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的测量

合集下载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雨量多少的工具;知道雨量器的结构;会使用雨量强度表区分降水量的大小。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测量降水量,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要善于观察,产生对天气现象兴趣,并能在课后去能持续的对实际的降水量进行观察和测量。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记录表2、学生准备的材料:直筒玻璃杯或瓶子,胶带,尺子,剪刀,笔;矿泉水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哪些天气现象属于降水?(学生汇报)小雨、中雨、雪、冰雹2、刚才我们说的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如何才能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

(板书:降水量的测量)(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2、出示图一,你们看看雨量器结构(有哪些东西构成)学生汇报。

(集水漏斗、桶、玻璃管)3、出示图二,我们进一步看看玻璃管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有刻度)4、有刻度的玻璃管测量试管,当雨水流到测量试管,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外面的桶是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

因此雨量器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是集水漏斗和测量试管。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雨量器可以制作测量雨量的多少,雨量器这么有用,干脆我们也来做个“雨量器”。

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请看大屏幕。

(读一读)(多媒体:制作材料和工具)3、材料有了,怎样制作雨量器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制作步骤),仔细观察,第一步做什么?(为了让测量更准确,我们知道需要杯子的高度?)接着看,第二步做什么?(刻度杯的单位和刻度值的大小。

)第三步、第四步做什么?(刻度值如何粘在杯子上)第五步做什么?(写上小组名,并粘好)5、分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6、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测量降水量1、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制作好的雨量器,接下来就来测量降水量的的多少吧?2、学生会提问:没有降雨,如何测量?3、没有降雨,如何测量呢?学生思考,汇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并能够对降水量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雨量器的使用。

3.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雨量器、尺子、记录本等测量工具。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记录数据。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引入新课《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讲解并示范雨量器的使用。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量的测定

⒌降水量的测定
一、教材简析:
第一部分: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是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

活动开始时先了解气象学家是怎样观测和区分下雨的等级的。

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

如果用饮料瓶制作雨量器的透明杯子,应选择底部平的那种。

第二部分:降水量的观察与测量
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们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考虑到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

对照降雨等级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

对学生课外的不断观察和记录实行指导。

二、教学背景: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个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

降雨量的测定

降雨量的测定

降雨量的测定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

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

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

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

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如果你手边没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担心,利用一些常见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效果也相当不错。

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可选用大小合适的方便面纸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

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

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

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的距离)承接雨水。

雨停后,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雨量器的种类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

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

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量毫米数。

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测量

二、填空
1.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
2.根据雨下的快慢,气象台制定了雨量等级 表。( ) 三、选择
1.雨量等级以(
)小时内的降水量来计算。
A.6 B.12 C.24 D.48
2.昨天一天一夜下了90毫米的雨水,根据降 水量等级表,我们知道它是( )。 A.暴雨 B.特大暴雨 C.大雨 D.中雨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100-200毫 米
特大暴雨 大于200 毫米
24小时 小于10 10-25毫 25-50毫 50-100 的降水量 毫米 米 米 毫米
一、填空
1. 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 历中重要的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哪些 。
2.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 集水漏斗用来 ,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 是 。 3.我们可以用一个 子的外面要 。 4.气象学家根据 来做雨量器,在杯 ,来区分下雨的等级。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降水形式
雨量器原理
几种简易雨 量器
简易雨量器制作步骤
1、找一个直筒透明杯(或饮料瓶)。
2、用尺子在纸条上画好刻度,单位毫米。
3、将纸条竖直粘到杯外面,使纸条0刻度线和杯内底部对齐。
1、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 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 下雨的等级是无降雨、小雨、中雨还是大雨。 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3.中雨的降水量不能超过( A.50 B.60 C.70
)毫米。
D.25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测量
1、刻度要用毫米为单位; 2、刻度朝着粘的一面; 3、零刻度线要与测量的杯底保持水平; 4、制作雨量器过程讨论声音要小。
我们来测量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降水量。
注意事项
1)收集降水量的杯子尽量放在雨中央。 2)把水一次性倒进去,实验开始时扳下开关 3)实验结束后把模拟降雨器放回原处,收集 降水量的杯子从水槽中取出擦干外壁,小心 地放在桌上(注意要保存里边的降水量)。 4)将水槽中其他多余的水倒入桶中,擦干课
桌,完成实验。
尤溪县城关小学5)实验只做一,想好再动手。等级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 小于10 10-25毫 25-50毫 50-100 的降水量 毫米 米 米 毫米
100-200毫 米
大于200 毫米
降水量(毫米)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日期(日)

如何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

如何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

如何使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雨量计是一种用来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它在农业、气象学、水资源管理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雨量计,我们可以准确地记录雨水的降落量,从而更好地了解降水情况并进行有效的应对措施。

雨量计的类型目前常见的雨量计主要有翻斗式雨量计、荷斯特式雨量计和雷达式雨量计等。

其中,翻斗式雨量计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它通过一个漏斗装置将雨水导入一个瓶子或容器中,容器底部有一个翻斗,每接收一定量的雨水,翻斗就会翻转一次,记录倾斜的次数就可以推算出降水量。

如何正确使用雨量计1.安装位置的选择:在安装雨量计时,应选择一个离建筑物和树木较远的开阔地带,以避免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影响雨量计的测量准确性。

2.定期清洁维护:为了确保测量的精准性,雨量计需要定期清洁和维护。

在没有降水时也要定期检查,清除积水或附着的杂物。

3.记录数据:每天定时记录雨量计的数据,包括雨量计的读数和具体的日期时间。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4.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在记录数据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性,不要出现记录错误或遗漏的情况,以免影响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雨量计的作用雨量计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通过记录雨水的降落情况,可以为农业灌溉、城市防汛、气象预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农业中,根据雨量计的数据可以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在城市防汛中,可以及时了解降水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在气象预测中,基于雨量计的数据可以更好地进行天气预报和气候监测。

结语通过正确使用雨量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降水情况,为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各行各业的机构,都应该重视雨量计的使用与维护,并合理应用其测量数据,以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量对农业、水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测量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难点:降水量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及数据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测量仪器、实验材料等。

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对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降水量测量工具,记录测量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测量数据,讨论如何提高测量准确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8.板书(5分钟)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量的概念2.降水量的测量工具3.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50分钟教学情境分析:在《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课的教学情境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力求营造一个既轻松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 历中重要的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形 式有 雨、雪、冰雹 等。
2. 雨量器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 的集水漏斗用来 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 值就是降水量 。 3.我们可以用一个 直筒的透明杯子 来做雨量 贴上刻度 器,在杯子的外面要 。 4.气象学家根据 降水量的多少 ,来区分下雨 的等级。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日期(日)
11日是中雨 18日是小雨
12、13日是大雨 21、22日是中雨
17、我的雨量器
1、雨量器主要由( 内筒 )和( 外筒 )组成。内筒上口成 (漏斗形),用来( 收集雨水 )。外筒外面有(刻度 )。 2、测量降水量的多少要用(雨量器)测量,它是用来测量 降水量 (一段时间 )内累积( )的仪器。 3、测量降水量时应注意: (1)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 )、( 不受障碍物影响) 的地方,并保持( 水平 )。 (2)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 )和(结束 )的时间。 及时并记录降水量 (3)降水结束时,应( )。 4、( 中国 )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雨量器的国家。 5、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要( 先倒入一些水 )。 用雨量器測降水量时应注意,放置时筒口离地面( 70 ) 厘米。
二、判断
1.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 )
2.根据雨下的快慢,气象台制定了雨量等级 表。( × ) 三、选择
1.雨量等级以( C )小时内的降水量来计算。
A.6 B.12 C.24 D.48
2.昨天一天一夜下了90毫米的雨水,根据降 水量等级表,我们知道它是( A )。 A.暴雨 B.特大暴雨 C.大雨 D.中雨
3.中雨的降水量不能超过( D )毫米。 A.50 B.60 C.70 D.25
四、简答
怎样测出降水量的等级?
答:在下雨的天气里,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 24小时内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就可以确定 下雨的等级。
雨量器原理
下雪时的降水量怎么测量呢?
承雪口
几种简易雨量器
简易雨量器制作步骤
1、找一个直筒透明杯(或饮料瓶),高15厘米以上。 2、用尺子在纸条上画好刻度,单位毫米。 3、将纸条竖直粘到杯外面,使纸条0刻度线和杯内底部对齐。
思考
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可以吗?
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 小没有关系,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 高度。简易雨量器中没刻度部分可先倒 进一些水。
测量降水量时应注意:
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 方,并保持水平。 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降水结束之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用雨量器測降水量时应注意,放置时筒口离地面 (70)厘米。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冰雹
最近的一次降水是什么时候?
怎样判断降雨量的大小的?
可以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 时间长短来判断。 还可以观察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 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等等。
那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降雨量的大小?
降水的测量工具
雨量器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当好小法官
1.同形状的雨量器测量的降雨量是 不一样的。( ×) 2.雨量器上标的刻度从底部往上是 从0开始逐渐变大的。(√ )
选一选
1.以((4) )为单位计量降雨量更 为合适。 (1)米(2)分米(3)厘米(4) 毫米 ( 1) 2.降水结束,( )读数并记录降 水量. (1)及时(2)30分钟(3)2小 时后
星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雨量 20
(毫米)
40
30
0
0
0
0
等级 中雨 大雨 大雨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 小于10 10-25 的降水量 毫米 毫米
25-50 毫米
50-100 100-200 毫米 毫米
大于200 毫米
降水量 (毫米)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我们来测量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 小于10 10-25毫 25-50毫 50-100 的降水量 毫米 米 米 毫米
100-200毫 米
大于200 毫米
测量降水量记录降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