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语文中诗歌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诗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应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注重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诗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其次,诗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最后,诗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意境,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二、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应用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魅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诗歌的学习中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诵读是诗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节奏感。
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如停顿、重音、语调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配乐、配画等形式,营造出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魅力。
3.注重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诗歌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而应注重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优秀诗篇,如唐诗、宋词、现代诗歌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试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歌的教学策略

试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歌的教学策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儿童诗歌,使学生既能感受诗歌的美感,又能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试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歌的教学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了解教材诗歌的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儿童诗歌的选材十分注重,这些诗歌大多是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并且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中的诗歌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包括诗歌的体裁、内容、作者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只有明确了诗歌的特点和意义,教师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二、注重情感体验儿童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而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也应该通过情感的体验来感悟诗歌中蕴含的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朗读、背诵诗歌的过程中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快乐、悲伤、幽默等等。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形式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感受诗歌之美。
三、注重启发思维儿童诗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诗歌中的意象、符号等元素,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激发他们的思维。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尽情展开思维,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隐藏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进行创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注重诗歌的语音语调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演绎诗歌,重点是注意语音语调的处理。
因为儿童诗歌往往有其独特的韵律和音调,所以学生需要通过大声朗读、模仿等方式来领略诗歌的音韵之美,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段朗读、模仿念诗等方式引导学生细致地感受诗歌的音韵,从而更好地表达诗歌。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第1篇示例: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古诗词教学的首要任务。
古诗词内容丰富多样,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往往比较深奥,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丽语言、优美旋律、深刻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历史典故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古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格律、韵律、修辞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同时可以通过古诗词朗诵、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积累诗词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一种高度精炼、富有抒情、寓意的文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表达欲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朗诵、默写、作文等活动中体验古诗词的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注重实践与体验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情感体验、文化传承。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古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游戏、古诗词鉴赏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美丽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
五、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古诗词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大全

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大全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一、反复诵读,体会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一直以来人们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文的重要性。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它包括朗读和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低、中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高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由于年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师首先要进行范读,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的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引起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语音障碍。
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理解句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
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
二、创设情景,感受意境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曲中写到,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

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导语】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共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一、熟读成诵法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课文。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
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想象入境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
三、联系扩充法“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文章的写作背景。
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
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
四、理解重点词语,明确句子大意篇2: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小学语文鉴赏诗歌的教学方法五篇

小学语文鉴赏诗歌的教学方法五篇古诗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教学策略应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1一、重视古诗“背景”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境任何一首古诗,都有及其丰富的“背景”资源: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
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
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古诗的“背景”,体验古诗的内容、情感、思想。
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
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
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是巧妙地表达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
二、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中要采取范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教师对朗读的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
这一阶段应让学生把古诗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理解注释,想象画面来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初读时就使学生的`感情有所定向,有利于理解诗意。
第二阶段,加深理解诗意的朗读。
这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
诗词教学设计让诗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诗词教学设计让诗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引言: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诗词教学设计,让诗歌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简洁优美的古诗或现代诗来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欣赏诗词的美来感受诗歌的魅力。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擅长朗诵的学生来朗读诗歌,增加诗词的艺术表达形式。
2. 难度分级,因材施教由于小学生对于诗词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进行难度分级,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儿童诗歌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接触更深入的经典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诗词教学中。
3. 融入生活,增强实践诗词教学应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实践性。
可以通过野外写生、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美好,然后结合所学的诗词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辅助,丰富教学手段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播放经典诗词的朗读或表现,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5. 创设任务,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要求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或者编写小品、歌曲等,将诗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诗词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诗词教学的积极性。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让诗词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感受和欣赏诗词的美,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独特性。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诗词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创作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创作指导一、前言诗歌创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诗歌创作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二、诗歌创作指导的重要性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以简洁、优美、富有韵律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创作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三、诗歌创作指导的方法1.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诗歌创作产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美。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优秀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从而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2.教授创作技巧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同时,还要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诗歌创作技巧。
例如,如何选择意象、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组织语言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教授,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诗歌创作的要领,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3.鼓励学生创作除了教授技巧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创作。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主题或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评价与反馈在学生的诗歌创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从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意象选择、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
通过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
四、诗歌创作指导的效果通过以上方法,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还能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些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小学语文中诗歌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03-14T16:52:13.76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作者:吴爽
[导读]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提高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从而推动小学语文进一步发展。
吴爽(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岳阳镇东方红小学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在国际发展新形势的影响下,教育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推动我国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是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其中儿童诗歌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对于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儿童诗歌的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提高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从而推动小学语文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2-0074-01
中国诗歌深深地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渗透,其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十分深远。
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给予诗歌教学一定的重视。
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将诗歌引入课堂,使其发挥真正的教育作用,是每个语文教育者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小学语文课堂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忽视教学内容真正存在的教育意义。
诗歌十分优美,能够陶冶情操,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学习诗歌等同于会做习题,就会完全失去学习诗歌的本质意义。
因此,老师不应该在教学中急功近利,过于强调目的,这样很容易使得学生失去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将本应充满感性的课堂变得生硬呆板,教师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失去应有的语文素养,而是一味地向习题和考试看齐,这样的教学内容也会偏离原有的轨道,从而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使学生对诗歌学习心生厌烦。
例如教师非常注重诗歌的机械记忆能力,只是极力要求学生将诗歌背诵默写,将这些作为课堂的最终目标。
这样学生的兴趣无法得到激发,简单的死记硬背根本无法体现诗歌的美感,无法使学生在这样的机械式学习中得到情操的陶冶,更不要说培养其对诗歌的语感等。
这样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毫无生趣,最后只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感性的激发,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意境无法很好地被展示和表达出来,学生很难自行体会,不同的诗歌都有不同的意境,表达作者或喜或悲、或哀或伤的思想感情,如果只是机械地要求学生以作答习题为学习手段,就不能令其对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
1.2教师主观性过强
教师常常会在教学之前,对课堂上将要提出的问题进行准备,而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答出自己制定好的“标准答案”,尽管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和答案,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吸收和谈论来自学生的不同的观点,而是倾向性很强,这一点非常容易消磨学生的主观能动的思考能力,而是变相鼓励学生猜测教师希望听到的答案类型,这是一种变相的应试教育。
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学生众多,其所要表达的观点各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更多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文化知识,端正学习态度等,起到辅助和帮扶的作用,而绝不是强制学生的思想。
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优点,将其发扬光大,适当地用在学习中而不是硬生生地给出单一的标准答案,否定一切其他不同于答案的想法。
文学本应是感性为主,诗歌的教育意义更多的是要传承一种精神,而不是做对更多的习题。
2.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探索
2.1以学生为主体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探索上多加思考和改进,其中正确端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需求,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调整到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即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明确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
因此,对小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应该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很多事情的兴趣浓厚,如果对这种特点加以合理的运用和引导,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2以读为重点
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阅读是非常有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尽管读的方式听上去简单机械,但是大量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感悟出诗歌本身蕴含的意境和美感,逐渐摸索到理解诗歌的方式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读诗歌,包括整体读、个别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形式多变,学生也能感受到趣味性。
不同的读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或者对诗歌印象加深,或者对其理解更透彻,或者帮助学生在诗歌中产生共鸣等。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需要教师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时,根据具体情况,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出发,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最终使得课堂丰富多彩,学生才能从中获益良多。
参考文献:
[1]陈君玲.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7):196.
[2]邵文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5,(7):65.
[3]苏国春.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研究与探索[J].读与写(上,下旬),2015,(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