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练习溶解度Word版

专题练习溶解度Word版
专题练习溶解度Word版

溶解

度\克

t /℃ ·P 0017

1.20℃时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发生如下不同变化,其中不会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温度不变,蒸发溶剂

D 通入CO 2

2.要使wg 10%的NaCl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再加入w 10g 固体NaCl

B 蒸发浓缩成w 2

g NaCl 溶液 C 蒸发掉一半溶剂 D 再加入2wg 25%的NaCl 溶液

3.右图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判断该溶液在A 、B 、C 、D 四种

状态时,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A

B B

C C

D D

4.在下列四图中纵、横轴的单位分别相同时,有关氯化钠溶解度曲线(a )

和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b )的关系示意图基本合理的是

A B C D

5.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现分别在

50g A 和80g B 中各加水150g ,加热溶解后并都蒸发水50g ,冷却到t 1℃,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时溶液中A 、

B 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

B t 1℃时溶液中A 的浓度小于B 的浓度

C t 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

D t 1℃时析出固体B

6.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7.右图是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 点表示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M 未完全溶解

D 无法配制

8.向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含18O 的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ag ,如

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A 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 粉末不变

B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C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D 溶液中找不到带标记的SO 42-,但白色粉末逐渐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9.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 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O 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的Na +总数不变

B 单位体积内的OH -数目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溶液的质量不变

10.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温度仍为40℃而加入少量CaO ,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

B 溶液的质量分数(百分比浓度)

C 溶液的质量

D 溶液中Ca 2+的数目

11.将5g 纯净物A 投入95g 水中,使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一定等于5%

B 一定大于5%

C 一定小于5%

D 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5%

12.向100g 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6g 白色硫酸铜粉末,此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A 2.5g

B 1.6g

C 大于2.5g

D 1.6~2.5g

13.有一杯t ℃时的硝酸铵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x g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后有y g 未溶;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2g 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 ℃时硝酸铵的溶解度 A 1002x g B x y -+2200

g C 1002()x y -g D ()x y -200g 14.有ag KCl 不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为c %,采取措施后使其变为饱和溶液bg ,溶质质量分数为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B ac %一定等于bd %

C 原条件下溶解度大于c

D c %一定小于d %

15. 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 在水中溶解度为23g ,向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 该无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 的结晶水合物Wg ,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 的质量为

A 23(W -B)/123g

B 23(W -B)/77g

C 23(W -B)/100g

D (W -77B/23)/g

16.在烧杯中盛有10%的CaCl 2溶液,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Na 2CO 3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过滤得到CaCO 3沉淀10g ,再将滤液蒸发掉90g 水后,所剩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A 11.7%

B 10%

C 9.2%

D 5.85%

17.在25℃时,将某浓度的芒硝溶液分为等质量的两份溶液,一份加热蒸发掉20g 水后降至25℃成为饱和溶液,另一份加入10g 芒硝晶体后也成为饱和溶液。则25℃时芒硝的溶解度是

A 20g

B 17.23g

C 30g

D 22.05g

18.t ℃时,CuSO 4在水中溶解度为25g ,将32g CuSO 4白色粉末加入到mg 水中,形成饱和CuSO 4溶液,并有CuSO 4·5H 2O 晶体析出,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8g ≤m ≤128g

B 36g <m <180g

C 18g <m <128g

D 36g ≤m ≤180g

19.t ℃时,某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4.2g 无水硫酸铜粉末或投入25g CuSO 4·5H 2O 晶体,均完全溶解得某炮和溶液,则t ℃时CuSO 4的溶解度为

A 20g

B 43.2g

C 120g

D 158g

20.某温度下,在100g 水中加入mg CuSO 4或加入ng CuSO 4·5H 2O ,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 与n 的关系符合

A m =n 250160

B m =n n 925001600+

C m =n n 1625001600+

D m =n

n 2525001600+ 21.在t ℃时,取可溶物A 其浓度为a%的溶液100g ,蒸发掉p g 水,冷却到t ℃,析出A 的不含结晶水的晶体g g ,则在t ℃时,A 的溶解度为

A )100()(100p a g a ---g

B )(100)100(g a g a ---g

C )100(100a a -g

D )

()(100p a g a --g 22. T ℃时,在含有m g Na 2CO 3的100g 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后有Xg 气体参加了反应,同时有n g NaHCO 3晶体析出。下列表达式中不能用来表达NaHCO 3在T ℃时的溶解度(g )的是

A 16844100100X n m

--? B 1681061001844

100m n m X ---? C m n m m 10616810010618100?---?? D 1684410018106100X n m m ---?

0018

1.某温度下,氯化镁饱和溶液浓度为40%,在足量的此溶液中加入4.6g 无水氯化镁,最终析出结晶水合

40.6g,则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是

A MgCl2·7H2O

B MgCl2·2H2O

C MgCl2·6H2O

D MgCl2·5H2O

2.某温度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为3︰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若使在此饱和溶液中析出2.46g七水硫酸镁,需向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镁

A 1.26g

B 1.20g

C 0.78g

D 0.42g

3.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未投入150g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则这包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

A 66g

B 184g

C 160g

D 90g

4.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若用8%硫酸25g,通入直流电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则电解水的质量为

A 2.5g

B 5g

C 8g

D 10g

5.已知某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现将一定量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

冷却,当温度降至30~20℃时,才发现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则原

盐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能的是

A 15%

B 20%

C 18%

D 22%

6.已知某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现将一定量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

冷却,当温度降至30~20℃时,发现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则原盐

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不可能的是

A 15%

B 20%

C 18%

D 22%

7.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使之完全反应,在t℃时将残留固体加入1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有7.6克固体未溶;保持温度不变,再缓慢加入5.0克水恰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此时仍有5.0克固体未溶。则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可能是

A 91.2克

B 65.2克

C 52克

D 15.2克

8.在60℃恒温条件下,取200g A物质的溶液蒸发掉20g水后,析出10g A的无水晶体,再蒸发掉20g 水后,又析出20g A的无水晶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64.4%

B 50.0%

C 47.5%

D 33.3%

9.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 (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A (100+A)g

B 100g

C (100-180A/286)g

D (100-A·a%)g

10.一定温度下,某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w%,加入ag无水碳酸钠可析出bg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A (b-a) g

B (b—a)×w g

C (53b/143-a) g

D (b-a)×w% g

1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将20℃时KCl溶液降低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减小

C某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a g/100g水

D 将标准状况下的饱和CO2水溶液置于常温下,一定会放出CO2气体

12.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原温度,则

A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3.Ca(OH)2在80℃时的溶解度为x g,20℃时溶解度为y g,取80℃时Ca(OH)2的饱和溶液a g蒸发掉w g 水后,再恢复至20℃,滤去折出固体,滤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z%,则x、y、z的关系正确的是

A x>y>z

B y<z<x

C x<y

D y>z

14.常温分别将10g下列固体与90g水充分反应混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 CuSO4·5H2O

B Na2O

C KNO3

D CaO

15.40℃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份冷却至1℃,另-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40℃,这两种情况都不改变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

B 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D 溶液中Ca2+数目

16.有m1g KCl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1%。采取某种措施后析出m3g KCl晶体,母液质量为m2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C1一定大于C2

B m1-m3=m2

C m1-m3=100m3

D 原条件下KCl的溶解度小于c1g

17.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①t1℃时,X、Y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

②若X晶体中含少量Y晶体,则可用重结晶法提纯X;

③若Y晶体中含有少量X晶体,则可用重结晶法提纯Y晶体;

④将t1℃时的100g X饱和溶液和300g Y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20g水,

然后温度仍降至t1℃,则Y析出的晶体多;

⑤将t2℃的100g X饱和溶液和100g Y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

时,则析出晶体一样多,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③④⑤ B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18.某学生在10℃时取100g水配制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又取50g水加入35.4g硝酸钠配成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晶体析出。已知10℃时,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依次为31g、80g、35.8g、20.9g。通过计算可推断出析出的晶体是

A 氯化钾

B 硝酸钠

C 氯化钠

D 硝酸钾

19.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计算该温度下这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不可少的物理量是

A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 B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

C溶液的密度 D 溶液的体积

20.Na 2SO4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表示Na2SO4溶液尚未达到饱和,但降温和加入Na2SO4·10H2O晶体都可使

其饱和

B B、C点表示t℃时,Na2SO4溶液在B点的溶解度大于在C点的溶解度

C 在C点时Na2SO4溶液降温或升温,都会使其溶液变浑浊

D制取芒硝的最佳方法:在100℃时配成Na2SO4的饱和溶液,并降温至0℃,可

析出Na2SO4·10H2O晶体

21.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 g中含溶质m g,若蒸发b 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若原溶液蒸发c 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g。用S表示该物质在t℃的溶解度,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S=100m

a m

-

B S=

100

2

m

c

C S=

100

12

()

m m

b c

-

-

D S=

100

1

()

m m

b c

-

-

22. 为完全中和某一强酸溶液,需用1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如果改用1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KOH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

A 大于7 B小于7 C 等于7 D 无法判断

0019

1.浓度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和时,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b;浓度不等的两种乙醇溶液等质量混和后,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也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c,则a、b、c间的关

系时是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不可比较

2.某学生在10℃时取100克水配制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又取50克水加入35.4克硝酸钠配成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晶体析出。已知10℃时,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依次为31克、80克、35.8克、20.9克。通过计算可推断出析出的晶体是

A 氯化钾

B 硝酸钠

C 氯化钠

D 硝酸钾

3. 在一定温度下,b gKNO 3固体能完全溶于水形成(a+b )g 溶液,则该温度下,KNO 3的溶解度肯定不可

能是

A g a b 100

B g a b 200

C g b a b +100

D g a

b a )(100+ 4. 一定质量的某硝酸钾样品中不含可溶性杂质,在10℃时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250g ,若该实验在40℃下进行,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20g ;70℃时为20g 。已知KNO 3在不同温度下的

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该硝酸钾样品为纯净物

B 40℃时溶于水的硝酸钾为130g

C 70℃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

D 55℃左右时硝酸钾完全溶解

5. 下表记录了t 0C 的4份相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以及析出的硫酸铜晶体

(CuSO 4·5H 2O )的质量(温度保持不变)的实验数据:

当加入6.2g 无水硫酸铜时,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约为

A .7.7g

B .6.8g

C .5.8g

D .9.0g

6. 20℃时有a g 硫酸铜溶液V mL 。将溶液蒸发掉 b g 水后恢复到20℃,恰好全部生成硫酸铜晶体

(CuSO 4·5H 2O),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原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3-?=cm g V

a ρ B .生成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为mol

b a O H CuSO n 250

)5(24-=

? C .原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8)(-?-=L mol V b a CuSO c D .原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64)(ω4a b a CuSO -=

7. 下表记录了t ℃的 4 份相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以及析出的硫酸铜晶体

序号

Ⅰ Ⅱ Ⅲ Ⅳ 加入的无水硫酸铜/g

2.5 4.0 6.0 8.0 析出的硫酸铜晶体/g 0.10 2.8 6.4 10.0

当加入 4.6 g 无水硫酸铜时,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A .1.08 g

B .3.42 g

C .2.56 g

D .3.88 g

8. 如图是M 、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 2℃时往盛有l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M 和a gN(两种物

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2℃时,得到N 的饱和溶液、M 的不饱和溶液

B .温度降到t 1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 、N 的饱和溶液

C .温度降到t 1时,M 、N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得到M 、N 的不饱和溶液

D .温度降到t 1时,M 、N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 、N 的不饱和溶液

9. 在一定温度下,各w 克硫酸铜水溶液中投入M 克无水硫酸铜(第一种情况)或N

克硫酸铜晶体(第二种情况),都可使原溶液达到饱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据题意可以计算出原溶液的质量分数

B .据题意可以计算出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

C .如果将第一种情况所得的溶液降温,析出M 克固体后,所得溶液浓度与原溶液相同

D .N 值一定大于M 值,并且二者之差可视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0.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包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投入150克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克滤液。若在此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 ,则此包无水硫酸铜粉末的质量为 004/12

A .160g

B .124g

C .184g

D .84g

11. 在25℃下,向盛有100g 某盐M(相对分子质量=90)溶液的烧杯中,加入5.4gM ,析出M 晶体(分子式为:M ·5H 2O)4g ,再加入1.4gM ,又析出M 晶体4g 。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 005/17

A .15%

B .20%

C .25%

D .30%

12. 在25℃时,将两个铜电极插入到一定量的Na 2SO 4饱和溶液中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逸出amol 气体,同时有W g Na 2SO 4·10H 2O 晶体析出。若温度不变,此时剩余Na 2SO 4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011/17

A .%10018?+a W W

B .%10036?+a

W W C .%100)36(16171?+a W W D .%100)18(16171?+a W W 13. 某温度时,CuSO 4的溶解度是25克/100克水,若温度不变,将32克无水硫酸铜粉末撒入m 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时,则m 的取值范围是20/17

A.18克≤m ≤128克

B.18克

C.36克≤m ≤180克

D.36克

14. 在下列有机物中,若某个碳原子边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已知右面给出的物质具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

A 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

B 与NaOH 水溶液共热

C 与银氨溶液作用

D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

15. 脑白金,其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对该化合物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它属于芳香烃

B 它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分子式C 13N 2H 16O 2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16. 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1)配制100g100%的CuSO4溶液,称取10gCuSO4晶体溶于90g水中

(2)测定CuSO4晶体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时,所用的晶体已经受潮.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4)中和滴定时,用含NaOH的KOH配制成的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Cl

A 只有(1)

B 只有(2)

C (2)(3)(4)D(1)(3)(4)

17.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银氨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沉淀:[Ag(NH3)2]++OH-+3H++Cl-→AgCl↓+2NH4++H2O

B 在亚硫酸钡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3BaSO3+2H++2NO3-→3BaSO4↓+2NO↑+H2O

C 孔雀石可溶于盐酸:CO32-+2H+→CO2↑+H2O

D 氧化铁可溶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18.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纯碱溶液与胆矾溶液混合:3CO32-+2Cu2++2H2O→2HCO3-+Cu2(OH)2CO3↓

B 过量的Ba(OH)2溶液与NaH2PO4溶液混合: 3Ba2++6OH-+3H2PO4-→Ba3(PO4)2↓+PO43-+6H2O

C AgCl沉淀可被NaCN溶液所溶解:AgCl+2CN-→[Ag(CN)2]-+Cl-

D 氢氧化铁沉淀可被氢溴酸溶解:2Fe(OH)3+6H++2Br-→2Fe2++Br2+6H2O

19. 某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ag,该温度下,用bg水溶解一定量的Na2O2形成饱和溶液,需加入的Na2O2的质量为

A 39ab/(4000-9a)g

B ab/100g

C 39ab/4000g

D 39ab/(4000+9a)g

20. 焦锑酸二氢钠(Na2H2Sb2O7)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常用可溶性的焦锑酸二氢钾来检验钠盐,若称取17g 某钠盐,配成溶液后,向其中滴入焦锑酸二氢钾溶液,直到钠盐刚好沉淀为止,所得沉淀质量为404g,可判断此钠盐是

A NaNO2

B NaNO3

C Na2SO3

D Na2SO4

21.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是比Cl2、O3、ClO2、KMnO4

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水处理剂。工业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就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

湿法制备的主要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干法制备的主要方程式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铁酸钠中铁显+6价

B 湿法中每生成1mol Na2FeO4转移3mol电子

C干法中每生成1mol Na2FeO4转移4mol电子

D K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消毒杀菌,还能除去水体中的H2S、NH3等,生成的Fe(OH)3还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22. 将质量为w1g的钠、铝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1 L。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a mol/L的HCl溶液,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逐渐溶解,当沉淀恰好消失时所加HCl溶液体积为V2 L。将溶液蒸干灼烧得固体w2g。下列所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35.5a V2=w2-w1 B23n(Na)+27n(Al)=w1

C n(Na)+3n(Al)=2V1/22.4

D a V2=V1/22.4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溶解度计算题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唐荣德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未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55 g 无水硫酸铜或加入100 g 胆矾(CuSO 4·5H 2O )晶体,都恰好使溶液达到饱和,则硫酸铜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 B ) A . 20 g B . 25 g C . 30 g D . 40 g 解析:100 g 胆矾(CuSO 4·5H 2O )晶体减去55 g 无水硫酸铜即可构成饱和溶液。100 g 胆矾中有64 g CuSO 4和36 g 水,S = g 10036g 55g -g 64?=25 g 。应选B 。 2.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上海99.12) 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 D ) A . 0℃—10℃ B . 10℃—20℃ C . 20℃—30℃ D . 30℃—40℃ 解析:3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0℃时为19.61%,40℃时为27.3%,22%介于二者之间,故应选D 。 3.已知某一价金属硫酸盐R 2SO 4在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3%,向一定量的该饱和溶液中加入2.6 g 无水R 2SO 4,结果析出21.3 g R 2SO 4·10H 2O ,则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 A. 23 B. 85.5 C. 39 D. 7 解析:本题要应用两个规律,析出的结晶水合物符合晶体组成,而无水物带出的水和溶质要符合饱和溶液的关系。2.6 g 无水R 2SO 4带出的溶液质量为21.3 g -2.6 g = 18.7 g ,18.7 g 溶液中含水量为18.7 g ×63.7% = 11.9 g ,形成结晶水合物中的溶质量为21.3 g -11.9 g = 9.4 g ,n (R 2SO 4) = 110n (H 2O) = 110×11918.g g /mol = 0.066 mol ,M (R 2SO 4) = 940066..g mol = 142 g / mol ,R 为142962 - = 23,为钠元素,应选A 。 另解:设析出无水溶质质量为x ,水的质量为y x y ==363637057.. . ① 261018.+?=x M y ② x +y = 21.3-2.6 =18.7 ③ x = 0.57y ,代入③得y = =187157119...g ,x = 6.8 g M x y =+=+=?=18026180266811918094119142(.)(..)...

专题练习溶解度Word版

溶解 度\克 t /℃ ·P 0017 1.20℃时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发生如下不同变化,其中不会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温度不变,蒸发溶剂 D 通入CO 2 2.要使wg 10%的NaCl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再加入w 10g 固体NaCl B 蒸发浓缩成w 2 g NaCl 溶液 C 蒸发掉一半溶剂 D 再加入2wg 25%的NaCl 溶液 3.右图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判断该溶液在A 、B 、C 、D 四种 状态时,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A B B C C D D 4.在下列四图中纵、横轴的单位分别相同时,有关氯化钠溶解度曲线(a ) 和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b )的关系示意图基本合理的是 A B C D 5.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现分别在 50g A 和80g B 中各加水150g ,加热溶解后并都蒸发水50g ,冷却到t 1℃,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时溶液中A 、 B 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 B t 1℃时溶液中A 的浓度小于B 的浓度 C t 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 D t 1℃时析出固体B 6.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7.右图是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 点表示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M 未完全溶解 D 无法配制 8.向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含18O 的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ag ,如 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A 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 粉末不变 B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C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D 溶液中找不到带标记的SO 42-,但白色粉末逐渐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9.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 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O 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的Na +总数不变 B 单位体积内的OH -数目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溶液的质量不变 10.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温度仍为40℃而加入少量CaO ,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 B 溶液的质量分数(百分比浓度) C 溶液的质量 D 溶液中Ca 2+的数目 11.将5g 纯净物A 投入95g 水中,使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一定等于5% B 一定大于5% C 一定小于5% D 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5% 12.向100g 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6g 白色硫酸铜粉末,此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溶解度专题复习

溶解度专题复习 一、选择填空 1、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 A .食盐 B .硝酸铵 C .生石灰 D .氢氧化钠固体 2、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里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 型管中的液 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A 、浓硫酸 B 、食盐 C 、生石灰 D 、烧碱 3、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 ) A. 增加水的质量 B. 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 升高水的温度 D. 降低水的温度 4.在20℃时,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浓度为10%,如再加入5gA 或蒸发掉32.26g 水,都可成为饱和溶液,则20℃时,A 的溶解度为( ) A 13.4g B 15.5g C 16.7g D 无法计算 5.现有40℃时KNO 3的饱和溶液82.0g ,当温度下降至10℃时,溶液质量为60.5g , 此时需加水102.4g 才能把析出的晶体全部溶解,则40℃时KNO 3的溶解度是( ) A 32g B 64g C 40.5g D 21.5g 6.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质量不变 B 溶剂质量发生变化 C 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 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 7. 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 ) A. NaCl 溶液 B. KNO 3溶液 C. 溶液 D. NH 4Cl 溶 液 8.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增大溶剂量 B. 充分振荡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9、.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将5 g 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 所得食盐饱和溶液( C ) 2)(OH Ca

(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 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 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 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 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 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 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 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解析

1. A. 10℃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2. B.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0% 3. C. 20℃时,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60g溶液 4. D. 从混有少量乙的甲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甲,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答案 B 解析 分析:A、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解答; B、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分析解答; C、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D、据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甲的方法. 解答:A、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B、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0%,故错误; C、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可完全溶解,得到60g不饱和溶液,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此混有少量乙的甲中提取交纯净的甲,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知识的运用,能较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2.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 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 D. 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 C 解析 分析:A、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B、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C、根据溶解度曲线观察即可;D、根据20℃时甲的溶解度进行计算即可.解答:A、从40℃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说法正确; B、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说法错误; D、2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所以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剂25g,所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知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质量需要根据溶解度进行分析.

初三化学专题(有关溶解度计算题)

初三化学专题------有关溶解度计算题 关于溶解度计算的关键就是将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关系一一对应,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算。 一. 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1.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2.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二.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1.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2.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 (1)溶液是否饱和? (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练习巩固: 1. 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判断 2.t℃时,NaNO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 A. 溶液质量是230g B. 溶质质量是50g C. 溶剂质量是170g D. 溶质质量是45g 3. 20℃时,将一定质量的NH4NO3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蒸发18.75g 水,可使溶液饱和,另一份加入36g NH4NO3也达饱和,求⑴20℃时,NH4NO3的溶解度。⑵原溶液中NH4NO3的质量。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一、基础知识要点: 1、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者是百分数表示。 2、 科学上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3、 有关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液 质M M a % 4、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1、食盐水的浓度5%,它表示 克溶液里有 克食盐水和 克 水。10千克这样的食盐水中含食盐 千克,含水 克。 2、 克氯化钠溶于 克水中,可制的60克5%的食盐溶液: 克

10%的氯化钠溶液蒸干可得氯化钠20克,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水45克。 3、现有20℃时10%的硝酸钾溶液50克:(要求列式计算) ⑴加入10克硝酸钾后,其质量分数为 ⑵加入5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⑶加入10克硝酸钾和15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⑷蒸发掉1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⑸加入20%的硝酸钾溶液50克后,其质量分数为 ⑹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现加入20克硝酸钾,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T℃时,将某物质a 克溶于水恰好制成V毫升饱和溶液(此时溶液密度为d克/ 厘米3)则T℃时该物质溶液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 5、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其步骤是:(1)(2)(3) 6、在一定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则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在一定温度下,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此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为克 7、从6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则这2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在(增大或减少),当溶液成为20℃时的时,溶液浓度达到最大,其最大值为(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9、向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则此时食盐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大? 10、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4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食盐溶液多少克?这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1、已知40℃,A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求A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

(完整版)溶解度计算题练习(答案)

三思培训学校溶解度计算题练习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 1. 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时硝酸钾 的溶解度。 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 质量是:50克-12克=38克 设:20℃时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12g 38g 50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3812= 解得x=31.6g 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1)把20℃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时,氯化 钾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13.6g 40g 53.6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406.13= 解得x=34g 答: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 (2)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时,氯 化钠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4g 11g 15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114= 解得x=36.4g 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 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解析:设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 和y 。将78

溶解度专项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D.面粉溶于水形成溶液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B.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D.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4.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蔗糖D.氯化钠 5.已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A.36g B.C.D.10g 6.把一定质量的30%的某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冷却至20℃时有2g晶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该物质在20℃是的溶解度是() A.20g B.C.40g D. 7.在4℃时,将100mL密度为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100mL的水均匀混合,待温度恢复到4℃时,下列关于混合后的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密度为cm3 B.溶质质量分数为% C.体积为200mL D.溶液的质量为280g 8.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图①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 B.图②是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加入固体质量与形成溶液质量的关系 C.图③是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与铝,加入金属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与形成溶液总质量的9.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 固 体 质 量 /g 溶 液 质 量 /g 氢 气 质 量 /g Mg Al 溶 液 质 量 /g

(完整版)初二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例1]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例2] 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 [例3]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例4]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例5]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 [例6]一定温度下,取某固体物质的溶液mg,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将一份溶液恒温蒸发达饱和时,其质量减轻一半。给另一份溶液里加入原溶质的晶体(该晶体不含结晶水),当达饱和时,所加晶体的质量恰好是此份溶液质量的1/8,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例7]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该物质的A、B两种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当A冷却至10℃时有晶体析出,B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若取10℃时A的100g饱和溶液,取60℃时B的50g饱和溶液混合得C溶液,则需降温到多少时能析出5g无水晶体? [例8]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KNO 3的溶解度见下表: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 [例9]在加热情况下,300 g水中溶解了231.9 g氯化铵,如果把这种溶液冷却到10℃,会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如果把析出的氯化铵在10℃又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多少克(10℃时氯化铵溶解度为33.3 g) [例10] 在20℃时,将氯化钠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0 g,投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后,尚余15.6 g固体,将这15.6 g固体再加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 g固体,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及其20℃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

溶解度专项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 A. 20g B. C. 40g D. 7. 在4C时,将 100mL密度为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100mL的水均匀混合,待温度恢复到4C 时,下列关于混合后的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 密度为cm3 B.溶质质量分数为% C.体积为200mL D.溶液的质量为280g 8. 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气体质量/g加入固体质量/g加入金属质量/g加入硫酸铜溶液质量/g ①②③ ④ / A.图①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天糸 B. 图②是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加入固体质量与形成溶液质量的关系 C. 图③是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与铝,加入金属质量 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 D. 图④是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与形成溶液总质量的 9 ?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 .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 2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 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NH4NO3固体 ) B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 ?面粉溶于水形成溶 液 B.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A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4 .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 已知在20 C时, 量为()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 D.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蔗糖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 A. 36g 把一定质量的30%的某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冷却至20C时有2g晶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该物质在20C是的溶解度是( B. C. D. 10g 閨① EiJ'V.H'i 冋 闺③

溶液 溶解度专项练习经典

溶液溶解度专项练习经典 一、溶液选择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D.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的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错误;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从t 2℃降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确定,故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即100g溶剂中甲物质的质量>乙物质的质量,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D、由于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时也相同。甲、乙的溶解度都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1℃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由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得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正确。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C 【解析】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 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 80g 2020 g g =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和溶解度图像题

初三化学酸碱盐和溶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食品与健康相关,下列作法不会危害人体的是() A、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饲养猪加入瘦肉精 C、蒸馒头加适量纯碱 D、长期使用铝餐具 2、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硝酸钠 B、氢氧化钾 C、氢氧化铁 D、硝酸 3、为了防治病害,对生长过程中的菜喷洒农药,用碱性溶液或清水冲洗可使毒性降低,浸泡时可加入() A、固体碳酸钠 B、食醋 C、白酒 D、白糖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A、铁屑 B、氯化钡 C、硝酸银 D、氢氧化钾 6、下列各物质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Na2CO3·10H2O B 、CuSO4 C、浓硫酸D、NaCl固体 7、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可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A、K2SO4、HNO3、BaCl2 B、BaCl2、Na2CO3、HCl(过量) C、CaCl2、KOH、Na2CO3 D、CuSO4、FeCl3、NaOH 8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氯化铜 B、氯化铁 C、硝酸镁 D、硫酸 9、下列各组溶液,只用无色酚酞就可以鉴别的是() A、NaCl、NaOH B、NaCl、HCl、NaOH C、NaCl、H2SO4 D、NaCl、NaOH、Na2SO4 10、下列各组物质均能在NaOH溶液中共存的是() ,KNO3,KCl B. NaCl,CuSO4,HCl ,NH4Cl,CaCl2D. CaO,CO2,HNO3 11、如图,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 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A B C D X CO CO2HCl SO2 Y Ca(OH)2NaOH Ba(OH)2NaOH 12、在实验室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研究中和反应时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如下做法:①放弃对此问题的研究②挪用其他人的实验结果③实验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两滴酚酞试液④改用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 1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一种叫胆汁酸(一种酸)的难溶于水物质,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可用下列的何种溶液冲洗最适宜() A. 食盐水 B. 醋酸 C. 纯碱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9、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Cl、AgCl、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的实验:(1)将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2)向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以上事实,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 10、将一定量的Fe、Cu放入AgNO3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过滤。 (1)若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不出现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 (2)若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1 在装有下列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能得到澄清无色溶液的是 ()A、Cu(OH)2B、Zn C、Fe2O3D、 2 一块质量为的铁片,可能含有下列某一种杂质,当它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则铁片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A、Cu B、Zn C、Mg D、Al 1、下列酸中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浓硝酸D、稀醋酸 2、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少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浓硝酸 D、稀硫酸 3、下列物质能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 ) A、NaOH溶液 B、CuSO4溶液 C、稀盐酸 D、NaCl溶液 4、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硝酸后,固体不溶解的是(A、CuO B、AgCl C、CaCO3 D、BaSO4

最新中考化学--溶解度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化学--19题溶解度(曲线)专题训练 1.(5 (1)由上表可推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2)20℃时,把40 g KNO3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再加100 g水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该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如右图所示,把上述(2)中的小烧杯放到盛水的大烧杯中。若 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 使小烧杯中的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的是(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硝酸铵③氢氧化钠④冰 2.(4分)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方法。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 取值范围是g。 3.(3 (1)某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有固体析出,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要配制20℃时的NaCl饱和溶液100g,需要NaCl的质量为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某KNO3晶体中有少量NaCl、Ca(OH)2杂质,要得到纯净KNO3的方法是:先加热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KNO3晶体。 4、(4分)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Na2CO3和NaCl,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Na2CO3),夏天晒盐(NaCl)。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等质量Na2CO3、NaCl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 (3)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夏天晒盐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

初中化学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含答案)

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2(含答案) (总分:100.0 考试时间:107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 一、选择题一(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8小题,从第1小题到第8小题每题1.0分小计8.0分;共计8.0分。 1、在一定温度下, 从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倒出10g, 对于倒出的溶液, 数值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解度 2、关于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述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有5g 氯化钠 B.5g氯化钠溶解在95g水中 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关于100g5%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有5g氯化钠 B.5g氯化钠溶解在95g水中 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则饱和溶液的质量会[]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无法判断 5、10℃时将162g 溶解在300g14.9%的溶液中达到饱和,则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44.8g B.81g C.162g D.362g 6、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密度为ρ的酒精的浓溶液v mL,向其中加入x mL水稀释,则有关酒精稀溶液的计算正确的是[] 7、在100g稀硫酸中加入20%的硫酸100g,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2%,则原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 B.8% C.4% D.10% 8、往质量分数为30%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入4g烧碱和10g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则[] A.A<30B.A=30C.30<A<40D.A=4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9小题为1.0分;从第10小题到第17小题每题2.0分小计16.0分;从第18小题到第19小题每题3.0分小计6.0分;从第20小题到第22小题每题4.0分小计12.0分;第23小题为6.0分;共计41.0分。 9、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________(填“浓”或“稀”). 10、将100g10%的KNO3溶液稀释成5%的KNO3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11、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 12、要增大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13、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KNO3饱和溶液中(见图中A),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中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________,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填“增多”或“减少”)________.

浙江省九年级科学讲义--溶解度专题

《溶液溶解度》专题 要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精题导解: 考点1:溶液 例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糖水的溶质是水D医用生理盐水是溶液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例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 ..实现M、N 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考点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例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