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危险源管理制度

铁路工程危险源管理制度
铁路工程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辨识、评价目的

1、通过对施工生产过程和项目部办公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消除安全健康风险或将安全风险降到最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通过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使作业人员了解身边所存在的危险,自觉严格按要求作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品,加强自我防范;使管理人员了解所管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3、为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基础。

二、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范围: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场所、活动,包含:

1、场所:主要分为与施工生产有关的场所、生活场所和物资存储场所。

2、活动:(1)正常的施工生产活动;

(2)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施工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

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坍塌、火灾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

3、所有进入现场、作业场所、各级机构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的活动等。

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与方法

1、项目部根据管段的实际(包含工程项目;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作业场所的内、外部环境等),采取定量或定性方法,参照公司发布的《危险源辨识评价汇总表》,确认并对本项目所包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并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

2、高、中度风险的控制策划。

确定高、中度风险,根据本项目的实际的控制方式。控制方式分为“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三类。

(1)管理方案

对于需要加强或重点控制的高、中度风险,宜通过建立目标、制定管理方案来实现。

对于纳入“目标与管理方案”控制的,要填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管

理方案中措施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运行控制

所有的高、中度风险均实施“运行控制”。对于纳入“运行控制”的,要编写控制要求和方法。风险运行控制的要求和方法可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考虑。

(3)应急准备与响应

对于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重大危险源,除采取“运行控制”和/或“目标与管理方案”控制外,还应进行“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对预案进行培训、演练,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并做好应急准备。

3、重大危险源清单的发布。

在确定高、中度风险及其控制方式后,应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发布。各项目部应将《重大危险源清单》报公司主管部门备案。

四、危险源的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施控制: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罚制度等。

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应负的具体责任。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对照检查表逐条逐项,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并作记录。专职安全人员要对各级人员实行检查的情况定期检查、监督并严格进行考评,以实现管理的闭合。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领导和安监部门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要落实到人。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主管领导和安监

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的奖惩。安监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主管领导研究决策,不断改进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

5、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危险源控制管理制度的基础,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备安全标志牌。

6、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系统评价和奖惩

应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评标准,划分等级。

定期严格考评评价,给予奖惩并和评先进结合起来,逐年提高要求,促使危险源控制系统的水平不断提高。

五、附件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A.风险值计算方法

风险值采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D=LEC

式中:D——风险值(危险程度);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B.有关风险的L、E、C、F值的选取

L、E、C、F值按以下相应的选取表进行选择:

事故发生产生的后果(C)

危险源等级划分(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