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介绍
北京八达岭长城作文介绍

北京八达岭长城作文介绍
长城,世界著名建筑之一。
位于北京西北郊,北起山海关,南到嘉峪关,全长8851.8公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
长城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就在自己境内修筑了一条从黄河边到长江边的长城,后来形成了“万里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八达岭特区境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八达岭长城位于居庸关关城西南3公里处,因山势陡峭,难以攀登而得名。
它东连居庸关、南接慕田峪、西望明长城居庸外山、北临八达岭水库,是明长城向南延伸段。
八达岭长城海拔为1435米,山势险峻,易守难攻。
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以前的八达岭长城主要由一段宽4米、高4米的夯土筑城墙组成,墙身以不规则的方石垒砌而成。
从北往南依次有八个敌台和两个了望口。
由于敌台之间有城墙相连,故称“关隘”。
最北面的一座叫“南天门”,是一座3米多高的城门。
—— 1 —1 —。
八达岭长城介绍

八达岭长城简介
•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八达岭长城,可以看 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 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 雄伟壮观,令人叹止。
•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 • 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长城之一。这里是长城 • 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 • 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 • 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1569年至万历十 • 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 • 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7
பைடு நூலகம் 敌楼:八达岭长城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 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 下两层的敌台,
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 洞,下层为士兵住宿 和存放物资的房舍。 台堡的距离根据山势 和地形而设。一般敌 楼为两层,高10米、 长宽均10米。
墩台又称烽火台。墩台高五丈 ,周围建小城,高一丈五尺, 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 ,外设塌窖陷阱;门道上置水 柜,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 修台阶,以绳梯上下;每台有 火铳、火炮2门,有守卒10人 ,由附近城堡驻军防守,与城 堡组成一个纵深防御网。明成 化二年(1466年)规定举烽 办法,即敌人来百人以上一烽 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 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 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 炮。
战台:修筑于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 式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一。内可储兵器 、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大于敌楼。同时还储备一个月 的口粮和用水等。
这种战台设施,既 可出击,又可据守, 并可与长城上的城 台、敌台等军事设 施密切配合,以组 成密集的火力网, 大大地增强作战威 力,有效地阻击敌 骑进攻,在军事防 御上起着十分重要 的战略战术作用。
长城八达岭景点介绍

长城八达岭景点介绍
长城八达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延庆区的一段长城,距离北京市中心约70公里。
它是中国唯一经过修缮并对外开放的长城,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长城八达岭建于明朝时期,主要用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在长城八达岭游览,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城楼、壮观的城墙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长城八达岭景区包括了五大区域:拱门区、码头区、山顶区、野长城区和远山区。
其中,山顶区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那里有很多美景和古迹,如风景秀丽的湖光山色、富有传奇色彩的仙女山、再现明朝士兵建筑技术的城楼等。
长城八达岭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遗址,还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旅游胜地。
在长城八达岭,你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城市的融合。
这里拥有先进的旅游设施,如高端酒店、现代化餐厅、购物中心等,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总之,长城八达岭是一个既具有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又拥有现代旅游设施的绝佳旅游胜地,它将给你带来难忘的旅游体验。
八达岭长城介绍

八达岭长城介绍八达岭长城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它是中国最著名的两座古长城之一,以其漫长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形式而闻名。
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关口的市辖区,八达岭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八达岭长城始建于十五世纪末的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的宋天禄于万历三年(1575年)出任北京军马司长,接任后,宋天禄将八达岭长城列为当时最重要的军事防御建筑之一。
宋天禄强调军队士气和军事准备,他安排士兵以珠峰山(今八达岭)为中心,从西城门到东城门,对大臣和官方贵族的土地进行逐步建设。
他在林肯村建立了关口,并在深空处建起关口望城。
至明朝末年,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是一座十分传奇的建筑,它代表着当时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榆林小镇,它被认为是当时“万里长城”的上一级。
榆林曾是明、清两代宫廷特殊防御称号,被指定为“朝廷贡酒窖库”,它也由工程师重建,加上一条叫做“九龙湖”的古水道,现在的榆林已经成为八达岭长城的景点之一。
八达岭长城这座历史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当时高超的建筑水平,而且还反映出明清两代防御技术的发展进步。
经过几百年的建设,八达岭长城的地形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总体上它仍然与明清时期的样子保持较大一致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八达岭长城已经成为一座给中国历史留下深刻印象的山城,它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遗迹之一,也是世界遗产考察旅游的重要景点。
近年来,八达岭长城经历了多次修缮和翻新,游客们可以看到一座座古朴而又精致的长城,再现了明清两代的宏伟建筑景象。
八达岭长城的发展历程虽短,但其影响深远。
它不仅是中国防御工程的典范,而且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象征。
作为一座纪念建筑,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而又多样的建筑,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
从古至今,八达岭长城历经无数次的修缮、迁移、翻新,令其保留最原汁原味的外观,因此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
今天,八达岭长城已成为人们亲近古代历史的绝佳去处,也是很多人的梦想度假胜地,同时也受到了当代观光客的欢迎。
万里长城的详细介绍

万里长城的详细介绍
万里长城,又称“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皇帝在全国范围内修筑的一条玉牌石垒路线,长度达6000多里,是世界现存最长的军事防御工程。
万里长城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直到20世纪末,长城仍旧是一个辉煌的象征,也成为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遗迹。
整条万里长城的建设以西起山海关,东至渤海,穿过全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北京、河南、山东、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以及内蒙古部分蒙古族地区。
它建于毛坯以内,由45万多闸楼,22000多门拱地,3000多公里战壕,壕沟宽度达多达5米,深达8米,全部用毛坯砌成,堪称古代中华文明的杰作之一。
万里长城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它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人智慧,而且保护了国家和民族的辉煌文明。
今天,万里长城仍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聚集其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北京八达岭长城简介

北京八达岭长城简介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着称于世。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19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
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就经过此地,并在此处设立车站。
现有京郊旅游列车经停八达岭火车站。
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
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连绵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全长6,700公里,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
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
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
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是长城建筑最精华段,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
1953年修复关城和部分城墙后,辟为游览区。
经多次整修,可供游览地段达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敌台16座。
1961年3月“万里长城——八达岭”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中的第一名;1995年八达岭长城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京八达岭长城介绍

北京八达岭长城介绍
北京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长城的一部分,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东北部,距离市区约70公里。
八达岭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今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长城段落之一。
八达岭长城始建于公元1368年,历时约20多年建成。
它是一座筑在山脊上的石砌城墙,全长约12.7公里,拥有43个瞭望
塔和16个堡垒。
长城的主体结构由石头和砖块组成,大部分
石头都是当地的灰白色花岗岩,因此长城呈现出浓厚的黄白色调。
八达岭长城因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历史价值而备受游客青睐。
长城蜿蜒起伏,形成了很多独特的景点,如“凤凰展翅”、“任
尔东南西北风”等。
冬天,长城被白雪覆盖,形成美丽的雪景;夏天,长城周围山林郁郁葱葱,天然的绿色屏障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同时,八达岭长城还是登高远眺的理想地点,游客可以在长城上俯瞰周围的山峦和风光,尤其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山水美景。
除了壮丽的景色,八达岭长城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长城上有许多瞭望塔和堡垒,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系统的繁荣与衰落。
游客还可以参观八达岭长城博物馆,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修建过程。
八达岭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为了进一步保护长城的原貌和环境,现已设立了
景区管理机构,限制游客进入并规定必须跟随导游参观。
同时,八达岭长城也是国际驰名的运动场地,每年都会举办登山和长跑比赛。
总之,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是一处独特而壮观的旅游胜地。
无论你是对中国历史感兴趣还是想欣赏自然美景,八达岭长城都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地方。
关于八达岭长城的详细介绍

关于八达岭长城的详细介绍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八达岭长城!哇,好长啊!它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墙,是一条大大的城墙,像一条巨龙在山上爬呀爬的。
它可是古代中国人修的呢,修了好多好多年呀!老师说,八达岭长城是北京最有名的长城之一,长得真挺雄伟的,站在上面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呢!
我和小伙伴们也想去看看,老师说,八达岭长城修得特别结实,用的都是大石头,爬上去好像有点儿累,不过可以看到很漂亮的风景,像是爬山一样,咯吱咯吱的声音,特别有趣。
还有那里的箭楼也很特别,像一个大大的“房子”,古代士兵就是在这里守卫的。
长城上还有好多游客,大家都在拍照,我们也拍了一张好看的照片。
听说,如果站在长城上喊一声,声音能传得特别远呢!我大声喊:“长城真好看!”好像声音都飘得好远哦!哈哈,真是太开心了!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7
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
• 城墙:八达岭长城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大部墙顶 宽阔平坦,青龙桥一带,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 仅2米多。墙两侧用花岗岩石条包砌,最长石条达3.1米 ,重1.5-1.7吨。墙上体为3-4层城砖,用石灰膏粘接灌缝 。在坡度较大的陡峭地段,筑成梯道,便于上下。墙顶 两边有砖砌矮墙,外侧叫雉堞或垛墙,内侧叫宇墙或女 儿墙。垛墙为迎敌面,墙高1.7-2米,便于掩护人体。
敌楼:八达岭长城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 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 下两层的敌台,
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 洞,下层为士兵住宿 和存放物资的房舍。 台堡的距离根据山势 和地形而设。一般敌 楼为两层,高10米、 长宽均10米。
墩台又称烽火台。墩台高五丈 ,周围建小城,高一丈五尺, 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 ,外设塌窖陷阱;门道上置水 柜,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 修台阶,以绳梯上下;每台有 火铳、火炮2门,有守卒10人 ,由附近城堡驻军防守,与城 堡组成一个纵深防御网。明成 化二年(1466年)规定举烽 办法,即敌人来百人以上一烽 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 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 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 炮。
战台:修筑于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 式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一。内可储兵器 、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大于敌楼。同时还储备一个月 的口粮和用水等。
这种战台设施,既 可出击,又可据守, 并可与长城上的城 台、敌台等军事设 施密切配合,以组 成密集的火力网, 大大地增强作战威 力,有效地阻击敌 骑进攻,在军事防 御上起着十分重要 的战略战术作用。
八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简介
•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八达岭长城,可以看 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 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 雄伟壮观,令人叹止。
•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 • 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长城之一。这里是长城 • 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 • 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 • 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1569年至万历十 • 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 • 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