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一、基础知识要点:

1、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者是百分数表示。

2、

科学上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3、

有关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液

质M M a % 4、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1、食盐水的浓度5%,它表示 克溶液里有 克食盐水和 克

水。10千克这样的食盐水中含食盐 千克,含水 克。

2、 克氯化钠溶于 克水中,可制的60克5%的食盐溶液: 克

10%的氯化钠溶液蒸干可得氯化钠20克,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水45克。

3、现有20℃时10%的硝酸钾溶液50克:(要求列式计算)

⑴加入10克硝酸钾后,其质量分数为

⑵加入5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⑶加入10克硝酸钾和15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⑷蒸发掉1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⑸加入20%的硝酸钾溶液50克后,其质量分数为

⑹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现加入20克硝酸钾,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T℃时,将某物质a 克溶于水恰好制成V毫升饱和溶液(此时溶液密度为d克/ 厘米3)则T℃时该物质溶液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

5、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其步骤是:(1)(2)(3)

6、在一定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则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在一定温度下,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此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为克

7、从6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则这2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在(增大或减少),当溶液成为20℃时的时,溶液浓度达到最大,其最大值为(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9、向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则此时食盐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大?

10、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4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食盐溶液多少克?这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1、已知40℃,A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求A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

12、将30℃100克20%的A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掉20克水,有2克A物质析出,则该物质在20℃的溶解度为多少?

三、溶液的稀释:

1,把50克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水多少克?

2、某溶液50克加入15克水后,稀释成20%稀硫酸,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向一定量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水,氯化钠质量分数变为5%,求原氯化钠的溶质的质量?

4总结:设浓溶液质量为A,溶质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加入水的质量为X,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A×a%=(A+X)×b%

四、溶液变浓(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1、现有50克5%的氯化钾溶液,欲使其浓度增加一倍,你有几种方法,通过计算说明。

2、在80克25%的硝酸钠溶液里加入20克硝酸钠或蒸发掉30克水,计算用这种方法制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总结:①向原溶液中加溶质,设原溶液质量为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加入溶质的质量为X,所的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则有:A×a%+X=(A+X)×b%

②将原溶液蒸发溶剂,设原溶液质量为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蒸发掉溶剂质量为X,所的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则有:A×a% =(A-X)×b%

五、溶液浓、稀混合专题。

1、现有200克40%稀硫酸,试求与多少克10%的稀硫酸混合,可得30%的稀硫酸。

2、农业生产中常用15%的食盐水来选种,现有10%和20%的两种食盐水,求用这两种食盐水配制选种食盐水时的质量比?

3、总结:设原溶液质量为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稀释质量为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混合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c%.则有:A×a%+B×b%=(A+B)×c%

六、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与溶解度S的相互换算:

1 、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试通过计算回答:在20℃是能否配制30%的氯化钠溶液。

2、20℃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则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属于()

A易容B可溶C微容D难容

3总结:a%= S÷(100+ S)×100%,S=a/(100-a)×100克

七、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计算配制50克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是多少?

2、总结: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钥匙、固定药品。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保存

八、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几种计算类型训练。

1、50克氢氧化钠完全溶于200克水中,求所的溶液质量分数,若将此溶液稀释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还需加水多少克?

2、50克4%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增大20%,求应该加入氯化钠多少克?或者应蒸发掉水多少?

3、含水99%的某溶液100克蒸发掉多少克水能使溶液中的含水量成为98%。

4,7.5克硝酸钾溶于142.5克水果,将所得溶液等分成ABC 三杯,问(1)A 杯里的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要使B 杯里的溶液的浓度增加一倍,需加入硝酸钾多少克。

(3)要使C 杯里的溶液的浓度降低一半,需加入水多少克?

5、5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50克4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5、 要配制40%的氢氧化钠溶液

400克,需要6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各多少克?

6、 配制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多少毫升,同时需加入水多少克?

7、 把5毫升98%的硫酸

(d=1.84克/ 厘米),加入25毫升水里进行稀释,求所得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九:选择题训练

1、 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0%的酒精

溶液A 和20%的酒精溶液B ,配制成30%的酒精溶液,所用A ,B 两种溶液的质量比是( )

A 1:2

B 2:3

C 3:1

D 1:3

2、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A 克,向含有A 克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 克水,则最终溶液质

量百分比浓度是( )

A

B A B A A +100

C B A +100

D B

A A ++100

3、关于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00克水中溶有10克氯化钠

B 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C 10克氯化钠溶解在90克水中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影响硝酸钾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A 溶剂的温度

B 溶剂的体积

C 溶质的质量

D 溶液的压强

5、20℃时在3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食盐108克,由此得到关于食盐溶解度的正确叙述应是

( )

A 20℃食盐溶解度为36克

B 食盐溶解度度为108克

C 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D 食盐在20℃时溶解度为108

6、将含水量98%的氯化钠溶液100克稀释成含水量99%的溶液需加水( )

A 100克

B 200克

C 50克

D 2克

7、10克某物质放入9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A 一定等于10%

B 一定大于等于10%

C 一定小于10%

D 无法判断

8、20℃时,某盐的溶解度为40克,20℃该盐的饱和的百分比浓度( )

A 等于40%

B 大于40%

C 小于40%

D 无法判断

9、把物质W 克完全溶解成为V 毫升的饱和溶液,如1果该溶液的密度 d 克/厘米3那么这溶液

的质量分数是( )

A Vd W

B W Vd

C W Vd W

D Vd

W 100 10、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20℃时将40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

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A 140克

B 136克

C 70克

D 130克

11、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若加入5克溶质和蒸发掉20克水均可使溶液成为饱和

溶液,则该物质在20℃时其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 )

A 20

B 16.7%

C 20%

D 16.7

12、浓溶液稀释前后,不变化的是()

A 溶质质量

B 溶剂体积

C 溶液质量

D 溶液浓度

13、把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00克降低到30℃时,不变的是()

A 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B 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 溶液质量D溶液浓度

14、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放置在敞口容器内,数天后常有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解度随时间变化

B 溶解度变小

C 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变D蒸发溶剂后溶解度变小

15、在一定温度下,欲使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改变的是()

A 升高温度(溶剂不变)

B 降低温度

C 投入少量硝酸钾

D 蒸发部分溶剂(回原温度)

16、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克,在20℃时将该物质20投入80克水中充分溶解,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16.7%

B 20%

C 25%

D 无法确定

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问题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 1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溶质/m溶剂x 100g (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g) 2、溶解度曲线: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等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溶液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换算:溶液质量(克)= 溶液体积(毫升)X 溶液密度(克/ 毫升) 3、溶液的稀释:m 浓溶液x a% =m 稀溶液x b% ( a> b) 其中:m稀溶液= m浓溶液+ m水 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a%、b%)的溶液A、B ,配制中间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c%), 贝U:m A x a% + m B X b% =( m A + m B)x c%

初中化学总复习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9.右图所示曲线a 、b 、c 分别代表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 . t 1 C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 B > C > A 温度/ C t 1 B. t 2C 时,A 和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 t 3C 时,在100g 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 mg ,只有b 能形成饱和溶液 D ?从混。有少量C 的A 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 A ,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0.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确的是 ( ) A . b 的溶解度一定小于 a 的溶解度 B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C. 通过降低温度可将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a 的饱和溶液从t 2C 降温至t i C 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11?有关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0-o A. a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t 2C 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 3C 降温至t i C, a 有晶体析出 D. t 3C 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 12.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 t i C 时的a 、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 t 2C 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溶液 为饱和溶液 I. h h 温哎代 —> 淋£ ,b 无晶体析出 A 溶解 度” g B. a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C. c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 b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13?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50C 时,取甲、 乙两种物质各 50g ,分别加人100g 水中,使之充分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 () A. 上述混合物在 20 C 时,甲和乙形成溶液的质量相等 B. 在0C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C. 温度高于50 C 时,甲和乙形成的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 50C 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分别降温至 20C ,溶液中未溶解晶 体的质量相等 14、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温度下,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a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 b 的大 C. t 1 C 至t 2 C 之间b 曲线以下区域为 a 、b 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对于a 与b 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 1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t 1C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 30 B. t 2C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 2C 时,在t 1 t 2温度/C 20 30 50世度 (覽) )溶 解 度50 g 40 30

课题9.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训练-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选择题 1.(2019?西湖区模拟)20℃时,把40g的某物质加入到60g水中,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20%B.40%C.25%D.66.7% 【答案】B。 【解析】把40g的某物质加入到60g水中,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颸? 颸?? 颸? 颸颸? 40% 2.(2019?下城区二模)现有100克20℃饱和KOH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2O固体(K2O+H2O═2KOH)充分反应并恢复20℃,所得溶液与与原溶液保持一致的是() A.K+总数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20℃时,向饱和的K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量K2O固体,则发生反应K2O+H2O═2KOH,恢复20℃时,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于部分水参加反应,所以溶剂的质量减少,所溶解的KOH的质量减少,因此溶液中K+总数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少。因为该溶液仍为该温度下KOH的饱和溶液,温度没有改变,溶解度也不改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在以下各操作均没有达到饱和的情况下,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要使其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蒸发掉20克水②蒸发后溶液中还剩20克水③加入3.2克食盐④加入5克食盐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40g﹣x)×20%=40g×10%,x=20g,由于原溶液中水的质量少于40g,

而不是蒸发后溶液中还剩20克水。 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40g+y)×20%=40g×10%+y,y=5g。 故①④方法正确。 4.根据如图原理可:海水加压一段时间后,(从海水中的主要溶质﹣﹣氯化钠和溶剂﹣﹣水两个方面来看)剩余海水的组成不变的是() A.溶质质量B.溶质质量分数 C.溶液质量D.溶剂质量 【答案】A。 【解析】A、加压后,水分子通过淡化膜,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加压后,水分子通过淡化膜,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C、加压后,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上层海水中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加压后,淡化膜允许水分子通过,故溶剂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5.(2019?深圳模拟)如表为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温度/℃010******** KNO313.320.931.645.863.985.5

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A. 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钡餐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糖水B.牛奶C.米粥D.豆浆3、根据图4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 1 C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 将t 2C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仁C ,有晶体析出 D . t 2 C时,8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A.t1 C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 r , A 、B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 要从A 溶液中得到A ,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5、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6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在冬天气温为 5r 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 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r 时(水的蒸发忽 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Was 度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i r 时 ,

7、(1汽油与酒精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2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 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 0 (3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当温度低于20r 时,溶解度:a ▲ b (选填“ > ”或“ ” ” ②t C 时,将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加热至 40r (a 、b 不分解,水分未蒸发,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 b 选填“ > ”或< ”0 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t 2r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3分析t 1 r 时,将iog 乙物质放入ioog 水中, 充分溶解后

溶解度曲线填空题以及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曲线填空题以及溶质质量分数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实验室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和取水用到的仪器是() A .80克,用100mL量筒B . 80克,用托盘天平 C .20克,用100mL量筒D . 20克,用托盘天平 2.下列对20%的氯化钠溶液的理解无错误的是() A . 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1:5 B . 100g该溶液中含溶质20g C . 该溶液100g水中溶有溶质20g D . 该溶液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5 3.下列做法中,能够使20℃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是()A . 升高温度到30℃ B . 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溶剂 C . 降低温度到10℃ D . 温度不变,加入少量氢氧化钙固体 4.以下四种实验操作对应的曲线正确的是() A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 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 向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 5. 2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 B . 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 . 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 . 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B .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其中含溶质24克C .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 .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7.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8.相同温度下,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放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均完全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B .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等 C . 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 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小于乙 9.农业生产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对该溶液理解正确的是()A . 溶液中氯化钠16g B . 溶液质量为16g C . 每100g溶液中含氯化钠16g D . 每100g水中含氯化钠16g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 B . 8gCaO溶于92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初三化学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专题训练 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专题训练 方法指导 1.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键是求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2.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时,一方面要看生成的溶质的质量,另一方面要看原固体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3.求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时,要用反应物溶液的质量和减去生成气体以及沉淀的质量,同时要注意杂质的质量。 1.实验室取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2 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为68.4 g。求: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 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 g,将剩余固体加入到134.1 g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计算(已知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二氧化锰的质量; (3)最终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向盛有20.0 g稀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0 g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粉末,恰好完全反应。称得未溶物质量为3.7 g。完成下列计算: (1)该黄铜样品中含Zn的质量为______g。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要制取 4.4 g二氧化碳,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多少克? 5.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一定质量8.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15%的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请计算:

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一、知识概要 (一)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间有一定量的关系。由此可进行以下计算:(1)根据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量推算溶解度;(2)根据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所含的溶剂和溶质量;(3)根据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在蒸发掉一定量溶剂后析出的结晶量;(4)由于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可以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求算出一定量饱和溶液由于温度改变(或同时有溶剂量改变),析出结晶的量。(5)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 解题时要熟练运用下列比列关系:饱和溶液中 (二)有关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比较简单,但注意两点:一是含结晶水化合物的浓度均按无水物含量计算;二是有些溶质溶解后与水发生了反应,其不能直接按原物质的量表示,如SO3、Na2O2溶于水,溶液浓度按H2SO4、NaOH含量计算。 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计算有:(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所需溶质、溶剂量或浓溶液稀释用量的计算;(2)根据所溶溶质的量求算物质的量浓度、离子物质的量浓度;(3)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二、例题分析 例1已知某饱和氯化钠溶液体积为VmL溶液密度为d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mg。 (1)用w表示在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是__ __。 (2)用m、V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 __。 (3)用w、d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 __。 (4)用c、d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 ___。 解析:本题没有给出具体数值,只给出抽象符号。 解题关键是:一要准确把握饱和溶液溶解度、质量分数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二要理解密度是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相互换算的桥梁。 (1)要求把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换算为溶解度: (2)要求用VmL溶液中的溶质质量m来表示物质的量浓度: (3)要求把质量分数(W%)换算为物质的量浓度: (4)要求把物质的量浓度换算为质量分数,实质是(3)小题的逆运算:

中考化学专题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整理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我们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的表示溶液的组成。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有关公式(注意单位统一): (1)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1)溶质的质量分数= 的质量÷的质量×100% (2)溶液的稀释(浓缩): 依据:溶液的稀释(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如有溶液A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浓缩)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g,则:Ag×a% =Bg×b% (4)同溶质不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 依据:混合溶液的质量混合前各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混合前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之和。如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与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混合得到C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则有下列关系: Ag + Bg = CgAg×a% + Bg×b% = Cg×c% (5)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换算: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三、重点疑点讨论

句话?举例说明。 2、为什么说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3、“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此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4、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吗?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的溶 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吗?请分别举例说明。 5、溶液混合时,溶液的质量可以相加,其体积能否直接相加?为什么? 四、解题方法指导 例题1 将10g某物质投入到9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 D、无法确定 思考:“10g某物质”指的是什么物质?充分溶解是否完全溶解?溶液的质量是否一定为10g+90g ? 例题2 5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5g,现有5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该物质的溶液200g,恒温蒸发掉50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6% B、20% C、21.3% D、25% 思考:恒温蒸发掉50g水后,所得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怎样判断? 例题3 在20℃时,向174.3g饱和K2SO4溶液中加入104g20%的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20℃时K2SO4的溶解度;(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思考:(1)怎样求饱和K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K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74.3g+104g吗?如果不是,用什么方法求得? 五、知识能力训练 1、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的NaCl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100g水中溶解了10g NaCl B、100g NaCl溶液中含有10g NaCl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梳理】 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 (1)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2)100g溶剂。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3)饱和状态。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4)单位: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2)温度。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基本知识回顾】 (1) 某浓度的食盐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溶液的浓度( ) A. 变小 B. 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2) 将40C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 20C ,在温度变化前后, 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A. 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液浓度 (3)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D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 B ?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D .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5) .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 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 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溶液的是 () (7)判断正误: (1) 向20C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 1克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 (2) 随水量的增加,能溶解的物质增加,所以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3) 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克采用加溶剂、降温的方法。 (4) 一定温度下,100克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有氯化钾 10克,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10克。 一、溶解性和溶解度 (4).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1、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在100 g溶剂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 (用S表示度) 溶解度(g):ioog = 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 溶解度(g):〔I00g+溶解度(g)〕=溶质质量(g):饱和溶液的质量(g) 即:s: 100 = m溶质:m溶剂 S:(100+s)=m溶质:m溶液 4、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的尺度。 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 ,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 . ②同一条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同种物质在____________ 的溶解度。 ③两条曲线交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诲解度曲线施反映出固体物质涪解度爻温度彰响情氓(本盾意义):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 ,例如____________ ;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例如; c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例如。 应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知道温度或溶解度求对应的溶解度或温度 6、溶解度曲线意义: ①可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或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 ③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7、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 原理: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 3.注意问题:“一贴二低三靠”,即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的部 分; 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 壁。 二)结晶 1.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 结晶: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一、基础知识要点: 1、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者是百分数表示。 2、 科学上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3、 有关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液 质M M a % 4、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1、食盐水的浓度5%,它表示 克溶液里有 克食盐水和 克 水。10千克这样的食盐水中含食盐 千克,含水 克。 2、 克氯化钠溶于 克水中,可制的60克5%的食盐溶液: 克

10%的氯化钠溶液蒸干可得氯化钠20克,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水45克。 3、现有20℃时10%的硝酸钾溶液50克:(要求列式计算) ⑴加入10克硝酸钾后,其质量分数为 ⑵加入5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⑶加入10克硝酸钾和15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⑷蒸发掉1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⑸加入20%的硝酸钾溶液50克后,其质量分数为 ⑹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现加入20克硝酸钾,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T℃时,将某物质a 克溶于水恰好制成V毫升饱和溶液(此时溶液密度为d克/ 厘米3)则T℃时该物质溶液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 5、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其步骤是:(1)(2)(3) 6、在一定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则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在一定温度下,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此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为克 7、从6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则这2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在(增大或减少),当溶液成为20℃时的时,溶液浓度达到最大,其最大值为(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9、向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则此时食盐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大? 10、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4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食盐溶液多少克?这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1、已知40℃,A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求A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一、基础知识要点: 1、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者是百分数表示。 2、 科学上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3、 有关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液 质M M a % 4、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1、食盐水的浓度5%,它表示 克溶液里有 克食盐水和 克水。10千克这样的食盐水中含食盐 千克,含水 克。 2、 克氯化钠溶于 克水中,可制的60克5%的食盐溶液: 克10%的氯化钠溶液蒸干可得氯化钠20克, 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水45克。 3、现有20℃时10%的硝酸钾溶液50克:(要求列式计算) ⑴ 加入10克硝酸钾后,其质量分数为 ⑵ 加入5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⑶ 加入10克硝酸钾和15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⑷ 蒸发掉1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⑸ 加入20%的硝酸钾溶液50克后,其质量分数为 ⑹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现加入20克硝酸钾,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T ℃时,将某物质a 克溶于水恰好制成V 毫升饱和溶液(此时溶液密度为d 克/ 厘米3)则T ℃时该物质溶液 为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 。 5、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其步骤是:(1) (2) (3) 6、在一定温度下,A 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则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在一定温度下,B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此温度下,B 物质的溶解度为 克 7、从6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则这2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专题

1. 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7.5g样品放入烧杯,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34.7g,放出的气体在常温下体积为1.1L。 (1)常温下CO2气体的密度为2.0g/L,则上述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g。 (2)如石灰石中的杂质均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计算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和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最终结果保留1位小数)。 2. 将50gCaCl2溶液与77gNa2CO3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白色固体.请计算: (1)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 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放入200g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了0.4g氢气.计算:(1)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_____ g.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5. 将铁粉和铜粉混合物7.0g,加入到盛有6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6 6.8g.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6. 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含量,某同学称取20g黄铜(铜和锌的合金)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请计算:(1)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1%). 7. 已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和硝酸钠溶液.为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该溶液与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表: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知识讲解含解析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考纲要求 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了解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溶质和溶剂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溶解度变化规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溶解度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 a(O H)2常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定义: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方蒸发溶剂,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的物质 结晶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的物质 放热,如:NaOH 浓H2SO4 溶解现象吸热,如NH4NO3 变化不明显,如NaCl 乳化现象:洗洁精洗衣物和餐具上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 考点梳理 考点一、溶液、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和溶剂。 (3)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不分层。 2.溶解现象 (1)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溶剂的温度: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2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搅拌加速溶解。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温度的改变。溶解的过程发生两个变化: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练习专题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清楚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2.熟悉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学会溶质质量分数各种类型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及溶液配置中的误差分析 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基本类型 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式及变形计算: 溶质的质量×100% 解析: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此类题重点考察考查对溶液质量分数定义的准确理解及根据定义式进行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此类题关键是找准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 例1. 对“10%的蔗糖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100g水中溶解了10g蔗糖 B.将10g蔗糖溶解于90g水

中所得到的溶液 C.100g蔗糖溶液中溶解10g蔗糖 D.将蔗糖与水按1:10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答案:BC 变式训练1 1.判断题:(请在题后括号里打“√”或“×”) (1)在100 g水里加入20 g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 (2)10%的食盐溶液”表示100 g水中溶解了10 g食盐()(3)10 g硝酸钾完全溶解于90 kg水中,得到10%的硝酸钾溶液()(4)40 g 20%的NaCl溶液等分成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 2.配制40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多少克?应加水多少克? 3.常温下,向100g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0g蔗糖充分溶解后,求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4.80g15%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钠全部溶解,求此硝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80g15%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20g水,求此硝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的稀释: 解析:溶液稀释的计算要抓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这一关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考纲要求】 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了解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溶质和溶剂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固体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溶解度变化规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溶解度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 a(O H)2 常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定义: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方蒸发溶剂,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的物质 结晶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的物质 放热,如:NaOH 浓H2SO4 溶解现象吸热,如NH4NO3 变化不明显,如NaCl 乳化现象:洗洁精洗衣物和餐具上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 【考点梳理】 考点一、溶液、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和溶剂。 (3)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不分层。 2.溶解现象 (1)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溶剂的温度: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2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搅拌加速溶解。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温度的改变。溶解的过程发生两个变化: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2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过程,要放出热量。

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问题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 1、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 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 溶质/m 溶剂 × 100g 注意: (1) 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g ) 2、溶解度曲线: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等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 =0 0100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2、溶液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换算:溶液质量(克)= 溶液体积(毫升)× 溶液密度(克/毫升) 3、溶液的稀释:m 浓溶液 × a % = m 稀溶液 × b % (a >b ) 其中:m 稀溶液 = m 浓溶液 + m 水 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不同(a %、b %)的溶液A 、B ,配制中间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c %), 则: m A ×a % + m B ×b % =(m A + m B )×c % 三、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 量,受外界温度、压 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单位 g 关系式 溶解度=×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习目标】 1.学会浓溶液稀释的计算。 2.知道配制某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和步骤。 3.巩固对溶解度的涵义的理解。 4.理解溶解度计算的基本思路。 【知识要点】 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1. 用固体配制溶液: ①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②所用仪器:托盘天平、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例: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g. 步骤: (1)计算:溶质的质量:g g 5%1050=?;溶剂的质量:g g g 45550=-; 水的体积: mL mL g g 45/145=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5g 氯化钠倒入烧杯中,用50mL 量筒量取45mL 水倒入烧杯中.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待氯化钠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即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g.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2.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①步骤: 计算、量取、溶解。 ②所用仪器: 胶头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依据 溶液浓缩方法:加入溶质,蒸发溶剂,加入高浓度的浓溶液. 溶液稀释方法:加入溶剂,加入低浓度的稀溶液。 1.加溶剂稀释和蒸发溶剂浓缩(没有晶体析出)的计算依据,变化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可用下列关系式表示:2211w m w m ?=?,已知三量通过方程可求另一量. 2.加溶质增浓的计算:加入溶质溶解后,溶质和溶液质量都增加.

增浓后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加入的溶液的质量 原溶液质量加入的溶质质量 原溶质质量. 3.两种浓度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小浓度,小于大浓度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121?++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质量 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 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溶液、溶剂的关系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 ,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 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或 式中W 溶质、W 溶剂、W 饱和溶液分别表示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 表示该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典型例题】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 克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 克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2 .已知在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现有20℃时的KNO 3饱和溶液131.6g ,求其中含KNO 3和H 2O 各几克?

专题: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专题:有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Zn-65 H-1 S-32 O-16 Fe-56 Cl-35.5 C-12 Na -23 Ag-108 Ba-137【有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 ①利用公式的基本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②溶液的稀释(计算依据: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计算公式: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m 浓×A 浓 %=(m 浓 +m 水 )×A 稀 % ③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x100% *④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常见的题型】 一、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及变形式的相关计算题 1.在农业上,有时用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现配制15%的食盐溶液200kg需要食盐 和水各多少千克? 二、溶液的稀释相关计算: 1.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成25%的稀硫酸500g,需浓硫酸和水多少毫升? 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1.已知t0C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0g,求这温度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一)、基本计算型 1. 6.5g锌跟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1)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2.部分被氧化的铁片10g与2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3g,求该硫酸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 3. 实验室用120克石灰石和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制得二氧化碳44克,求(1)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4.有一种未知浓度的稀硫酸60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中共收集到氢气1.2g,求: (1)有多少克锌粉参加反应?(2)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7g,加入到盛有58.1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64.9g。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