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叶斑病的防治方法(黄瓜叶斑病图片)

合集下载

黄瓜病虫害实拍图片附显微镜镜检图

黄瓜病虫害实拍图片附显微镜镜检图

黄瓜病虫害实拍图片附显微镜镜检图
黄瓜叶斑病
黄瓜叶斑病发病原因:黄瓜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高湿易发病
显微镜下的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说明是真菌性病害
黄瓜靶斑病
显微镜下的黄瓜靶斑病病原菌说明是真菌性病害
黄瓜炭疽病
发生原因:高湿87%以上、温度24 ℃左右有利于发病,超过30℃发病受抑制
显微镜下的黄瓜炭疽病原菌说明是真菌性病害
黄瓜霜霉病
这个不需要显微镜大家都认识
黄瓜疫病
这个是卵菌纲低等真菌
黄瓜灰霉大家都认识
黄瓜菌核病很少见,大家用药大频繁病菌起不来
黄瓜枯萎病治不好的病
黄瓜枯萎病土传病害
黄瓜蔓枯病
虽然流胶但不是细菌性病害
这才是细菌性病害--黄瓜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圆斑病
黄瓜细菌性蚀脉病
比较少见
常见的病毒病基本无药可治
黄瓜生理性萎焉根系出问题了。

黄瓜叶片黄斑的区别(四种)以及防治办法。

黄瓜叶片黄斑的区别(四种)以及防治办法。

黄瓜叶片黄斑的区别(四种)以及防治办法。

黄瓜的棒孢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炭疽病这四种病害都会造成黄瓜叶片出现黄斑,但是这四种病害的发病症状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黄瓜叶片上四种黄斑的区别。

一、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病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症状主要分为小斑形和大斑形。

小斑形:发病初期呈黄褐色小点,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形,病健交界处明显,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淡黄色,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黄白色。

大斑形: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灰白色,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白色毛絮状物,为病原菌菌丝体。

病原菌: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属丝孢目棒孢属真菌。

菌丝体分枝,无色到淡褐色,具隔膜。

分生孢子梗多由菌丝衍生而来,单立,较直立,细长,初淡色,成熟后褐色,光滑,不分枝,具隔膜,大小为100-650微米×3-8微米,分隔数1-8个;分生孢子顶生于梗端,倒棒形、圆筒形、线形或Y 形,单生或串生,直立或稍弯曲,基部膨大、较平,顶部钝圆,浅橄榄色到深褐色,假隔膜分隔,大小为50-350微米×9-17微米,分隔数2-27个。

厚垣孢子粗缩,壁厚,深褐色。

展开剩余84%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办法,由于该病菌侵染成功率非常高,若超过3%的植株叶片发病后施药,无法取得满意效果,所以早期做好防护措施,及时施药是关键。

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叶片正、背面都要喷彻底,连续喷药3-4次,注意交替用药。

国内对于防治该病的药剂尚无系统科学地研究,也无防治该病的农药登记。

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结果,可以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喷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正常用量下对黄瓜安全,叶色正常,无药害斑,无缩叶、落叶或植株萎蔫现象;黄瓜定植后10-l5天,可用25%凯润(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

黄瓜叶子长斑,打啥农药好使?

黄瓜叶子长斑,打啥农药好使?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黄瓜叶子长斑,打啥农药好使?
假如某一个地区常年种植黄瓜,并且发生小黄点,严峻时叶片干枯,
对产量影响很大,用农药防治往往效果不好,请问是不是有什么特药的
农药好使些?
这是黄瓜种植区历年发生的常见病害,黄瓜小黄点又叫多主棒孢霉叶
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

农药防治难度不大,但是治愈后往往复发。


要发生可以使用唑类农药和铜制剂喷雾,一般两次喷施农药就可治愈。

例如阿米妙收加铜高尚就是。

也可以使用多福加苯醚甲环唑加铜制剂喷
雾。

要想不得病,主要就是早期预防。

前期使用阿米多彩或百菌清加铜
制剂喷雾,做到没有病时就提前预防,效果比较好。

第1页共1页。

黄瓜小黄点怎么防治

黄瓜小黄点怎么防治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黄瓜靶斑病、黄点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近年来发展成为黄瓜上最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病害之一,尤其是冬春季节黄瓜棚室栽培,棚内湿度比较大,黄瓜棒孢叶斑病极易发生,主要分为3种类型病斑:小圆点斑型、大斑型、多角形斑,其中发病较重的是小点斑型,黄瓜棒孢叶斑病是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严重时可扩散至叶柄、茎蔓,蔓延至果实。

小圆点斑型多角斑型病菌孢子一、为什么小黄点病这么难防治呢?1、危害大、传播快,主要危害中上部叶片,一旦发生就错过最佳用药时期,比较难防治。

2、重茬种植,廉价激素肥料过量使用,造成植株旺长早衰,抗病能力弱。

3、负载过重,营养消耗大。

过多留瓜,采收不及时,植株营养消耗过大,造成植株长势弱,抗病能力较差,容易造成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流行。

4、病害不好诊断:容易与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炭疽病混淆,甚至混合发生,导致不能对症用药,错过治疗最佳时期。

二、综合防治措施1、清棚清园:清理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掌握阴雨天气不打药,阴雪天气不蘸花,阴雨天不整枝打杈的原则,保证无病苗入棚,进棚前用菌统清600-800倍对棚膜、水泥杆、地面、铁丝等进行彻底消毒。

2、增强植株抗病力:増施棉籽壳、稻壳、豆粕、根优乐、蘑菇料、征土等富含纤维素有机质的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合理留瓜、及时摘瓜在结瓜期,我们一定要根据植株长势,合理留瓜,及时采摘商品瓜,避免营养过多消耗,科学合理施肥,避免激素类肥料,追施蓓美优质水溶肥等,避免旺长造成的营养消耗,可以用优调进行优化调节植株生长。

4、喷施保护性药剂,提前预防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提前喷施代森锰锌、恶唑菌酮、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百菌清等保护性的药剂,可以有效降低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5、对症下药,交替轮换用药①黄瓜棒孢叶斑病往往与炭疽病、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在混合发生,单一药剂很难防治住,在药剂方面可以选择嘧菌酯、苯甲·咪鲜胺、氟菌·肟菌酯、氟菌·戊唑醇、己唑醇、蓓力秀靶斑型、点吉靓等药剂轮换使用;②当混合发生细菌性角斑病时可以混合噻唑锌、喹啉铜、细无忧等细菌性药剂;③当与霜霉病混合发生时可选用霜脲氰、甲霜灵、烯酰吗啉、蓓力秀霜霉型、点吉靓等药剂防治。

黄瓜叶斑病怎么防治

黄瓜叶斑病怎么防治

黄瓜叶斑病怎么防治在黄瓜的种植中,有一种让不少菜农头痛不已的病害——叶斑病(全名叫棒孢叶斑病),了解到,曾经有菜农的园子遭遇了叶斑病,结果导致产量较往年减少了3成,收益大大下降。

接下来识别方法、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等方面给大家介绍黄瓜叶斑病。

黄瓜叶斑病怎么识别黄瓜叶斑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严重时病菌会向黄瓜的叶柄和茎蔓延。

黄瓜叶片感染叶斑病初期,正反两面都可能会出现黄褐色的小点,随着病情的加深,病斑逐渐扩大并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叶片正面的病斑凹凸不平,病斑中心为灰白色,外围为深褐色,叶片背面会出现黑色的霉菌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菜农会把炭疽病认作叶斑病,但是黄瓜炭疽病病斑上会逐渐出现黑色的小点,这是区别二者最重要的症状。

黄瓜叶斑病为什么多发黄瓜叶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气温较低时会潜伏在园内杂草、土壤、植物残体中,等待环境适宜变随风雨进行传播,从病菌侵染到发病只需要5天时间。

黄瓜叶斑病多发的果园一般都有以下缺点:白天温度在28-30摄氏度左右,且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在90%以上;种植密度大,通风透气差;多年连作,导致土壤病害较多;施肥不合理,日常管理中偏施氮肥;黄瓜叶斑病怎么用药黄瓜叶柄的发病比较迅速,所以用药一定要及时,在有3%叶片染病前用药有较好的治愈成功率,一般常用的药剂有: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40%腈菌唑乳油3000倍;41%乙蒜素乳油2000倍;用药一定要彻底,连续喷药3-4次,每次间隔一周左右,可以有效压制住黄瓜叶斑病;如果是大棚种植,可以考虑使用百菌清烟熏剂熏棚杀菌。

黄瓜叶斑病的预防方法由于黄瓜叶斑病发病速度快,一旦未及时用药防住,危害很严重,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或者自行留种时一定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植株进行,播种前最好使用杀菌剂浸种消毒;2、科学施肥,黄瓜种植前结合翻耕松土,增施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使用化肥,也要尽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保护地黄瓜叶部斑点性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保护地黄瓜叶部斑点性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特别是 叶部斑 点性病 害发生较重 , 农户不易识别 , 且 防治 效
则形 ,边缘明显 ,表面着生 少量灰霉 ,也可在花 、瓜、茎等 部位引起发病 ,造成 萎缩 、腐烂 ,表 面密 生淡灰褐 色霉层 。
2 综合 防治方法
2 1 选 用 抗 病 品种 .
果差 , 再加上在 防治 中使用药剂 不对 路 , 大量反复使用化学 农药 , 使农药残 留量高 , 对农 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此 , 笔者根据 田间调查情况 并查 阅相 关资料 , 将保护地黄瓜叶部
上海农业科技
2 1—3 02
保护地黄瓜叶部斑点性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李海生 - 蒋 春 z 张兴功, 唐玉林 t 郑 翔 (江苏省灌云县植保站 2 20 , 220 江苏省灌云县伊 芦 乡 农技站 22 3 ; 2 22 江苏省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2 20 ) 220
摘 要 :为 了解和 掌握 保 护地 黄 瓜叶 部斑 点性 病 害的 发生情 况 和发 生规 律 ,总 结 了保 护地 黄瓜 叶片上 容 易发 生的 霜霉病 ,细 菌性 角斑 病 、叶枯 病 、炭疽 病 、 叶斑 病和 灰霉 病 等病 害 的发 生规 律 , 并介 绍 了相 关的 综合 防治方 法 .以供 参 考 。
2 3 科学浇水 .
受叶脉限制, 呈多角形 、 褐色或黄褐色斑块 , 淡 湿度 大时, 背 面长出灰 黑色霉层 , 后期病斑连 片 , 致叶缘卷缩干枯 , 严重 的田块一 片枯黄 。 1 2 黄瓜 细菌性 角斑病 .
因保护地 黄瓜病 害发生 与湿度密 切相关 ,采用地膜覆
真叶初侵染时为鲜绿色水 浸状 斑 , 渐变 淡褐色 。 病斑受
叶脉限制呈多角形 , 灰褐或 黄褐色 , 湿度 大时 , 叶背溢有乳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与症状图谱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与症状图谱

黄瓜缺氮黄瓜缺氮症状缺氮初期,植株生长变慢,叶片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变得更清晰。

严重缺氮时叶片上叶脉凸起,果实变小畸形。

黄瓜缺氮病因栽培土壤砂性强,质地粗糙,容易缺氮。

因下雨或大量浇水,土壤中的氮元素以硝酸根形态流失。

土壤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使氮以铵态氮的形式挥发。

此外,氮肥施用不足、不及时或施用不均匀,秸秆肥施用过多(消耗大量的氮素)、灌水量过大等,都能造成缺氮。

黄瓜缺氮防治方法露地栽培时要增施有机肥。

覆盖地膜,防止氮肥流失。

发生缺氮现象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此外,可向叶面喷施0.2%~0.3%的尿素溶液,以此作为应急措施。

文章来源:知农网黄瓜氨气害黄瓜氨气害症状:黄瓜叶片受害多发生在生命活动比较旺盛的中、上部叶片。

首先叶片出现水浸状斑,而后叶肉组织白化、变褐,最终枯死。

受到过量氨气为害的黄瓜,突然揭去覆盖物时,则会出现大片或全部植株如同遭受酷霜或强寒流侵袭的样子,植株最终变为黄白色。

黄瓜氨气害发生原因:温室大棚内氨气大量发生并迅速积累,通常是由施肥不当直接造成的。

有些肥料可以直接产生氨气,如碳酸氢铵、氨水和新鲜鸡粪,如果把它们直接撒在地表,则立即就有氨气散出。

有些肥料是在土壤微生物或某些成分的作用下,间接的产生氨气,如尿素、饼肥、鱼肥、兔粪、硫酸铵等。

硫酸铵施到碱性土或施用过石灰的土中,也会释放出氨气。

在温室内发酵鸡粪及饼肥等,也会陆续的释放出氨气。

当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黄瓜产生危害。

如果不能及时的排除(实际上温室在大多数时间是不具备连续放风条件的,特别是突然揭开发酵中的肥料,几乎无法控制氨气对作物的侵害),就有可能造成氨气毒害。

黄瓜氨气害检测方法:技术和操作人员在进到温室大棚时,首先要注意室内的气味,以便及时发现。

当嗅出有氨味时,最好马上用pH试纸测试温室薄膜上凝结的水滴。

方法是:扯下1条试纸,蘸取膜上的水滴将试纸湿润,然后与色阶对比即可读出pH值。

正常情况下,棚膜水滴应为中性到微碱性,pH值为7~7.2。

黄瓜棒孢菌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

黄瓜棒孢菌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

Z i x u n t a i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近年来在许多蔬菜产区日趋加重。

因田间症状易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混淆,给正确识别和防治带来了困难。

1.症状识别: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发生在黄瓜生长中、后期,由中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幼叶发生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

田间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小型斑:易在低温低湿时出现。

病斑直径0.1-0.5厘米,呈黄褐色小点。

病斑扩展后,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病健交界处明显,黄褐色,外围颜色稍深、中部稍浅,淡黄色,叶片背面病部稍隆起,黄白色。

大型斑:易在高温高湿时产生。

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隐约有轮纹,湿度大时,叶片正、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黑色毛絮状物。

角状斑:多与小型斑、大型斑及霜霉病混合发生。

病斑黄白色,多角形,病健交界处明显,直径0.5-1厘米。

以上三种类型症状均可不断蔓延发展,后期病斑在叶面大量散生或连成片,造成叶片穿孔、枯死、脱落。

2.与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的区别2.1角状斑症状易与黄瓜霜霉病混淆,被菜农称为“假霜霉”、“小霜霉”,区别是:该症状叶片正、背两面病斑大小相同,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健交界处明显且病斑粗糙不平;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多交集成片,病斑很平,受叶脉限制为多角形,湿度大时叶片背面有灰色霉层。

2.2角状斑症状易与细菌性角斑病混淆,角状斑叶片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会生有灰黑色霉状物;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两面均无霉层,背面湿度大时产生白色菌脓,干后形成白痕。

2.3大型斑易与炭疽病混淆,区别为炭疽病病斑上会产生粉红色黏稠物。

3.病原菌及发生规律3.1病原菌黄瓜棒孢菌叶斑病为多主棒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棒孢属真菌。

分生孢子梗多由菌丝衍生而来,单生,较直立,细长,初淡色,成熟后褐色,光滑,不分枝,具1-8个分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叶斑病的防治方法(黄瓜叶斑病图片)黄瓜叶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12毫米,病斑边缘明显或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灰色霉层。

本文主要为大家讲解黄瓜叶斑病的防治方法以及黄瓜叶斑病的图片辨别。

黄瓜叶斑病的发病规律:
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及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及雨水传播,从气孔侵入,经7-10天发病后产生新的分生抱子进行再侵染。

多雨季节此病易发生和流行。

黄瓜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或用2年以上的陈种播种。

(2)种子用55℃温水恒温浸种20分钟。

(3)实行与非瓜类蔬菜2年以上轮作。

(4)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
多·琉悬浮剂600-7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保护地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用量每亩次200-250克,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隔7-9天,1次,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

通过以上小编介绍的黄瓜叶斑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图片,想必大家对于黄瓜叶斑病应该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希望大家在发现黄瓜叶斑病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