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白马篇教案 语文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白马篇》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白马篇》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诗歌<白马篇>赏析》教学设计刘潇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植的简况,从多角度赏析诗歌,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合作探究,走进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立热爱祖国、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理解作者借人物形象抒发建功立业、忠心报国的人生抱负,引导学生确立热爱祖国、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这是李白《侠客行》中的诗句,写出了侠之风骨,香泽后世,不输于世上的英雄豪杰,我选取这两句诗作为诗歌《白马篇》的主题,让同学们更能领悟诗歌的深意。

一、诗人简介、创作背景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国诗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封陈王,去世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将其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白马篇》创作于曹植的青年时代,诗中有两句“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据史料记载,南匈奴在建安二十一年已臣服于曹操。

这样推断本诗应作于这之前。

而曹植生于初平三年,建安二十一年是25岁,所以写《白马篇》时他也就20岁左右。

二、感知诗歌1、听朗诵录音,认准字音字型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读出诗人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

)三、赏析诗歌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位_________的游侠儿。

(用四字词语填空)【让学生发言,完成填空。

】(同时板书:训练有素、武艺精湛、经历不凡、装备精良、身手敏捷、勇猛剽悍能征善战、英勇无畏、忠心报国、爱国情怀……注意内在外在分开写)明确:作者塑造了一个“白马英雄”的形象。

2、诗人怎样塑造“白马英雄”形象的?(从四个方面赏析)①炼字:【学生发言,说出他们认为精妙传神的用字和诗句。

】明确:炼句炼字,笔力奇瑰。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英勇顽强,锐不可当。

《白马篇》_高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白马篇》_高级中学语文教案.doc

《白马篇》_高中语文教案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白毛女》_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想课文节选了两场戏,内容较多,但自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已经简介了相关剧情。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戏剧所表现的矛盾冲突和形象刻画,引导学生思考杨白劳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学习。

白马篇大学教案

白马篇大学教案

课程类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象:高中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事迹。

2. 把握《白马篇》的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

3. 感受曹操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白马篇》的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2. 探讨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白马篇》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曹操为何会创作《白马篇》?这首诗有何特殊之处?二、讲授新课1. 分析《白马篇》的内容和主旨。

- 诗歌通过描写白马英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思考。

- 诗歌中“白马饰金羁,照我征行衣”展现了英雄的英勇无畏,彰显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坚韧。

2.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 运用对比手法,将英雄的英勇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

- 运用夸张手法,将英雄的形象塑造得更加高大。

三、课堂讨论1.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白马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强调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结合《白马篇》,撰写一篇关于曹操英雄形象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白马篇》的内容、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使学生了解了曹操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讨诗歌中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分析和解读白马篇的主要内容;•掌握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白马篇的主要内容解读;3.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4.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白马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白马篇作为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白马篇作者的了解和推理,通过合作掌握白马篇的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白马篇的主要内容解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白马篇的全文,并进行重点段落的解读。

2.学生针对白马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第三课时:白马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1.教师讲解白马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提供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

2.学生分析白马篇中的具体修辞手法,并解释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课时: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1.学生展示自己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思考,可以选择写作、演讲或PPT 等形式进行展示。

2.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白马篇中的亮点和值得探索的问题。

3.教师以白马篇为启发,进行文学创作的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写作并分享。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2.学生对白马篇和作者的理解程度;3.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积极程度;4.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资源1.《白马篇》全文;2.有关白马篇作者的介绍资料;3.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材料;4.学生创作文学作品的指导材料。

以上是关于《白马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

02
讲解:对《白马篇》的内容进 行详细讲解,包括诗歌的创作 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04 拓展:介绍与《白马篇》相关 的其他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
05
总结:总结《白马篇》的教学 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 学生加深理解。
白马篇的教学评价
01
教学目标明 确,注重培 养学生的诗 歌鉴赏能力
白马篇的现实价值
教育意义:通过白 马篇的学习,让学 生了解历史,认识 古代英雄人物的事 迹,培养爱国主义
精神。
文化传承:白马篇 作为古代文学作品, 具有很高的文化价 值,学习白马篇有 助于传承和发扬传
统文化。
艺术价值:白马篇 作为一首优秀的诗 歌,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学习白马 篇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文学素养和审美
白马篇的现代改编
01
现代诗歌改编:将白马篇改编成现代诗
歌,以现代语言表达古代诗词的意境
02
音乐改编:将白马篇改编成现代音乐,
如流行歌曲、民谣等
03
舞蹈改编:将白马篇改编成现代舞蹈,
以舞蹈的形式表达诗词的意境
04
影视改编:将白马篇改编成现代影视
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等
白马篇的跨学科应用
历史学科: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分析白马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了深远影响
白马篇的历史地位
白马篇是中国古 代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被誉为 “建安风骨”的 代表作之一。
01
白马篇的艺术价 值主要体现在其 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深刻的思想内 涵。
03
02
04
白马篇的作者曹 植,被誉为“建 安之杰”,是中 国文学史上的重 要人物。
白马篇在中国文 学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对后世 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白马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被广泛用于中学语文教材中。

通过学习白马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提高语感和修养。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白马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白马篇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白马篇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4.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白马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白马篇的诗意表达3.白马篇的修辞手法4.对白马篇进行赏析和解读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展示白马篇的相关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了解白马篇的背景和意义;步骤二:学习白马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1.教师简要介绍白马篇的作者——贺知章,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2.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贺知章的生平和文学成就;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贺知章创作白马篇的动机和目的。

步骤三:学习白马篇的诗意表达1.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对白马篇的联想和想象;2.分析白马篇的诗意表达,如描绘白马的形象和气质,烘托意境等;3.学生展示自己对白马篇诗意的理解和想法。

步骤四:学习白马篇的修辞手法1.教师介绍白马篇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2.分析白马篇中的具体修辞手法,并进行示范;3.学生找出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步骤五:赏析和解读白马篇1.教师进行整体解读,分析白马篇的主旨和意义;2.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分享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3.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开展小作文活动,表达对白马篇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白马篇的文本和注释;2.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3.学习手册和学习笔记;4.课堂PPT和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分组讨论活跃程度等;2.学生作业评价:阅读笔记、读后感、小作文等;3.教学效果:学生对白马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
-学生可尝试研究曹操的生平事迹,了解其文学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生可关注相关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拓宽自己的学术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生可与家长、朋友分享学习心得,增强文学鉴赏能力的影响力。
6.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确保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于展示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诗歌朗读。
7.学习单和练习题:准备与《白马篇》相关的学习单和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8.反馈问卷: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反馈问卷,以便于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作用与目的:
-通过写作作业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白马篇》的意象与意境: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诗中的意象,如“白马”、“黄河”、“天山”等,并能够解释它们在诗歌中的寓意和作用。
板书设计
1.标题:《白马篇》——曹操的诗歌艺术
2.诗歌原文
-白马篇
-翩翩何足重,
-报主情意重。
-黄金若粪土,
-白马如铅刀。
-酒后莫骑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3.诗歌意象解析
-白马:象征纯洁的爱国情感
-黄河:寓意民族的生命力
-天山:代表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4.诗歌韵律与节奏
-音节、停顿和韵律的特点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思考。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白马篇】教案篇一:认识《白马篇》【导入】本节课将学习古代文言文选段《白马篇》。

我们将通过导读、注释、讲解和课堂朗读等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和特点。

【内容】1. 实现目标:通过学习《白马篇》,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结构及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了解《白马篇》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分析《白马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理解《白马篇》中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3. 教学难点:- 分析《白马篇》中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理解《白马篇》中描写白马的意象,以及其与文化内涵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读《白马篇》通过教师的朗读和逐字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理解《白马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结构分析:将文章分为导言、正文和结语,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和关系。

- 修辞手法:解释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并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3. 探究《白马篇》中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理解白马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文中白马的描写和比喻,引导学生思考白马所代表的品质和价值观。

- 分析文化内涵: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解读,挖掘《白马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诚信、正直的推崇。

4. 讨论与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白马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词汇进行表达。

5. 辅助材料使用分发《白马篇》的注释和词汇表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和感受了古代文言文作品《白马篇》的魅力。

通过分析其结构、修辞手法和描写,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其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同时,通过朗读和讨论,我们培养了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今后能继续探索和欣赏更多经典的古代文言文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白马篇教案语文版必修4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

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

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

“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

看似写马,实则写人。

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

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

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四、课堂小结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2.①默写《迢迢牵牛星》和《饮酒》;②默写《白马篇》中描写少年装束、精湛射骑技术、赫赫战功的句子。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百年孤独(节选)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五册1982年,哥伦比亚黑绵羊出版社推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兼记者普利尼奥·阿普莱约·门多萨的谈话录《番石榴飘香》。

这部谈话录具体、生动而详尽地叙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平、文学修养、创作实践和社会活动。

这里选其中的一章:《百年孤独》。

译文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简称为“马”,门多萨简称为“门”。

为了内容更为集中,编者对原文作了调整和删改。

一、关于小说的创作门:你在着手写《百年孤独》的时候,请问,什么是你的创作初衷?马:我要为我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

门:许多评论家说,你这部作品是对人类历史的一种隐喻或讽喻。

马:不是这么回事。

我只是想艺术地再现我童年时代的世界。

你知道,我的童年是在一个景况悲惨的大家庭里度过的。

我有一个妹妹,她整天啃吃泥巴;一个外祖母,酷爱占卜算命;还有许许多多彼此名字完全相同的亲戚,他们从来也搞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为什么患了痴呆症会感到莫大的痛苦。

门:评论家总会在你的作品里找到更加复杂的创作意图的。

马:要说有什么更加复杂的创作意图的话,那也是不自觉的。

不过话说回来,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评论家和小说家完全相反,他们在小说家的作品里找到的不是他们能够找到的东西,而是乐意找到的东西。

门:听说你在十八岁的时候就打算写这部长篇小说了,确有此事吗?马:确有此事,不过小说的题目叫做《家》,因为我当时琢磨,故事应该在布恩地亚家族的家里展开。

门:当时你这本小说有多大的规模?是不是从那时起这本小说就计划包括一百年的时间跨度?马:我怎么也安排不好一个完整连续的结构,只断断续续地写出几段零星的章节,其中有些章节后来在我工作的报纸上发表了。

至于年代的久长,倒从来没让我操过心。

我担心的是,我对《百年孤独》的历史是否真能经历一百年感到不太有把握。

门:你后来为什么不接着写下去了呢?马:因为当时要创作这样一部作品,我还缺乏经验、勇气以及写作技巧。

门:但是这个家族的兴衰史一直萦绕在你的脑际。

马:大约过了十五、六年我又想起来了,但是我还是找不到至少写得使自己信服的好办法。

有一天,我带了梅塞德斯(作者之妻)和两个孩子到阿卡普尔科去旅行,途中我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我应该像我外祖母讲故事一样叙述这部历史,就以一个小孩一天下午由他父亲带领去见识冰块这样一个情节作为全书的开端。

门:那梅塞德斯有什么看法呢?马:你知道,我这种疯疯癫癫的作风她总是默默在忍受。

要没有梅塞德斯,我永远也写不成这本书。

她负责为我准备条件。

几个月之前我曾经买过一辆小汽车,后来我又把它抵押了出去,把钱如数交给了她,心想还够用六个来月的。

可是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写完这本书。

钱用完了,梅塞德斯也没吭声。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让肉店老板赊给她肉,面包师赊给她面包,房东答应她晚交九个月房租的。

她瞒着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承担起来了,甚至还每隔一段时间给我送来五百张稿纸。

不管什么时候也少不了这五百张稿纸。

等我写完这部作品,也是她亲自到邮局把手稿寄给南美出版社的。

门:记得有一次她告诉我,她拿着你的手稿到邮局去的时候,一面想:“要是到头来这部小说被认为很糟糕可怎么办?”可见,她当时还没有读过,是不是?马:她不爱读手稿。

门:你的儿子也一样,他们都是你作品的最后一批读者。

请你告诉我,你当时对《百年孤独》会取得成功是否有信心?马:这部作品会获得好评,这一点,我是有信心的;但是否会在读者中取得成功,我就没有把握了。

我估计,大概能卖掉五千来本(在此之前,我的作品每种大约只卖出一千来本)。

南美出版社倒比我乐观,他们估计能卖掉八千本。

而实际上,第一版仅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半个月之内就抢购一空了。

门:创作这部小说的最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马:开头。

我十分吃力地写完第一个句子的那一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非常心虚,不禁自问:我还有没有勇气写下去。

事实上,当我写到在一片丛林之间发现了一艘西班牙大帆船时,我就觉得这本书无论如何也写不下去了。

但是,过了这个阶段,我的创作便犹如江水奔流,一泻千里;而且,心情也非常愉快了。

门:你还记得你写完这部小说的日子吗?当时是几点钟?你的精神状态怎么样?马:为了创作这部小说,我每天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整整写了一年半的时间。

写完全书的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

这本书大约是在上午十一点钟光景写完的,不早不晚,有点不合时宜。

当时梅塞德斯不在家,我想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别人,可一个人也找不到。

我那天手足无措的窘态现在想起来真是历历在目。

我竟然不知道怎么打发剩下来的这一大段时间,只好胡思乱想以便挨到下午三点钟。

二、关于小说的人物和思想内容门:不过,你这部小说倒不仅仅只是你童年时代的艺术再现。

有一次,你不是也说过,布恩地亚家族的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吗?马:是的,我是这么看的。

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

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健忘症。

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

门:上校发动的那三十二次惨遭败北的武装起义总可以表示我们的政治挫折了吧。

请问,如果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打了胜仗,那将会是什么样子?马:他很可能变成一个大权在握的家长。

记得我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还真有一次想让这位上校掌权执政呢。

要真那样,就不是《百年孤独》,而变成《家长的没落》了。

门:由于我们历史命运的拨弄,我们是否应该认为,谁要是为反抗暴政进行斗争,一旦上台执政,谁就有变成暴君的危险?马:在《百年孤独》里,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对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说:“我担心的是,你这么痛恨军人,这么起劲地跟他们打仗,又这么一心一意地想仿效他们,到头来你自己会变得跟他们一模一样。

”他这样结束了他的话:“照这样下去,你会变成我国历史上最暴虐、最残忍的独裁者的。

”门:咱们来谈谈这部作品吧。

请问,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感源出何处?马:我个人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爱情。

在我这部小说里,人们会看到,那个长猪尾巴的奥雷良诺是布恩地亚家族在整整一个世纪惟一由爱情孕育而生的后代。

布恩地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我认为,孤独的反义是团结。

门:我不想再问你别人问过你多次的问题,即为什么书中出现那么多的奥雷良诺,那么多的霍塞·阿卡迪奥,因为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极富拉丁美洲特色的称谓方式。

我们祖祖辈辈名字都大同小异。

你们家的情况就更加出奇,你有一个兄弟,名字跟你一样,也叫加夫列尔。

不过,我倒想知道,为了区分奥雷良诺和霍塞·阿卡迪奥,有无规律可循?什么样的规律?[编者按注:《百年孤独》中姓名相似的人物很多。

据统计,大约有五个霍塞·阿卡迪奥,至少三个奥雷良诺,三个雷梅苔丝(雷梅苔丝·莫科特、俏姑娘雷梅苔丝以及雷纳塔·雷梅苔丝,即梅梅]马:有一条非常容易掌握的规律:霍塞·阿卡迪奥们总是使这个世家延续香火,而奥雷良诺们则否。

只有一个例外,即霍塞·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一对孪生兄弟,也许是因为他们俩长得完全一样,从小就给搞混了。

门:在你这本书里,狂热昏聩的总是男子(他们热衷于发明、炼金、打仗而又荒淫无度),而理智清醒的总是妇女。

这是否是你对两性的看法?马:我认为,妇女们能支撑整个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坏;而男人们只知一味地推倒历史。

到头来,人们是会明白究竟哪种做法不够明智的。

门:看样子,妇女们不仅保证了这个世家不致断绝香火,还保证了这部长篇小说的连贯性。

也许,这就是乌苏拉·伊瓜朗特别长寿的原因所在吧?马:是的。

早在内战结束之前,她已年近百岁,应该归天了。

但是我察觉到,要是她一死,我这本书也就完蛋了。

只有等到全书行将结束,以后的情节又无足轻重时,她才能死。

门:佩特拉·科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马:有一种极其肤浅的看法,认为她仅仅是菲南达的对立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