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十一课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教版必修四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课题社会历史的主体展示图片问题探究:判断图片中的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讨论:英雄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结:英雄是人民群众中的杰出人物,本质上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
有人认为英雄创造历史,只是因为英雄或杰出人物比一般的普通人对历史发挥的作用更大,所以,归根结底,推动社会历史的应是—人民群众探究:视频中的主人公高凤林通过勤劳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他通过自己的生产实践活动,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小组讨论:英雄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对人民群众的理解,通过视频,领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丰富的物质财富,为社会精神财富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正是有了他的工作实践,才有了央视的这一档专题节目,他的实践是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3)工作中的勤劳,面对物质诱惑时的坚守,这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社会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他用自己的双手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小结:社会的进步就是由一个个如高凤林般的普通人推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过渡: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所以,党和国家在工作中必须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齐读:习总书记在最新的党的群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2、党的群众路线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环环相扣的设疑,引发学生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思考。
最新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第二框内容。
本节内容在上一节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这一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从学生已有唯物论、辩证法和上一节唯物史观内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
分析思路是有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本节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看,有助于学生纠正一些错误思想,如“英雄创世说”等,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从理论意义看,本节内容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哲学思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形成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处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探究法、情境分析法、讨论法和讲解法,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坚定群众立场,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具有群众观点的事例、名人名言、视频等,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将视频、文字、图片材料事先做成课件,设计学习目标和课堂反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初步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疑问和困惑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一、歌曲播放,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江山》教师引导:歌曲《江山》中如此唱道: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天的人民大众,离开了人民,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离开了人民老百姓,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建立,同样,离开了人民老百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不可能实现,所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7.课后巩固与拓展: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历史素养。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社会历史主体的概念,尤其是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形成客观、全面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对社会历史主体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作业中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避免照搬照抄。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观点和论证过程,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5.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增强其历史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增强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敬意,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形成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知识储备,对社会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认识,特别是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学生可能仍存在理解上的模糊。此外,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往往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的影响,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
它包括个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两个主要内容。
分别介绍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三个表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
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活动过程】:【走进生活】汤灿《情系人民》导入新课【感悟生活】展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政治必修Ⅳ人教新课标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2.2013年4月,习近平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营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8.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下面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是
①相信群众②一切为了群众③一切向群众负责④一切依靠群众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⑤D.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
9.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21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为“广东现象”。2005年,广东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坏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东、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琦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囿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威排双双达标。从2009年到2013年,广东省将建成10000个林业生态文明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材林此生态体系。广东省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现代林止建设,为逐步构建起生态文明的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下列选项中,体现群众观点的是()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2.指出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复习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力量及其作用。
2.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资料搜集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历史图片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教学,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组织: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人民群众在该事件中的具体作用,并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海报。海报内容需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个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要求创意新颖,版面设计美观,文字表述简洁明了。
(四)课堂练习
为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体的学习, 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导学】1.人民群众的含义和地位分别是什么?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党群众路线的地位及基本内容是什么?5.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达标练习】1. 今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纪念日。
50年来, 雷锋精神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各地不断涌现学习雷锋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 推动形成人人向善、人人行善、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尚。
材料蕴含了以下哲学道理①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②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联系③关键部分的自有功能决定整体功能发挥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2. 漫画《原则》启示我们①群众的心声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历史的实践者和创造者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④群众观点是我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 央视《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以“你幸福吗”为主题进行假日特别调查, 百姓们多元的回答充分体现出他们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
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A.一定的思想意识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B.百姓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C.人们对幸福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目的计划性的特点D.人们的感受体会归根到底是对其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不再刻意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而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于: 第一, 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利润;第二, 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 真正实现藏富于民。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温故知新』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什么?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学习导航』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三、课前预习(一)基础知识梳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______________决定社会的发展。
(2)内容:社会历史首先是______________发展的历史,是______________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______________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______________,其主体部分是______________。
(2)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______________。
(3)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_____的创造者;是社会______________创造者;是______________的决定力量。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坚持权为民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好、______________、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______________。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1)相信______________自己解放自己。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一切______________,虚心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2020学年高二年级政治学科
集体备课教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