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试卷AB(及答案)

环境风险评价试卷AB(及答案)
环境风险评价试卷AB(及答案)

安徽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08级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环境风险评价》期末考试试卷(A )(时间120分钟)

1.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对有毒有害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进行预测时,可以在( )中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式。 A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C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HJ/T 2.1-93)

2.在气态污染物的风险评价中,下列哪种模式是不适用的?( ) A. 高斯烟羽模式 B.分段烟羽模式 C.烟团模式 D.多烟团模式

3.某生产场所有天然气200kg 。当对这种情况做风险评价时,应做( )风险评价。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4.在故障树分析中,( )表示门的输出事件是输入事件的对立事件。 A.或门 B.表决门 C. 禁门 D 非门 5. 根据评价范围的大小,环境风险评价划分为三种类型。下列( )是不恰当的。

A.微观风险评价

B.系统风险评价

C.区域风险评价

D.全国风险评价 6.下列哪个不是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危害性综合衡量划分的危险性等级( )。

A.安全级

B.临界级

C.致命级

D.危险级

7. 在环境风险评价标准的讨论中,一般而言,人类对风险值为( )看成是不可接受的。

A.10-3 /a

B. 10-4 /a

C. 10-5 /a

D. 10-6/a 8.生态风险评价的特点之一是( )。

A. 生物多样性

B.偶然性

C.主观性

D. 不确定性 9.不是爆炸性物质爆炸的显著特点的是( )。

A 由火引起

B 变化速度非常快

C 释放大量热或剧烈吸热

D 生成大量气体

10.可燃固体是指燃点在( )的可燃物质。

A. 100℃-200℃

B.200℃_300℃

C.300℃_400℃

D.400℃_500℃ 11. 英文缩写ERA 代表的是( )。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风险评价

C.健康风险评价

D.生态风险评价

12.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某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在非环境敏感地区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的等级应划分为(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13. 关于最大可信事故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大可信事故是发生概率最大的事故。

B. 可信是指应为科学、客观的设定,所以应该包括极端情况。

C.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D.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导致有毒有害物泄漏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漏事故,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 14. 不是生态风险评价三要素的是( )。

A 供体 B.受体 C.危害 D.暴露

15. 事故源项分析所采用的事件树、故障树及原因—结果分析方法均属于( )推导法。

A .递进 B.逻辑 C.数学 D.源项 16. 不属于大气扩散模式的为( )。

A 高斯烟羽模式 B.卡拉乌舍夫模式 C.分段烟羽模式 D.烟团模式 17. 俗称“大脖子病”是因缺乏( )元素造成的。 A.Hg B.I C.Cu D.F

18. 下列各项都包括在广义风险评价程序中,但狭义的环境风险评价中没有的是( )。

A.源项分析

B.环境后果分析

C.风险表征或风险评价

D.风险管理 19.当风险评价的结果为( ),则该项目的建设是可以接受的。

A.Rmax ≤R l

B. Rmax ≥R l

C. Rmax >R l

D. Rmax <R l 20.关于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可靠性工程,下列说法( )是错误的。 A. 技术性能,经济指标与可靠性三个方面是评价产品质量的标志。

B. 可靠性的任务是保证系统在设计制造试验和运行的整个过程达到用户所要求的可靠性。

C. 质量与可靠性在许多场合当做同义词来使用,他们之间是没区别的。

D.可靠性的学科的发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1945年)开始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

2.风险値的计算公式为:R(危害/单位时间)=。

3.烟羽或烟团的有效排放高度He可以表示为:He= 。

4.按评价时间进行划分,风险评价可分为概率风险评价、和事故后后果评

价三类。

5.是指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初始性突变特征并与事故发展过程有直接因果联系的点。它是构成事故的最初原点,为火灾事故的第一起火点,爆炸事故的第一起爆点。6.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等因素,来划分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

7.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决定其浓度的过程有吸附、挥发、扩散、光解、水解和等。

8.在故障树分析中,位于故障树顶端的事件是被分析的系统的不希望发生的事件,称作。

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大气环境风险评价一级评价的范围是距离点源不低于。

10.环境风险评价中,项目物质说明应包括:项目所用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辅助原料、燃料等的使用量、使用频率、贮运方式和容量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有关危险性和毒性参数。

1.事件树分析法

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最好写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中的定义)

1.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线

2.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

3.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一级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风险评价这门学科还不够成熟。你认为该学科今后主要

应在哪些方面进行研究、丰富和发展?

五、综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线

I

2. 某染料厂使用硝基苯作为生产原料之一。通过工程分析和风险识别已知:造成硝基苯泄漏的主要设备是反应釜、硝基苯储存罐和废水处理装置。而在硝基苯储存罐的使用和贮存过程中,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装卸料时倾倒溢流。

B、连接管道破裂。

C、储存罐泄漏。而储存罐泄漏只有在储存罐破裂和储存罐围堰破裂两种情况都发生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请根据上述信息,建立硝基苯泄漏的故障树。

审计第七章 风险评估 课后作业

第七章风险评估(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风险评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能够为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但并非必要程序 B.风险评估为确定重要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C.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是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D.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要低于管理层为经营管理企业而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需要了解的程度 2.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的审计程序是()。 A.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 B.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 C.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D.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3.注册会计师可以向相关人员询问获得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下列与询问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环境 B.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询问普通员工,有助于评估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D.询问法律顾问,有助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项目组内部讨论的内容的是()。 A.项目组成员是否保持了独立性 B.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 C.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 D.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5.注册会计师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项因素中,既涉及内部因素也涉及外部因素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B.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C.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D.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6.下列关于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关联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 B.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的目的是考虑复杂组织结构可能导致的

环境质量评价试卷 3

环境质量评价试卷 (课程代码0247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常见的环境风险识别方法包括________、幕景分析法与__________。 2. 环境风险:目有两个主要特点: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 土壤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工业“三废”、______和______。 4. 特尔斐法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__________、轮回反馈沟通情况及_______。 5. 在进行效益计算时,-----_______________一般不能货币化,难以估算。 6. 统计推断法的实质或核心是——。 7. 预测学的预测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类比分析法、专家系统法等四类,但在环境质量评价学中,常用的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8.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内在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9.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活动一般分为三个不同阶段:___________、实施阶段和_________. 10. 从时间角度来看,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11. 在进行大气环境污染评价时,分级评价法中的______________相当于污染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环境质量评价学研究内容包括【】 A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标准 B.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C.环境污染物的分析监测方法 D.环境污染物的治理 13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A.三类B.三级c.五类D.五级 14.衡量经济效果好坏的标准是【】 A. E:B/C—min B. E=B/C----max C. E=B/C≥l D.E=8/C≤1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活动支持并约束着环境质量 B. 量多质高的环境要索环境质量发展的价值较高 C.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增强必然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 D.环境要素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支持仅体现于物质资源的提供 16根据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社会功能区的界定,居民区属于【】 A.一类区B.二类区C.三类区D.四类区 17.属于减轻环境风险的措施是【】 A.迁出建设项目周边居民B.原有工艺不变、提高产品合格率 C.改变生产原料 D.取消拟定的建设项目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狭义上的环境风险评价 20.环境质量 21.生态学评价方法

环评师报考条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gineer,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登记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暂行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13号)文件精神,从2004年4月1日起,国家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与人事部共同组织的考试。环保总局组织成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负责拟定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组织命题,研究建立考试题库等工作。环保总局组织专家对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进行初审,统筹规划培训工作。人事部组织专家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试题,同环保总局对考试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确定考试合格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四个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登记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再次登记。环保总局或其委托机构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机构。人事部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登记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报考条件 凡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一)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8年。 (二)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6年。 (三)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3年。 (四)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 (五)2003年12月31日前,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个科目,只参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2个科目的考试。 1、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 2、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环保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根据《关于同意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凡符合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应规定的香港、澳民居民均可按照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 考试科目 共设4个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前3科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为主观题。 考试周期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四个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第7章-风险评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风险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内部控制中人工成分和自动化成分的组合,因被审计单位使用信息技术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而异 B、人工系统的控制可能包括对交易的批准和复核,编制调节表并对调节项目进行跟进 C、被审计单位可能采用自动化程序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子文档取代纸质文件 D、信息系统中的控制全部是自动化控制 2、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控制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 B、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得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否则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获取某一人工控制在某一时点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并不能证明该控制在所审计期间内的其他时点也有效运行 D、任何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均不能替代控制测试 3、注册会计师在了解的以下事项中,属于行业状况的是()。 A、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B、国家的特殊监管要求 C、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税务法规是否发生变化 D、是否存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 4、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说法中,注册会计师认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B、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如果被审计单位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风险评估过程及其结果 C、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应对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D、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控制活动时,注册会计师无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导致的风险 5、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 A、薄弱的控制环境 B、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C、对控制的监督无效 D、风险评估过程有缺陷 6、以下有关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咨询工程继续教育,环境评价试题及答案

【试卷总题量: 38,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100.0分,用时3009秒,通过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海洋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其中二级评价一般采用()方法。 A.物理模型实验法 B.数值模拟法 C.近似估算法 D.类比法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按照一定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A.环境容量控制 B.目标总量控制 C.指令总量控制 D.最佳技术经济总量控制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3.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后()日内,向公众公告拟建项目信息。 A.5 B.7 C.15 D.3 30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5.城市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为主,利用其设施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以扩大再生产。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老骨干企业 D.公私合营企业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A.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境影响报告表 D.境影响登记表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7.同等级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需要对重点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详细和深入的评价。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低于三级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级()类标准体系。 A.三,五 B.三,六 C.四,五 D.四,六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9.下列关于铁路规划环境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路规划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铁路建设和运营期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考试及答案汇总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考试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下列不属于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是()。 A.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 B.主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量等 C.区内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治理 D.评价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2.开发区定位包括()和产业定位。 A.区域定位 B.经济定位 C.社会定位 D.功能定位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如果建设项目位于海湾,应着重预测建设项目对()的影响。 A.涨、落潮流和余流历时 B.涨、落潮流和余流最大值及方向 C.海湾纳潮量 D.涨、落潮变化规律及旋转方向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规划目标或者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目标约束性原则 B.责权对应原则 C.现实性原则 D.广泛参与的原则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5.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的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A.设计筹备阶段 B.建设阶段 C.投融资阶段 D.项目运行结束后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7.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8.()主要论述水源、用水量、给水管网的情况。 A.给水规划 B.排水规划 C.污水处理规划 D.供热规划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9.城市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为主,利用其设施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以扩大再生产。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老骨干企业 D.公私合营企业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公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 1公司基本信息 (1) 2现有应急资源情况 (1) 3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2) 3.1国内外同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2) 3.2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3) 3.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6) 3.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0) 3.4.1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 (10) 3.4.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事故 (11) 3.4.3非正常工况事故 (11) 3.4.4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事故 (12) 3.4.5违法排污事故 (12) 3.4.6停电、断水、停气事故 (13) 3.4.7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事故 (13) 3.4.8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事故 (14) 3.4.9其他可能的事故 (14)

3.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15) 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6) 4.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6) 4.1.1 专项检查 (16) 4.1.2 日常防范 (16) 4.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17) 4.2.1 报警系统 (17) 4.2.2 有效通讯 (17) 4.2.3 日常巡视 (17) 4.3环境应急资源 (18) 4.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18) 4.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18) 5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18) 6划定公司环境风险等级 (19) 6.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19) 6.1.1危险化学品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19) 6.1.2危险废物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19) 6.1.3废气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0)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 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 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三、判断并改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评工作成果的一般体现。(×)[集中体现] 2、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横向断面上与河水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横向断面混合时间。(√) 3、划分环评工作等级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主观意愿。(×) 4、S—P模式适用于任何状态、任何物质的衰减规律。(×) 5、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回顾性环境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阶段分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简答题: 1、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2、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华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2 总则 (1) 编制原则 (1) 编制依据 (1)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 相关技术文件 (2) 3 企业基本信息与环境风险识别 (2) 企业基本信息 (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4)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工艺 (6) 安全生产管理 (9)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0)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0)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0) 4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14) 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4) 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15) 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18)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8) 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衍生后果分析 (19)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0) 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0)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0)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1) 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3)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3) 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 (23)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 (27)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9) 8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地理位置图 (30) 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31) 企业平面布置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雨水、污水等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31)

第七章 风险评估

第七章风险评估 第一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注师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方法、内容 目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必要程序) 方法1、询问; 2、分析程序;(比较) 3、观察(活动或程序)和检查(文件记录,实物),(看);穿行测试 项目组内部讨论。 内容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及其它; 2、被审性质(内)包括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3、被审对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 4、被审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内部控制。(内) 第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 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理解本概念包括: 1、内部控制: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制度) 2、责任主体: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被审计单位) 3、实现手段:设计和执行 4、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不是绝对保证) 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相关; ②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③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 二、内部控制的一般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需要关注的内部控制只是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 (只是合理保证,不是绝对) 1、设计 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针对常规业务设计(成本﹥效益时可能会放弃) 2、执行 由于执行人员素质不高、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无意) 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有意)

环境监测站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试题和答案

年月人员培训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5分,共65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地表水和,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3.具有的水域,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 4.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和。 5.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期进行。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由及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监督实施。 7.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超标项目经后,必须达到《》的要求。 8.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备案。 9.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乙烯、的标准值为、、

、mg/L。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中,pH值、化学需氧量、铬(六价)分别使用、、 测定。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Ⅰ类水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 2.Ⅱ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3.Ⅲ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 4.Ⅳ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Ⅴ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三、解答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5分,共25分) 1.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mg/L 计) Cl-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重点(20200526132101)

一、简答及论述 A 环境影响的类型(简答少、论述多) 1、按环境影响的层次: (1)直接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或能量)直接作用于接受者产生的危害。 如工业生产中排入大气中的SO2、NOx、烟尘等污染物,直接作用于人体、动植物、建筑物、器物等而产生危害。 (2)间接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或能量),在传输、扩散过程中产生了变化,形成了 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作用于人体、动植物、建筑物、器物等而产生危害。 如光化学烟雾。 2、按环境影响的性质: (1)污染影响 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和投产使用过程中或项目服务期满后排放和残留的环境污染物, 对环境产生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危害。 工业建设的绝大部分项目都产生污染影响。 (2)非污染影响 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不是污染因素,而是以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生态结构、 土壤性状等为主的环境影响。 如水电和水利工程项目。 3、可逆与不可逆影响: (1)可逆影响 指施加影响的活动一旦停止,环境状况可恢复到原来状态,或产生的影响经过人类活 动可得到恢复。 如:噪声、砍伐森林等。 (2)不可逆影响 指建设项目一旦对环境产生某种影响,就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环境状态。 如采矿,珍稀动物、植物的灭绝。 4、按污染的程度分类: (1)重污染影响 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强难降解,易于在生物体内积累毒性的

环境影响。 如:冶金、化工(如农药厂)、石油炼制,核电等。 (2)轻污染影响 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种类少,数量小,毒性低,易被降解的环境影响。 如: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卷烟等。 5、按建设项目的阶段分类: (1)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施工期间产生的影响。 包括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储存等过程产生的影响,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污水、 噪声等,移民对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 (2)建设项目服役期(正常运行、生产)的环境影响 投入使用后的影响。 (3)建设项目服役期满后的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使用寿命期结束,对环境的影响,或者残留污染源的影响。 如:采矿、油田,对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景观和生态资源产生的影响。 6、按影响的环境要素分类: 分为大气、水环境、噪声、土壤、生态等环境的影响。 ----------------------------------------------------------- B 环境影响识别表(八项内容、具体的一两条) (1)大气污染影响: 是否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降低大气质量,程度如何;是否改变大气的理化性质。 (2)水环境污染影响: 向水中排放何种污染物,数量、性质、浓度如何;是否影响纳污水体的水质及影响程度; 是否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产生影响;是否对海洋产生污染; 是否严重消耗地下水、地表水,致使水位下降;是否对水中的鱼类、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程度如何; 是否改变河水的流量;是否影响河道和航运; 是否引起水体温度的变化。 (3)固体废弃物: 排放的种类和数量;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处置方法有哪些; 对水环境和土壤产生何种影响,程度如何;是否产生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

环境监测综合评价试题集

综合评价 一、填空题 1、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分析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时,应做到_______因素与_______因素 相结合。 2、按照《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规定,_______以上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编制环境监测 报告。 3、《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中,以_______作为划分酸雨的界限;秦岭、淮河以 南城市的降尘量在当地清洁点实测值的基础上增加_______吨/平方公里?月。 4、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统计时,单一测点监测数据和进行日、月、年平均值计算时应满足 _______和_______的要求。进行区域范围的平均计算,具有监测数据的监测点数应占整个区域内所步监测点总数的_______。 5、计算SO2、NO2、CO日均浓度时,每天至少有_______的采样时间。 6、计算SO2、NO2、CO年平均浓度时,每年至少有_______分布均匀的日均值。 7、评价环境空气时,参与评价的项目中任何一项浓度不达标,则其空气质量为_______。 8、综合污染指数时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因子的指数_______。 9、空气污染指数(API)=101~200时,空气质量为_______。 10、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分别执行_______类和_______ 类地表水标准。 11、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_______、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 级。 12、在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若河流的某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 等于_______,则称河流以该类水质为主。 13、在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若河流的Ⅰ~Ⅲ类,或Ⅳ~Ⅴ类水质断 面比例大于或等于_______,则称河流以Ⅰ~Ⅲ类水质或Ⅳ~Ⅴ类水质为主。 14、地表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的_______类标准; 地下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的_______类标准。 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中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共29项,其中_______ 项目适用于污染较重水体的评价,不纳入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评价。 16、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以Ⅲ类水质标准为依据,出现超标现象时,需列出_______及其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 选择题: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A、B、D) A 制定政策 B 制定规划 C 制定计划 D 建设项目 2、以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的是(A、B、C、D) A 预测功能 B 选择功能 C 导向功能 D 判断功能 4、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A、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A、B、C)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C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D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6、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有(A、B、C、D) A 具有法律强制性 B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C 分类管理 D 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 7、按时间顺序分类,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A、B、D) A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B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C 环境质量后评价 D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8、建设项目造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B、C、D)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C 生态系统结构恶化问题 ` D 生态系统功能降低问题 9、下列关于国家和地方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 B 地方标准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制定得更严格于国家标准的标准; C 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D 当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存时,应执行国家标准。 10、下列各项关于环境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国家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 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C 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 D 强制性标准即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11、在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 地方在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报国务院批准。 12、我国的环境标准可分为(abc ) A 国家标准 B 地方标准 C 行业标准 D 污染物排放标准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Q J B40-024-2006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事业部 HSE风险评价报告 编写人:汤国莲 审核人:陈闵 批准人:陶旭海 日期:2006年9月 一、评估目的 对炼油事业部作业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前两年风险识别中遗漏的作业及设备设施、对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操作方式、对重点控制点、受控设备及对各种变更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并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提升炼油事业部的HSE绩效。 二、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的部门包括作业一区、作业二区、作业三区、作业四区、作业五区、给排水、储运部、油三车间、油四车间、分析中心、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生产运行部、设备动力部、技术与开发部、市场部、核算部等。 三、评估依据 ——国家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中石化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其它相关要求; 四、评估时间和人员 1.评估时间:2006年2月20日——5月31日 2.评估人员: 事业部HSE管理办公室、各部门领导、管理(工艺、设备)人员、班组长及班组成员。 五、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价遵照公司2006年HSE管理体系推行计划的要求,各部门(车间)运用JHA或SCL表对作业活动中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前两年风险识别中遗漏的作业及设施、对各种变更、对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操作方式、对重点控制点及受控设备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运用HAZOP(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对装置/作业区进行分析;采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等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改进措施。 六、评估实施 1、2月20日——4月30日,事业部对各部门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进行布置,各部门成立风险评价工作小组,制定本部门的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采用JHA、SCL及HAZOP分析方法对上述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价;采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ISO14001体系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2、4月30日——5月10日,各部门汇总上述风险评价表,形成部门重大危害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部门风险评价报告;将作业

广州大学环境评价期末试卷

广州大学环境评价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5分)。 1、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有益活动得不到鼓励,有害活动得不到抑制,解决办法有 1.补贴,2.征税:显化隐形损失内化生产成本。 2、2009年国务院转发的发改委等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中指出的主要产能过剩的行业有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六大行业。 3、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类型(按开发方式分)有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珠江三角区属于优化开发区域。 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条件》等,“一地、三域”开发利用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十个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非指导性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5、“两本账”是指工程自身的污染物产生量、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二者之差为污染物最终排放量);“三本帐”是指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 6、波浪形、锥形、平展型、漫烟型烟流扩散情况下的气温层结特点分别为不稳、 中性or弱稳、下稳,上不稳、上逆、下不稳。 7、常规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TSP、PM20)、硫氧化物(SO2)、碳氢化物(CO)、氮氧化物(NO2)、碳氢化合物等。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9、据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放标准分级与水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排入三类水域(除划定保护区和游泳区外)、二类海域执行一级标准、排入四类、五类水域、三类海域,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执行三级标准。 10、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计算点类型分别为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点、最大落地浓度点、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 二、简答(共计45分)。 1、环境系统、环境质量、环境价值与环境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系统是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环境系统的范围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地球表面各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构成地球环境系统。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价值指人类社会主体对环境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定性或定量描述。 环境评价指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社会规划,经济建设在内的一切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评价目的,编制依据,采用标准,评价项目,范围,内容,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2.建筑项目概况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7.环保投资估算8.污染物总量控制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1.公众参与12.污染防治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洪洞县澳利煤化有限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环境风险单元辨识 1.1环境风单元识别范围 环境风险源辨识包括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资风险辨识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及生产工艺过程风险识别等。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等。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装置、贮运系统、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生产工艺过程风险识别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 1.2环境风险物质识别 (1)柴油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见表1-1 1-1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 (2)废机油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清洁、冷却、密封、减磨等作用。本公司机油主要用于润滑系统和机器维修中,使用量极少。机油的着火点比较高,化学成分稳定,一般不容易被点燃,所以本公司机油风险事件可能性很小,构不成环境风险物质。 (3)煤泥水 煤泥水悬浮物浓度较大,且呈黑色,细微煤粒含量较高。其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煤泥和泥沙,未经处理的煤泥水其悬浮物浓度可以达到5000mg/L 以上。由于煤炭本身具有疏水性,煤泥水中的一些微小煤粉在水中特别稳定,一些超细煤粉悬浮于水中,静置几个月也不会自然沉降。煤泥水是呈弱碱性的胶体体系,主要特点是颗粒表面带有较强的负电荷,细小颗粒含量高;粘度大;污泥比阻大,过滤性能差。 (4)消防废水 消防废水含有大量的SS,另外根据火灾现场具体情况,还可能含有其它成份。如直接排放会对区内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1.3环境风险单元识别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见表1-2。 表1-2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一览表

1.4环境风险单元识别结果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结果见表1-3。 表1-3 环境风险单元一览表 2.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应急措施 2.1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见表2-1。 表2-1 突发环境事件一览表

《环境风险评价》教学大纲

合肥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 课程编码:120021604 总学时(周学时):32(4) 开课时间:2013年4月22日 适用年级:2012级 专业:环境工程硕士班 使用教材: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授课教师:张金流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流程,方法,为学生进入工程实践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取课堂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授课老师传授为主,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要求:见各章节 考核方式:课堂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目录 第一章概论 (4) 第二章可靠性工程 (17) 第三章源项分析 (32) 第四章有毒有害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 (56) 第五章有毒有害物质在湖泊的稀释扩散 (78) 第六章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动态转移 (90) 第七章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104)

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129) 第一章概论 教学要求: 1 掌握风险及环境风险评价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及研究重点; 3 掌握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

4 了解ERA与EIA、ESA区别。 教学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 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 学时数:2 1 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风险 ①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 ②用事故的可能性或损失的幅度来表达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害的度量; ③不确定危害的度量; ④灾难发生的几率; ⑤某种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几率,以及发生这种风险所造成后果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法 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