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程序设计发展史
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史

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史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和发展。
它是计算机程序员用来编写和运行计算机程序的工具,它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程序设计语言发展的历史、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程序设计语言的早期历史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语言。
Fortran是一种针对科学和工程计算而设计的高级语言,它使得程序员能够更简单地编写复杂的计算程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使用Fortran语言。
在Fortran之后不久,C语言开始出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舞台上。
C语言是由Dennis Ritchie和Ken Thompson在贝尔实验室中设计的一种通用高级语言,具有高效的编译器、可移植性和易于学习的特点,很快就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编译器和其他系统软件等方面。
C语言的出现标志着程序设计语言向更加灵活和可移植的方向发展。
1980年代是程序设计语言的重要时期1980年代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程序设计语言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编程语言,如Pascal、Ada、C++、Objective-C等语言。
Pascal是由Niklaus Wirth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设计的一种结构化编程语言。
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当时的教育和科学计算领域,因为它可读性强、容易学习,所以被广泛地作为计算机课程的编程语言。
Ada技术也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
它是由美国国防部为了促进软件标准化而制定的一种高级语言。
Ada语言被设计成一个通用的高级语言,在航空、武器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da语言的特点是可靠、安全和可维护性高,这也是这种语言能够获得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C++是对C语言的一种扩展。
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Bjarne Stroustrup发明的。
计算机编程语言发展历史大事件

计算机编程语言发展历史大事件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且有趣的话题。
从最初的机器语言到现代的高级编程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推动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计算机编程语言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
一、机器语言的诞生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计算机刚刚问世并且非常庞大且复杂,无法直接与人类进行交互。
为了操作这些计算机,人们设计了机器语言,即一系列由二进制代码组成的指令,用于控制计算机硬件执行特定的任务。
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编程语言发展的起始点,为后来的高级编程语言打下了基础。
二、高级编程语言的兴起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人们开始追求更加高效和易用的编程方式。
在20世纪50年代末,第一种高级编程语言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问世。
Fortran是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的一种编程语言,它使用了更加简洁和易懂的语法,大大提高了程序设计的效率。
Fortran的成功推动了高级编程语言的发展,为后来的编程语言奠定了基础。
三、C语言的诞生1972年,计算机科学家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在贝尔实验室设计并推出了C语言。
C语言在计算机编程语言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首先,C语言采用了高级语言的特性,可以进行结构化编程,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其次,C语言可以编译成机器语言,使程序能够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运行。
由于C语言的简洁和高效,它迅速流行开来,并成为后来很多编程语言的基础。
四、面向对象编程的兴起面向对象编程(OOP)是计算机编程语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20世纪80年代,面向对象编程开始流行起来,许多新的编程语言如C++、Java和Python等应运而生。
面向对象编程强调将程序划分为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交互和继承关系。
这种编程方式使得程序的设计更加灵活和可扩展,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计算机发展史是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计算机发展史是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计算机发展历史可分为1854年-1890年、1890年-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期、20世纪晚期-现在,四个阶段。
1946-1957 1958-1964 1964-1970 1971-现今1946v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ENIAC)在美国建造完成。
1947年,美国计算器协会(ACM)成立。
1947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存储真空管O 1948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半导体。
1949年,英国建造完成"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1950年,"自动化"一词第一次用于汽车工业。
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成磁心1952年,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
1952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台符号语言翻译机发明成功。
1954年,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
1954年,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机IBM650诞生。
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
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
1957年,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问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工学院设计完成。
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
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
1969年,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
1970年,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年,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计算机。
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
1972年,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1973年,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及其特点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及其特点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程序设计语言也在不断演进,不断推陈出新。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索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并介绍现代程序设计语言的一些特点。
1. 古代的程序设计语言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机器语言是最早被使用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机器语言是由二进制代码组成的,需要直接操作计算机的硬件指令。
这种语言非常低级,编写和理解起来非常繁琐。
然而,它奠定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
2.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随着计算机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逐渐取代了低级的机器语言。
Fortran是第一种广泛应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被广泛应用于数值计算领域。
随后,COBOL和ALGOL等语言也相继问世。
3. 面向对象编程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面向对象编程(OOP)开始流行起来。
Smalltalk 和C++等语言引领了OOP的潮流,程序员可以定义类和对象,并使用继承、多态等特性来组织代码。
OOP增强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4. 脚本语言的崛起脚本语言具有简洁灵活的语法,更加方便程序员进行快速开发和调试。
Perl、Python和Ruby等脚本语言逐渐流行起来,被广泛应用于Web开发、自动化测试和数据处理等领域。
5. 声明式编程的应用随着软件开发的需求不断变化,函数式编程和逻辑编程等声明式编程方式也逐渐受到重视。
函数式编程语言如Haskell和Clojure,以及逻辑编程语言如Prolog和Datalog,提供了更加抽象和高层次的思维方式。
6. 并发和并行编程的发展随着多核处理器和分布式系统的普及,编写并发和并行程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
编程语言如Erlang和Go通过提供并发原语和轻量级线程来简化并发编程。
CUDA和OpenMP等库为并行编程提供了便利。
7. 静态和动态类型语言的比较静态类型语言在编译时检查类型,而动态类型语言在运行时检查类型。
C、Java和C++等语言是静态类型语言,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强的类型安全性。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是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是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扩大,程序设计语言也不断演化和创新。
以下是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发展历程:1. 机器语言:在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早期阶段,程序员需要直接使用二进制代码来编写程序。
这种编程方式需要深入了解计算机底层结构,非常繁琐且易出错。
2. 汇编语言:为了简化编程过程,汇编语言应运而生。
汇编语言通过使用助记符来代替二进制代码,使得程序员能够更加方便地编写程序。
然而,汇编语言仍然需要对底层硬件有一定的了解。
3.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20世纪50年代末,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开始出现,这种语言使程序员能够更加抽象地表达程序逻辑。
最早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包括Fortran、Cobol和Lisp等。
这些语言提供了更高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使程序开发更加高效。
4. 结构化编程语言: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结构化编程成为主流。
这种编程范型关注程序结构的合理性和模块化,旨在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理解性。
结构化编程语言如Pascal和C 语言在此时应运而生。
5.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20世纪80年代,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开始盛行。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将数据和操作封装为对象,通过继承和多态等机制实现代码复用和模块化开发。
C++和Java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它们在软件开发中广泛应用。
6. 脚本语言和动态语言:脚本语言和动态语言的发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程序的灵活性和开发效率。
脚本语言如Perl和Python以及动态语言如JavaScript和Ruby,注重快速开发和易于理解的特点,适用于Web开发和系统管理等领域。
7. 领域特定语言:近年来,随着软件系统日益复杂,领域特定语言(DSL)开始兴起。
DSL是一种专门针对特定领域的编程语言,旨在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可读性。
例如,SQL用于数据库查询,MATLAB用于科学计算,HTML和CSS用于Web开发等。
总之,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创新和演化的历史,不断提高了程序员的生产力和程序的质量。
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历史

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历史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程序设计语言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分别介绍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面向对象编程(OOP)、函数式编程、动态类型语言、静态类型语言、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发展历史。
1.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计算机最早的编程语言,它直接利用计算机硬件的指令集进行编程。
机器语言的优点是执行速度快,但是代码可读性差,难以维护和修改。
由于每个程序都需要手动编写,因此编写效率低下,开发周期长。
2.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抽象,它使用助记符来表示机器指令。
汇编语言的优点是比机器语言更容易编写和理解,但是它仍然需要程序员手动编写代码,并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调试和优化。
3.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一种更接近人类语言的编程语言,它包括了变量、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基本概念。
高级语言的优点是编写效率高,代码可读性强,易于维护和修改。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级语言逐渐分为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两种风格。
4.面向对象编程(OOP)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以对象为基础的编程风格,它将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个对象中,并通过类和继承来实现代码的重用和扩展。
OOP的优点是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增加了代码的复杂度和学习难度。
5.函数式编程函数式编程是一种基于函数的编程风格,它将计算过程看作一系列函数的调用。
函数式编程的优点是代码简洁、易于理解和实现,同时具有较好的并发性能和可移植性。
但是函数式编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代码可读性差、难以理解等。
6.动态类型语言动态类型语言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变量的类型,这种语言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读性。
动态类型语言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类型转换的错误和代码的复杂性,同时也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但是动态类型语言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类型不安全、难以调试等。
7.静态类型语言静态类型语言需要在编译时进行类型检查,以确保变量类型的正确性。
计算机软件使用历史与发展介绍

计算机软件使用历史与发展介绍引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演进,从最初的简单指令交互到如今的复杂应用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
本文将对计算机软件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介绍,并按照不同的发展时期进行分类,揭示其丰富多样的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软件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机软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的早期电子计算机。
那时的计算机并不具备人们现在所熟悉的图形界面和可视化操作,只能通过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指令操作。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也逐渐开始进化。
第二章:第一代计算机软件第一代计算机软件主要是为了满足军事和科学研究的需求而开发的。
那时的软件开发非常困难,需要通过打孔纸带或开关连接等方式来输入和操作指令。
这种软件开发方式非常繁琐,也造成了软件开发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三章:第二代计算机软件第二代计算机软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的软件开发中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COBOL和ALGOL等。
这些高级语言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并且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软件开发工作。
第四章:第三代计算机软件第三代计算机软件的出现与个人电脑的普及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个人电脑逐渐成为家庭和办公室中的必备工具。
这一时期的软件开发逐渐向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发展,如C++和Java。
这些语言使得软件开发更加模块化和可重用,也为图形界面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第四代计算机软件第四代计算机软件是指现代计算机软件中涉及到的各种复杂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
这一时期的软件开发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功能完备性。
例如,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Adobe公司的Photoshop等软件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软件。
同时,这一时期也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这些技术使得计算机软件具备了更强大的自学习和决策能力。
结论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演进,从最初的简单指令操作到如今的复杂应用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1.概论自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问世以来,伴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今已有四代语言问世。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的程序设计语言被发明、被取代、被修改或组合在一起。
尽管人们多次试图创造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却没有一次尝试是成功的。
程序设计语言正在与现代科技日益飞跃,人类的智慧在日益彰显。
1.机器语言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是计算机的语言的基础。
计算机发明之初,人们只能降贵纡尊,用计算机的语言去命令计算机干这干那,一句话,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语言,就是机器语言。
使用机器语言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在程序有错需要修改时,更是如此。
而且,由于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要想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另编程序,造成了重复工作。
但由于使用的是针对特定型号计算机的语言,故而运算效率是所有语言中最高的。
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
2.汇编语言为了减轻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痛苦,人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改进:用一些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制串,比如,用“ADD”代表加法,“MOV”代表数据传递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序在干什么,纠错及维护都变得方便了,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就称为汇编语言,即第二代计算机语言。
然而计算机是不认识这些符号的,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二进制数的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序被称为汇编程序。
汇编语言同样十分依赖于机器硬件,移植性不好,但效率仍十分高,针对计算机特定硬件而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能准确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特长,程序精炼而质量高,所以至今仍是一种常用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
3.高级语言从最初与计算机交流的痛苦经历中,人们意识到,应该设计一种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编出的程序能在所有机器上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程序设计发展史【摘要】程序设计语言原本是被设计成专门使用在计算机上的,但它们也可以用来定义算法或者数据结构。
正是因为如此,程序员才会试图使程序代码更容易阅读。
设计语言往往使程序员能够比使用机器语言更准确地表达他们所想表达的目的。
对那些从事计算机科学的人来说,懂得程序设计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当今所有的计算都需要程序设计语言才能完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及数据抽象在现代程序设计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未来语言的发展将不在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标准,将会以一种完全面向对象,更易表达现实世界,更易为人编写,其使用将不再只是专业的编程人员,人们完全可以用订制真实生活中一项工作流程的简单方式来完成编程。
【关键字】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技术编程语言【正文】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程序设计已经从一种技巧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程序设计的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
50年代用机器指令代码进行手编程序是相当麻烦的,在工程技术人员中也很难得到推广。
当程序设计是繁杂而又仔细的劳动,重复处理0与1又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编制与调试程序,故后期逐渐被用符号指令的汇编程序设计所代替。
1954年,第一个完全脱离机器硬件的高级语言—FORTRAN问世了,大大简化了程序设计,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实现了基本上与机器无关。
40多年来,共有几百种高级语言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诸如FORTRAN、BASIC,ALGOL, COBOL,LISP,PL/1,C,C++等。
当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程序员必须手动控制计算机。
当时的计算机十分昂贵,唯一想到利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问题的人是德国工程师楚泽(konrad zuse)。
几十年后,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计算机程序也越来越复杂。
也就是说,开发时间已经远比运行时间来得宝贵。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的程序设计语言被发明、被取代、被修改或组合在一起。
尽管人们多次试图创造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却没有一次尝试是成功的。
之所以有那么多种不同的编程语言存在的原因是,编写程序的初衷其实也各不相同;新手与老手之间技术的差距非常大,而有许多语言并对新手来说太难学;还有,不同程序之间的运行成本各不相同。
有许多用于特殊用途的语言,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不再过度地倚赖某种特定的机器或环境。
这是因为高级语言在不同的平台上会被编译成不同的机器语言,而不是直接被机器执行。
1969年,Dijkstra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概念,他强调从程序结构上来研究与改变传统的设计方法。
经过大批的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实践、努力、争取、探索,机构程序设计得到了普遍应用,而程序设计也逐步向规范化、工程化发展。
1 9 7 0年,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 a s c a l语言出现,标志着结构化程序设计时期的开始。
80年代初开始,在软件设计思想上,又产生了一次革命,其成果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高级语言的下一个发展目标是面向应用,也就是说:只需要告诉程序你要干什么,程序就能自动生成算法,自动进行处理,这就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语言。
模块化设计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顾客定制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模块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将产品的某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将这个子系统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构成新的系统,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产品。
模块化设计是绿色设计方法之一,它已经从理念转变为较成熟的设计方法。
将绿色设计思想与模块化设计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同时满足产品的功能属性和环境属性,一方面可以缩短产品研发与制造周期,增加产品系列,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方便重用、升级、维修和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和处理。
几十年后,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计算机程序也越来越复杂,开发时间已经远比运行时间来得宝贵。
于是,新的集成、可视的开发环境越来越流行。
它们减少了所付出的时间、金钱以及脑细胞。
只要轻敲几个键,一整段代码就可以使用了。
这也得益于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码库。
随着c, pascal,fortran,等结构化高级语言的诞生,使程序员可以离开机器层次,在更抽象的层次上表达意图。
由此诞生的三种重要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数据类型都能够很好的开始让程序员以接近问题本质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问题。
随着程序规模的不断扩大,在60年代末期出现了软件危机,在当时的程序设计模型中都无法克服错误随着代码的扩大而级数般的扩大,以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程序设计方式和程序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此也诞生了一批支持此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比如eiffel,c++,java,这些语言都以新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即问题就是由各种不同属性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构成。
面向对象语言由此必须支持新的程序设计技术,例如:数据隐藏,数据抽象,用户定义类型,继承,多态等等。
从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自硬件到软件都是以印欧语为母语的人发明的。
所以其本身就带有印欧语的语言特征,在硬件上cpu、i/o、存储器的基础结构都体现了印欧语思维状态的"焦点视角",精确定义,分工明确等特点。
计算机语言也遵照硬件的条件,使用分析式的结构方法,严格分类、专有专用,并在其发展脉络中如同他们的语言-常用字量和历史积累词库量极度膨胀。
实际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强调整体功能,计算机语言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矛盾,自六十年代以来相继有500多种计算机语言出现,历经五代,至今仍在变化不已。
汉语没有严格的语法框架,字词可以自由组合、突出功能的整体性语言。
在计算机语言问题成为发展瓶颈的今天,汉语言进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行列,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发展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理由:1)计算机语言问题解决,只能从人类语言中寻找解决方案;2)计算机语言的现存问题是形式状态与功能需求的矛盾;3)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已为整体性语言-汉语进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提供了条件。
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技术特点:1)汉文字的常用字高度集中,生命力极强,能灵活组合,简明准确地表达日新月异的词汇,这些优点是拼音文字无法企及的。
2)汉语言的语法简易灵活,语词单位大小和性质往往无一定规,可随上下语境和逻辑需要自由运用。
汉语言的思维整体性强,功能特征突出。
3)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发明者采用核心词库与无限寄存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汉语言的词素自由组合;将编译器与解释器合一,使汉语程序设计语言既能指令又能编程;以独特的虚拟机结构设计,将数据流与意识流分开,达到汉语程序设计语言与汉语描述完全一致,通用自如。
具有汉语言特性的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打破了汉语言不具备与计算机结合的条件而不能完成机器编码的神话。
还为计算机科学与现代语言学研究提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它从计算机语言的角度,从严格的机械活动及周密的算法上,向世人证实汉语的特殊结构状态,及其特殊的功能。
尼盖德是奥斯陆大学的教授,因为发展了simula编程语言,为ms-dos和因特网打下了基础而享誉国际。
克里斯汀·尼盖德于1926年在奥斯陆出生,1956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并取得数学硕士学位,此后致力于计算机计算与编程研究。
1961年~1967年,尼盖德在挪威计算机中心工作,参与开发了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因为表现出色,2001年,尼盖德和同事奥尔·约安·达尔获得了2001年a.m.图灵机奖及其它多个奖项。
当时为尼盖德颁奖的计算机协会认为他们的工作为java,c++等编程语言在个人电脑和家庭娱乐装置的广泛应用扫清了道路,“他们的工作使软件系统的设计和编程发生了基本改变,可循环使用的、可靠的、可升级的软件也因此得以面世。
”尼盖德因其卓越的贡献,而被誉为“计算机语言之父”,其对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的掌握和认识,以及投身于计算机语言事业发展的精神都将激励我们向着计算机语言无比灿烂的明天前进。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根本的推动力就是抽象机制更高的要求,以及对程序设计思想的更好的支持。
具体的说,就是把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提升到也能够很好的模仿人类思考问题的形式。
计算机语言的演化从最开始的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到各种结构化高级语言,最后到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面向对象语言.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汇编语言的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对硬件操作,只不过指令采用了英文缩写的标识符,更容易识别和记忆。
用汇编语言所能完成的操作不是一般高级语言所能实现的,而且源程序经汇编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不仅比较小,而且执行速度很快。
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
和汇编语言相比,它不但将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合成为单条指令,并且去掉了与具体操作有关但与完成工作无关的细节,例如使用堆栈、寄存器等,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中的指令。
同时,由于省略了很多细节,编程者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
高级语言主要是相对于汇编语言而言,它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是包括了很多编程语言,如目前流行的vb、vc、foxpro、delphi等,这些语言的语法、命令格式都各不相同。
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才会清楚的了解其过去、现在和未来,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同样遵循着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计算机语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有了自然辩证法这把开启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我们将回首过去、把握现在、放眼未来,正确地选择计算机语言发展的方向,更好的学习、利用和发展计算机语言。
今天,方法学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不少成果,除了结构程序设计方法日趋完善推广外,模块程序化,递归程序设计和逐步求精方法等均成为当前程序设计中十分有效的方法。
抽象数据的代数规范和程序的形式推导技术目前还在发展中,特别是程序变换技术和自动化方面虽然还很不成熟,但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