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胃癌筛查现状

合集下载

胃癌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胃癌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腹腔灌 洗细胞 学检查
• 腹腔转移及复发是胃癌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其原因就是 腹腔内存在游离癌细胞。
• 腹腔灌洗细胞学检查是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金标 准”,已成为预测“潜在性腹腔转移”的重要手段,不仅 有助于诊断病情和判断预后,还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胃癌的分期
• 胃癌的分期反映疾病的状态,与疾病的预后(结果)关系密切。根据 胃癌分期,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令患者最大获益。
– 根治性手术以治愈为目的; – 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胃癌微创手术是以尽可能小的创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打破了手术必须剖腹的传统外科观念,它以最小切口创伤 完成原需大切口才能完成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主要有内镜下治疗和腹腔镜手术,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早期胃癌患者。
– 胃的入口为贲门,上接食管,出口为幽门,下连 十二指肠;
– 胃壁有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 层。
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 膜上皮细胞,可发生在胃的各 个部位,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 和广度。
胃与胃癌
胃底部 胃体部
幽门管 幽门窦
幽门部
胃癌流行病学
发病率 死亡率
• 在中国,胃癌发病率高居各种恶 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仅次于肺 癌;死亡率位列第3位,仅次于肺 癌和肝癌1
胃癌流行病学
胃癌流行病学-2015年
13%
28%

33%


26%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癌构成
10.70 11.90 %
%
0.20%
Ⅰ Ⅱ Ⅲ Ⅳ
77.20
韩国胃癌构成比例 %
胃癌的临床表现
• 早期胃癌常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仅感到上腹饱胀、嗳气、

2024胃癌流行病学

2024胃癌流行病学
是否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 性也会影响预后。接受根治性手术、放化疗等规 范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未能接受有效治 疗或对治疗不耐受的患者则预后较差。
组织类型
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预后也有所差异。例如,腺 癌是胃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预后相对较好;而 印戒细胞癌等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则预后较差。
诊断流程
患者就诊后,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检查方法,如血清学检测、胃镜检 查等。发现可疑病灶后,取活检进行 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误诊与漏诊问题探讨
01
误诊原因
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混淆,导致误诊。
此外,部分医生经验不足或检查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误诊。
02 03
漏诊问题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因忽视症状或恐惧胃镜检查而 错过早期诊断时机。同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有限,也可能导 致漏诊现象的发生。
VS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胃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更加注重 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分析,以及队列研 究和临床试验等高质量证据的获取。同时 ,在新型筛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方面 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新型筛查技术及应用前景
血清学筛查技术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辅助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这种技术具有操作 简便、无创等优点,但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提高早期筛查率和诊断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能力
01
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培训,提高其胃癌筛查和诊
断水平。
推广新型筛查技术
02
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型胃癌筛查技术,如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镜检查等。
建立完善的筛查体系
03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目前,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已经在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我国数百家医疗机构应用数十万例次。

经过近几年我国专家的临床应用实践,已率先积累了经验和数据,为规范和普及磁控胶囊胃镜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应用,更新和补充相关应用共识,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和多次修改后,特制定我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一、我国胃病流行病学和胃癌筛查现状我国是胃病大国,高发病种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其中消化性溃疡的人群患病率高达17.2%,远高于西方国家(4.1%)。

同时,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癌症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新发胃癌67.9万例,死亡49.8万例,发病率为30/10万,已成为威胁国人生命的第2位癌症。

因此,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早期胃癌(Ⅰ期)可在内镜下达到根治,5年生存率超过90%,远高于进展期胃癌。

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最根本的方法。

因我国尚未大规模开展胃癌普查和筛查项目,主要依靠门诊有症状患者的机会性胃镜筛查,而大多数胃病患者缺乏或者无特异症状,因此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

当前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血清学检测和电子胃镜。

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发现部分早期胃癌,日本开展较多,但因不能取活组织检查和存在辐射,目前不作为首选的筛查手段;②血清学筛查,主要包括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PGⅠ、PGⅠ/PGⅡ比值)、促胃液素-17和H. pylori抗体等检测,具有无创和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是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等问题;③胃镜和胃镜下活组织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因会给患者带来痛苦、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设备,以及人群接受度较差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在人群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

我国的胃癌趋势分析报告

我国的胃癌趋势分析报告

我国的胃癌趋势分析报告根据最近的数据和研究,我国胃癌的趋势分析如下:1. 发病率:我国的胃癌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根据统计,每年我国新诊断的胃癌患者超过100万例。

尽管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对公众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2. 年龄分布:胃癌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

近年来,年轻人中患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这可能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3. 地域差异:我国各地区的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而华北地区、江苏和上海等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这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关,例如东北地区的腌制食品和西南地区的辣椒等。

4. 性别差异:男性患胃癌的比例高于女性,大约有2倍左右的差距。

这可能与男性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有关,例如男性更倾向于吃刺激性食物和喝酒等。

5. 相关危险因素:饮食因素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盐饮食、腌制食品、不新鲜的食物和过热饮食等与胃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另外,烟草使用、酒精摄入、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与胃癌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6.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病风险,我们应该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盐饮食和大量摄入腌制食品。

此外,戒烟戒酒、定期体检和幽门螺杆菌的及时治疗也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7. 早期筛查:胃癌的早期筛查对于提高治愈率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推行的早期胃癌筛查主要包括胃镜检查、胃隐血试验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

定期进行胃癌筛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可以发现早期胃癌病变,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结起来,我国的胃癌趋势表明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但胃癌发病率仍然较高,并且存在地域和性别差异。

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是预防和控制胃癌的关键措施。

加强公众健康宣传,提高人们对胃癌的认识和意识,也是减少该疾病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全文)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全文)

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全文)摘要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收集2000—2019年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院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中中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

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

(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

(3)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

(4)2000—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

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

以GBD估计的世界标准人口结构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软件构建对数线性模型进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结果(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数612 821例,粗发病率为43.1/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30.6/10万。

发病人群中男性451 332例,女性161 489例,粗发病率分别为62.3/10万和23.2/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和15.8/10万。

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数421 539例,粗死亡率为29.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10万。

死亡人群中男性298 514例,女性123 02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41.2/10万和17.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1/10万和12.2/10万。

(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群中<40岁20 855例,其中男性14 005例,发病占比为3.1%(14 005/451 332),女性6 850例,发病占比为4.2%(6 850/161 489);40~49岁45 903例,其中男性34 659例,发病占比为7.7%(34 659/451 332),女性11 244例,发病占比为7.0%(11 244/161 489);50~59岁111 975例,其中男性87 156例,发病占比为19.3%(87 156/451 332),女性24 819例,发病占比为15.4%(24 819/161 489);60~69岁180 434例,其中男性137 939例,发病占比为30.6%(137 939/451 332),女性42 495例,发病占比为26.3%(42 495/161 489);70~79岁172 541例,其中男性126 345例,发病占比为28.0%(126 345/451 332),女性46 196例,发病占比为28.6%(46 196/161 489);>80岁81 113例,其中男性51 228例,发病占比为11.4%(51 228/451 332),女性29 885例,发病占比为18.5%(29 885/161 489)。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左婷婷;郑荣寿;曾红梅;张思维;陈万青【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肿瘤登记数据中胃癌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全国胃癌流行现状。

方法: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评估全国胃癌流行情况及胃癌长期变化趋势。

结果:2012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约42.4万例,死亡病例约29.8万例。

2000年至2012年我国城市地区男性与女性胃癌发病率、死亡率保持平稳,农村地区男性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女性变化不大,调整年龄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2003年至2005年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为27.4%(95%CI:26.7%~28.1%)。

结论: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严重,农村地区尤为明显,是国家癌症防治的重点。

%Objective: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ation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stomach cancer epidemiology in China. Meth-ods:Stomach cancer data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ral Cancer Registry Database, and incident and death cases were esti-mated. The trend of stomach cancer was analyzed. Results:Approximately 424,000 new cancer cases and 298,000 cancer deaths oc-curred in China in 2012.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stomach cancer in urban males and females remained stable in 2000-2012, whereas the rates in rural males increased and less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rural females. After age standardization, bot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five-year age-standardized relative survival rate was 27.4% (95%CI: 26.7%-18.1%) in 2003-2005. Conclusion:Stomach cancer is a common cancer, which has heavy burden in China, particularly in ruralareas. Ef-forts should be exert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7(044)001【总页数】7页(P52-58)【关键词】胃癌;发病率;死亡率;趋势;中国【作者】左婷婷;郑荣寿;曾红梅;张思维;陈万青【作者单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北京市10002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北京市100021【正文语种】中文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一、本文概述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胃癌流行病学现状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胃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死亡率、流行趋势、地域分布、影响因素等,以期为胃癌的防控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国胃癌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其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胃癌的流行趋势,包括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之间的差异。

文章还将关注胃癌的地域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地区胃癌发病率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

在影响因素方面,本文将重点讨论胃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保护因素则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营养素的均衡摄入等。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胃癌发病的影响,可以为胃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将对未来胃癌流行病学研究的方向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中国胃癌防控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全面了解中国胃癌的流行病学现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的本质,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胃癌作为一种严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中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流行病学挑战。

近年来,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仍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饮食习惯不良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更是高居不下。

与此同时,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这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死亡率。

在流行病学特征方面,中国胃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海鲜、腌制食品等饮食习惯的影响,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由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及诊断进展

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及诊断进展
© 2009 重庆市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19
早期胃癌筛查途径:高危人群筛查
存在的问题:
在日本和韩国,有相当数量无症状自愿者参与 胃癌的筛查。而我国普通人群缺乏胃癌特别是 早期胃癌的相关知识,因此依从性较差。
策略:
加强抗癌防癌等相关知识的宣传,使一些亚健 康人群自愿参与胃癌的筛查。 在高危人群中采用适宜的筛查建议和方法。 进一步研究建立有效的癌症筛查方案和筛查档 案。
© 2009 重庆市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6
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
Ⅰ型(息肉样型):癌块突出约5mm以上 者。 Ⅱ型(浅表型):癌块隆起或凹陷均在 5mm以内者。
Ⅱa型(浅表隆起型) Ⅱb型(浅表平坦型) Ⅱc型(浅表凹陷型)
息肉样型 浅表型 溃疡型
Ⅲ型(溃疡型):癌块凹陷深度超过5mm 以上者,但不超过黏膜下层
© 2009 重庆市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25
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评价
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对胃癌的诊断意义 尚无定论 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检测困难、程序繁琐、耗时、需要昂贵的 设备
寻找敏感性好、特异性高、检测简单、 快速的生物学标志物应用于胃癌的早期 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9
© 2009 重庆市肿瘤医院 版权所有.
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放射学检查
多层螺旋CT(MSCT)检查
对于胃癌的定位、范围的确定、浸润深度、周围 器官的侵犯、淋巴结的转移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在肿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亦有一定意义。 在术前帮助判断肿瘤能否切除有肯定价值。 MSCT对EGC和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8.1 %和100% CT模拟胃镜诊断EGC的阳性符合率达到70%以 上,甚至可显示直径仅为1cm的病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胃癌筛查现状
目录
一 胃癌简述
三 筛查方法
五 全文总结
二 筛查人群
四 筛查流程

胃癌简述
一、胃癌简述
年龄
多发于50岁以上。
胃癌
性别
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
地域
男性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比例约为 2:1。
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 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
94.0%
MG7抗原作为单一生物标志 物在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 性均较高,需要进一步开展临 床研究,评价其在早期胃癌筛 查中的价值。
三、筛查方法
电子胃镜
胃癌诊断金标准
磁控胶囊胃镜
磁控胶囊胃镜(MCE) 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
高清内镜
可观察整个胃黏膜, 熟悉早期胃癌的黏膜特征, 发现局部黏膜颜色、表面结 构改变等可疑病灶。
呢?
筛查人群
5.其他胃癌风险因素
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 度饮酒等。
4.有严重胃病史者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 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
等胃的癌前疾病。

筛查方法
三、筛查方法
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胃泌素-17(G-17)检测 HP感染检测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内镜检查
三、筛查方法
一、胃癌简述
临床表现
早期
01
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
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进展期
02
表现为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上腹不适、进食后
饱胀,上腹疼痛加剧,食欲下降、乏力。
晚期
03
晚期胃癌患者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
恶病质等表现。
二、胃癌简述
诊治现状
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 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 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 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治 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 到治愈效果。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中日韩三国早期胃癌诊治率
中国
日本
韩国

筛查人群
THANKS
内镜检查

筛查流程
四、风险评价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变量
年龄
性别 HP 感染
分类
40-49 50-59 60-69 >69
男 女 阳性 阴性
分值
0 5 6 10 4 0 1 0
变量
PGR G-17
总分
分类
≥3.89 <3.89 <1.50
1.505.70
>5.70
分值
0 3 0
3 5
0-23
Ⅰ级. 17~23 分 胃癌高风险人群 Ⅱ级. 12~16分 胃癌中风险人群 Ⅲ级. 0~11 分 胃癌低风险人群
四、筛查流程
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癌 高 危 人 群
感 染 检 测
瘤 标 志 物 检


常规胃镜/ 磁控胶囊镜
/ ESD
++
HP
0~11 分 胃癌低风险人群
定期随访/ 每3年胃镜检查



癌 筛 查
12~16分 胃癌中风险人群
每2年 胃镜检查

染 色
电 子
放胃
大镜
评 分 系 统
17~23 分
3年 2年
D + 每年 高
三、筛查方法
癌胚抗(CEA)、 CA19-9、CA72-4、 CA125、CA242等
进展期胃癌阳性率 20%~30% 早期胃癌阳性率 低于10%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
我国自主发现
胃癌前疾病阳性率 40.5%
胃癌前病变阳性率 61.0%
胃癌阳性率
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的HP感 染情况,HP抗体阳性提示 现有HP感染或既往感染。
尿素呼气试验 (UBT)
对于部分Hp抗体阳性者 又不能确定是否有Hp现 症感染时,UBT是有效的 补充检测方法。
三、筛查方法
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A
PG
-
HP
-
内镜 无需
胃癌风险 低
PGI PGII PGR
B
C
-
+
+
+
胃泌素-17(G-17)检测
血清G-17水平取决于胃内酸度及胃窦部 G细胞数量。G-17 下降提示胃窦部黏 膜萎缩;G-17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胃癌 发生风险。 建议联合检测血清G-17、PGI、PGI/PGII比 值及HP,以增加评估胃黏膜萎缩范围及程 度的准确性。
三、筛查方法 HP感染检测
血清HP抗体检测
二、筛查人群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 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 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
殖,导致畸变致癌。
3.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 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
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

哪些人群需要 进行胃癌筛查
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PGI PGII PGR
PGI浓度和PGI/PGII比值下降对于萎缩 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通常使用PGI浓 度≤70ug/L且PGI/PGII≤3.0作为诊断萎 缩性胃炎的临界值,国内高发区胃癌筛 查采用PGI浓度 ≤ 70 ug/L 且 PCI/PGII ≤ 7.0。
三、筛查方法
强烈建议
病 理
精 查

胃癌高风险人群
每年胃镜检查
(+)
早 期
外 科

切手

除术

+外


放科


化手


疗术
访









(-)

全文总结
五、全文总结
我国胃癌的发病 率和致死率均不 容乐观。
早期胃癌的有很高的五年生 率,但由于缺乏重视,导 致我国早期胃癌诊治率仍低 于其他国家。
由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 志物对早期胃癌的筛查作用有 限,内镜检查依然是早期胃癌 早筛的黄金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