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证明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知识点+例题

合集下载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题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1.如图,已知:AB∥CD,∠B=∠D,求证:BC∥AD .2.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3.如图,已知AB∥CD,∠1=∠2,求证:BE∥CF.4.已知:如图所示,C,P,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BAP+∠APD=180°,∠E=∠F,求证:∠1=∠2.5.如图,已知AC∥ED,EB平分∠AED,∠1=∠2,求证:AE∥BD.6.如图,已知∠C=∠D,DB∥EC.AC与DF平行吗?试说明你的理由.7.已知:如图,∠1=∠2,∠A=∠F,则∠C与∠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90°,∠1=∠2,∠3=∠4,求证:BE∥DF.9.如图,在△ABC中,CD⊥AB,垂足为D,点E 在BC上,EF⊥AB,垂足为F .(1)CD与EF平行吗?为什么?(2)如果∠1=∠2,DG∥BC吗?为什么?10.如图,已知∠1=∠A,∠2=∠B,那么MN与EF平行吗?如果平行,请说明理由.11.已知:如图,AD⊥BC,EF⊥BC,∠1=∠2.求证:AB∥GF.12.已知:如图,∠C=∠1,∠2和∠D互余,BE⊥FD 于点G.求证:AB∥CD.13.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14.如图,AD⊥BC于点D,∠1=2,∠CDG=∠B,请你判断EF与BC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要求写出每步证明的理由.15、如图,已知AB∥CD,分别探究下面四个图形中∠APC和∠PAB、∠PCD的关系,请从你所得四个关系中选出任意一个,说明你探究的结论的正确性。

结论:(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选择结论:____________,说明理由。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证明题基础+提高(含答案)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证明题基础+提高(含答案)
10.∵AB∥CD,PE∥AB∴PE∥AB∥CD∴∠A+∠APE=180°∠C+∠CPE=180°∵∠PAB=130°∠PCD=120°,∴∠APE=50°,∠CPE=60°
∴∠APC=∠APE+∠CPE=50°+60°=110°
(1) ;过点P作 ,
又因为 ,所以 ,
则 , ,
所以 ;
(2)情况1:如图所示,当点P在B、O两点之间时,
∵AB∥CD
∴PM∥CD
∴∠2+∠PFD=180°
∵∠PFD=130°
∴∠2=180°﹣130°=50°
∴∠1+∠2=40°+50°=90°
即∠EPF=90°
[探究]如图②AB∥CD,∠AEP=50°,∠PFC=120°,求∠EPF的度数.
[应用]如图③所示,在[探究]的条件下,∠PEA的平分线和∠PFC的平分线交于点G,则∠G的度数是°
(3)如图3,若MR平分∠BMN,则MR与NP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基础)
1. ∠ABC;角平分线的定义; ∠BCD;∠ABC+∠B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B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证明:∵∠E=∠F∴AE∥CF∴∠A=∠ABF∵∠A=∠C∴∠ABF=∠C∴AB∥CD.
∴∠EPF=∠MPF﹣∠MPE=120°﹣50°=70°
如图③所示,
∵EG是∠PEA的平分线,FG是∠PFC的平分线
∴∠AEG= AEP=25°,∠GFC= PFC=60°
过点G作GM∥AB∴∠MGE=∠AEG=25°∵AB∥CD(已知)∴GM∥CD∴∠GFC=∠MGF=60°∴∠G=∠MGF﹣∠MGE=60°﹣25°=35°

(完整版)平行线及其判定(证明应用题)

(完整版)平行线及其判定(证明应用题)

授课教案学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员年级: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 所授科目: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共_____课时(以上信息请老师用正楷字手写)平行线及其判定(证明应用题)一.解答题(共11小题)1.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2.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DFC的度数.3.如图,△ABC中,AB=AC,D是CA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AM.求证:AM∥BC.4.如图,已知DF∥AC,∠C=∠D,你能否判断CE∥BD?试说明你的理由.5.如图,已知∠1=∠2,∠3=∠4,∠5=∠6,试判断ED与F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为什么.6.如图,已知AD⊥BC,EF⊥BC,∠3=∠C,求证:∠1=∠2.7.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8.已知:如图,AD是△ABC的平分线,点E在BC上,点G在CA的延长线上,EG交AB于点F,且∠AFG=∠G.求证:GE∥AD.9.如图,CA⊥AD,垂足为A,∠C=50°,∠BAD=40°,求证:AB∥CD.10.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1+∠2=90°.求证:AB∥CD.1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为什么?2015年03月05日752444625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1小题)1.(2014•槐荫区二模)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由∠A=∠F,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求得AC∥DF,即可得∠C=∠FEC,又由∠C=∠D,则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BD∥CE.解答:证明:∵∠A=∠F,∴AC∥DF,∴∠C=∠FEC,∵∠C=∠D,∴∠D=∠FEC,∴BD∥CE.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2013•邵阳)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DFC的度数.考点:平行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证明题.分析:(1)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45°,再有∠3=45°,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定出AB∥CF;(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CF平分∠DCE,∴∠1=∠2=∠DCE,∵∠DCE=90°,∴∠1=45°,∵∠3=45°,∴∠1=∠3,∴AB∥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0°,∠1=45°,∴∠DFC=180°﹣30°﹣45°=10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掌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2010•江宁区一模)如图,△ABC中,AB=AC,D是CA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AM.求证:AM∥BC.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判别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证明AM∥BC,只要转化为证明∠C=∠DAM即可.解答:证明:∵AB=AC,∴∠B=∠C,∵∠B=∠DAM,∴∠C=∠DAM,∴AM∥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注意等量代换的应用.4.如图,已知DF∥AC,∠C=∠D,你能否判断CE∥BD?试说明你的理由.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专题:探究型.分析:因为DF∥AC,由内错角相等证明∠C=∠FEC,又因为∠C=∠D,则∠D=∠FEC,故CE∥BD.解答:解:CE∥BD.理由:∵DF∥AC(已知),∴∠C=∠FE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C=∠D(已知),∴∠D=∠FEC(等量代换),∴CE∥B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本题能有效地培养“执果索图”的思维方式与能力.5.如图,已知∠1=∠2,∠3=∠4,∠5=∠6,试判断ED与F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为什么.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专题:探究型.分析:设AB与DE相交于H,若判断ED与FB的位置关系,首先要判断∠1和∠EHA的大小;由∠3=∠4可证得BD∥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到∠5=∠BAF;已知∠5=∠6,等量代换后发现AB∥CD,即∠2=∠EHA,由此可得到∠1=∠EHA,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判断出BF、DE的位置关系.解答:解:BF、DE互相平行;理由:如图;∵∠3=∠4,∴BD∥CF,∴∠5=∠BAF,又∵∠5=∠6,∴∠BAF=∠6,∴AB∥CD,∴∠2=∠EHA,又∵∠1=∠2,即∠1=∠EHA,∴BF∥DE.另解:BF、DE互相平行;理由:如图;∵∠3=∠4,∴BD∥CF,∴∠5=∠BAF,∵∠5=∠6,∴∠BAF=∠6,∵△BFA、△DEC的内角和都是180°∴△BFA=∠1+∠BFA+BAF;△DEC=∠2+∠4+∠6∵∠1=∠2;∠BAF=∠6∴∠BFA=∠4,∴BF∥DE.点评: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6.如图,已知AD⊥BC,EF⊥BC,∠3=∠C,求证:∠1=∠2.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先由已知证明AD∥EF,再证明1∠1=∠4,∠2=∠4,等量代换得出∠1=∠2.解答:证明:∵AD⊥BC,EF⊥BC(已知),∴AD∥EF(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C(已知),∴AC∥D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等量代换).点评: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7.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由∠A=∠F,根据内错角相等,得两条直线平行,即AC∥D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C=∠CEF,借助等量代换可以证明∠D=∠CEF,从而根据同位角相等,证明BD∥CE.解答:解:∵∠A=∠F(已知),∴AC∥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D(已知),∴∠D=∠CEF(等量代换),∴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比较简单.8.已知:如图,AD是△ABC的平分线,点E在BC上,点G在CA的延长线上,EG交AB于点F,且∠AFG=∠G.求证:GE∥AD.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AC=2∠DAC,再根据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G+∠GFA=∠BAC,又∠AFG=∠G.进而得到∠BAC=2∠G,从而得到∠DAC=∠G,即可判定出GE∥AD.解答:证明:∵AD是△ABC的平分线,∴∠BAC=2∠DAC,∵∠G+∠GFA=∠BAC,∠AFG=∠G.∴∠BAC=2∠G,∴∠DAC=∠G,∴AD∥G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9.如图,CA⊥AD,垂足为A,∠C=50°,∠BAD=40°,求证:AB∥CD.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得出∠D=40°,再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证明即可.解答:证明:∵CA⊥AD,∴∠C+∠D=90°,∴∠C=50°,∴∠D=40°,∵∠BAD=40°,∴∠D=∠BAD,∴AB∥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比较简单.10.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1+∠2=90°.求证:AB∥CD.考点:平行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证明题.分析:运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图形可知∠ABD=2∠1,∠BDC=2∠2,又已知∠1+∠2=90°,可得同旁内角∠ABD和∠BDC互补,从而证得AB∥CD.解答:证明:∵BE平分∠ABD,DE平分∠BDC(已知),∴∠ABD=2∠1,∠BDC=2∠2(角平分线定义).∵∠1+∠2=90°,∴∠ABD+∠BDC=2(∠1+∠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点评: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为什么?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平行公理及推论.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a∥b,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知b∥c,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得出结论.解答:解:平行.理由如下:∵∠1=∠2,∴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180°,∴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1]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1]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练习(一)重要知识点: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准确,假设不准确,请给予改正: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

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假设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⑶过一点能够且只能够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如图,根据以下条件,能够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 BC DEF1234A BE134几何符号语言: ∵AB ∥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CD∴∠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

4、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假设……,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假设”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假设……,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

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度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能够将它们改写成“假设……,那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平行线判定与性质(自创)

平行线判定与性质(自创)

例3.如图,已知:AC∥DE,∠1=∠2, 求证:AB∥CD. A D
• 证明: ∵AC∥DE (已知) B ∴ ∠3=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2(已知) ∴ ∠1=∠3(等量代换) ∴AB ∥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2
3
C E
怎样证 ∠B+∠BCD=180 °
2 1 7
3 4 D
B
∵ AB∥CD
∴∠2=∠6 ∵∠6+∠5=180 ° ∴∠2+∠5=180°
∴∠4+∠7=180°
∵ ∠2=∠4 ∠5=∠7
∵ AB∥CD 3.己知AB∥CD,MN分别交AB.CD于E、F,GE、HF分别平分 ∠BEF.∠DFN.求证GE∥HF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M
A
E 1 G B
∵ b⊥a ∴∠1=90°
∵b∥c ∴∠2=∠1=90° ∴ c⊥a
a
∴∠3=∠1=90°
∴∠1+∠4=180° ∴∠4=90°
2.已知,如图:∠2+∠5=180° 求证: AB∥CD (写出两种方法) C
E A 6 5 F 8 2 1 3 4 B
7
D
对顶角相等可用 于等量代换
邻补角也互补
2.已知,如图:∠2+∠5=180° 求证: AB∥CD (写出两种方法)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襄阳二十中任永刚
典型例题
两个角,两条线
两个角,两条线
两个角,两条线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定理 判定定理:由角的关系得直线平行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例1. 已知∠DAC= ∠ACB, ∠D+∠DFE=1800,求证:EF//BC

第二十四章第3-5节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二十四章第3-5节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推理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3)在推理的过程中,已经推出的结论可以作为后面继续推证的依据.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有()
又∵EF∥AB(已知),
∴∠EF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DE=∠EFC(等量代换).
评析:本题关键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明角度相等,要注意角的位置.
例4.如图所示,直线MN分别和直线AB、CD、EF相交于G、H、P,∠1=∠2,∠2+∠3=180°,求证:AB∥EF.
分析:要证AB∥EF,可先证AB∥CD和EF∥CD.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可得AB∥EF.
(1)∵CE∥AB(已知),
∴∠1=∠B()
(2)∵CE∥AB(已知),
∴∠2=∠A()
(3)∵∠1=∠B,∠2=∠A(已证),
∴∠1+∠2=∠B+∠A()
即∠ACD=∠B+∠A()
(4)∵BCD是一直线(已知),
∴∠1+∠2+∠ACB=180°(),
∴∠A+∠B+∠ACB=180°().
*2.如图所示,已知AD⊥BC,EF⊥BC,∠1=∠2,求证:DG∥BA.
5.提示:因为∠BAC是△ACD的一个外角,所以∠BAC>∠1.因为∠1=∠2,所以∠BAC>∠2.因为∠2是△BCD的一个外角,所以∠2>∠B.所以∠BAC>∠B.
3.提示:因为AB∥CD,所以∠EMB=∠END,即∠1+∠3=∠2+∠4.因为MG∥NH,所以∠3=∠4.所以∠1=∠2.
4.提示:过点E作EF∥AB,所以∠B+∠BEF=180°,因为AB∥CD,所以EF∥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所以∠D+∠DEF=180°,所以∠B+∠BEF+∠DEF+∠D=360°,即∠B+∠BED+∠D=360°.

平行线的判定证明题(精选篇)

平行线的判定证明题(精选篇)

平行线的判定证明题平行线的判定证明题平行线的判定证明题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按这个判定,绝对没错。

这两种的第一条都没有办法判定,而后两条就完全可以按照第一条来判定,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对的。

2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光学原理。

延长GE角D于Q因为∠2=∠3,所以AB∥D由AB∥D可得∠1=∠GQD又∠1=∠4所以∠4=∠GQD所以GQ∥FH 即:GE∥FH因为∠2=∠3所以AB∥D所以角FE=角FEB所以大角HFE=大角FEG所以HF∥GE4)要证明AB∥GD,只要证明∠1=∠BAD即可,根据∠1=∠2,只要再证明∠2=∠BAD即可证得;(2)根据AB∥D,∠1:∠2:∠3=1:2:3即可求得三个角的度数,再根据∠EBA与∠ABD互补,可求得∠EBA的度数,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证明:∵AD⊥B,EF⊥B(已知)∴∠EFB=∠ADB=90°(垂直的定义)∴EF∥A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分)∴∠2=∠B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分)∵∠1=∠2,(已知)∴∠1=∠BAD(等量代换)∴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分)(2)判断:BA平分∠EBF(1分)证明:∵∠1:∠2:∠3=1:2:3∴可设∠1=k,∠2=2k,∠3=3k(k 0)∵AB∥D∴∠2+∠3=180°(2分)∴2k+3k=180°∴k=36°∴∠1=36°,∠2=72°(4分)∴∠ABE=72°(平角定义)∴∠2=∠ABE∴BA平分∠EBF(角平分线定义).(5分)。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例题及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例题及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一、【基础知识精讲】1、平行线的判定(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二、【例题精讲】专题一:余角、补角、对顶角与三线八角例题1:∠A的余角与∠A的补角互为补角,那么2∠A是()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活学活用1】如图2-79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B.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C.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D.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活学活用2】如图2-8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3和∠5是同位角B.∠4和∠5是同旁内角C.∠2和∠4是对顶角D.∠1和∠2是同位角【活学活用3】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O,OE⊥AB于O,图中∠1与∠2的关系是()A.对顶角B.互余C.互补D相等例题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活学活用4】如图,∠AOC +∠DOE +∠BOF = .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例题3:如图,已知∠EFB+∠ADC=180°,且∠1=∠2,试说明DG ∥AB.1 2A BCDF E G【活学活用】1、长方体的每一对棱相互平行,那么这样的平行棱共有 ( )A .9对B .16对 C.18对 D .以上答案都不对2、已知:如图2-96,DE ⊥AO 于E,BO ⊥AO,FC ⊥AB 于C ,∠1=∠2,求证:DO ⊥AB.3、如图2-97,已知:∠1=∠2=,∠3=∠4,∠5=∠6.求证:AD ∥BC.4、如图2—101,若要能使AB ∥ED ,∠B 、∠C 、∠D 应满足什么条件?ABCDOE F5、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 、b 、c 、d ,若a ∥b ,a ⊥c ,b ⊥d ,则c 、d 的位置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相交 D .没有确定关系专题三: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110,ABC ACB B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EF ∠过点O 与BC 平行,则BOC ∠= . 2、如图,AB //CD ,BC //DE ,则∠B+∠D = .3、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B 平分∠DOE .若60DOE ∠=,则∠AOC 的度数是 .4、 如图,175,2120,375∠=∠=∠=,则4∠= .13 425、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则2∠= .【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AD ∥BC, ∠AEF=∠B,求证:AD ∥E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证明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2. 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
4.了解公理和定理的定义,并能正确的写出已知和求证,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5.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定义与命题
1.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要点诠释:
(1)定义实际上就是一种规定.
(2)定义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后的命题仍是真命题.
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要点诠释:
(1)命题的结构:命题通常由条件(或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是结论.
(2)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来说,当条件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对于假命题来说,当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正确,即结论不成立.
要点二、证明的必要性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仅仅依靠经验、观察、实验和猜想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 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要点三、公理与定理
1.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要点诠释:欧几里得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基本事实作为公理.
2.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要点诠释:
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证明的顺序和格式写出.其中“已知”是命题的条件,“求证”是命题的结论,而“证明”则是由条件(已知)出发,根据已给出的定义、公理、已经证明的定理,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最后证实结论(求证)的过程.
要点四、平行公理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要点诠释:
(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
(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
(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
∵ ∠3=∠2
∴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
∵ ∠1=∠2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
∵ ∠4+∠2=180°
∴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要点诠释: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
【典型例题】
类型一、定义与命题
1.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
(1)无理数 (2)直角三角形
【答案与解析】
解:(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对学过的定义要准确地牢记.
举一反三:
【变式】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定义.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答案】(2),(3),(6)是定义.
2.说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2)如果两个角相等, 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答案与解析】
解:(1)条件:,>>a b b c ;结论:>a c .它是真命题.
(2)条件:两个角相等;结论: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它是假命题.反例,你书的左下角和右下角两个角都是直角,相等,但不是对顶角.
【总结升华】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够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就可以说明这一命题是假命题,这种例子通常称为反例.
举一反三:
【变式】(2013•贵港)下列四个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
A .若2a m =,则a m =
B .若a >b ,则am >bm
C .两个等腰三角形必定相似
D .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
【答案】D
类型二、公理、定理及证明
3.证明:等角的余角相等.
【思路点拨】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指出“条件”和“结论”,应先写出已知、求证、证明,如果需要的话并画出图形,再证明.
【答案与解析】
已知:∠1=∠2,∠1+∠3=90°,∠2+∠4=90°.
求证:∠3=∠4.
证明:∵∠1+∠3=90°,∠2+∠4=90°,(已知)
∴∠3=90°-∠1,∠4=90°-∠2.(等式的性质)
∵∠1=∠2(已知),
∴∠3=∠4(等量代换).
【总结升华】“等角的余角相等”与“等角的补角相等”可以作为今后证明的依据.此外,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简称为“等量代换”.
举一反三:
【变式】“垂线段最短”是( ).
A .定义
B .定理
C .公理
D .不是命题
【答案】B
类型三、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4. 如图,一个由4条线段构成的“鱼”形图案,其中∠1=50°,∠2=50°,∠3=130°,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OB ∥AC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证明OA∥BC.
【答案与解析】
解:OA∥BC,OB∥AC.
∵∠1=50°,∠2=50°,
∴∠1=∠2,
∴OB∥AC,
∵∠2=50°,∠3=130°,
∴∠2+∠3=180°,
∴OA∥B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下列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个.
(1)∠B+∠BCD=180°;(2)∠1=∠2;(3)∠3=∠4;(4)∠B=∠5.
A.1 B.2 C.3 D.4
【答案】
解:(1)利用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直线平行,故(1)正确;
(2)利用内错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1=∠2,∴AD∥BC,而不能判定AB∥CD,故(2)错误;
(3)利用内错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故(3)正确;
(4)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故(4)正确.
∴正确的为(1)、(3)、(4),共3个;
故选:C.
5.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F,∠CFE=∠E.求证:AD∥BC.
【答案与解析】
证明:∵AE平分∠BAD,
∴∠1=∠2,
∵AB∥CD,∠CFE=∠E,
∴∠1=∠CFE=∠E,
∴∠2=∠E,
∴AD∥BC.
【总结升华】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如图,EF⊥EG,GM⊥EG,∠1=∠2,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AB∥CD.理由如下:如图:
∵EF⊥EG,GM⊥EG (已知),
∴∠FEQ=∠MGE=90°(垂直的定义).
又∵∠1=∠2(已知),
∴∠FEQ -∠1=∠MGE -∠2 (等式性质),
即∠3=∠4.
∴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