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第1章习题

合集下载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习题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填空题1.在20世纪50年代,和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传输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和。

其中,Internet属于。

3.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4.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和两个部分。

5.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6.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和。

7.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相互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8.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点对点式和。

在点对点式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

而在通信信道中,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收信息。

9.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介质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物理路径,可以分为介质和介质。

采用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而不采用介质传输数据的网络称为。

10.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

二.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 )。

2.ARPAnet( )。

3.分布式系统( )。

4. 局域网( )。

5.城域网( )。

6.广域网( )。

7.IMP( )。

8.路由器( )。

9.通信子网( )。

10.资源子网( )。

A.在较小范围内将计算机相互连接构成的计算机网络。

B.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C.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D.就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E.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第一章数据结构概论习题

第一章数据结构概论习题

第一章概论习题一、选择题1.数据结构是具有【B 】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A.相同性质B.相互关系C.相同运算D.数据项2.在计算机的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的连续存储单元里,称之为【 B 】。

A.逻辑结构B.顺序存储结构C.链式存储结构D.散列存储结构3.语句for(i=1;i<=n;i++) x++;的时间复杂度为【B 】。

A.O(1) B.O(n) C.O(n2) D.O(n3)4.下面不属于数据的存储结构的是【D 】。

A.散列存储B.链式存储C.索引存储D.压缩存储5.数据结构研究的是数据的【 A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A.存储结构和逻辑结构B.存储和抽象C.理想与抽象D.理想与逻辑6.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D 】。

for(i=0;i<2*n;i++)for(j=1;j<3*n;j++)A[i][j]=0;A.O(n) B.O(5n) C.O(6n2) D.O(n2) 7.数据的逻辑结构有两大类,分别是【 B 】。

A.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B.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C.压缩结构和非压缩结构D.有序结构和无序结构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D 】。

A.循环队列B.链表C.哈希表D.栈9.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A 】。

A.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B.正确性和简明性C.可读性和文档性D.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10.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D 】。

S=0;for(i=0;i<n;i++)for(j=0;j<m;j++)s=s+a[i][j];A.O(1) B.O(m+n) C.O(log2mn) D.O(m*n) 11.能够输入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处理的符号统称为【A 】。

A.数据B.数据元素C.数据结构D.数据类型12.以下属于逻辑结构的是【C 】。

A.顺序表B.哈希表C.有序表D.单链表13.线性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A 】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5、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7、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反映论和先验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8、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9、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0、“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1、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1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1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5、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1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7、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20、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社会管理活动B、科学实验活动C、社会改革活动D、物质生产活动2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2、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23、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2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5、“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26、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7、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结果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31、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3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3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5、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36、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3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一章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章概论习题及答案1、⼀条狗携带3盒8毫⽶的磁带以18km/h 的速度奔跑,每盒磁带容量是7GB 。

试问在什么距离范围内狗的数据传输率会超过⼀条速率为150Mbps 的传输线?在以下情况下:(1)狗的速度加倍(2)每盒磁带容量增加(3)传输线路的速录加倍,上述结果的变化。

解:150Mbps 传输线传输7*3=21GB 的时间为:21GB/150Mbps=1202秒(21GB=21*1024*1024*1024*8bit,150Mbps=150*1000*1000bit )狗奔跑的最长距离:1202*18km/h=6010⽶即在6010⽶之内狗的传输速率更快。

第⼀种情况下,狗奔跑的最长距离:12020⽶;第⼆种情况下,狗奔跑的最长距离增长;第三种情况下,狗奔跑的最长距离为:3005⽶2、LAN 的⼀个替代⽅案是简单采⽤⼀个⼤型分时系统,通过终端为⽤户提供服务。

试着给出使⽤LAN 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两个好处。

答:分时系统共享硬件,单⼀线路⼀经损坏就⽆法⼯作;LAN 能更好的发挥计算机性能。

(分时是指多个⽤户分享使⽤同⼀台计算机。

多个程序分时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

分时操作系统是指在⼀台主机上连接多个带有显⽰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户通过主机的终端,以交互⽅式使⽤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分时操作系统是⼀个多⽤户交互式操作系统。

)3、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性能受到两个⽹络因素的严重影响:⽹络的带宽(即⽹络每秒可以传输多少数据)和延迟(即第⼀个数据位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需要多少时间)。

举例:具有⾼带宽和⾼延迟的例⼦;具有低带宽和低延迟的例⼦。

答:远距离光纤(如⼤陆间的光纤)可以搭载很多数据,但距离遥远,延迟⾼。

电话拨号上⽹只有56kbps ,带宽也⽐较低。

4、除了带宽和延外,⽹络若要为下列流量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试问还要哪个参数?(1)数字语⾳服务(2)视频流量(3)⾦融业务服务答:为提供数字语⾳流量和视频流量,需要统⼀的投递时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B )院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kaoyantj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kaoyantj3.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 )院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B )院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院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院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10.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1.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12.“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13.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A )336 26 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1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1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6.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7.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D )院济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8.“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C )院同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门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12室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2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B )院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1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b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 一元论和二元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 )A 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 运动范畴D 意识范畴6、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9、“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 )A 旧唯物主义是行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0、“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b)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 矛盾的同一性D 矛盾的斗争性12、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A 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 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 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3、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内容与形式互相作用规律1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设A 、B 为随机事件,且P (B )>0,P (A|B )=1,则有( )A .P (A ∪B )>P (A )B .P (A ∪B )>P (B )C .P (A ∩B )=P (B )D .P (A ∪B )=P (B )2、一批产品中有30%的一级品,现进行放回抽样检查,共取4个样品,则取出的4个样品中恰有2个一级品的概率是( )A .0.168B .0.2646C .0.309D .0.3603、设A 与B 是任意两个互不相容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1)(B P A P -=B. )()(B P B A P =-C. )()()(B P A P AB P =D. )()(A P B A P =-4、设A ,B 为两个随机事件,且0)(,>⊂B P A B ,则=)(B A P ( )A.1B.)(A PC.)(B PD.)(AB P5、设A ={2,4,6,8},B ={1,2,3,4},则A -B =( )A .{2,4}B .{6,8}C .{1,3}D .{1,2,3,4}6、已知10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取4件,没有取出次品的概率为()A .15 B .14C .13D .127、设事件A ,B 相互独立,()0.4,()0.7,P A P A B =⋃=,则()P B =( )A .0.2B .0.3C .0.4D .0.58、设某试验成功的概率为p ,独立地做5次该试验,成功3次的概率为( )A .35C B .3325(1)C p p -C .335C pD .32(1)p p -9、设A , B , C , 为随机事件, 则事件“A , B , C 都不发生”可表示为( )A .CB A B .C B A10、设随机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 且P (A )=51, P (B )=53, 则P (A ∪B )= ( )A .253 B .2517 C .54D .2523 11、设A 与B 为任意两个事件,则(A ∪B )A =( )A.ABB.AC.BD.A ∪B 12、设A 与B 满足P (A )=0.5,P (B )=0.6,P (B |A )=0.8,则P (A ∪B )=( )A.0.7B.0.8C.0.6D.0.5 13、设A ,B 为随机事件,且A ⊂B ,则AB 等于( ) A. A B B. B C. A D. A14、设A ,B 为随机事件,则P (A-B )=( )A. P (A )-P (B )B. P (A )-P (AB )C. P (A )-P (B )+ P (AB )D. P (A )+P (B )- P (AB )15、设随机事件A 与B 互不相容,且P(A)>0,P(B)>0,则( )A.P(A)=1-P (B )B.P(AB)=P(A)P(B)C.P(A ∪B)=1D.P(AB )=117、将两封信随机地投入四个邮筒中,则未向前面两个邮筒投信的概率为( )A.2422 B.C C 2142 C.242!A D.24!!18、某人连续向一目标射击,每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34,他连续射击直到命中为止,则射击次数为3的概率是( )A.()343B.()34142⨯C. ()14342⨯ D.C 4221434() 19、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两次,每次抽1件。

以A 表示事件“两次都抽得正品”,B 表示事件“至少抽得一件次品”,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 ⊂BB .B ⊂A20、对一批次品率为p(0<p<1)的产品逐一检测,则第二次或第二次后才检测到次品的概率为( )A .pB .1-pC .(1-p)pD .(2-p)p21、设A 、B 为两事件,P (B )>0,若P (A|B )=1,则必有( )A .A ⊂B B .P(A)=P(B)C .P(A B)=P(A)D .P(AB)=P(A)22、设事件A ,B 互不相容,已知P (A )=0.4,P(B)=0.5,则P(A B )=( )A .0.1B .0.4C .0.9D .0.123、已知事件A ,B 相互独立,且P (A )>0,P(B)>0,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P(A B)=P(A)+P(B)B .P(A B)=1-P (A )P (B )C .P(A B)=P(A)P(B)D .P(A B)=124、某人射击三次,其命中率为0.8,则三次中至多命中一次的概率为( )A .0.002B .0.04C .0.08D .0.10426、设A 、B 为两事件,已知P (B )=21,P (A ⋃B )=32,若事件A ,B 相互独立,则P (A )=() A .91B .61C .31D .2127、对于事件A ,B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如果A ,B 互不相容,则A ,B 也互不相容B .如果A ⊂B ,则B ⊂C .如果A ⊃B ,则B ⊃D .如果A ,B 对立,则A ,B 也对立28、每次试验成功率为p (0<p <1),则在3次重复试验中至少失败一次的概率为( )A .(1-p )3B .1-p 3C .3(1-p )D .(1-p )3+p (1-p )2+p 2(1-p )1.设A , B , C , 为随机事件, 则事件“A , B , C 都不发生”可表示为( )A .CB A B .C B AC .C B AD .C B A29、设随机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 且P (A )=51, P (B )=53, 则P (A ∪B )= ( )A .253 B .2517 C .54D .2523 30、设A ,B 为随机事件,且A ⊂B ,则AB 等于( ) A. A B B. B C. A D. A31、设A ,B 为随机事件,则P (A-B )=( )A. P (A )-P (B )B. P (A )-P (AB )C. P (A )-P (B )+ P (AB )D. P (A )+P (B )- P (AB )32、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个数( )(1)A-(B-C)=(A-B)∪C (2)(A ∪B)-B=A(3)(A-B)∪B=A(4)AB 与A B 互不相容 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 1、已知A ⊂B ,P (A )=0.2,P (B )=0.3,则P (B A )=______________.2、有0.005的男子与0.0025的女子是色盲,且男子与女子的总数相等,现随机地选一人,发现是色盲者,则P (男子|色盲)=______________.3、设A ,B 为两个随机事件,若A 发生必然导致B 发生,且P (A )=0.6,则P (AB )=_____.4、设随机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且P (A )=0.7,P (A -B )=0.3,则)(B P =_______.5、已知10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从该产品中任意取3件,则恰好取到一件次品的概率等于______.6、已知某地区的人群吸烟的概率是0.2,不吸烟的概率是0.8,若吸烟使人患某种疾病的概率为0.008,不吸烟使人患该种疾病的概率是0.001,则该人群患这种疾病的概率等于______.7、盒中共有3个黑球2个白球,从中任取2个,则取到的2个球同色的概率为________.8、有5条线段,其长度分别为1,3,5,7,9,从这5条线段中任取3条,所取的3条线段能拼成三角形的概率为________.9、袋中有50个乒乓球,其中20个黄球,30个白球,甲、乙两人依次各取一球,取后不放回,甲先取,则乙取得黄球的概率为________.10、设A , B 为随机事件, P (A )=0.6, P (B |A )=0.3, 则P (AB )=__________.11、设随机事件A 与B 互不相容, P (A )=0.6, P (A ∪B )=0.8, 则P (B )=__________.12、设A , B 互为对立事件, 且P (A )=0.4, 则P (A B )=__________.13、设P (A )=P (B )=P (C )=1/3,且A ,B ,C 相互独立,则A ,B ,C 都不出现的概率为______.14、设P (A )=0.3,P (A ∪B )=0.6,若AB =φ,则P (B )=______.15、设P(A)=0.3,P(B)=0.6,若A与B独立,则P(A∪B)=______.16、在一次读书活动中,某同学从2本科技书和4本文艺书中任选2本,则选中的书都是科技书的概率为______.17、设随机事件A与B相互独立,且P(A)=0.5,P(A B)=0.3,则P(B)=______.18、设A,B为随机事件,P(A)=0.5,P(B)=0.4,P(A│B)=0.8,则P(B│A)=______.19、设袋中有2个黑球、3个白球,有放回地连续取2次球,每次取一个,则至少取到一个黑球的概率是______.20、一口袋中装有3只红球,2只黑球,今从中任意取出2只球,则这2只球恰为一红一黑的概率是.21、设P(A)=12,P(B|A)=25,则P(AB)= .22、设A,B为随机事件,A与B互不相容,P(B)=0.2,则P(BA)=_____________.23、袋中有50个球,其中20个黄球、30个白球,今有2人依次随机地从袋中各取一球,取后不放回,则第2个人取得黄球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24、一个系统由100个互相独立起作用的部件组成,各个部件损坏的概率均为0.1.已知必须有84个以上的部件工作11.已知P(A)=3/4,P(B)=1/4,B A,则有P(B|A)=__________________.12.已知P(A)=1/2,P(B)=1/3,且A,B相互独立,则P(A B)=________________.13.袋中有5个黑球3个白球,从中任取的4个球中恰有3个白球的概率为____________.25、设A,B为两个随机事件,若A发生必然导致B发生,且P(A)=0.6,则P(AB)=_____.26、设随机事件A与B相互独立,且P(A)=0.7,P(A-B)=0.3,则)(BP=_______.27、已知10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从该产品中任意取3件,则恰好取到一件次品的概率等于______.28、已知某地区的人群吸烟的概率是0.2,不吸烟的概率是0.8,若吸烟使人患某种疾病的概率为0.008,不吸烟使人患该种疾病的概率是0.001,则该人群患这种疾病的概率等于______.29、对任意两事件A和B,P(A-B)=______.30、袋中有4个红球和4个蓝球,从中任取3个,则取出的3个中恰有2个红球的概率为______.31、10个考签中有4个难签,有甲、乙2人参加抽签(不放回),现甲先抽,乙次之,设A={甲抽到难签},B={乙抽到难签}.则P(B)=______.32、某地一年内发生旱灾的概率为31,则在今后连续四年内至少有一年发生旱灾的概率为______.37、设A,B为随机事件,且P(A)=0.8,P(B)=0.4,P(B|A)=0.25,则P(A|B)=____________.三、计算题1、设一批产品中有95%的合格品,且在合格品中一等品的占有率为60%.求:(1)从该批产品中任取1件,其为一等品的概率;(2)在取出的1件产品不是一等品的条件下,其为不合格品的概率.2、设某地区地区男性居民中肥胖者占25%,中等者占60%,瘦者占15%,又知肥胖者患高血压病的概率为20%,中等者患高血压病的概率为8%,瘦者患高血压病的概率为2%,试求:(1)该地区成年男性居民患高血压病的概率;(2)若知某成年男性居民患高血压病,则他属于肥胖者的概率有多大?3、盒中有3个新球、1个旧球, 第一次使用时从中随机取一个, 用后放回, 第二次使用时从中随机取两个, 事件A表示“第二次取到的全是新球”, 求P (A).4、设某班有学生100人,在概率论课程学习过程中,按照学习态度可分为A:学习很用功;B:学习较用功;C:学习不用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