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加工与纳米技术课程项目方案设计
纳米教育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纳米技术基础与应用二、课程目标1. 了解纳米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2. 掌握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质和应用;3. 熟悉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纳米技术概述- 纳米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 纳米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应用3.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药物输送、组织工程、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生物成像和生物传感中的应用4. 纳米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和转换中的应用 - 纳米技术在能源存储和转换设备中的应用5. 纳米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环境友好型材料中的应用6. 纳米技术的安全与伦理问题- 纳米技术的潜在风险和挑战- 纳米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纳米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实验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纳米技术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程度;4.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纳米技术基础与应用》2. 教学课件:提供相关教学课件,便于学生复习和预习;3. 实验设备:配备纳米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等实验设备;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期刊、研究报告等网络资源,方便学生拓展知识面。
微纳米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微纳米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纳米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是指一种利用微纳米级别工艺制造的微型机电系统。
它由微型电路技术、微机电技术和微纳米制造技术等融合而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集成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MEM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医学、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成为新一代的技术革命。
一、微纳米机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微纳米机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功能多样性:微纳米机电系统应该具有多种功能,可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2. 高性能:微纳米机电系统应该具有高性能特点,例如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精度等。
3. 低功耗:微纳米机电系统应该具有低功耗特点,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性能。
4. 集成度高:微纳米机电系统应该具有高集成度,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集成。
5. 可靠性好:微纳米机电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保障产品的正常使用。
6. 制造成本低:微纳米机电系统应该具有低制造成本特点,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微纳米机电系统的制造工艺微纳米机电系统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造材料:微纳米机电系统的制造需要用到高纯度的材料,如硅、氧化硅、氮化硅、聚合物等。
2. 制造技术:微纳米机电系统的制造涉及到微纳米加工技术、光刻技术、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
3. 制造工艺流程:微纳米机电系统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大面积晶圆清洗、材料生长、图形化处理、刻蚀、离子注入、衬底去除等步骤。
4. 检测和测试:微纳米机电系统的制造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包括结构形状、机械性能、电学性能等方面。
5. 包装和封装:微纳米机电系统的包装和封装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微纳米机电系统的应用领域微纳米机电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医学:微纳米机电系统可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刺激、诊断和治疗,体内药物释放和监测等。
微细加工

1.精度表示方法
一般加工,其精度用误差尺寸与加工尺寸比值表示;微细加工,其精度用误 差尺寸绝对值表示。
在微细加工时,由于加工尺寸很小,引入了加工单位尺寸的概念。加工单位 尺寸简称加工单位,它表示去除材料的大小。例如,原子加工单位表示能去除一 个原子。显然,加工单位越小,可获得的精度就越高。
第三章 现代制造工程加工技术
SPM探针
介质中的分子 电化学作用区
偏置电压
电致刻蚀原理
第三章 现代制造工程加工技术
到目前为止,利用电脉 冲诱导氧化方法,已经在多 种半导体和金属(如Si,Cr, Nb,GaAs,Au和Ti等)表 面上,制备了所需的纳米结 构或器件。中国科学院分子 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在氢钝化的p型Si(111)表 面上,利用此法刻蚀出了图 案清晰的中国科学院院徽。
第三章 现代制造工程加工技术
②微细加工刀具 微细切削加工一般采用单晶金刚石刀具。
各种单晶金刚石刀具
单晶金刚石铣刀刃形
第三章 现代制造工程加工技术
2. 微细车削加工
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机械工程实验室(MEL)于1996年开发了世界上第 一台微型化的机床——微型车床。
世界第一台微细车床
车削轴的直径: 0.02mm
高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高平稳性的进给运动。
低热变形结构设计。
刀具的稳固夹持和高的安装精度。
高的主轴转速及动平衡。
稳固的床身构件并隔绝外界的振动干扰。
具有刀具破损检测的监控系统。
第三章 现代制造工程加工技术
C轴回转工作台 刀具 空气涡轮主轴 B轴回转工作台 X导轨 C 工件 Z导轨
B
空气油减振器
移动 完成
提取
放置
微纳米加工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微纳米加工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随着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需要小型化和微型化,这引发了微纳米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微纳米加工技术是一种用于制造微型器件的技术,利用先进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在微米和纳米级别上进行加工。
一、微纳米加工技术的种类微纳米加工技术包括多种方法,例如光刻、离子束刻蚀、电子束刻蚀、激光切割和原子力显微镜刻蚀等。
光刻是一种利用光敏材料和紫外线曝光的方法,能制造出高精度的微型结构。
离子束刻蚀和电子束刻蚀则是利用离子束和电子束将材料刻蚀成所需的形状。
激光切割则是利用激光打孔或切割材料,制造微型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刻蚀是一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在表面进行切割和刻蚀的方法。
二、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应用微纳米加工技术在各种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子、光学、生物医学等。
在电子领域,微纳米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集成电路、传感器、微处理器等微型电子器件。
随着科技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
光学领域是另一个微纳米加工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在光学器件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由微纳米加工技术加工制造折射、反射、衍射等微型结构,以达到所需的光学性能。
生物医学领域也是微纳米加工技术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
微纳米加工技术可用于制造生物医学传感器、仿生芯片、微型结构和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等。
通过微纳米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微型结构和组件可以准确高效地实现对生物体的检测、研究和治疗。
三、微纳米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微纳米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对微型器件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微纳米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未来将有更多的微型器件和微型结构投入到生产制造中,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微纳米加工技术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推动着科技进步的步伐。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到微纳米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利用这一技术开发更多更先进的微型器件,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微型课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微型课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集中、形式灵活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设计旨在通过微型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微型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了解微型课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微型课实践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微型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微型课实践教学的定义、特点、类型和作用。
2. 微型课实践教学的原则:阐述微型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如实践性、创新性、针对性、综合性等。
3. 微型课实践教学方法:介绍微型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实验、小组讨论等。
4. 微型课实践教学评价:讲解微型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如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微型课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微型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 讲解微型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结合实例,讲解微型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微型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微型课实践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实践过程、方法、成果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微型课实践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微型课实践教学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微型课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微细加工和纳米技术

1.微细机械加工和电加工技术
1.微细加工的机床结构
它应满足下列功能:
1)为达到很小的单位去除率(UR),需要各轴能实现足够小的微量移动,对于微细的机械加工和电加工工艺,微量移动应可小至几十个纳米,电加工的UR最小极限取决于脉冲放电的能量。
2)高灵敏的伺服进给系统,它要求低摩擦的传动系统和导轨主承系统以及高精度跟踪性能的伺服系。
为了降低伺服系统的摩擦,对导轨、丝杠螺母副以及丝杠和伺服电机转子的推力轴承和径向轴承均采用气体静压支承结构(图2)。伺服电机的若采和定子用空气冷却,使运行时由发热引起的温升控制在抗0.1℃下。
为了防止丝杠转动时的根摆影响到滑鞍运动的平稳性,所用的空气静压螺母不直接固定在滑鞍上。而是通过其两端的与床鞍桥板联接的叉形气垫支承块来传递轴向运动,而其他方向均无约束,从而消除了丝杠偏摆的影响。螺母及两个叉形气垫支承块均由气体静压支承在导轨上被引导作轴向运动(图3)。
2)用曝光蚀刻的图形实体作电铸的模具,生成铸型。
3)以生成的铸型作为注射成形的模具,即能加工出所需的微型零件。
LIGA法的制作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由于X射线的平行性很高,使微细图形的感光聚焦深度远比光刻法为深,一般可达25倍以上,因而蚀刻的图形厚度较大,使制出的零件有较大的实用性。且X射线的波长极短小于1nm,可得到卓越的解像性能,使断面的粗糙度通常为Ra0.02~0.03μm,最小能达Ra0.01μm。此外用此法除可制造树脂类零件外,也可在精密成形的树脂零件基础上再电铸得到金属或陶瓷材料的零件。例如应用LIGA法制作直径为130μm、厚度为150μm的微型涡轮;制作厚度为150μm、焦距为500μm的柱面微型透镜,并可获得非常光滑的表面。
(2)微细电加工工艺微型轴和异形截面杆(图5)的加工可采用线放电磨削法(WEDG)加工。它的独特的放电回路使放能仅为一般电火花加工的1/100。图6为WEDG加工微型轴的原理,电极线沿着导丝器中的槽以5~10mm/min的低速滑动,就能加工出圆柱形的轴。如导丝器通过数字控制作相应的运动,就能加工出如图5所示的各种形状的杆件。
微纳加工技术

1.微纳加工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加工精度和效率的提高、制造成本的降低、环境友 好性的改善等方面。 2.未来,微纳加工技术将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相结合,开拓更多的应 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微纳加工技术的前景十分广阔,将为未 来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 微流控技术
1.微纳加工技术可用于制造微流控芯片,实现液体、气体等微小流量的精确控制。 2.微流控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析、医学诊断、药物筛选等领域,具有高精度 、高灵敏度、高通量等优点。 3.未来,随着微流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纳加工技术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增多,推动 相关领域的发展。
微纳加工技术应用域
生物医学工程
1.微纳加工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制造各种微小的生物医疗器械和药物 输送系统。 2.通过微纳加工技术,可以制造出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医疗器械和药物,从而提高治 疗效果。 3.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纳加工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将会进一步得到拓展 。
▪ 纳米压印技术
1.工作原理:纳米压印技术是通过使用具有纳米图案的模板, 将图案转移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 2.技术优势:纳米压印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成本低、生产效率 高等优势,成为微纳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设备与技术原理
▪ 原子层沉积技术
1.工作原理:原子层沉积技术是通过将不同气体脉冲式地通入反应室,在衬底表面进行化学反 应,逐层沉积薄膜。 2.技术应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可用于制备高质量、高纯度的薄膜,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电 子等领域。
微纳加工工艺流程
▪ 微纳加工工艺流程的优化
1.工艺流程优化可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性能。 2.通过引入新型材料、改进工艺步骤、采用新技术等手段实现 流程优化。 3.工艺流程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材料性质、工艺兼 容性和设备要求等。
中职专业课程微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计划方案

中职专业课程微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计划方案生活或生产中的小实例项目,以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提高职业能力,微项目学习活动一般在2至4课时内完成。
二、中职专业课程引进微项目教学的必要性项目教学中,如果将项目比喻为菜肴,那么教师不仅要考虑菜肴是否丰盛,还要顾及食者的食欲、消化能力和个人偏好,只有两者匹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同理,只有尊重中职学生的学习风格,才能提高项目教学的教学效果。
因此,中职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微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一)尊重中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XX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 可见,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
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很差,有些科目只有小学生的水准,学习专业课程内容大都有些困难。
微项目教学将各个知识点分散成若干个独立的小项目进行设计,在教学中,从学生能够理解的,简单的浅显的知识开始,前后教学跨度小。
这种低起点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减少学习焦虑,提高学习动机。
(二)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中考的落差,中职学生学习自信心普遍不强,对接受新的知识有一种抵触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其次,中职学生的学习凭兴趣,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以及对内容的学习,往往只凭直觉上的喜好,很少经过理性分析^p 。
这种认知倾向,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他们对有兴趣的内容和事物,才会抬头听课,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即使教师再三强调也无济于事。
微项目教学选题灵活,把项目内容设计成身边熟悉的事情,或新颖的东西,把项目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长期的中职教学中,问及学生为什么不好好听课,八成以上的学生回答是学习内容太难太多,先是听不懂,然后兴趣消退,最后逐渐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细加工与纳米技术》课程项目方案设计目录一、微机械陀螺仪研究背景 (3)(一)概念简介 (3)(二)MEMS陀螺仪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 (3)(三)研究目的 (4)(四)研究方法 (5)(五)研究意义 (8)二、微机械陀螺仪原理与结构 (10)(一)MEMS陀螺仪基本原理 (10)(二)MEMS陀螺仪分类及结构 (12)三、微机械陀螺仪设计及制造 (13)(一) MEMS陀螺仪设计流程 (13)(二)MEMS陀螺仪工艺方法 (14)(三)MEMS陀螺仪技术难点 (16)四、微机械陀螺仪测试及应用 (16)(一)MEMS陀螺仪测试内容及手段 (16)(二)MEMS陀螺仪数据分析及方法 (17)(三)MEMS陀螺仪应用案例 (17)1、一些微机械陀螺仪的典型应用 (20)2、微机械陀螺仪在新型鼠标或遥控器中的应用 (20)五、关于微机械陀螺仪发展的思考 (21)六、小结与体会 (21)一、微机械陀螺仪研究背景(一)概念简介微陀螺仪是属于微机械的一种。
微机械MEMS是英文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缩写,即微电子机械系统。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是建立在微米/纳米技术(micro/nanotechnology)基础上的 21世纪前沿技术,是指对微米/纳米材料进行设计、加工、制造、测量和控制的技术。
它可将机械构件、光学系统、驱动部件、电控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单元的微型系统。
微机械陀螺仪属于一种振动式角速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旋转速度或旋转角,作为重要的惯性器件,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好、稳定性高、功耗低、精度高、性能优等诸多优点,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汽车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机械陀螺仪的主要参数微机械陀螺仪的重要参数包括:分辨率(Resolution)、零角速度输出、灵敏度(Sensitivity)和测量范围,这些参数是评判微机械陀螺仪性能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决定了该陀螺仪的应用环境。
分辨率是指陀螺仪能够检测的最小的角速度,该参数和零角速度输出其实是由陀螺仪的白噪声决定,白噪声一般用°/s/√Hz来表征,LY530AL的白噪声只有:0.1°/s/√Hz。
这三个参数着重说明该陀螺的内部性能和其抗干扰能力,而对使用者而言,灵敏度更有实际的意义,其单位是mV/°/s,由此用户可选用适合的ADC来与之匹配。
测量范围是指陀螺仪能够测量的最大的角速度,单位是°/s,不同的应用对陀螺仪的测量范围有不同的要求。
(二)MEMS陀螺仪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微机械陀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国外相关已经比较成熟,众多科研单位及公司如美国Draper实验室、ADI公司、Berkeley大学,德国Daimler Benz公司、Bosch公司,日本Toyota公司,以及土耳其、芬兰等国家[4-9],已有商业化产品。
我国的MEMS 技术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正积极开展研究,国家已经投入巨资用于MEMS陀螺技术的研究。
目前主要的科研单位有清华、北大、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复旦大学、哈工大等多家单位[10-15]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基础理论、加工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但不可否认,与国外差距仍然较大,高性能微机械陀螺少有商业化产品。
(三)研究目的微机械MEMS这种微电子机械系统不仅能够采集、处理与发送信息或指令,还能够按照所获取的信息自主地或根据外部的指令采取行动。
它用微电子技术和微加工技术(包括硅体微加工、硅表面微加工、LIGA和晶片键合等技术)相结合的制造工艺,制造出各种性能优异、价格低廉、微型化的传感器、执行器、驱动器和微系统。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学科交叉的技术,该技术将对未来人类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它涉及机械、电子、化学、物理、光学、生物、材料等多学科。
微机械的尺寸一般都是在厘米级别的,有的甚至已经到了毫米级别。
由此可见,微机械的加工以及制造时十分困难的。
如今,完全封装过后的微陀螺仪的最小尺寸已经到了1.5mm左右,甚至更小。
那么,要加工如此细微的零件,对于机械装备、机械技术以及加工人员的考验是非常大的。
而且,不像是传统普通零件加工,可以出现一点点的误差。
对于如此之小的微型机械,一旦加工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即使是偏离一微米,对于微陀螺仪来说,都是极大的错误。
在这样微细加工过程之中,由于涉及到的尺寸实在是太小了。
所以,微机械的加工过程之中,生产人员的技术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在另一方面,为机械的加工对于生产车间的科技程度、清洁度等等要求就十分之高。
微机械的加工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电脑控制的高科技机械来完成,人的作用不过是维护机械,或者是检查进度,发现问题。
所以,微陀螺仪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以及加工工艺的编排,在整个生产过程之中都是重中之重。
一旦,微陀螺仪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以及加工工艺的编排出现问题,不管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也不管是这个环节多么细微,整个生产情况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如果是设计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生产都要被打断,然后重新设计微陀螺仪,重新布置加工过程,重新编排加工工艺。
如果是制造过程出现了问题,那么多半是机械质量不达标,或者是机械所处的环境标准不够。
同样的,只有购置新的加工机械,或者重新处理加工车间的问题。
如果是加工工艺出现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编排加工工艺。
不管是哪一种出现了问题,对于整个生产过程都是一种严重的损失,将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去排查检验,中间还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所以,对于微陀螺仪的研究目的,就是减少生产损失,增加生产成功率,减少生产废品率,保证投资得到良好的回报。
(四)研究办法由于微陀螺仪的加工,远远不同于传统机械加工,所以,微陀螺仪的生产设计与制造过程以及加工工艺的编排都与其余的机械生产大大不同。
重中之重就是微陀螺仪的设计。
传统的陀螺仪主要是利用角动量守恒原理,因此它主要是一个不停转动的物体,它的转轴指向不随承载它的支架的旋转而变化。
但是微机械陀螺仪的工作原理不是这样的,因为要用微机械技术在硅片衬底上加工出一个可转动的结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微机械陀螺仪利用科里奥利力(也叫哥氏力)——旋转物体在有径向运动时所受到的切向力。
微陀螺仪的原理:微机械陀螺仪利用了哥氏力现象,其原理如图1所示。
当图中的物体沿X 轴做周期性振动或其他运动时,并且XY坐标系沿Z轴做角速度为Ωz旋转运动,就会在该物体上产生一个沿Y轴方向的哥氏力,其矢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t)是哥氏力,m是该物体的质量,ΩZ是坐标系旋转的角速度,是该物体的矢量速度。
微陀螺仪基本上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造成的,不同的微陀螺仪,进行感应测算的零件材料和方法是不同的。
进行了微陀螺仪设计之后,就需要对微陀螺仪进行验算或者测试,保证微陀螺仪在各种各样需要的环境之下都能可靠运行,同时还能保证足够的感应精度。
最主要的是,微陀螺仪要有足够的耐用度,没有足够的耐用度,微陀螺仪就是一个鸡肋。
毕竟微陀螺仪实在是太小了,更换的时候肯定十分困难,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耐用度。
所以,微陀螺仪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做实验。
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感应方法,首先做出各种不同种类的微陀螺仪,然后在各个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试验,对他们进行横向比较,一点点的改进,更换材料,保证微陀螺仪的质量不断上升。
完成了设计之后,微陀螺仪就进入了加工工艺编排过程。
微陀螺仪的加工工艺编排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加工工艺,对于微陀螺仪这样的精密仪器,是生产不出来的。
微陀螺仪由于是微机械,所以加工使用的机械都是高科技产品,设备昂贵。
编排加工工艺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完美无缺,否则不但会损失材料,还有可能造成加工机械的破坏损失,这就是大祸事了。
微机械加工的时候,对于车间的温度、气压、空气的清洁度、加工人员的防护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务必做到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否则生产过程之中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以后处理起来也会十分困难。
微机械陀螺仪根据驱动与检测方式分为四种:①静电驱动,电容检测;②电磁驱动,电容检测;③电磁驱动,压阻检测;④压电驱动,电容检测。
其中静电驱动、电容检测的陀螺仪设计最为常见,并已有部分产品已研制成功。
就目前已研制成功的微机械陀螺仪来说,其结构有以下两种:①音叉式结构,它利刚线振动来产生陀螺效应:②双框架结构,它利用角振动来产生陀螺效应。
双框架角振动微机械陀螺仪研制较早,虽制作工艺简单,但音义式线振动微机械陀螺仪的灵敏度优于双框架角振动微机械陀螺仪。
一个优秀的微陀螺仪,不一定是最实用的微陀螺仪。
微陀螺仪的生产,不仅仅是关系到了微陀螺仪的紧密程度,还包括实用程度。
未脱落的实用程度包括很多方面:一,成本。
成本是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之中最关键的因素,基本上九成以上的加工手段都是在减少生产成本。
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是机械加工行业的永恒话题。
同样,生产微陀螺仪也必须考虑到生产成本,否则生产出来的微陀螺仪卖不出去,那到时候就亏大了二,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
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也关系到了生产成本。
不过,我在这里还是要提出来说一下。
不同的微陀螺仪,生产的工艺差别也很大,制作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生产工艺简单的微陀螺仪,在生产的时候成功率就会高很多,对于材料的浪费很少,产生的利润也就很高,单位利润对于机械的磨损什么的也就很少。
生产工艺复杂的微陀螺仪,成功率也就会相应的减少,产生的利润也就减少,得不偿失。
三、微陀螺仪的灵敏度。
微陀螺仪的灵敏度是微陀螺仪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微陀螺仪的应用范围广阔与否的标志。
灵敏度高的微陀螺仪,应用的范围也就越加广泛,在各种高科技产品之中都可以找到一席之地。
但是,灵敏度低的微陀螺仪,在有的范围就不能够被应用。
微陀螺仪的生产,要考虑到成本,加工的难易程度,灵敏程度。
如果是运用在不需要很高的灵敏度的地方,比如说是手机、平板电脑什么的,那么微陀螺仪的制造就不需要很高的成本,灵敏度足够使用就行了。
但是在运用到卫星、机器人等等尖端科技上面的时候,就需要足够的灵敏度,这个时候就不要考虑成本了。
一句话,按需研究,按需生产。
(五)研究意义现如今,微机械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
在各种高科技应用领域之中,微陀螺仪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微陀螺仪的设计研究已经到了一个极度渴求的地步了!微陀螺仪的研究也是历史潮流的推动、社会物质的需求所造成的。
首先,陀螺仪的发展历史如下:陀螺的原意为高速旋转的刚体,而现在一般将能够测量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度和角位移的装置称为陀螺。
陀螺是一种即使无外界参考信号也能探测出运载体本身姿态和状态变化的内部传感器,其功能是敏感运动体的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陀螺仪有两大特性,即定轴性和进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