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与翻译赏析(精选)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

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

中西方文化差别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翻译其实不是纯真地变换语言文字, 而是一种跨文化社交行为。

不一样民族之间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民俗民情等方面差别较大, 因此我们应认识中西文化差别,找到中西文化适合的切入点, 灵巧运用翻译技巧 , 以此来防止翻译误区, 使得翻译出来的语句更切近原文意思。

一、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一 ) 翻译概括详细而言 ,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变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

换言之,翻译是借助不一样的语言文字再现原话者的正确意思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翻译的过程中 , 为了翻译正确 , 不行任意增减。

翻译人员的职责在于变换文字, 可是不得改变其原意。

因此 , 表达性和正确性是翻译的两种重要因素。

表达性则是保证文字简单被世人所理解 , 正确性则是翻译的基础必需条件[1] 。

(二 ) 文化概括当前为止 , 文化还没有被正确立义 , 十九世纪四十年月 , 有名学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试试采纳唯心主义重要观点, 将文化定义为其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表达形式。

我国现代人类学者则提出 , 文化是指某一特定人群的活动、感觉、思想与妆扮的全部方式。

(三 ) 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活动包括了翻译。

翻译有益于促使译语文化的发展, 同时遇到译语文化的影响。

在人类社交活动中, 翻译饰演侧重要角色 , 处于当先地位。

翻译有益于促使文化沟通、丰富人类文化、建立精神文明国家。

从微观层面而言, 翻译又有利于提升我们专业素质、文化涵养, 保证职业生涯顺利实现 , 使得我们使用和学习外语的能力提升。

二、东西文化差别背景下英文翻译常有误区(一 ) 拼写错误剖析我国公共场所英语表记语翻译得悉, 拼写错误层出不穷, 只需略微拥有英语能力的人都能易如反掌地发现拼写错误, 这是一种最初级的错误。

比如,“卫生间”的正确翻译为 Toilet, 但是本质生活中 , 人们广泛将其翻译为 Tolet、Tolleet。

(二 ) 汉语拼音取代英译若我们对城市的各个街道予以认真的察看, 能够发现随地都存在利用汉语拼写来对英语翻译予以代替的状况。

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本文围绕英汉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体现, 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

由此说明文化差异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

本文对中英的文化、社会风俗与礼仪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在翻译中弥补这一差异的例子,以及在翻译英语里面的习惯词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字] 文化差异一般风俗翻译、影响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我们平时能更好的使用英语有很大的帮助。

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专业知识会有助于翻译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训练,才能在翻译中做到游刃有余。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

“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

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

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

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其中一些显著的差异包括:1.社交礼仪:在西方文化中,个人隐私权很重要,人们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更为密切,交往方式更注重亲密和尊重长辈的传统。

2.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效率、准时和规划时间。

在商务谈判或社交活动中,时间被认为是有限的资源,需要准时使用。

而在中国文化中,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保持,因此会更灵活地处理时间。

3.价值观念: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个体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和和谐。

这导致在对待权威、家庭关系、个人目标和责任感等方面有所不同。

中文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化为中文的过程。

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当地文化习惯。

同时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歧义和误解,并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来解决。

在翻译时1.文化等效: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考虑,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方式。

例如,对于西方谚语或习语,可以采用相应的中文谚语或习语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2.文化适应:根据特定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确保翻译的意思在目标文化中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这可能需要对原文进行解释或添加必要的背景信息。

3.文化传达:除了简单地翻译文本,还可以尝试传达原文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

这需要对原文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并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

总之,中西文化差异对于中文翻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翻译对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文化等效、文化适应和文化传达等策略来处理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对比》第五章 汉英翻译的九种技巧

《中西文化对比》第五章 汉英翻译的九种技巧

4.
寻寻觅觅,冷冷清请,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Now warm, then like the autumn cold again, H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
1. 重复法
1.汉语重复,英译时也重复; 2.根据两种语言各自的习惯用法,以不同的表达方式进
行重复,这种重复通常是为了传达原文的生动性.
英语一般避免重复,代称用得多,不但名词可以用代
词来替代,动词、形容词也有相应的词来替代。汉语则
不怕重复,实称用得多。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血债要用血来还。
7. Rain or shine, I’ll go there. 雨也罢,晴也罢,我都要去那。(使译文生动流畅)。

8.We talked of ourselves, of our prospects, of the journey, of the
weather, of each other---of everything but our host and hostess. 我们谈到自己, 谈到前途, 谈到旅程, 谈到天气, 谈到彼此的情 况, ---谈到一切,只是不谈我们的男女主人。
被人需要被人欣赏是每个人都渴望获得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来自于他人的赞美假如听不到任何赞美之词我们将无从知道自己在朋友或同事心目中的价值
汉英翻译常用的九种技巧
常用的九种翻译技巧
1. 重复法 (repetition) 2. 增译法 (amplification) 3. 减译法 (omission) 4. 词类转移法 (conversion) 5. 词序调整法 (inversion) 6. 分译法 (division) 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法 (negation) 8. 语态 变换法 (the change of the voices) 9.修辞重现

英汉语狗文化内涵差异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狗文化内涵差异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狗文化内涵差异对比与翻译作者:钟玲李延林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狗是人类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随着中西文化的发展,中西方狗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人们对狗所持态度不太一样。

英汉语中包含很多狗形象的习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文化内涵的习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 狗,文化内涵与差异,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钟玲(1987-),女,江西赣州市宁都县人,中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MTI翻译硕士笔译,文化翻译学,文学翻译,科技翻译。

李延林(1960-),男,湖南益阳市资阳区人,中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荣誉博士、中国译协专家会员、湖南省科技与商务翻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湖南一级期刊《文史博览》理论版理事等。

研究方向:文化翻译学;文学翻译;翻译理论;MTI翻译硕士培养研究基金项目:湖南省教改项目: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2005]280(86)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关系密切,狗是人类最熟悉的动物之一,与人类患难与共,被称为通人性的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奥地利习性学家劳伦兹的说法,狗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

狗驯化后,多为人类用来看家护院。

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变化,各民族形成了丰富的狗文化。

在英汉语言中,狗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都表示家养的,有四条腿,可帮人看家护院的一种动物[2]。

但其文化内涵意义却差异甚大,由于中西方人们对狗的态度和喜好不一,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也完全不一样,含有“dog”的英语习语通常具有褒义,而含有“狗”的汉语习语通常具有贬义,中西方狗文化大相径庭。

二狗在汉英文化中的文化内涵1. 狗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在中国,越来越来多的人将狗视为朋友、伙伴及家庭的一分子,养狗当宠物在各大城市成为一种潮流趋势,可见,人们对狗的喜爱更胜从前,那种谈狗色变的状况已得到改变。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赏析诗歌翻译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赏析诗歌翻译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赏析诗歌翻译诗歌堪称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唐代诗人李白以豪放不羁的文笔蜚声中外,其很多作品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其中《望庐山瀑布》更是被称作七言绝句之首。

有不少学者将这首诗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

本文从诗歌的可译性出发,着重从内容、形式和风格三个方面对《望庐山瀑布》的几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西文化的差异。

标签:《望庐山瀑布》诗歌可译性汉英语言差异中国古典诗歌文字隽永,意境深远,与其它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相比文字简练,内容含蓄,有人称赞其为“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李白的诗歌更是如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学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基于此,各种语言版本的李白诗歌便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英译本引起了学者广泛关注。

但是,要从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把李白诗歌豪放不羁的意境英译出来,难度不容小觑。

笔者认为,在翻译诗歌时译者的任务就是进行“移植”,即用另一种语言把诗歌的神韵翻译出来,让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根发芽。

本文以著名学者许渊冲、王守义&John Knoepfle(以下简称为王诺合译)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并从原诗和译诗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三个方面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一、内容差异翻译就是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思想和感情。

而内容即指作品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文字的叙述,在说明和描写之中反映作者思想、观点、立场、所流露的感情等。

译诗应首先忠于原作,译出作品的内容应与原作的思想内容保持一致。

在翻译诗歌作品时,刘重德认为我们应做到:“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合风格(信达切)。

”[1]刘认为在这三者中,“信于内容”应排在第一位。

著名学者许渊冲也认为:“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2]分别由许渊冲与王诺合译的《望庐山瀑布》的两个英译本都较好地展现了原诗的内容。

第四章、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第四章、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与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还是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几个方面。

一、语音的比较世界诸语言从声调上可分为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

声调语言中的声调(表现在字调上),同辅音元音一样,起着辩义的功能。

如汉语普通话的“妈……”,发音相同,但因声调不同而意义有别。

而非声调语言,例如英语,其声调只担负语气的功能。

汉语有四声,而英语等印欧语系的口语中无四声。

这是汉英语在语音上的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汉字基本上都是单音节,在1300多个单字音节中,除去四声音调特征之后,只有429个单音节,它们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组。

而英语单词多是多音节,英语中约有1200个音节,有重音但无四声。

汉语四声形成了发音的抑扬顿挫,产生一种唱歌的特征。

中国古诗读起来很有音乐美。

有的学者说汉语是一种诗歌的语言。

英语是以清重音区别词义的语言。

例如content 的重音放在第一音节时为名词,意为“内容”,放在第二音节时为动词,意思为“满足”。

在英语和汉语之间,诗是既可译的又是不可译的。

意象是可以译的,但有时需要转换,或加注释。

音律则是不可译的,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由于语音的特征,汉语诗歌的格律为“平仄律”,英语诗歌的格律为“轻重律”。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汇,为中国文学和民间文艺的某些特色提供了沃土。

汉语中同音字、词很多,据对45300条汉语词目的统计,同音词占38.6%。

为利用谐音开了方便之门。

气管炎(妻管严),春节年画,年年有鱼(余),送“钟”作礼物,称“闹表”,“箸”称“筷子”。

上述文化特色在跨文化交流翻译成英语时,就会大打折扣。

二、词汇的比较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各自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反映在语言上,文化不仅影响了词汇的字面意义,也影响了词汇的引申意义。

1。

平行词汇指在两种语言中其字面意义不同,但引申意义相同的词汇。

为了表达同一意思,两种不同的语言有时使用字面意义不同的词,我们称为“平行词”他瘦得象猴子似的。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

中西诗歌文化异同前言中西之间的差异毫无疑问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人讲究精准确切,而中国人虽说离不开客观事物,但却更注重一种意境上的领悟。

在饮食上,西方注重营养与科学,烹调要求规范化,相同的菜肴在地区之间差异并不大。

而中国则更注重味觉,也更随意,厨师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对菜品进行加工改进,并不遵从菜谱上的配料比例。

在绘画上,西方的传统是极度写实的素描与油画,注重透视的准确及光与影的再现。

而中国则是水墨画,或缥缈或厚重,跟实物相差颇多,但对神韵的把握则是共同的。

在哲学上,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过西方的科学发展:“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西方的哲学强调形式逻辑,强调推导论证。

而中国则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悟”,一种感觉。

正如老子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究竟道是什么,很难有人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道存在于心中,很多时候是一种悟出来的感觉。

又如在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观点“天人合一”。

我即是天地,天地即是我,两者是统一起来,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这种哲学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自然更注重主观的感受,而逻辑性上缺乏重视。

这个区别在文化上的反应是直观的。

中西诗歌的差异一、情感表达差异英文诗歌大都表达热切,感情激烈,以求再现此情。

而中国的古诗词则文字简洁,意境悠远。

诗人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到七八分后,便会打住,留白出来以给人遐想的空间。

李白的那首闻名的《静夜思》便是中文诗歌中的一个典型。

通篇文字都很简单,描绘的情景其实也很简单。

不过是看到夜晚起床之后看到空中一轮明月后,开始思念了家乡。

但这一仰头一低头之间的风致却打动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吸引了一代代的国人竞相传唱。

而这种感情在西方人看来似乎是难以理解的。

Tr. W. J. B. Fletcher在翻译静夜思时,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两句译做了“On her clear face I gazed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s sweet memories.”Fletcher显然没能理解到诗中的那种思乡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