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无答案)-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历史复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无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自主学习】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________的入侵;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2、表现:“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中国________日趋商品化。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________.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概况(1)时间:19世纪________年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在中央是________,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4)旗号:前期打出“________”旗号;后期打出“________”旗号。
3.实践(1)创办________。
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________、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
主要有________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初步建成________、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先河。
4.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清军________惨败,宣告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5、评价(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原因(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4)一些____ 、____商人投资办厂。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外因素分析
b.洋务运动在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作用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现代经济的影响
3.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要求同学们认真作答,及时提交,教师将针对作业情况进行反馈和讲解。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涉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例,如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深入剖析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过程和原因。
(5)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讨论、分析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意义。
3.教学策略:
-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活动。
-强化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图片和数据,如“洋务运动时期的工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等,让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产生直观的认识。
2.提问:“为什么说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高中历史《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资本认识近代中国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组成与变动及影响。
【课堂训练】1•阅读《中国茶、丝出口额状况表》,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在中国()D.民族工业兴起2•《同治中兴》一书中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其中“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A. 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实业救国3.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4.曾国藩:“购买外洋器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这表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A. 购买外洋器物B.镇压农民反抗运动C.维护清政府统治D.与西方国家友好相处5•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输华货物统计A. 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B. 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C.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白银大量流入C.抑商政策松动制器)1880 年创办北洋电报学堂(科技)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A. 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7.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
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8. 下面两幅图所示两类企业的共同点是()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④完全由私人投资B. 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③④【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
高中历史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编号009【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2.知道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基本史实。
二、学习重点:1.洋务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三、学习难点: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自主学习】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侵略 (最直接、最主要)2、过程(表现):(1)“”与“织”分离,“织”与“”分离(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化.第一、影响:积极:①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②为中国近代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消极: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洋务运动1、出现的背景:清政府面临。
2、概况:①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
②代表人物:中央:,地方:、、、等。
③主张及根本目的:在不改变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洋务运动的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打着“”的旗号,创办的企业主要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崇厚:。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旗号,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和;张之洞创办的:和。
③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开近代教育先河,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4、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影响⑴破产的标志:战争中清军的惨败。
⑵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
⑶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①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②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③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⑤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①的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②受丰厚利润的刺激。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学考纲要:(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2. 预习内容: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背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服从于国际市场,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3.影响(1)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封建统治基础动摇。
(2)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外交困,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派出现。
2.概况(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3.活动(1)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等。
(3)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5.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原因(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
(2)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企业。
2.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2)著名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探究分析: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及影响(1)表现①“男耕女织”的变化:大量物美价廉的洋纱和洋布涌入中国,取代了土纱与土布,冲击了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使传统的“耕织”分离。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概述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属于高一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需一学时。
本课在结构上,上承《工业革命》,学生可以认识在世界大的工业化趋势下中国所受的影响及产生的变化,理解中国在不断地融入世界之中,下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形成一条链条,为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经济结构之下的新变化、新发展做铺垫。
此外,它与必修1的《鸦片战争》相连,使学生学习此课有了背景知识,又对这一战争在经济上的作用作出进一步的陈述。
由经济结构的变动让学生感受近代的经济现象,体验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从而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本课重点是通过史料的列举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得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难点是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历史本质,学会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和评价洋务运动。
二、学习目标分析学习本课,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去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它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历史是昨天的印记,今天的写照。
学习历史不仅是学习文字的记忆,更应该是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社会,学生从而在此期间学会的是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学情分析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首先从知识层面上讲,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历史必修一的政治史及必修二经济史的一部分内容,对于本节的内容有了一个知识铺垫。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设计(无答案)1 / 3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编制: 温瑞瑞 呼利平 审核:【使用说明】1、请同学们20分钟内完成导学案预习任务,全力投入,确保高效;2、分层完成,A 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B 层全部完成,标“★”题目要求C 层选做题。
3、课前根据自主学习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并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并完成导学案中知识网络。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出,并填写的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组合作探究、突破。
4、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学习目标】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掌握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步瓦解的原因、表现;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活动和影响。
2、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民主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学习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基础掌握】【合作探究】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 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探究二: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docx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目标导学】简述鸦片战争后屮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知识导学】一、自然经济的解体1、__________________ 鸦片战争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分离。
随后,______ 输入,又使屮国农家的________ 与_________ 分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___________ 、_____ 为大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______________ 0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着_____________ 的窘境。
2、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代表:在中央:_______ ;在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张与目的:在不改变 ___________ 的前提下, 利用___________ ,维护_____________ 03、过程: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 ____________ 的旗号,创办了一批_____________ o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_______________ 和李鸿章创办的_____________ 、左宗棠创办的________ 、满洲贵族崇厚创办 ____________ o②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打出______________ 的口号,创办了一批_______ ,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张之洞创办的和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试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温故习新】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一)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二)表现:
1.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1)过程:①洋纱涌入,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分离;
②洋布输入,使农家分离。
(2)原因:列强倾销商品。
2.农副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过程:丝、茶生产服务于国际市场需要,日趋。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成分。
(2)原因:列强掠夺原料。
注意: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双重影响
①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激化了社会矛盾,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②自然经济的破坏,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1)内忧:的兴起和壮大。
(2)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2.目的:在不改变前提下,利用,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以为旗号。
曾国藩创办、李鸿章创办、左宗棠创办、崇厚创办。
(2)创办民用工业:以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李鸿章创办;张之洞创办。
(3)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以及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以培养人才。
5.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破产。
6.评价:
积极:(1)引进了近代西方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局限:仅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注意:1.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1)军事工业:目的是“自强”。
性质是封建官办企业。
企业经费全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参与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大小官吏分别掌握企业的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
(2)民用工业:目的是“求富”。
多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
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企业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采取“官督商办”这种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产物,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
2.近代化
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1) 逐步解体。
(2) 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诱导。
2.概况
(1)时间:
(2)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区。
(3)主要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
(1)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