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
高中语文(第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 教案

《高一语文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明确语文的重要性二、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大家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吧,有谁能说说里面讲得是什么内容?(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其中的教师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同样,在中国,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孩子也不能学汉语,老师只能教日语。
日本想从思想上禁锢中国的下一代,以达到完全控制中国的目的。
由此可见,语文有多重要,掌握了我们祖国的语言,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语文的重要性和怎样学好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第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
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
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所以,在所学课目的排名中,语文通常排在第一位!第二,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
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比如人际交往、写文件、定合同,这些都离不开语文。
第三,因为高考要考语文。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
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中,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第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9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9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2.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方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采薇》中主人公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愁并不仅仅萦绕在出征在外的战士心中,它也也久久萦绕在了每个游子的心底,凝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思乡情结,从古时吟唱到了今日,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韩少功也在心底里深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
(板书题目)二、检查预习:听写文中的字词1、同学们把这篇文章都预习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归纳:想家,思念故乡。
2、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生自由发挥)三、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第一段:问:既然是想家,是否因为在国外不好?作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答:(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一幢雅静的别墅”“大”“环境优美”“家”——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2、分析文章第2、3、4段:问:读2、3、4段,从中找出印象深刻语句进行鉴赏,须注意朗读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重点句子含义:“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周围与你有关的声音有哪些?学生自叙。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声响的包围中,每个种声音都为你而来,比如:早上厨房里妈妈“磁拉”煎鸡蛋的声音,是在为你准备早餐;晚上你房门钥匙的转动声,是爸爸来看看是否弄掉了被子;学校的铃声是在督促你学习;街上的汽笛声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车安全……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声音都为你而起。
而在这里,在法国,韩少功异常孤独,因为他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周围的一切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种孤独寂寞是可以让人发疯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024年XX月XX日●授课时长:45分钟/节●授课班级:高一(2)班●学科领域:语文●课程类型:新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如“阴”“阳”“乘”“烛”“以”“及”等,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 理解并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3.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游记顺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讨论、分析,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领略泰山的高峻雄壮,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 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2. 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借鉴本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法。
四、教学准备●教材及参考资料1.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2. 泰山风光视频●预习任务布置1. 查阅有关泰山的知识,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五、教学课程(一)导入环节1. 播放泰山风光视频,引出课题《登泰山记》。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泰山吗?泰山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引出作者姚鼐及写作背景。
(二)新课讲授1.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 疏通文意●结合书下注释,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如“阴”“阳”“乘”“烛”“以”“及”等。
●讨论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词句。
3. 理清思路●提问:全文共五段,每段要点是什么?●学生默读、讨论,明确每段内容要点: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篇1】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_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基础较差,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3重点难点1、理解*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重点理解*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荆轲刺秦王二、导入新课在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有一位人物,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他是谁?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各种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去一感荆轲的侠士形象。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下这篇*的出处。
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_、勇于斗争的行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00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000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本文篇幅虽长,但脉络清晰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进行快速浏览,并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中心观点,加以概括总结。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启发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培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快速浏览,并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中心观点,加以概括总结。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快速浏览,并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中心观点,加以概括总结。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一名华裔科学家,汤振宁对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虽然身在海外,却时刻关注着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之始,他就多次到中国大陆进行访问,改革开放以后,更是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进行讲学和交流活动,对中国科技研究的方向和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本文就是根据他在清华大学和哈尔滨等地所做的学术报告整理而成的。
这篇演讲辞的中心主题是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明晰,论证严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它在概述中国几千年来科技史的基础上。
高屋建瓴地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发展的轨迹,并满怀信心地展望了中国科技在未来21世纪的乐观前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林黛玉进贾府》【学考目标】掌握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复习】文学常识曹雪芹,名,字,号,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又名《》,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以四大家族的故事为背景,以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这篇文章选自《红楼梦》第回,原回目是。
给加点字注音人烟阜盛敕造台矶攒珠髻绾着豆绿宫绦翠幄厢庑游廊珠玑安箸抱厦厅懵懂轩峻壮丽忖度赤金盘螭两靥杜撰盥沐惫懒錾银黼黻解释下列词语阜盛一射之地敕造不经之谈黼黻惫懒乖张内帏纨绔与膏粱布让万几宸翰可怜辜负好韶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熟悉文章内容本文以为线索,围绕的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为我们初步展示了贾府的并对进行了初步描述,构思巧妙。
【达标检测】1.下面加点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A.敕(chì)造放诞(dàn)忖(cǔn)度盘螭(chī)B.惫(bèi)懒便(biàn)宜錾(zàn)银两靥(yè)C.丝绦(tāo)(juàn)烟幺(yāo)儿轩(xuān)昂D.宸(chén)翰黼黻(fú)内纬(wěi)膏梁(liáng)2.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同义的是()A.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烛之武退秦师●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024年XX月XX日●授课时长:45分钟/节× 1节●授课班级:高一(XX班)●学科领域:语文●课程类型:新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习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机智善辩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知识。
2. 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及其说服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逻辑和策略。
2. 体会文章波澜起伏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
四、教学准备●教材及参考资料1. 《高中语文》教材2. 《左传》相关注释和翻译资料●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2. PPT课件3. 录音设备●预习任务布置1. 学生预习课文,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2. 查阅《左传》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五、教学课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讲述钱学森回国的故事,引出“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简单介绍《左传》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历史地位、文学价值等。
(二)新课讲授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2. 分组合作探究翻译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一、二组:第一、二段。
●第三、四组:第三段开头至“君亦无所害”。
●第五、六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结尾。
3. 梳理故事情节:●秦晋围郑: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联合围攻郑国。
●临危受命:郑伯请烛之武出使秦国,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接受任务。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其意义;(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文章中的哲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2)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1. 《劝学》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其意义;3. 文章的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3. 将文章哲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学术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划分层次;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剖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理解文章内涵;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其意义,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5.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哲理解决问题;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态度和重要性;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课文,拓展阅读相关文献。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劝学》全文;2. 收集荀子的其他著作,了解其学术思想;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章中“学不可以已”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劝学》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以及对文中重要词汇和论证方法的应用;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文章内涵的理解;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互动性;2. 情感教学: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3.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4. 激励机制:设立学习目标,对达成目标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环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我们来看情节。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1一、导入新课:1、提起战争,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想到了痛苦、灾难、血腥……还有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烈火硝烟、……“战争”给我们的印象是总苦痛的。
2、今天,我们学习小说《荷花淀》,(板书荷花淀)也与战争有关。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那同学们也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读后的感受,好吗?你感受到的是清新,有的同学说是恬静,还有的同学说是自然,还有和谐*与战争有关,但同学们却感受却是美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荷花淀》真的被人们称为“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板书美)我们在这节课就来重点赏析*在哪些方面带给了我们“纯美”的感受。
3、我们来看一下*的学习目标,你来给大家读一下吧。
二、研读文本,品味纯美下面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文本,把文本中能给你“美”的感受的地方找出来细品。
五分钟。
1、披文入情赏美景好,哪一个同学先来说?这位同学。
奥,前三个自然段环境描写感觉特别美,能具体说一下吗?你看到了一幅图画,什么画面,月下女人编席图。
概括的非常好。
这位同学,你也想说?你感受到了纯美的意境把纯美换一个词?清新明丽,一般而言,意境的营造离不开意象,那你能说一下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吗?对,有月亮、苇眉子、云彩、薄雾,意象也是那么唯美。
你喜欢这一部分,那你就给大家读读吧,其他同学可以试着想象画面?他读的怎么样?节奏感好,声音很美。
的确,我也感觉声音与画面很相配。
同学们,我把第一自然段在形式上做了一个小小改动,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
有什么不一样?感觉像读散文诗。
评论家也这样说,因为孙犁小说散文诗般的语言、朦胧诗般的意境,还称孙犁的小说是“诗体小说”。
2、沿波讨源见真情荷花淀不仅景美,人也美,*的主要人物是谁,水生嫂。
谁来结合文本分析一下水生嫂的形象?好,最后排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勤劳美丽,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编席的描写中看到的,还有吗?从大门没有关,端饭看出体贴丈夫、温柔多情。
用词十分准确。
谁来补充?你从他们坐船找丈夫看到水生嫂惦念丈夫,遇见敌人看出她的勇敢,把船划进荷花淀中去,还表现出他们的智慧,很好,这不仅有水生嫂,还有其他女人,只是他们共同的品质。
刚才我们抓住动作细节赏析人物形象之美,*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还有一个突出的手法,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对,就是对话,也就是语言描写。
我们来看这三句。
“你总是很积极的。
”(投影)从这句话,同学们读出了什么?你读出了嘲讽,嘲讽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吧“就你积极”,再读一遍,换一个词,有点埋怨,对,水生嫂埋怨什么呢?(太危险了,不和家里商量)除掉埋怨,我们还读出了什么,是肯定和夸赞,由此看出水生嫂的深明大义。
第二句,“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当时出版时句号被改为逗号,孙犁先生不同意,你们看有什么不同吗?对,句号强调的是我不拦你,更能突出水生嫂的深明大义,如果是逗号的话可能更强调家里的困难了。
你对标点理解的都这么深刻,可见很会赏析*。
第三句呢,妻子对丈夫的忠贞。
中国有句老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站着死,对,不可跪着生!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本色。
同学们将分析整合一下,学总括水生嫂形象温柔体贴、勤劳淳朴、勇敢坚贞、深明大义、爱家爱国。
这不仅是水生嫂的品格,也是当时千千万万战地农村妇女的品性,他们像荷花淀里的荷花,有着纯真的的性情,闪耀着纯美的人性的光辉。
3、水到渠成识结构环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我们来看情节,课前让同学们拟小标题,找一个同学说一下。
好,中间这位同学,你来说。
能够抓住主要场景,概括的很好,“送夫抗敌”“探夫遇敌”“助夫杀敌”,情节简单,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曲折离奇,水到渠成,自然成文。
这也应是*被称为纯美绝唱的一个方面。
4、疑义相析探主题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故事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枪战环节,三言两语便被带过,对此提出批判,还有人说,“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人们会这么恬静自得吗?作家这么写是诗化战争,是违反现实的呢?”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小组内讨论一下。
一组先来说把。
你们认为我们的祖国本就美好,人民本就纯真,所以与现实相符。
是支持孙犁先生这样进行创作的。
三组来说。
这样更能激发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
江山如此多娇,岂容外敌践踏。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在《孙犁文集》中有这么一段话,齐读一下,“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
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
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
我也不愿意回忆它。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荷花淀》是当之无愧的“战争小说的一首纯美绝唱”。
孙犁的创作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虽然荷花淀带给了我们美的感受,但战争无疑是残酷的。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定当珍惜这美好的生活。
三、布置作业还有一篇小说与《荷花淀》并称现代诗化小说的双璧,那就是茹志鹃的《百合花》。
课后请阅读,并完成思考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2一、导入同学们,当你们怀着满腔的激情和美好的理想从初中跨进高中的.大门时,老师已在这里等候着你们。
师唱“我在兴农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
”(根据歌曲《我在贵州等你》的高潮部分改动了一下)正如席慕蓉在《一棵开花的树》里写到为这个美丽的相遇时刻“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二、教师自我介绍师:我们的缘就从这句诗开始“玉壶装陈酿,乘兴赏芙蓉”。
同学们猜猜老师的名字。
学生当堂一一即兴介绍自己时间和学生才思方面都不太现实,布置当天晚上交来“诗话名字”。
(文末附上部分)。
三、语文是什么师:名字可以这么富有诗意,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如果说一句诗只是小儿科的话,下面这首诗同学们来读读?1、出示怪体诗,学生猜读。
龙虎虎望山山山湖湖湖湖湖海海海海会仙仙仙仙仙仙仙仙激发兴趣。
2、有人说:语文是李白的诗――浪漫飘逸,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入地,与神仙结伴同游祖国山河。
语文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心骛八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人携手共探人生真谛。
语文是余秋雨的散文――带你带我游历世界,做历史的思考。
我说: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即兴口答,但有部分学生当堂说不出来,于是布置课外写。
(文末也会摘录一些附上)师小结:当我们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我们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搜肠刮肚,想尽华美词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当我们发表演讲、主持会议,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口吐连珠妙语,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孔子在天下奔波,宣传自己的思想,看屈原在上下求索,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她能丰富我们的人生。
她可以让我们字字珠玑、口吐莲花。
她可以让我们气质高雅,谈吐不俗;她可以让我们胸怀天下,运筹帷幄。
她可以让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总之,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是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基础。
学习语文吧!四、本学期语文学什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
看《致同学们》了解高中语文教材体系等。
1、必修5册,不到一年半学完。
高二上开始选修、高三就是复习应考。
2、必修分4部分高一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一开学第一课教案。
“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前三部分课内学习,最后一部分课外自主安排。
3、阅读鉴赏:必修1现代诗歌、古代叙事散文、记叙散文、新闻和报告文学。
必修2中外抒情散文、古代诗歌、古代抒情散文、演讲辞。
(勾画背诵内容)4、表达交流:本学期都是训练记叙文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朗读和演讲。
5、梳理探究六个专题:汉字、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修辞、姓氏文化。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学习探究。
6、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
课外有计划进行阅读摘抄。
五、怎样学语文1、初高中语文比较。
范围、难度、方法等。
强调两个词:素质、自主。
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2、语文学习武功招式九阳神功――苦练内功――积累知识吸星大法――博观约取――胸有成竹北冥神功――转化能力――大展宏图三动主义:动脑、动笔、动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3一、齐读学生齐读课文,温习巩固,加深理解。
二、研讨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后人认为,作者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让学生查阅有关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资料,或发给学生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畅所欲言。
[明确]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
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
三、比较比较《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两篇*。
让学生思考、讨论,畅所欲言,老师引导、点拨、归纳。
相同点——通过记游来说明道理,叙议紧密结合,前后呼应,事、理浑然一体,这是两篇*写法的相同之处。
它们与一般游记不同,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
它们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记游来说明事理。
不同点——1.叙议结合的安排和*的结构不同。
《石钟山记》全文分为议论、记游、议论三部分,先议沦,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抒发感想。
它的第一段是质疑,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属议论部分;第二段是解疑,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属议论部分;第三段是结论,在质疑、解疑的基础上得出要认识事物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臆断其有无”的事理,属议论部分。
第一段议论是第二段记叙的前提,第二段记叙是上下两段议论的中间环节,第三段议论是第一段议论和第二段记叙的自然归结,全文为“议论——记叙——议论”的三段式线性结构,一脉相承。
这是与《石钟山记》具有考察性质这一特点分不开的,《游褒禅山记》的*主体分为记游和议论两部分,前面记游山,后面发议论,它的记叙和议论是上下相对、两相配合的二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