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及具体安排
机械课程设计国标要求

机械课程设计国标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方法,如传动系统、联接件、轴承等。
(3)熟悉机械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2)具备分析机械系统性能的能力。
(3)掌握机械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和仿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遵守设计规范和工程伦理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如传动系统、联接件、轴承等。
3.机械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4.机械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具体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机械设计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机械设计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大专学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大专学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力学分析、材料力学、机械零件设计等;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软件工具,如CAD、SolidWorks 等,进行简单的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图;3. 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认识和系统集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机械零件的选型和设计;2.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机械绘图和仿真;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明确机械设计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掌握实用的设计技巧,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力学分析: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基本理论;- 机械零件设计: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 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探讨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 CAD软件教学: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二维和三维绘图;- SolidWorks应用:掌握SolidWorks软件进行零件设计、装配体设计和运动仿真。
3. 机械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 团队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机械设计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工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工大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和关键要素。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力学分析、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相关研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树立工程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绿色设计,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但可能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及概念- 研究机械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掌握机械系统性能与结构设计的关系b. 机械零部件设计- 分析并设计常用机械零部件(如轴、齿轮、轴承等)- 了解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要求c.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设计d.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 学习并运用设计优化和评价方法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及概念- 第2周:机械零部件设计(1)- 第3周:机械零部件设计(2)- 第4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第5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 第6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2)3. 教材章节及内容:- 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第2章:机械零部件设计- 第3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第4章:机械设计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要求,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及要求课程性质:考查课设计内容:二级齿轮减速器需完成的工作:1)二级齿轮减速器装配图1张2)零件图2张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设计时间:三周考核方式:检查图纸、说明书+ 平时考核+ 答辩要求:1)在教室里进行设计。
2)按照规定时间完成阶段性任务。
3)未经指导教师允许,不得用AutoCAD绘图。
4)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的内容书写说明书。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例图:1)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周一)①选择电动机P电=P工/η建议同步转速取1000 rpm或1500rpm②分配传动比i总=i1i2i链对于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i1 =1.3~1.4 i2③各轴的传动参数计算P k= P k-1/ηk n k= n k-1/i k T k=9550*P k/n k2)传动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周二)包括: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等,设计方法主要参照教科书。
(注意: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应为尾数为0 或5 的整数,故最好选用斜齿传动。
3)装配草图的绘制(周三~下周一)①轴系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初估轴的最小直径;轴的结构设计;轴上零件的选择(如键、轴承、联轴器等)。
②确定箱体尺寸按照经验公式确定箱体尺寸。
③主要轴系部件的强度校核(轴、轴承、键等)。
④确定润滑方式⑤绘制装配草图并确定减速器附件。
4)绘制装配图(0#或1#图纸)(周二~周五)5)绘制零件图(周一)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周二)7)答辩(周三~周五)4、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及次序设计任务书;目录(标题及页次);1.电动机的选择计算1.1计算电动机功率工作机功率1.2确定工作机转速2.分配传动比2.1总传动比2.2减速器外各传动装置的确定2.3减速器传动比2.3.1减速器高速级传动比2.3.2低速级传动3.传动装置的运动与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计算减速器各轴的功率P、转速n和扭矩) 3.1电动机轴的参数3.2减速器高速轴的参数3.3减速器中间轴的参数3.4减速器低速轴的参数3.5………………………………4.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4.1减速器外部零件的设计计算4.1.1带传动的设计计算4.1.2链传动的设计计算4.1.3 ………………………………4.2减速器内部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4.2.1高速级齿轮的设计计算(1)齿轮轮的受力分析(2)齿轮的弯曲强度计算(3)齿轮的接触强度计算4.2.2低速级齿轮的设计计算(1)齿轮轮的受力分析(2)齿轮的弯曲强度计算(3)齿轮的接触强度计算5.轴的设计计算5.1高速轴的设计5.1.1高速轴的结构设计(1)初估直径(2)确定各轴段的尺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包括机构设计、零件设计等,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辅助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力学、材料科学等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任务、要求和流程。
2.力学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的基本定律、力学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3.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性质、选择和应用。
4.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机构设计、零件设计等。
5.相关软件的使用,包括CAD、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软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器材,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际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课程设计主题,设计一个具体的机械产品或零部件,要求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制造等方面。
2. 设计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理论和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考虑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
3. 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图和工艺分析等环节。
4.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流程。
1. 课程设计立项,确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和流程,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
2. 学生选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设计题目,并向指导老师提交选题申请。
3. 中期检查,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中期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 设计完成,学生完成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
5. 最终评定,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定,并给予成绩和评价。
四、课程设计评价标准。
1.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2.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 设计成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4.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
五、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要熟练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制图和计算能力。
3. 学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4. 学生要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报告。
六、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影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设计也是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3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3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2. 学习并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完成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3. 了解我国机械设计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修改;2. 学会使用常用机械设计手册,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以实践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可能对机械设计的系统性和创新性认识不足。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强化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机械设计人才。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回顾课本中关于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
2. 机械零件设计:以课本中相关章节为基础,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如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零件设计。
3. 机械制图与CAD软件应用:结合课本内容,教授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4. 机械设计计算与参数选择:根据课本相关章节,介绍机械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运用手册和工具书进行参数选择的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手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类型、性能和选用原则。
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学会查阅相关资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针对特定需求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机械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其面对工程问题的自信心。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独立完成机械零件的选型和计算。
2.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绘制出满足需求的机械零件图。
3. 学生能通过查阅机械设计手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 学生能在团队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5. 学生能积极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主动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概述、机械设计要求和设计过程、机械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机械设计要求和设计过程。
2. 常用机械零件的类型、性能和选用原则:涵盖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常用零件的选用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用机械零件的类型及性能;第四章 机械零件的选用原则。
3. 机械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查阅手册,获取所需信息。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
4. CAD软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制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 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5.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课程设计则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其基本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机器功能的要求出发,合理选择传动机构类型,制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的工作能力,确定它的尺寸、形状、结构及材料,并考虑制造工艺、使用、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培养机械设计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学习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一般为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
1.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2.内容:
1)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
2)电动机的选择,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3)传动件的设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
4)轴的设计(所有轴的结构设计,弯、扭组合强度校核);
5)轴承的设计(轴承的组合设计及寿命计算);
6)键的选择及强度校核;
7)联轴器的选择;
8)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9)减速器装配图设计(箱体、箱盖、附件设计等);
10)零件工作图设计;
11)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3.工作量:(每个学生应完成)
1)部件装配图(如减速器装配图)1张(用A2图纸绘制,手绘,用两个视图和
必要的局部剖视图表达);
2)零件工作图2张(用A3图纸绘制,手绘,一张是中间轴、一张是低速轴上的齿轮);
3)设计说明书一份(约6000—8000字)。
(手写,包括计算及其它说明)
4.进行方式
1)每人组一题,学生按指定题号,在教师指导下,按时、保质、按量完成全部设计;
2)教师每天基本按一定时间到设计教室进行答疑和检查。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
课程设计大致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计准备:阅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和工作条件;通过看实物、模型、录像或减速器拆装实验等,了解没计对象;阅读行关资料、图纸;拟定设计计划等。
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比较和选择传动装置的方案;选定电动机类型和型号;确定总传动比和各级传动比;计算各轴转速和转矩。
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设计计算各级传动件的参数和主要尺寸,例如减速器外传动零件(带、链等)和减速器内传动零件(齿轮、蜗杆传动),以及选择联轴器的类型和型号等。
4.装配图设计:绘制装配草图;设计轴(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等);选择计算轴承和进行支承结构设计;进行箱体及附件的设计;完成装配图的其他内容(标注尺寸、配合,技术要求,零件明细表和标题栏等)。
5.零件工作图设计
6.编写设计说明书
7.设计小结
四、进度
1.第一阶段:设计准备,分题号、借图板、手册、图册等,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传动件的设计(3天)
2.第二阶段:装配草图的设计与绘制,减速器的拆装,装配工作图的绘制与总成(3天)
3.第三阶段:零件工作图的设计与绘制,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总结(4天)
五、成绩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1.图纸质量:图纸结构、投影、标注及数据是否正确,线条是否符合制图标准,图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工整等。
(40%)
2.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计算是否正确、完整、字迹是否工整、整洁等。
(40%)
3.设计表现:是否遵守纪律、设计态度端正,能否按进度独立完成工作量,是否迟到早退等(出勤率)。
(20%)
六、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为了更好地达到培养设计能力的要求,提倡独立思考、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反对照抄照搬和容忍错误的态度。
2.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多种办法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来确定方案、尺寸和结构。
计算和画图需要交叉进行,边画图、边计算、反复修改以完善设计是正常的,必须耐心、认真地对待。
3.利用已有资料是学习前人经验、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不应该盲目地、机械地抄袭,要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大胆创新。
4.设计中应学习正确运用标准和规范,要注意一些尺寸需要圆整为标准数列或优先数列。
5.要注意掌握设计进度,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避免出现重大错误,影响下一阶段设计;
6.学生每天上、下午必须在指定的设计教室进行设计,不得迟到和早退。
其它要求:所有同学尽量准备纯白的作业本,在本上根据指导书里面的格式划格(分计算及说明和结果两列)后使用。
作业本封皮和前两章内容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里面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填写。
计算结束班里统一买图纸,在四教5楼绘图室进行绘图。
所有绘图和计算工作结束以后,本人亲自把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交给相关老师,由于代交导致丢失,后果自负。
毕业设计为期2周,提前做完的可以提前结束,超期没有做完的视为不及格。
附录:设计数据
题号F(kN)V(m/s)D(mm)分组
1 4.0 0.8 355
2 5.0 1.0 400
3 5.2 1.0 400
4 4.
5 0.7 335
5 4.8 1.0 355
6 5.0 0.9 355
7 4.5 0.75 375
8 4.0 1.0 400
9 5.0 0.9 375
10 6.0 0.8 400
11 4.0 0.9 375
12 3.0 1.0 355
13 3.5 0.8 375
14 5.0 0.85 400
15 4.0 0.8 315
16 4.0 1.0 400
17 4.0 0.8 315
18 5.0 1.0 400
19 5.2 1.0 400
20 6.0 0.8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