学变化。
通常称分子量降低的作用为降解。
聚合物在贮存、使用过程中,进行比较缓慢的降解过程,又称为老化。
老化过程中,使材料丧失弹性、变脆、不熔和不溶。
轻度的降解形成一些比原始聚合物分子量低但聚合度不同的同类大分子,使聚合物带色。
进一步降解会使聚合物分解出低分子物质、分子量或粘度降低,制品出现气泡和流纹等弊病,并因此削弱制品的各项性能。
严重降解时,使聚合物破坏而得到单体或其它低分子
物,使聚合物焦化变黑,产生大量的分解物质。
二、聚合物的交联
聚合物的线形大分子链之间以新的化学键连接,形成三维网状或体形结构的反应称为交联。
通过交联反应能制得交联(即体型)聚合物。
与线型聚合物比较,交联聚合物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耐溶剂性、化学稳定性和制品的形状稳定性等均有所提高。
在塑料成型工业中,常用硬化或熟化来代替交联一词。
所谓“硬化得好”或“熟化得好”,是指交联度发展到一种最为适宜的程度(此时的交联度小于100%),以致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化学工业中的膜技术[M]. 马润宇译. ;化学工业,
[2] 郝继华,王志,王世昌. CO2/CH4醋酸纤维素分离膜的制备[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3] 吴江,健辉,袁权. a–纤维素膜分离性能[J]. 化工学报
[4] 邓立元,钟宏. 酸性侵蚀性气体分离膜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J]. 化工进展.
[5] 鑫巍,广宇,恕广,等. 6FDA型聚酰亚胺共聚物(6FDA–TMPDA/DABA)的合成及气体渗透性能测试[J]. 膜科学与技术.
[6] 俊彦,维民,薛群基. 分子结构对聚酰亚胺膜分离CO2/ CH4性能的影响[J]. 高分子学报
[7] 传峰,钟顺和.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与表征[J]. 催化学报
[8] 光明,黄文华. CO2/CH4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C]. 第二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文集. :1996.
[9] 甄寒菲,王志,保安,等. 用于分离CO2的高分子膜[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0] 郭俊宝,钟顺和.负载型聚酰亚胺–ZrO2杂化膜的制备、表征与应用[J]. 催化学报,2004,25(10):793–796.
[11] 杜宏伟,孔瑛,商洪涛. PI/TiO2纳米复合膜的气体分离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0(4):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