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模板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历史小论文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历史事件撰写的论述性文章,历史小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及论证三部分,缺一不可,论点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感悟来拟定,确定论点后,就要整理相应历史资料作为论据,以这些论据来论证论文观点。
下面学术堂整理了6篇历史小论文范文供参考。
历史小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关乎政治、文化、学术的公案由汉至今两千余年,对此评说不绝于史,众说纷纭有秉承儒学传统口诛笔伐者,认为这是秦始皇个人暴政的体现,是秦始皇个人的偶然冲动行为,几乎也是教科书的一贯定论也有对此存疑认为是夸大其事者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及许多学者的有关评论,整理出浅要观点。
一、史学界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自秦末汉初,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成为学术界和民间广泛用词:汉语大词典》对其解释为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蟠书坑儒史学大家剪伯赞先生的:秦汉史》专着作这样的评论: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是对文化之一般的毁灭,把之史记》所记载对四百六十余诸生的残暴坑杀,称之为坑儒之惨剧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里曾说过:近人有替始皇辩护的,谓被坑者不是儒生而是方士,我自己在前也曾这样说过,但这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本纪的原文细读清楚当今学者郭志坤在引用郭先生这句话时明确表态: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孔子之徒一直到最近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其作为面向21世纪高校课程教材读本也依然鲜明的写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是对文化的摧残,党校论文,同时也激起士大夫们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以上引自各家说法,说明焚书坑儒一直为史学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评判这是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严重摧残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大迫害,引起当时士人的反抗。
二、秦始皇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
秦始皇在他统一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焚书坑儒的办法来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的,而是奉行兼纳各家思想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对待儒生也是予以重任其表现如下:第一,在中央设置博士一职。
中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指导(后附例题及答案)

中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指导(后附例题及答案)2024年中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指导答题技巧+模板历史小论文,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作为一种训练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
一、基本特点历史小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1.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之别(1)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2)驳论题,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
2.命题的形式,一般有三类(1)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
评论的对象有人物、事件、制度、著作及现象。
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性质、制度、地位、影响、作用等。
(2)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
③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
3.评分的要求,大致有四条规则(1)字数限制,一般在200字以内。
(2)分层次划等第给分。
评定标准为: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
(3)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谨。
(4)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
二、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
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①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②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4.答题模板:(1)总结观点(2)寻找事例(寻找两个能证明观点的事例)(3)综上所述5.初中教材常见的观点类型总结(在材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内容,结合关键字确定考察的内容):(1)改革创新类:(如:大化改新、封君封臣制度)模板: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历史小论文答题模板

历史小论文答题模板一、引言。
历史小论文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究性文献,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展现作者对历史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深入思考。
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能力。
下面将提供一个历史小论文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文档创作者更好地撰写历史小论文。
二、论文题目。
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论文的题目,题目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研究价值。
在选择论文题目时,可以参考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进行选择。
三、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是论文的开篇,需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进行交代,同时还需要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概括性介绍。
在引言部分,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文献,来引出论文的研究问题,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做好铺垫。
四、论文正文。
1. 历史背景分析。
在论文的正文部分,首先需要对论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历史背景分析中,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展现作者对历史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深入思考。
2. 问题提出与论证。
在历史小论文中,需要明确论文的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证和分析。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同时还需要对不同的历史观点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展现自己的学术深度和广度。
3. 结论与展望。
在论文的结尾部分,需要对论文的研究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还需要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和展示。
在结论部分,可以对历史问题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展现作者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还需要对未来的历史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和展示,为历史学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参考文献。
在历史小论文中,需要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和引用文献,以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宋代文学论文模板(10篇)

宋代文学论文模板(10篇)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23)01017105作为一种富含批评意义的文学文本,文学选本在逻辑层面上可以被折解为物质外壳和理论内核:物质外壳是指选本赖以存在并承载其功能的文本样态,也就是选本的形态;理论内核则主要指选本的文学批评功能。
就选本形态而言,选家依照一定的择录标准将作品挑选出来之后,接下来就要以其中一种体例将作品编排成集,以其中一种文本样态正式呈现于读者面前。
通过对其中一历史阶段选本编排体例和文本样态的考察,我们可以观照此期选本编纂活动的进化程度及其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选本演进过程中的地位与价值。
宋代文学选本数量繁富、门类广泛、形态多样、特色明晰①,在其编纂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但目前学界对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尚无全面、系统之阐论,本文拟对此略作探析,以为美芹之献。
通过翻检现存宋代文学选本,不难发现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在继承前代选本形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与拓新。
具体而言,可以将其析分为单一形态与复合形态两种类型②。
一、单一形态:分体编录、依人系篇与分门别类单一形态具体包括分体编录、依人系篇与分门别类三种文本样态,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选本的三种基本形态。
(一)分体编录对文体的区分,源于人们对文学自身特质认识的深化,是文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较早明晰而具体地对文体进行辨析的是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在文中将文体分为四类八种,提出:“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1](720)此后人们对文体的辨析越来越细密,如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论及33种文体,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分文体为59类,徐师曾《文体明辨》分文体为127类。
而随着对文体区分与辨析的深入,文学选本亦将区别不同文体进行选编著录――即分体编录――作为最重要的一种编纂体例与文本样态。
在古人看来,选文编集,通过分体编录的方式为所收之文正名定份至关重要、无可轻忽,所谓“才量学文,宜正体制”[2](650)、“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3](77)。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模板

参考答案: 观点: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导致中美两国围绕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 地位展开争斗。(2分) 评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2分) 合理性:中国的崛起将会打破现有的力量平衡,冲击旧的国际体系规 则和美国的霸权地位。(2分) 不合理:①崛起的中国将成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②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承担更多的国际责 任; ③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④中国的崛起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规则; ⑤中国和平崛起,不会谋求世界霸权。(6分,任意四点即可)
d)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
精选课件
5
一、写作要求
论点: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
持的见解和主张。
观点
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史实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解决“怎样证明”。
论述
精选课件
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
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
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 起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精选明课件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1逻4 辑清晰;字数200字左右)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请回答: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个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 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精选课件
11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历史与文化等4篇文集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4篇篇一:历史与文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关于传统文化的事情,就像它一样多年孤寂却毫无喧闹,安静的等待着懂它的人,细细品尝。
一个关于我们民族兴衰的问题。
不难发现,我们并不注重历史文化。
我们的教育把历史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学子们几乎不关心这门科目,甚至是鄙夷。
唯一一科涉及历史文化的科目却受到这样的对待。
是因为历史既不用像英语花太多时间练习发音,也不需要像数理化拼命地潜入题海?可它需要一颗爱国的心,倾听的心。
她朴素大方,没有一丝急躁,慌张,只是静静站在那儿,低着头,时而抬起水灵的眼眸,轻踮着脚尖,向远处眺望,等着那个爱她的人,可是春去秋来,那个人还没来。
简单的说,我们并不爱国。
我们中国正在“哈韩哈日”,恨不得把韩国当作我们的的祖国,但是你们知道吗?韩国许多的文化是在中国学习的,像“学长”之类的词语,可是我们中国却鲜为人知。
这又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不注重历史的缘故。
我们把原有的中国特色文化给抹杀了,这是多么可惜啊!韩国的首都汉城又改为首尔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汉城似乎跟中国有联系,韩国人不希望自己的文化被渲染中国色彩。
一家商标专利事务所对五大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抽样查询显示,除中国香港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在抢注“少林”或“少林寺”商标,共发现117项,平均每个国家和地区10多项。
我们难道真的要看着这些文化一步步流向国外吗?当你到国外旅游时看见一个商标名为“少林寺”,产地不是中国,你是否会油然而生一种悲哀呢?最让人遗憾的是,先前韩国抢先注册“端午节”。
我们不妨仔细想想,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是如果韩国没有注册端午节,我们也是不会注重这样的一个没有假期的节日,现在米已成炊了,还能说什么呢?我想许多朋友都应该看过《我是金三顺》这一部肥皂剧。
在某个剧情中,金三顺选绿豆时,当看见产地是中国时,露出鄙夷的眼神,说“中国的不好!太便宜了。
”这句无心的话,揭露了什么?曾经的韩国是多么崇拜中国啊,在古代韩剧《大长今》也有一个剧情,中国的特派使到访,气氛特别隆重,就连韩国的皇上也对其格外尊重。
初中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相关推荐情的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本文就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应用引言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其并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
为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历史授课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时候受到一定限制,降低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为改善这种教学现状,初中历史教师就得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设计原则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该种教学方法可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效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可根据具体的课堂内容设计情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语言设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促使学生体验到人物与事件中包含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度。
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历史事件的记忆。
在情境教学中,需要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其对历史研究的感悟,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该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以人的活动和环境作为基础,以此才可创设出符合历史情境的教学要求。
可见,情境教学就应达到情感丰富与主题明确的要求。
唯有满足这两项要求,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情境在发现问题。
当然,情境教学方法,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以此才能升华其历史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创设情境展开教学。
在此期间,情境创设需遵循相应的原则。
首先,实用性。
遵循实用性是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关键。
唯有在此基础上,才符合情境教学模式的要求。
史记为题的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

史记为题的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史记为题的议论文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欢迎浏览阅读转发!史记为题的议论文作文1最近读了《史记》这本书,我们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国家。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了大量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自己的笔墨,为后世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夺目的画面。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
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无法超越也难以企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这部史学著作就是《史记》。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传统国学精品中,唯有《史记》是无以伦比的“百科全书”。
鲁迅先生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这部巨著是对历史发展的深刻总结。
他发表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见解,同时又对矛盾现实给予了有力批判。
这样一部既具中史学价值又具文学价值的著作的成功,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文学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学家的学习典范,而且也是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在文学上最伟大的成就是它那形神兼备、跃然纸上的人物描述,开拓了我国传记文学作品的先河。
它的成功在于采用文学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
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
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
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
抄材料(1分)
(1分)
三等 观点片面(1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0分)
分)
四等 论点不合理;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0分) 无论点(0分)
学习目标: 1.明确历史小论文的具体要求。
2.掌握历史小论文写作时的基本方法、基本思路。
3.逐步提高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表 达与交流的能力、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 的能力。
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 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 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 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 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d)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
一、写作要求
论点: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
持的见解和主张。
观点
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史实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解决“怎样证明”。
论述
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材料一: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
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
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
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
二、解题技巧
步骤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
步骤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
步骤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 提醒:1.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
2.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5年江苏历史高考)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 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9分)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请回答: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个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 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2015届南京、淮安三模)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 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 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 ;而欧洲的 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 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 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 停滞的状态?
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
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
(2015届南通一模)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全 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多角度论述。(7分)
2.选择型
(2015届盐城三模)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 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 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 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 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单极化、两极化 和多极化的关系”的主题,论证材料三的观点(9分)
观点: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
二、捕捉笔尖智慧——实战演练
演练1:(2015届扬州一模)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
国崛起的影响,无疑也是一个多解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
特色专题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二、评分标准
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
12分 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2分) (6分)
论证方面 (4分)
一等 开篇明确提出 按点给分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
观点(2分)
逻辑严密;表达流
畅.(2分)
二等 论证过程中提 按点给分 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
出观点;简单
不够,史论能结合。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请回答: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的“悖论”, 选择其中一观点展开论证。(9分)
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 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
3.总结型
(2015届南京、盐城一模)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 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基础篇
第四步是撰写成文:
历史小论文 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 证、结论。
a)论点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主题和小 标题,要明确、简练、不能含糊费解。
b) 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题目所给材料,相关历史事 实或自己的拓展性思考来说明论点;
c) 论证是用理论做指导,选取典型的事例或运用严密的 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点。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选择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述四原则分明
系统性原则: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论据充分, 论证有力,有逻辑性。
史论结合原则:紧扣材料,有史有论。 结构性原则:开史门论见结山合,;主结旨论明呼确 应; ,层 简次 明清 扼楚 要、 。 精炼性原则:逻用辑学要科清语楚言、,严论密从,史有 出“ 、历 史史 论味 结” 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