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含答案完整版
【精品】中考化学复习:专项七 溶解度曲线及溶质质量分数图像习题(含答案)

专项(七) 溶解度曲线及溶质质量分数图像1.如图G7-2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G7-2A.15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35 ℃时,30 g甲加入50 g水中,得到80 g甲溶液C.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降低温度,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如图G7-3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G7-3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C.10 ℃时,取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大于bD.将t℃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b3.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G7-4(一)所示。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G7-4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4.t2℃时,向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加入13 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7-5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G7-5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 g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5.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G7-6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G7-6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40 ℃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 g6.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图G7-7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 g至35.0 g之间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7.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图G7-88.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7-9所示。
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含答案完整版

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A.蔗糖B.面粉C.植物油D.钡餐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牛奶C.米粥D.豆浆3、根据图4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C.将t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D.t2℃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B.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要从A溶液中得到A,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5、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6、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溶液变浑浊B.溶液变为不饱和C.溶液质量变小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7、(1)汽油与酒精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2)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
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3)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当温度低于20℃时,溶解度:a▲ b(选填“>”“<”或“=”);②t℃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加热至40℃(a 、b 不分解,水分未蒸发),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选填“>”“<”或“=”)。
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 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3)分析t 1℃时,将10g 乙物质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提高)—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机构专用)(含答案)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影响因素: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公式:①勿丢“×100%”②只要温度不变,质量分数就不变·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温度: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意义物质溶解性的量度,受外界温度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溶剂要求100 g 无温度要求与温度有关无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饱和计算公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g100溶解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单位克(g)无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溶解度g100×100%T同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同步知识梳理A.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B.只用游码就可称量所需氯化钠,称量时把氯化钠放在右盘C.用12%的氯化钠溶液25g和25g水配制也可达到实验目的D.实验中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铁架台等3.(2020·河南汝阳初三一模)有w(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的12B.加入320w(g)的硝酸钾C.蒸发掉w2(g)溶剂D.加入514w(g)的硝酸钾4.(2020·广东中山初三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150g水C.2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D.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5.(2020·江苏南通初三二模)实验室需要把烧杯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烧杯B中,将烧杯A内的液体倒入烧杯B后,烧杯A内会残留约1mL液体,之后用19mL蒸馏水清洗烧杯A的内壁,这部分液体也倾倒至烧杯B,烧杯A 内仍残留约1mL液体…需要几次这样的清洗,才能保证原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99.9%都被转移至新烧杯()A.2次B.3次C.4次D.5次6.(2020·广东越秀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三月考)硝酸钾可作为无土栽培的一种营养液。
溶解度、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相关计算有含答案

化学的相关计算: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数------讲义课前热身:1. 饱和溶液:在 下,在 里,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 下,在 里,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的定义:在 下,某物质在 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该物质的 。
代表符号:S知识点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液的质量= +即:=溶液M +=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例题一: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
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例题二: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 ,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练习一:某温度下,a 克溶质溶解在2a 克水中恰好饱和,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 100克B. a 克C. 2a 克D. 50克练习二:t ℃将12克某物质溶于30克水中,恰好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例题三:一定温度下,将200g 硝酸钠溶液蒸发掉10g 水后,析出晶体6g ,再蒸发掉5g 后,又析出晶体4g ,则该温度下,硝酸钠的溶解度是( )A. 40gB. 80gC. 60gD. 20g提示:一定要是饱和溶液才能运用溶解度的公式练习三:现有500g20℃的A 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 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 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练习四: 20℃时,100 g A 物质的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掉10 g 水后有2 g A析出,又蒸发掉10 g水有4 g A析出,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 20gB. 40 gC. 30 gD. 无法计算例题四: 20℃时,将一定质量的NH4NO3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蒸发18g水,可使溶液饱和,另一份加入36g NH4NO3也达饱和,求⑴20℃时NH4NO3的溶解度。
溶解度与质量分数计算

溶解度与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溶解度与质量分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一、溶解度计算方法:1.溶解度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溶解度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来计算,公式如下: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100%2.溶解度的摩尔浓度计算方法:溶解度的摩尔浓度可以通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量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来计算,公式如下:摩尔浓度=溶质摩尔量/溶液总体积3.溶解度的物质量浓度计算方法:溶解度的物质量浓度可以通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来计算,公式如下:物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总体积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溶剂性质: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分子的大小会影响其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溶解度。
通常,极性溶剂对极性溶质具有较好的溶解力,而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溶质具有较好的溶解力。
2.溶质性质:溶质的极性、分子大小和结构等性质会影响其溶解度。
与溶剂相同极性的溶质通常具有较好的溶解度,而与溶剂极性不同的溶质溶解度较小。
3.温度:温度对溶解度有着显著的影响,通常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因为在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的平动能增加,分子较易从固态或液态转向气态。
但对于一些溶质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压力:对于非气体溶质和溶剂来说,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较小,但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情况,压力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亨利定律描述了溶解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溶解度与溶质分压之间成正比。
5.共存物质:溶液中存在的其他物质也会影响溶解度。
添加其他溶质或溶剂会改变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溶解度。
三、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解度=质量分数×溶剂的密度/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指的是溶质分子的摩尔质量。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中溶解物质的重要性质,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本文将介绍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溶液溶解度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受到温度、压力和溶解物质本身的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以温度为例来介绍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1.饱和溶解度的计算2.溶液溶解度的单位溶解度的单位通常采用摩尔溶质在1升溶剂中的摩尔浓度表示,常用单位为mol/L。
3.实际溶液溶解度计算实际溶液的溶解度可以通过计算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来获得。
假设溶解度为s,溶质的质量分数为m,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ms,溶液的总质量为m+Ms(其中Ms为溶剂的质量)。
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质量分数 = ms / (m + Ms)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如下:1.计算质量首先需计算溶质的质量,质量的计算公式为:质量=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摩尔数2.计算溶液总质量溶液总质量等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两者质量之和。
溶液总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3.计算质量分数质量分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总质量三、溶液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1、也就是说,当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时,溶液是饱和溶液。
当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时,溶液是亚饱和溶液,溶质在溶液中未完全溶解。
溶液的溶解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比值来表示。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解度也越大。
但是,该关系并非线性关系,它受到溶质的物质特性和液相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附练习答案及答题规范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附练习答案及答题规范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题目已成为中考、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
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1、点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表示A物质在t1℃时溶解度为m1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表示在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m2-m1)g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表示在t1℃时,A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1-m3)gA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表示在t2℃,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4g。
2、线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陕西省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答案)

(2018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第189页32题)1.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C 0 20 40 60 80100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 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2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 ”或“B ”)。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填序号)。
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3)20°C 时,将191g 饱和NaOH 溶液蒸发掉10 g 水后,再降温到20°C ,可析出NaOH 晶体的质量为 。
(4)现有20°C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填“>”“˂”或“=”)20°C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 时含Ca(OH)2和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 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答案】(1)A (2)D (3)9.1g (4)˂ (5)降温结晶,过滤补充选题1.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1)交点K的含义是 。
(2)t 2℃ 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 1℃时,是( 选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 时的温度范围是℃ 。
(4)在t 3℃ 时,将40g C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1)t 3℃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 3℃ 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不饱和 (3)t 2 ~t 3 (4)37.5%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 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填写编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钡餐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牛奶 C.米粥 D.豆浆
3、根据图4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
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
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有晶体析出
D.t
2
℃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A溶液中得到A,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5、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6、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7、(1)汽油与酒精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2)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
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3)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当温度低于20℃时,溶解度:a ▲ b
(选填“>”“<”或“=”);
② t℃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加热至40℃
(a、b不分解,水分未蒸发),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b(选填“>”“<”或“=”)。
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
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3)分析t
1
℃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
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欲使
t
2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任填一种方法)。
9、现有30℃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KNO
3
的质量;③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④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
用序号填空:
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 ,不变的量有 在粗盐提纯的基本步聚是 、 、 。
中间这一步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 。
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 时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 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10、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 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
(2)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
操作 。
(3)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 g ,配制时应选择 (填10、50或100)mL 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
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1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
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 .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 .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
D .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13、现有M 、N 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 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 溶液还可以
再溶解N 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 、N 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14
A 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15、右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 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
入a 克A 物质和b 克B 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 .t 1℃时,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 溶液为饱和溶液,B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 .t 2℃时,A 的溶解度比B 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 .t 2℃时,A 的溶解度比B 的溶解度大,A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为饱和溶液
16、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 ____ b 物质的溶解度 (填 “>”、“<”或“=”)。
(2)将t2℃时a 、b 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_________,状态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A . B . C . D .
17.25℃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5gNaCl粉末,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将()
A.增大 B.不变C.减小D.无法判断
18.现有W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A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30%,可采取的方法有()
A.蒸发掉溶剂的二分之一 B.蒸发掉溶剂
C.加入 D.加入3gA
19.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5 g氯化钠和95 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5% B.15% C.20% D.无法判断
20.将100 g不饱和食盐水恒温蒸发水,直到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下列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 )
21要使w g 10%的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A.再加入10w g 固体NaCl B.蒸发浓缩成2w g NaCl溶液
C.蒸发掉一半溶剂 D.再加入2w g 25%的NaCl溶液
22.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23.右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点表示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M未完全溶解 D.无法配制
24、右图表示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
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Y都是易溶物质
(B)t℃时,X、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
1
“℃时X、Y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到t℃,X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比Y的多
(D)当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Y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2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2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
3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
B.t
l
℃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t
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
℃时变成饱和溶液
温度
甲
乙
甲乙
冰水
C
()
溶
解
度
(g)
D.t
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
℃时有晶体析出
27、(1)下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2)冬天,人们可在皮肤上搽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当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时护肤效果最佳。
欲配制50g80%的甘油溶液。
需甘油的质量 g,水的质量 g。
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答案
1-5 A A DDC 6、 B
7、酒精、溶解吸热、小于、等于
8、30、t1温度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不饱和、加容剂。
9、、、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玻璃棒、烧杯、漏斗、
较多固体时,余热
10、烧杯、加快溶解、左码右物、 95、 100、 42153
12、D、 13、B 14、B 15、D
16、小于、a 、B、A
17、B 18、B 19、A 20、B 21、B 22、D 23、B
24、D 25、B 26、A
27、0-t 、 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