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实验水肿和缺氧

合集下载

病生实验水肿实验报告

病生实验水肿实验报告

病生实验水肿实验报告病生实验水肿实验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探究病生实验中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水肿是一种炎症反应引起的病理现象,其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治疗水肿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引言: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其在多种疾病和病变中都会出现。

然而,水肿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实验旨在通过病生实验,观察水肿的发生过程,并深入研究其机制。

实验设计与方法:本实验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接受炎症诱导剂的注射,而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随后,我们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和炎症标志物的水平。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在注射炎症诱导剂后出现了明显的体重增加,而对照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变化。

进一步观察发现,实验组小鼠的组织出现了明显的水肿现象,包括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等。

此外,实验组小鼠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也显著升高。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病生实验中的水肿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

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液体和蛋白质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引起水肿。

此外,炎症反应还会引起白细胞的聚集和活化,进一步加剧水肿的程度。

水肿对生物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水肿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由于组织间隙的液体积聚,会增加组织的压力,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其次,水肿还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导致组织缺氧和代谢紊乱。

最后,水肿还可能导致疼痛和不适感,影响生物体的生活质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病生实验中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炎症反应是水肿发生的重要原因,而水肿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进一步研究水肿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治疗水肿的方法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和提高生物体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缺氧病生实验报告

缺氧病生实验报告

缺氧病生实验报告缺氧病生实验报告引言:缺氧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机体组织和细胞缺乏足够的氧气供应。

缺氧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器官和系统,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缺氧病的病理机制以及寻找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缺氧病生实验。

实验一:细胞缺氧病模型的建立我们首先选择了人体肺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方法将其置于缺氧环境中,模拟缺氧病的发生。

实验结果显示,缺氧环境下,细胞的代谢活性显著下降,细胞呼吸功能受到严重抑制。

此外,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和DNA的氧化损伤。

这些结果表明,缺氧环境对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

实验二:缺氧病对器官功能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缺氧病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我们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将其置于高海拔缺氧环境中。

实验结果显示,长时间暴露于缺氧环境中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肺部病变,肺泡壁增厚,肺功能下降。

此外,心脏和肝脏等器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心肌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这些结果表明,缺氧病对器官功能具有广泛而严重的影响。

实验三:缺氧病的治疗方法探索为了寻找缺氧病的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尝试了给予实验动物氧气疗法,结果显示,氧气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动物的呼吸功能,减轻其器官损伤程度。

其次,我们尝试了给予实验动物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E等,结果显示,抗氧化剂可以减轻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结构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尝试了给予实验动物适量的运动,结果显示,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氧气摄取量,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缺氧病对细胞和器官功能具有广泛而严重的影响,但通过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其对机体的损伤。

氧气疗法、抗氧化剂和适量的运动等方法都可以作为缺氧病的治疗手段。

然而,缺氧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总结:缺氧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病生水肿实验报告

病生水肿实验报告

病生水肿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研究病生水肿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水肿是一种体液在组织间隙异常潴留引起的组织肿胀现象,常见于心脏病、肾脏疾病和全身性炎症等情况下。

病生水肿可导致患者严重不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方法实验动物本实验选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种类为C57BL/6。

使用雄性小鼠,年龄在8-12周之间,体重在20-30g之间。

病生水肿模型的建立1.全身性炎症水肿模型:通过给小鼠注射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全身性炎症反应,进而引发水肿。

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将LPS溶于生理盐水中,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小鼠注射合适剂量的LPS。

2.心脏病水肿模型:将小鼠置于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中,同时给予高盐饮食,通过模拟心力衰竭状态,引发心脏病水肿。

观察小鼠的水摄入量和尿量变化,记录体重变化。

3.肾脏病水肿模型:给小鼠注射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通过降解肾小管腔内存在的透明质酸,导致肾脏病水肿。

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将Hyaluronidase溶于生理盐水中,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小鼠注射合适剂量的Hyaluronidase。

水肿的评估指标1.组织湿重检测:在小鼠死亡后,取出相关组织(如肺组织、肾脏组织等),用天平称量组织的湿重,记录下来。

2.组织浸润细胞计数:采用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统计单位面积内的浸润细胞数量。

3.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收集小鼠血样,通过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肌酐等。

实验结果全身性炎症水肿模型结果1.组织湿重检测结果表明,LPS注射组的肺组织和肾脏组织湿重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

2.组织浸润细胞计数结果显示,LPS注射组的肺组织中浸润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3.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LPS注射组的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肌酐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心脏病水肿模型结果1.高温高湿度和高盐饮食处理后,小鼠的水摄入量明显增加,尿量明显减少,体重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重点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重点

一、水肿(edema):指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二、积水(hydrops):指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

三、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指在出现明显凹陷性水肿之前,组织间隙中的液体已经增多,并可达体重的10%,但按压局部无凹陷,此种状态称为“隐性水肿”。

四、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可能有凹陷。

五、应激(stress):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

六、内生致热原(EP,endogenous ):是由激活的产EP 细胞合成、分泌和释放某些小分子的致热性细胞因子。

七、缺氧(hypoxia):组织细胞供应氧或利用氧发生障碍时,机体发生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

八、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以动脉血样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为低张性缺氧。

九、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指Hb量或质的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而引起的缺氧。

十、循环型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指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氧供应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低动力性缺氧。

十一、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是指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十二、休克(shock):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尤其是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灌流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各重要生命器官结构损害和机能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十三、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间液与血管间液。

十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炎症。

03水肿hy-2(病生)

03水肿hy-2(病生)
=8mmHg
机体自身抗水肿因素
水肿
淋巴回流
组织间隙胶原网的吸水作用
隐性水肿:在凹陷性水肿出现之前,组织间隙胶原 网吸水作用达100%饱和度,可使患者体重增加10%。
水肿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1)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微血管壁通透性 淋巴回流受阻
组织液生成>回流
淋巴性水肿
水肿液蛋白含量↑ (<25g/L)
水肿
体液的体内外交流
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来调节体液 平衡。球-管失衡是引起钠、水潴留的机制。钠、 水潴留是指摄入体内的钠、水量超过排出量时的一 种病理过程。其结果使血容量增高,进而引起血管 内外体液失衡而致细胞间液增多,促进水肿发生。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水肿
edema
水肿
定义: 过多的等渗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
细胞内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间液
组织间隙 体腔
细胞水肿
高容量血症 水肿 水 积水 肿肿的分类水肿按范围 全身性水肿 局部水肿
按原因 心性 、肝性、肾性、营养不良性、淋巴性、
炎性水肿
按器官 脑水肿 肺水肿
水肿的发病机制
水肿
体正液常在组血管织内液外的的移相动对发恒定依肾赖脏于是机2个体调调节节体因液平素衡
小动脉
Pcap 23mmHg
血浆胶体渗透压
25mmHg
小静脉
120ml/小时
组织中 透 阻液蛋进止血组生白入C浆织a质Cp成胶 间as比p.体 静的s中=组.渗 水有的内有织透 压效水。效间压 和滤转流隙胶:移过多体体由到压,静血渗组组所浆透压织织-2以蛋压间-m间有静血m白:隙H水浆效形与g;压胶成水胶组体。进体织渗与出组渗间透织晶组8透胶m间压体织m渗压胶更渗间H渗压g高透隙压促,压有进可不关C促a同。p进s,静.水中血水淋渗的浆压巴管 水 质渗的透影到 响组。=织2间5m隙m,Hg胶-渗17压mm的H大g 小受Caps.中逸出的小分子量蛋白

病生缺氧实验报告

病生缺氧实验报告

病生缺氧实验报告近年来,氧气是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关键物质之一。

缺氧是指身体无法获取到足够的氧气供给,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以及生理功能受损。

为了进一步探究缺氧对人体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病生缺氧实验。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20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志愿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他们没有任何潜在的疾病。

同时,我们告知志愿者他们随时可以退出实验,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实验采用了低氧环境模拟装置,将志愿者置于一个压力要求下的密闭舱室中。

舱室内的氧气浓度被稀释到海拔高度3,000米的水平,复制了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

实验持续时间为24小时。

在实验期间,我们对志愿者进行了多项指标的监测,包括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

生理指标主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心理指标则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等方面。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指标的监测,了解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低氧环境中,志愿者的生理指标出现了一些变化。

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

这些变化提示出现了效应。

与此同时,志愿者的心理指标也发生了变化。

记忆力和注意力出现短时的下降,情绪也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

通过对志愿者的血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低氧环境下,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

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液凝固功能增强等。

这些反应是人体自身对缺氧环境做出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尽管低氧环境对身体有损害,但我们也观察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例如,在低氧环境中暴露的志愿者在恢复到正常氧气环境后,其肺活量和氧气利用能力都有所提高。

这提示在适度的缺氧刺激下,人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反应,并获得一些益处。

综上所述,病生缺氧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代偿机制的重要数据。

尽管低氧环境对身体和心理功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适度的缺氧刺激也可能对人体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高海拔地区的居民以及氧气治疗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生的缺氧实验报告

病生的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定义、分类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对小白鼠的影响。

3.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特点,可分为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1. 乏氧性缺氧:由于外界环境中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而引起缺氧。

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有害物质,如CO、氰化物等,导致细胞无法正常利用氧气。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4只,体重20克左右。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4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

(2)将甲、乙、丙、丁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内,然后塞紧瓶塞。

(3)观察并记录甲、乙、丙、丁鼠的存活时间。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2只,标记编号(甲、乙)。

(2)向甲鼠腹腔内注射5%硝酸钠0.5ml,乙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

(3)观察并记录甲、乙鼠的存活时间。

3. 组织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2只,标记编号(甲、乙)。

(2)向甲鼠腹腔内注射0.1%氰化钾0.5ml,乙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

(3)观察并记录甲、乙鼠的存活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甲鼠存活时间为90min,乙鼠存活时间为60min,丙鼠存活时间为120min,丁鼠存活时间为75min。

实验结果显示,缺氧瓶的密闭性越好,小白鼠的存活时间越短。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1.发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是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决定疾病特异性。

3.疾病发生条件:是指本身不能引起疾病,但是可以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直接作用于机体或者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4.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目前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5.dehydration:脱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的状态。

6.低渗性脱水:是指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丢失。

7.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及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并伴有水钠潴留,体液量明显增多。

8.脱水热:指大量脱水时,尤其是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份减少,是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9.脱水征:是指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时病人表现出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婴儿囟门凹陷等明显的脱水外貌。

10.edema: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集聚称为水肿。

11.pitting edema:凹陷性水肿,指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聚集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可能有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

也称为显性水肿(frank edema)12.酸碱平衡紊乱:是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引起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的破坏,这种稳定性的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

13.BB: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

14.BE:碱剩余base excess,指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若用酸滴定,BE用正值表示,若用碱滴定则用负值表示。

15.AG: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为测定的阴离子与为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生实验水肿和缺氧
————————————————————————————————作者:————————————————————————————————日期:
家兔实验性肺水肿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家兔,婴儿称,天平称,点滴输液装置,颈部小手术器械,听診器,生理盐水,手术台,肾上腺素,注射器若干支。

1.2研究方法:
(1)称重,固定手术台上。

(2)用头皮针穿插耳缘静脉并固定,打开静脉输液装置,注意排除管道内气体。

(3)用听诊器听肺部的正常呼吸音,然后输入37摄氏度生理盐水(按150ml/kg,输液速度为150~180滴/分)
(4)待滴注接近完毕时立即向输液瓶中加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按肾上腺素0.45mg/kg)继续输入。

肾上腺素输完后可酌加少量生理盐水,以10~15滴/分速度维持通道,必要时第2次用药。

(5)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呼吸是否急促困难,口鼻是否有分红色泡沫液体流出,并用听诊器听诊肺部有无湿罗音出现。

若上述情况变化不明显可重复使用肾上腺素,用法及剂量同上,直至出现明显的肺水肿表现。

(6)死亡动物记录死亡时间,存活动物造病后30min则夹住气管,放血处死。

(7)所有动物均打开胸腔,用线在气管分叉处结扎以防止肺水肿液渗出,在结扎处以上切断气管,小心将心脏及其血管分离(勿伤及肺),把肺取出,用滤纸吸去肺表面的水份后称重计算肺系数=肺重量(g)/体重(kg)后(正常肺系数约为4-5),肉眼观察肺大体改变,并切开肺,观察切面的改变。

注意事项
1.输液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以控制在150~180滴/分为宜。

2.解剖取肺时,注意勿损伤肺表面和挤压肺组织,以防止水肿液流出,影响肺系数值。

2 结果联系肺水肿发生机制对结果作出分析
正常实验
听诊
粉红色的泡沫液
肺表面状况
肺切面
肺系数
3讨论
1)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大量快速输液?
2)输入肾上腺素导致肺水肿的机制是什么?
3)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粉红色泡沫痰?
4)输入肾上腺素为何会出现呼吸抑制甚至暂停?
5)本实验中如果输液过快过多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6)若实验失败,分析原因何在?
小鼠乏氧性和血液性缺氧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成年小白鼠,新生小鼠
2. 仪器与试剂:小白鼠缺氧瓶、CO发生装置、500ml广口瓶、剪刀、1ml注射器、手术刀、吸管、镊子、酒精灯、天平等
3. 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
4. 方法
4.1乏氧性缺氧
(1)取2只正常成年小白鼠,称重后分别腹腔注射10%乌拉坦0.1ml/10g和10% 可拉明0.1ml/10g。

(2)另取1只正常成年小白鼠和1只新生小白鼠连同上述2只处理过的成年小白鼠分别放入四只盛有钠石灰的广口瓶内,用活塞塞紧瓶口,开始计时,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一般状况、呼吸、皮肤口唇颜色(观察呼吸频率时应在小白鼠安静时迅速观察,记录10秒钟内腹部的起伏次数),直至死亡。


录观察结果及存活时间。

(3)另取1只正常成年小白鼠放入有与钠石灰等体积的玻璃珠广口瓶内,用活塞塞紧瓶口,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

(4)将小白鼠尸体保留,待全部实验完毕后,将全部缺氧的小白鼠连同一只正常小白鼠解剖,观察肝脏颜色。

4.2 CO中毒性缺氧
(1)如图连接好CO发生装置。

(2)将小白鼠放入500ml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CO发生装置连接。

(3)用吸管吸取甲酸3ml放入试管后,再沿管壁缓慢加入3ml浓H2SO4.
(4)造模型一名同学点燃酒精灯,在试管底部均匀加热,CO即开始产生。

(5)点燃酒精灯起开始计时观察。

观察指标同上,当小白鼠出现烦躁不安、抽搐时就熄灭酒精灯并立即取出小白鼠,放于通风处抢救,待小白鼠慢慢恢复正常时,再次重复上述步棸造成中毒,使其死亡。

4.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取一只成年小白鼠,称重并观察其正常表现后,腹腔注入10%亚硝酸钠0.2ml/20g, 观察其表现,记录上述指标,直至死亡,算出存活时间。

注意事项:
1.复制乏氧性缺氧时, 缺氧瓶一定要密闭,可用凡土林涂在瓶塞外。

瓶内钠石灰必须能有效地吸收CO2
2.复制CO中毒时,CO产生量应保持适中,可稍微加热,但应防止CO产生过快致小白鼠迅速死亡,影响观察。

CO为有毒气体,实验中应注意防护。

3.小白鼠腹腔注射应稍靠左下腹,勿损伤肝脏,也应避免将药液注入肠腔或膀胱。

结果:不同类型缺氧结果比较
缺氧类型
行为状态
呼吸频率及深度
皮肤口唇颜色
肝脏颜色
存活时间
讨论:
1)实验结果及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2)若实验失败,分析原因何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