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和纳税》说课稿

合集下载

征税和纳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征税和纳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征税与纳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税收的基本特征、五大税种、我国税收的本质。

2.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征收对象和征收方式。

3.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违反税法的行为和处罚程度。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各种税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财政与税收、税收与公民生活等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向同学们介绍我国的税收特征和相关税种,使同学们树立一个科学理财观念。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爱国的体现。

公民既要有纳税意识,又要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关心税收的使用,做到权力与义务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税收的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种类、税收的本质难点: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算法、违反税法的行为、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案例法、讲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前一节课里我们讲解了国家财政的收入与支出,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的财政收入可以分为哪几类?生:税、利、债、费师:嗯,大家回答得非常好。

那么在这若干种收入中,哪一种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呢?生:税师:非常对,我们知道税收收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仅以2011年为例,我国的税收收入占了财政总收入的87%,而早年征收农业税时候这个比重就更高了。

那么在这里税收收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一下税收的相关知识,并一起来探究征税和纳税的现实意义及其必要性。

讲授新课:【一.税收及其特征】师:首先我先请大家帮我认一个字。

生:禾+兑=税师:正如刚才大家所说的那样,在汉语中这个“税”字由“禾”和“兑”两字组成,“禾”指农产品,“兑”有兑现,送达之意。

所以说把农产品送给国家就是“税”。

师:刚刚从我们中国文化的角度对“税”字作了较生动形象的描述,那么西方对赋税又有怎样的描述呢?A: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马克思(由此可见税收的重要性,因为税收提供了国家实现其职能的基本保证)B:所谓税收就是国家向居民无偿的索取——列宁所以通过刚才的文字讲解,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是税收。

高中政治必修一说课稿:征税和纳税

高中政治必修一说课稿:征税和纳税

《征税与纳税》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征税与纳税》。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征税与纳税》是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本框主要介绍了有关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知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本框题承接前面“国家财政” 这一框题,是对税收这一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深入解读,进一步研究了第三单元探讨的社会主义国家财富的分配问题。

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和整个《经济生活》教材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高一年级这个年龄的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情绪高昂,学习兴趣很容易带动起来。

大部分学生们由于缺少对经济知识的了解和社会阅历,对本框题所出现的新的经济词汇和经济生活内容理解能力不足。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框题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税收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

(3)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准确把握税收的基本特征和认识税收的作用,提高知识迁移及逻辑思维能力。

(2)能够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交接对之相应的处罚的实践参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2)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3)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根据高一新课程标准,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税收的含义;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政治《征税和纳税》教案设计

政治《征税和纳税》教案设计

政治《征税和纳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认识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税收政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税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难点:依法纳税的义务与权利。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我国税收收入增长图。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税收是什么吗?税收在国家经济中有什么作用?2.知识讲解(1)税收的定义与特点讲解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讲解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税收的作用讲解税收的作用: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调节经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某企业偷税漏税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家企业为什么要偷税漏税吗?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2)案例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吗?4.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税收与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税收与生活的关系,分享自己了解的税收知识。

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税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了解了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

我们要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履行纳税义务,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课后作业(1)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税收政策,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税收的定义与特点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走过的马路、使用的公共设施都是怎么来的吗?生:是国家建的。

师:对,那国家建这些需要什么?钱。

这些钱从哪里来呢?就是税收。

所以,税收就像是国家的一种收入,国家用它来为我们提供服务和保障。

师:你们觉得如果有人不交税,国家会怎样?生:可能会惩罚他们。

师:对了,这就是税收的强制性。

那如果国家收了税,又不给我们提供服务,会怎么样?生:那就不公平了。

征税与纳税 说课稿

征税与纳税 说课稿

第四课财政与税收第二框征税与纳税——说课稿第三课财政与税收第二框征税与纳税课题介绍: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政治学科,新课标人教版《经济生活》的第八课,第二框:征税与纳税。

我的教学设计有着这样的设计理念。

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与实践密切相关。

生活处处有经济现象,“学寓于生活”,老师在教授经济知识的过程,应该紧紧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相联系,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老师发挥好引导作用,师生共同探讨。

说课内容:本着这样的教学设计理念,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从这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说起。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的起点,也是学校各个教学环节的起点。

教材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大纲。

教师必须透彻的分析教材。

本着这个原则,我对本框的教材做了如下分析。

本框题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征税与纳税”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的内容是财政与税收。

在第八课第一框中的国家财政中,介绍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两大知识点,以此,我们知道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形式,从中得出税收及税收学习的重要性。

掌握税收的含义、特征、种类,做到依法纳税,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本单元的落脚点和归宿。

本框题是本单元的重要部分,因为它是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

税收不仅是财政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也是与人们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部分。

如个人所得税这是与我们个人息息相关的。

这对于我们理解生活的经济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目标】二、在分析完教材的基础上,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为教师提供一个明确的教学思路。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才能明确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要实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制定了三层目标:知识和技能方面:通过说文解字和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税收的含义、特征和种类,能够明确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会辨析主要的税收种类,能够树立起“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观念和意识。

征税与纳税-说课稿

征税与纳税-说课稿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二框征税与纳税——教案课题介绍: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政治学科,新课标人教版《经济生活》的第八课,第二框:征税与纳税。

本框既是第八课的落脚点,又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在《经济生活》这本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有国必有税,有税必有法,税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了解国家对税的征收和管理,还应该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

我主要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以经济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

说课内容: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从这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说起。

【教材分析】本框既是第八课的落脚点,又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在《经济生活》这本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框包含有两个目,第一目讲的是税收及其种类;第二目讲的是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实践性较强。

本节内容既明确了我国税收的基本特征,也展示了我国不同的税收种类,使学生们更多的了解有关我国的税收内容;让学生们认识到依法纳税不仅仅是一种义务,同时也是我们享有的权利,权利与义务的结合更易塑造学生们的公民责任感,使学生们明确何种行为是违反税法的举动,既是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保护。

【学情分析】经过之前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财政收入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知识。

学生的生活与税收息息相关,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税收有着联系,学生通过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也会对税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们依法纳税的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明确自己身上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在分析完教材的基础上,教学目标的的设定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目标上,我根据课标的要求,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有所提升,制定了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界定我国税收的含义,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税收的性质2.阐述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阐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征收对象和征收方式4.界定什么是超额累进税率以及怎样计算5.掌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违反税法的行为和处罚程度。

《征税和纳税》说课 (2)

《征税和纳税》说课 (2)

《征税和纳税》教案一、导入新课议一议中学生是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收入,不是纳税人,与税收无关。

学生讨论回答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与税收发生着联系,那什么是税收呢?学生看书思考,然后回答。

概括出税收的含义(幻灯片展示):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二、税收的特征通过三个案例探究了解其基本特征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案例探究1] 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众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实行)》。

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以上的纳税人必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否则难逃法律的制裁。

从这个案例中同学们能体会到税收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强制性。

2、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师:好!从纳税人必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否则难逃法律的制裁可以看出税收具有强制性。

那税收的强制性仅针对纳税人而言吗?国家能否随意征税呢?(学生:不能)。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国家税务机关必须强制依法征税,否则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是税收的强制性。

[案例探究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说过:“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用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这说明了税收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思考、回答:税收具有无偿性) 教师:也就是国家在取得税收收入时,需不需要那什么东西跟纳税人做交易啊?(不需要),所以税收具有无偿性。

过渡:税收具有强制性,国家又是无偿征收的,那么国家是否可以随意征收呢?[案例探究3]“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思考:这句话说明税收具有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回答:税收具有固定性)教师总结: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税率等,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国务院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依法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不能说是违反税收的固定性。

征税和纳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征税和纳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征税和纳税一、教学目标以及考纲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设计意图引出本课教学内容《税收》(二)、说文解字:税——禾和兑。

禾指农产品,兑有送达之意。

二字合在一起则为税,指的是社会成员向国家送交农产品。

思考:1.通过对“税”的解释你能说一说我国古代税收的基本来源和特征吗?2.从字义上看,你能说出来什么是税收吗?————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并回答问题。

点评税收的含义:主体目的凭借依据地位国家实现国家职能政治权利法律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案例:著名演员刘晓庆及其所办公司涉税案,已经北京、上海和深圳市等地税务机关调查终结。

自1996年以来,刘晓庆及其公司采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假申报,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等手段,偷逃税1 458.3万元。

税务机关已分别向刘晓庆及其所办公司送达了税务处理决定书,除追缴税款外,同时加收滞纳金573.4万元。

刘晓庆本人也因此案锒铛入狱。

刘晓庆偷税案曝光后,国内众多明星开始补缴税款。

通过这则案例思考:税收具有什么特征?————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税收具有强制性。

点评: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继续思考:税收还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无偿性和固定性点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征税和纳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征税和纳税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征税和纳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税收的本质2.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税种的基本构成要素4.了解增值税的内容及其作用5.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7.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二.能力目标1.能够准确把握税收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2.能够准确认识有关税收作用的理解能力3.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了解与之相应的处罚的实践参与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2.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并自觉遵守宪法,依法诚信纳税3.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1.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1.增值税2.个人所得税3.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教学方法围绕学生关注的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选取学生身边的比较典型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融入经济现象、经济问题中,融入到具体的背景材料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考大家一个问题,看大家是否关注时政。

今年12月1日,一个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新税种要开征了,知道是什么税吗?生:燃油税。

师:很好。

知道燃油税是怎么回事吗?(教师介绍)燃油税开征后,将取代公路养路费。

每升油的价格将增加30%的燃油税。

为什么要用燃油税来取代养路费呢?燃油税的开征将有什么作用呢?(多媒体播放开征燃油税的理由)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学习关于税收的知识。

讲授新课二、征税和纳税(多媒体)1、税收及其种类(多媒体)探究活动:东西方税收的共同特点。

(多媒体显示)税:汉语禾(农产品)+兑(送达)英语:tax money paid by cit izens to the government for public purposes引导学生从字义上探究什么是“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税与纳税》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二框《征税与纳税》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内容是经济活动中分配环节的深化,是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主要环节,通过对税收的基本理论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作用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国必有税,理解国家征税的必然性,理解经济活动参与者依法纳税的必然性,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最终为经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确立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税种的基本构成要素,了解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

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了解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把握税收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认识有关税收作用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了解与之相应的处罚的实践参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观念,并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做斗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确立依据: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本课最基本的理论。

只有理解税收的本质,才能理解国家征税的必然性,进而理解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自觉依法诚信纳税、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设置本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学难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确立依据: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目前影响最大的税种之一,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重点讲解的税种。

尤其是个人所得税是与公民直接相关的税种,中学生可能通过储蓄、购买彩票等途径接触这个税种。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税种,对学生认识依法纳税问题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教育意义。

二、说学生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本节内容相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可以采用很多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为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例为学生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讨论合作式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勇于思考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播放Flash 《中华税收史话》。

这个有趣的FLASH给我们介绍了从春秋开始的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征收的一些税的种类,可见在古代,税收就和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着,而我们生活的现时代,人们更是经常要与各种税打交道。

不仅工商企业、个体户要照章纳税,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也要为我的工资交税。

那么什么是税收?我国现在有多少种税?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违反税法的行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税收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一、税收及其种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需要思考的问题: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与国家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然后作答。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对于税收的含义要求学生从税收的征收主体、征税的目的、征税的依据、征税的凭借、税收的特点、税收的地位六个方面来细化把握。

通过细化分析,使学生对税收概念形成全面、明确的认识。

过渡:那么,税收作为财政收入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利、债、费)有什么不同呢?多媒体展示第三个问题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请大家想一想,税收是谁收的?如果有的纳税人不交税行不行?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评: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税收具有强制性多媒体显示列宁的化:““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并让学生从这句话中(特别是要注意“不付任何报酬”)概括出税收的另外一个特征。

税收具有无偿性
教师点评:在这里,大家要注意要无偿性是相对的,是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对整个国家来说是有偿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师:固定性在汉语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查词典,得出答案。

请同学们想一下,既然税收是国家强制并且是无偿征收的,那么国家税务机关能不能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学生讨论并得出答案。

教师点评:税收是固定的,但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具体的征税标准可以变化,与固定性不矛盾。

这正恰恰是税收固定
性的体现,税收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必须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并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

教师总结:以上就是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让学生阅读教材69页内容,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师:了解了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那么我国国家现在有哪些税种?下面我们来解决第四个问题: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有哪些?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有哪些区别?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从征税对象、纳税人、开征的意义与作用三个方面来把握。

学生通过看书找出主要税收类型,并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分析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区别,并发表见解。

注意1、关于开征增值税的意义与作用由于这个知识点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学生结合一个关于增值税方面的具体案例对学生分析说明2、开征个人所得税的意义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教师把这个知识点与前面学过的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结合起来。

这样易于学生理解深化。

师:以上就是我们对税收知识的一个掌握,接下来我们结合一组时事新闻图片,来认识一下奥运冠军邹凯依法纳税的故事:
为表彰邹凯取得的突出成绩,泸州市人民政府决定给予重奖,当邹凯得知消息后,向有关人员询问缴纳税收情况,泸州市地税局随后派出市局直属征收分局的2名同志,来到大会现场办税。

邹凯高兴地来到纳税台前,将60万元的现金支票交到税务员手上。

邹凯表示,自己的成绩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依法纳税是自己回报家乡人民应尽的义务。

请大家思考,依法纳税是不是只是奥运冠军的事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我们的共识是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多媒体显示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1)为什么公民应依法纳税?教师引导从税收的一般意义、我国税收的性质、税收的作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四个角度来分析
同学们思考并阅读教材,得出结论。

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依法纳税的行为,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对于这四种行为分别从表现、手段两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出口退税因为是高考经常出的考点,需要教师对什么是出口退税进行解释促进学生理解。

并对骗税和偷税进行区别。

教师提出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纳税人,是否就是积极履行依法纳税义务?学生认真思考,表述观点,阐明原因。

让学生明确我们不仅只有义务,还有权利,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教师活动:最后,我们来联系生活、体现生活,结合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来考虑这样的问题:
我们去饭店吃饭的时候该不该要发票?要发票有什么意义?如果饭店的负责人说:“如果不开票,就可以便宜点”。

我们该如何应对?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并多媒体显示知识体系
目标检测、反馈矫正小组讨论延伸探究
新授课完成后,学生质疑问难,而后进行目标检测,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材料型的探究题让学生就问题展开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小组讨论,并以小论文的方式呈现,着重开拓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本课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兴趣,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