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淮北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
2018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和项目

2018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和项目2018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和项目一、引言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发生碰撞、刮擦等意外情况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和项目有具体规定,本文旨在提供最新最全的2018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和项目,供参考使用,以便各方能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1.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基本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交通事故责任应当根据事故发生时的交通法规及交通安全规定来判断。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考虑双方的过失程度、交通违法行为、交通规则遵守情况等。
- 若责任难以确定,则将根据事实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2.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程序- 当事人应在交通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公安交管部门报案,并填写《道路交通事故证明》。
- 公安交管部门将进行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听取证人证言等。
- 基于调查结果,公安交管部门会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三、交通事故赔偿标准1. 人身伤害赔偿标准- 医疗费用:根据伤者实际医疗费用提供赔偿,但需符合医保或商业保险相关规定。
- 营养费:根据伤者或家属的实际支出提供赔偿。
- 住院误工费:根据伤者每天的收入标准提供相应赔偿。
- 残疾赔偿金:根据伤残程度,按照一定比例提供赔偿。
- 死亡赔偿金:根据受害人家庭情况和生活状况提供适当赔偿。
2. 车辆财产损失赔偿标准- 维修费:根据车辆实际损坏程度提供维修费用赔偿。
- 丧失使用费:根据维修期间的损失提供赔偿。
- 市场价值损失:根据车辆实际价值损失情况提供赔偿。
- 拖车费和保管费:根据实际支出提供相应赔偿。
- 道路救援费用:根据实际支出提供相应赔偿。
四、附件1. 交通事故发生地点照片2. 受伤人员医疗费用单据3. 车辆维修费用单据4. 其他有关证明文件五、法律名词及注解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指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具体程序进行规定的法律文件。
2018年淮北交强险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

2018年淮北交强险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淮北交强险赔偿标准2018年淮北交强险赔偿内容有:1、医疗费:医疗费是指受害人在遭受人身伤害之后接受医学上的检查、治疗与康复训练必须支出的费用。
大致有以下几种:挂号费、医药费、检查费、治疗费、住院费、其他医疗费用,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
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
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2、误工费:误工费是指受害人因为受伤治疗、休养而不能正常上班导致的收入上的损失。
无固定收入的按最近3年平均收入计算;不能举证证明最近3年平均收入的,按相同或相近行业上1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城镇居民或城镇无固计算时间按医院证明或司法鉴定,伤残的可计算至应当定残日前一天。
按法定劳动年龄从16周岁计算至男60周岁、女55周岁;3、护理费用:不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
护理人数:一般为一人,也可按医院证明或司法鉴定确定人数;丧失劳动能力(经鉴定为交通事故伤残1-5级或工伤残疾1-4级)或治疗后死亡的,护理人数为2人。
护理期限:计算至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一般按住院时间、按日计算;伤残的可按医院证明或司法鉴定计算至定残日前1天、按日计算。
定残后仍需长期护理的,应根据司法签定确定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比例为:全部(1级)护理依赖(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我移动共5项均需护理)的50%,大部分(2级)护理依赖(5项中的三项)的40%,部分(三级)护理依赖(5项中的1项)30%;最长不超过20年,60周岁以上每增加1岁减1年,75周岁以上按五年。
4、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5、住院伙食补助费6、住宿费7、营养费:按医院证明或司法鉴定确定营养时间,最高不超过年平均生活费的2倍。
2018年安徽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有驾

2018年安徽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有驾模板一:尊敬的:感谢您选择使用我们的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您,我们在下面提供了2018年安徽交通事故赔偿标准的详细内容。
请您仔细阅读,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考。
一、事故责任认定标准1.1 完全责任:指驾驶员单方面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况,例如违反交通信号灯、酒驾、超速行驶等。
1.2 主要责任:指驾驶员对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情况,例如违反交通标志、未保持安全距离、不按规定让行等。
1.3 合并责任:指驾驶员与其他交通参与方共同对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情况,例如双方同时违反交通规则、相互冲撞等。
1.4 无责任:指驾驶员对交通事故没有责任的情况,例如正常驾驶时被其他交通参与方追尾等。
二、人身伤亡赔偿标准2.1 丧失劳动能力:根据伤残等级确定赔偿比例,具体标准如下:伤残等级\t 赔偿比例一级伤残\t 100%二级伤残\t 80%三级伤残\t 70%四级伤残\t 60%五级伤残\t 50%六级伤残\t 40%七级伤残\t 30%八级伤残\t 20%九级伤残\t 10%2.2 医疗费用赔偿:根据受伤程度和治疗费用确定赔偿额度,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
2.3 家庭抚养费:针对因意外事故导致其亲属死亡或者造成家庭生活无法维持的情况,给予家庭抚养费赔偿。
三、财产损失赔偿标准3.1 车辆损失赔偿:根据车辆定损报告和车辆市场价值确定赔偿金额。
3.2 财产损失赔偿:针对事故造成的其他财产损失,包括道路设施损坏、路边设备损坏等,给予相应赔偿。
以上就是2018年安徽交通事故赔偿标准的主要内容。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查看附件。
附件:2018年安徽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详细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完全责任:指驾驶员单方面造成交通事故,对事故负有全部责任。
2. 主要责任:指驾驶员对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即相对于其他责任方,驾驶员所负的责任比较重。
3. 合并责任:指驾驶员与其他交通参与方共同对交通事故负有责任。
2018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及计算方式

2018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及计算方式来源:李会民律师发表时间:2017年04月13日浏览:50862 次交通事故赔偿标准交通事故赔偿项目交通事故死亡赔偿交通事故精神赔偿交通事故工伤赔偿交通事故赔偿期限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最新标准1.2016年安徽省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数据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5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0元2.2016年安徽省城镇(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相关数据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60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以上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及计算方式1、医疗费(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2、误工费(1)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2)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3)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4)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5)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6)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3、护理费(1)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2)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3)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安徽省13年标准97.54元/天)(4)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5)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6)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7)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4、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2017-2018年度安徽省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和计算公式

2017-2018年度安徽省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和计算公式2017-2018年度安徽省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和计算公式根据XXX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2017-2018年度最新安徽省人身损害赔偿及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数据如下: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用于计算残疾赔偿金。
2.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元,用于计算被抚养人生活费。
以下是安徽省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及各项赔偿计算公式:一、人身损害的一般赔偿范围1.医疗费赔偿计算公式为: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医用费用。
2.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计算公式为: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金额=100元/天×住院天数。
3.营养费赔偿计算公式为:营养费赔偿金额=根据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意见确定(100元/天)。
4.受害人误工费赔偿计算公式为:误工费赔偿金额=受害人固定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例如,年收入9万元,误工费赔偿金额=(元÷12月÷30日)×误工天数。
致残的误工时间可计至定残前一天,按三年的平均收入计或参照当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5.护理费赔偿计算公式为:护理费赔偿金额=陪护人的原收入×陪护时间或者同等级别护工报酬标准×陪护时间(因残不能恢复自理能力的可计20年)。
6.交通费赔偿计算公式为:交通费赔偿金额=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凭票)。
7.住宿费赔偿计算公式为:住宿费赔偿金额=一般公职人员出差住宿标准×住宿天数。
二、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范围8.残疾赔偿金计算公式为:1)受害人在60岁以下时,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元×20年×伤残赔偿指数,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元×20年×伤残赔偿指数。
2)受害人在60-74岁之间时,城镇居民残疾赔偿金=元×[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伤残赔偿指数,农村居民残疾赔偿金=元×[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伤残赔偿指数。
2018年安徽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

2018年安徽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安徽交通事故赔偿标准2018年安徽省交通事故赔偿内容:1、医疗费(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2、误工费(1)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2)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3)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4)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5)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6)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3、护理费(1)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2)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3)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安徽省13年标准97.54元/天)(4)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5)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6)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7)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4、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安徽省标准30元/天,合肥市中院指导意见标准20元/天)5、营养费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营养期通过“三期”鉴定确定,标准参照住院伙食补助费。
6、交通费、住宿费及伙食费:按需据实。
7、精神损害抚慰金(1)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轻微伤害,不支持赔偿权利人的精神抚慰金请求;(2)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一般伤害没有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为1000元至5000元;(3)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的伤害已经构成伤残等级,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可以结合受害人的伤残等级确定,4)造成公民死亡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不低于50000元,但不得高于80000元。
2018年淮北误工费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

2018年淮北误工费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淮北误工费赔偿标准误工费包括两部分:一是伤者本人治疗创伤造成误工发生的费用,包括受害者因精神损害导致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发生的误工费用;二是事故当事人及其亲属或委托代理人由于需要参与处理事故误工造成经济减少的费用,包括死者家属办理丧葬事宜期间的费用。
误工费赔偿标准误工费是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的。
伤者本人的误工时间根据当事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治证明确定。
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最终评定伤残的前一日。
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实际减少的收入必须是实际丧失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课酬、合法的兼职收入等,但一般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作为受害者时所丧失的经营损失和特殊工种的补助费。
当事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3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当事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3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当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误工费的计算公式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收入(元/月)×误工时间(1)有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正常情况下劳动工作收入-事故受伤后的劳动收入(2)无固定收入,但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最近三年收入总和÷3年÷12个月×误工时间(3)无固定收入,且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状况的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相近行业上-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误工时间误工费证据搜集证明误工费数额的证据方面,一个是收入状况证据,一个是误工时间的证据。
收入状况证据内容可以包括:1、具体的收入水平数据;2、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3、没有固定收入的还可以提供所从事行业的证明材料。
误工时间的证据内容包括:1、正常情况下,根据医疗机构的医嘱。
即医疗机构应当签发医嘱,提出休息时间、需要营养和护理的时间建议;2、工作单位可出具受伤人员误工时间的证明;3、可申请司法鉴定机构对误工期长短进行鉴定,凭鉴定文书确定误工时间淮北误工费赔偿项目误工费赔偿项目:工资津贴兼职收入注:受害人为企业经营者时不包括其所丧失的企业经营利益损失须以“实际减少”的收入赔偿依据(差额赔偿原则)淮北误工费计算方式计算依据2018年度淮北人身损害赔偿参照数据:一、上年淮北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4元;二、上年淮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285元三、上年淮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98元四、上年淮北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725元五、上年淮北平均工资47806元六、上年淮北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农、林、牧、渔业22845元2、采矿业70568元3、制造业42393元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599元5、建筑业39920元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42787元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7492元8、批发和零售业34988元9、住宿和餐饮业26406元10、金融业59416元11、房地产业39354元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6804元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51618元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9700元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5602元16、教育42258元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44178元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9138元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3086元计算公式1、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注:对有固定收入的,应当按照其实际减少的损失计算误工费损失赔偿。
2018最新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及计算方式一览表

2公式中相关术语注释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即国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扣除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等费用后剩余的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②伤残赔偿系数根据伤者伤残的严重程度将伤者残疾划分为十个等级,一级伤残的赔偿系数是百分之百,二级伤残的赔偿系数是百分之九十,以此类推。
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各来源收入总和合扣除其经营性支出、税费支出所剩余的收入,计算公式是:农村居民纯收入=家庭总收入-家庭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损失。
④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以城镇居民个人购买商品和劳务两方面支出作为重要权衡指标。
⑤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是指农村常驻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开支,也即农民家庭实际生活消费支出,反应农民的消费水平。
3交通事故赔偿计算法律依据1、医疗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2、误工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3、护理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4、交通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5、住院伙食补助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6、丧葬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条;7、死亡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8、被扶养人生活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条;9、精神损害抚慰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10条;10、财产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15条;11、残疾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淮北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赔偿项目-计算方式
淮北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2018年淮北交通事故赔偿内容:
1、医疗费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
据确定;
2、误工费
(1)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2)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3)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4)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5)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
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6)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
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护理费
(1)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2)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3)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
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淮北13年标准97.54元/天)(4)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
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5)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
生活自理能力时止;(6)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
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7)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
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4、住院伙食补助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淮北
标准30元/天,合肥市中院指导意见标准20元/天)
5、营养费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营养期通过“三期”鉴定确定,标准
参照住院伙食补助费。
6、交通费、住宿费及伙食费:按需据实。
7、精神损害抚慰金
(1)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轻微伤害,不支持赔偿权利人的精神抚慰金请求;(2)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一般伤害没有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为1000元至5000元;(3)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的伤害已经构成伤残等级,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可以结合受害人的
伤残等级确定,4)造成公民死亡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不低于50000元,但不得高于80000元。
8、残疾赔偿金
(1)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淮北23114元)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淮北8098元)标准,自
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2)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3)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
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4)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
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10%——100%)×赔偿年限。
9.被抚养人生活费
(1)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
人均消费性支出(淮北16285元)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淮北5725元)支出标准计算;(2)
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3)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
算二十年;(4)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10.死亡赔偿金
(1)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2)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11.丧葬费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淮北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2018年淮北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第一部分:因交通事故非致残:
人身损害赔偿数额 = 医疗费 + 误工费 + 护理费+交通费+ 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 + 营养费 +
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二部分:因交通事故致残:
人身损害赔偿数额 = 医疗费 + 误工费 + 护理费+交通费+ 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 + 营养费+
残疾赔偿金 + 残疾辅助器具费 + 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三部分:因交通事故死亡:
人身损害赔偿数额 = 医疗费 + 误工费 + 护理费 + 交通费 + 住院伙食补助费 + 营养费 + 丧葬
费 + 被抚养人生活费 + 住宿费 + 死亡赔偿金 + 精神损害抚慰金 + 患者死亡参加丧葬活动的
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四部分:精神损害抚慰金: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
第五部分:财产损失
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导致财产损失的,受害人可以向赔偿义务人主张相关财产损失,包括因
交通事故导致的财产直接毁损以及车辆维修费用以及贬值的损失、营运车辆的停运损失等。
淮北交通事故计算方式
2018年淮北交通事故赔偿计算方式:
1、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赔偿年限
2、残疾辅助器具费=适用普通器具的合理费用
3、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4、被扶养人生活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抚养
年限
5、住院伙食补助费=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元/天)×住院天数
6、医疗费赔偿金=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
7、误工费=误工月收入×误工时间
8、护理费=交通事故发生地护工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护理天数
9、死亡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