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共52页

合集下载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2.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认识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认识 (1)含义 含义 专制主义即君主专制,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 ①专制主义即君主专制 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 主要 是指帝位终身制和皇位继承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是指帝位终身制和皇位继承制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 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 行政、司法权,都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都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行政、司法权 都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对地方分权而言 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 ②中央集权是对地方分权而言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 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 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 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受制于中央政府。 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受制于中央政府。 (2)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经济: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①经济 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要求强而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的 要求强而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 社会的 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安定 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一、考向聚焦
1.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明朝中期以来中西的差别实际上是工业文明 与农耕文明的差别, 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 与农耕文明的差别, 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 想上的人文主义是工业文明的主要标志; 想上的人文主义是工业文明的主要标志; 而中国的农耕文 明则体现出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经济上的农耕经济、思想 明则体现出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经济上的农耕经济、 上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特点。 上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专题三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统 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 税,压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4.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专制强化 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 商和歧视商人的现象根深蒂固,古代商人“以末致富, 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 主义萌芽的成长。 5.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 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 科技文化的交流。从此,中国经济长期与世隔绝,逐渐 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
专题三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提出 “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 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3)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问题探讨
专题三
3.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 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 画、戏曲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4.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滋长,使中 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主干整合
专题三
4.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 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 统治的政策。 (2)主要内容: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 制民间对外贸易。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 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的 设

海禁、闭关锁国

李 黄宗羲、顾炎武、
阳 明 心
贽 进 王夫之思想 步 思


京剧
三、知识精讲
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产生的共同原因是君主专 制的产物,但对皇权却能有效制约。
(2)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是启用身边亲信近 臣和令多人共行“宰相”之权。
(2分)
发展工商业;科举(免役)
三、知识精讲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
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
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
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
列材材料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
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
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3)闭关锁国就是不对外交往。
(4)凭借政府直接经营,官营手工业始终占据手工业 生产的主导地位。
(5)明清之际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进步思想是“经世 致用”。
三、知识精讲
2、综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1368~1840年)的时 代特征。
政治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进一步巩固。
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 缓慢发展。

高中历史课件-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高中历史课件-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考点:清朝京剧
B
阶段特征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
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
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
权力、评价


地 方
2、经济
洪武后期(1391)在三 司之上设置阶巡段抚特征一职, 节制三司,总览地方大 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出现风力水车。
阶段特征
注意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 影响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阶段特征
3、思想文化
阶段特征
1、中国科技的特点;中外对阶比段特。征 2、明清时期科技落后的原因。 3、中国古代科技无法促进社会
B
考点:明朝地方体制
阶段特征
2.[2016·全国卷Ⅲ]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
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
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转型的原因。
明清小说反映 商品经济发展 和市民阶层的
社会生活
阶段特征
1.[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 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二轮复习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 课件(85张)

二轮复习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 课件(85张)

4.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 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 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解析:B对:由材料“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 知”,但到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 惰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A错:明朝晚期没 有产生资产阶级。C错:材料没有体现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 现象日益严重。D错:明朝时反正统思想处于萌芽状态,还 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答案:B
3.思想文化 (1)思想: ①王阳明“心学”: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 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②李贽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 张个性自由。
(2)科学技术: ①《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 的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②《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 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 ①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②戏曲:明朝时,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 活内容。 ③绘画:文人画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二、清朝前期(1644-1840年) 1.政治 (1)清朝初年: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 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 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 大事由皇帝裁决。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第3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知识重组权,这需要皇帝勤政,否则这一体制就会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和国家中枢权力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

(2)明朝中后期是明朝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政治上内阁制逐渐成形;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对外政策上明朝开始执行“海禁”政策。

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这一时期的相关变化。

(3)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重点把握一个趋势,两个联系,三个核心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两个联系,一是联系明清时期经济、思想状况,二是联系同一时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从而得出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结论;三个核心,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误区警示1.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军机大臣都不是丞相。

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因此,他们都不是丞相,“有丞相之责,无丞相之权”。

2.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完全禁止对外交往。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海外贸易,而是对海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当时,只允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而且外商只能与政府设立的十三行进行贸易。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故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4.明末清初反封建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这些思想家仍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批判思想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产物,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工场主尚未从地主、官僚中分化出来,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因此这些思想家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深化提升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与近代西方内阁的比较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清朝军机处实际上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执行机构,两者都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其职权受皇帝限制,都是皇权加强的产物。

第5讲 明清——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课件--2022届高考二轮提升通史整合复习

第5讲 明清——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课件--2022届高考二轮提升通史整合复习
B
(2014全国Ⅰ卷)材料 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 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 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 敢印行。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核心考向四 儒家伦理维护社会秩序 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 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 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2014大纲)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 成为 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 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62.0 12.5
63.0 6.2
问: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 么会发生变化? 变化:中国所占份额不断下降,逐渐被欧洲超出 原因:欧美完成两次工业生革产命工,具实没现有生质产的力变的化飞跃
中国仍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导
明清史专家指出:(平民)日常食用消费仅占微弱比 重...(官僚缙绅)却用之于追求雕琢、新奇或足以炫耀门 第的消费,如操办豪华的婚丧喜庆、炫耀珍宝重器与竞 建园林别墅等。这种现象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分析造成《天工 开物》命运不济的原因。(10分)
特点:①传统科技的集大成; ②多总结,少创造。 原因: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
②文化专制; ③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请选用以下一词概括其某方面的特征,用相关史实说明你 还可以提出什么词语,并用史实说明吗?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分裂割据严重
02
此时期分裂割据现象严重,各地豪强并起,形成多个独立或半
独立的政治实体,加剧了社会动荡。
官僚腐败加剧
03
政治腐败现象普遍,官僚地主势力膨胀,导致政治黑暗和社会
不公。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现象分析
民族大迁徙与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 民族大量南迁,与汉族人民相互 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格局 。
文化交流与传承
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带来了各 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促进 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儒释道三教并立
此时期儒释道三教并立,相互竞 争又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思 想文化景观。
经济发展缓慢原因探讨
01
战乱频繁破坏生产
长期战乱导致社会生产力遭到严 重破坏,农田荒芜、人口锐减、 经济萧条。
02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历 史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促进文化交流
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统一六国后, 封建制度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奴隶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逐渐产生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进入了奴 隶社会时期。夏、商、周三代是中国 奴隶社会的代表。
经济基础与生产力水平
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人们通过耕种土地、饲养家畜等方式获取生活资料 。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设施的兴建,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
01
02
03
百家争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