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测量降水量课件PPT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测量降水量》课件

大雪——暴雪 暴雪
24小时降雪量(毫米) <0.1
0.1~2.4 1.3~3.7 2.5~4.9 3.8~7.4 5.0~9.9 7.5~14.9
>10
拓展提高 确定十天的降水等级。
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并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量等级, 并绘制降雨量柱状图。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雨数据 。 提示: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区分降雨量的等级。
新知讲解
探索1
制作简易雨量器。
2.制作简易雨量器。
制作材料:直筒透明杯、刻度条、剪刀、透明胶带。
制作原理:直筒杯子起到了收集雨水的作用;刻度条起到了计量的作用。 制作须知: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新知讲解
探索1
制作简易雨量器。
一定要选用直筒、透明的 杯子来制作雨量器,而且 刻度要均匀。我们可以用 塑料瓶来制作。
的数据对比。
(4)各组同学在模拟降雨结束之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器材。
新知讲解 实验记录:
探索2 组别
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降雨量(毫米)
12
10
7
实验分析: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 雨量器中的高度。 实验结论: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注意: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且要加上单 位“毫米”。
新知讲解
探索1
制作简易雨量器。
下雨时把雨量器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保持水平。雨停之后, 通过外筒上的刻度,及时读出降雨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天气》第四课《测量降水量》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3、自制简易雨量器这个环节,很可惜的是没有让同学们准备好材料,没有具体让同学们动手亲 自做一做,只是说说就算了。应该说很可惜。
从学生效果方面讲,应该算是良好,学生知道了这节课重点与难点,基本内容算是知道了,就是 有的地方还不很细致。以后吸取这节课的教训,努力把课堂完善好。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问题启发式教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聚集:揭示课题 1.提问:这是什么天气? 2.讲解: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 一般以毫米为单位。气象学家通过测量降雨的深度来判断雨的大小。 3.谈话:用什么工具收集雨水、测量深度?
课堂练习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选取制作雨量器的容器要求是( )。 A.直筒透明 B.上宽下窄 C.不规则透明
3.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 )对齐。 A.杯子外底部 B.杯子内底部 C.杯子顶部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测量降水量》说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 内容《测量降水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 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 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测量降水量

坚持每天记录降雨量, 完善天气日历。
做好《测量风》学习准备
剪刀
直尺
铅笔
红布、指南针、订书器 方位图
测量降水量 三年级科学
聚焦
这是什么天气?
雨很密集
积水很深
降雨量
降雨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 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气象学家 通过测量降雨的深度来判断雨的大小。
怎样测量降雨的深度? 收集雨水
统一的测量标准
用什么工具收集雨水、测量深度?
测量工具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底要平,瓶口要宽, 瓶子是直的。
容器要有刻度。
不能太矮。
瓶身完全透 明,才能看清 液面高度。
测量降雨的工具:雨量器
探索一 制作雨量器
1.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2.制作刻度条。从底部开始用直尺画刻 度线,量程为0毫米至40毫米。 3.用双面胶将刻度条贴在杯子外壁(从 底部贴起)。 4.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
• 装满雨水 • 翻转倒水 • 次数变成
电信号送
到记录器
• 固态、液态 和混合性降 水的自动化 观测
• 全年降水实 时测量并上 传
翻斗式降水量传感器
称重式降水量传感器
拓展
课后,请你使用自制雨量器,连续测量十天的降雨量并 记录。参照“降雨量等级标准”,填写降雨等级。
根据连续十天的降雨量数据制 作降雨量柱状图。如果连续多 日没有降雨,可以查询气象台 的数据制作柱状图。
探索三 用自制雨量器测降雨量
24小时
研讨
一毫米降雨有多少?
研讨
一毫米降雨有多少?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如何测量它们的降水量?
雪
冰雹
比较自制雨量器和标准雨量器
2019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测量降水量

雨量器
探索 使用雨量器可以告诉我们下了多少雨
探索 制作简易雨量器 一起动手做一个简易的雨量器吧!
探索 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请同学上来演示实验!
提示:
1、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页面稳 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 3、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降雨量(毫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探索 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是什么等级的雨
使用方法: 简易雨量器24小 时收集到的雨水 是18毫米高,在 10.0~24.9毫米 之间,这场雨的 等级是中雨。
你会用了吗?
6个等级
研讨 思考以下的问题并回答
1、自制降雨量要注意什么?测量降雨量要 注意什么?
2、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
作业 使用自制的雨量器连续十天的降雨量
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连续十天的降雨量。并 记录在活动手册P10页第2个表格。 注意:24小时!
作业 使用自制的雨量器连续十天的降雨量
根据左边表中记录 的数据,制作一张 降雨量柱状图。
降雨量柱状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业 使用自制的雨量器连续十天的降雨量
降雨量柱状图
谢谢指导!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聚焦 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雨
冰雹 雪
聚焦 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地球上的水蒸发到 空气中后,有时会 形成降雨,再回到 地球表面。
思考: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么测量呢?
探索 使用雨量器可以告诉我们下了多少雨
思考:有毛毛细雨,有倾盆大雨。要怎样测量 下了多少雨呢?
2022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 测量降雨量》

1 制作简易雨量器
1.选一个直 筒透明杯。
3.在刻度条外 面贴上透明胶 带,用来防水。
2.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 使刻度条的0刻度线与容 器内部的底面对齐。(以 毫米为单位)
4.把雨量器放在雨中, 就可以测量降雨量了。
2 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1.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 3.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课堂达标
练一练
1.判断
(1)除了雨,雾也是降水的形式之一。( √ )
(2)气象学家,根据某一段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来区分下
雨的等级。( √ )
2.小刚用自制的雨量器测的,昨天的降水量为19,但忘记写
单位了,单位应该是( B )。
A.毫升
B.毫米
C.毫克
总结
测量 降水量
降水的形式 雨 雪 冰雹 ……
2022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
学习目标
1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 学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
降雨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观察
的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雨量。 4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更精确。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降水形式?
雨
雪
冰雹
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
到地球表面。降雨量是多少呢?我们怎么测量呢?
降水量是什么?
使用雨量器可以告诉我们下了多少雨。
有毛毛细雨, 有倾盆大雨。
我们可以把雨 水收集起来然 后测量。
到底下了多少雨? 需要有个统一的 测量标准。
气象站中的雨量器
雨量器是测量降雨量多 少的装置,常用的雨量器由 内筒和外筒组成。外筒是一 个不漏水的铁桶,内筒上部 呈漏斗型,用来收集雨水, 外筒外面有刻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测量降水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 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第4课《测量降水量》。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测量降水量》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 的第四课。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 量、记录降水量;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 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板块六、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师: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 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 的测量”,好不好?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要和我们告别了,我们听听它 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 共同分享成果。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 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4、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设计意图:阅读简易雨量器的制作步骤后,小组合作制作简易雨量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留 足时间。】
2.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到室外,各小组用喷壶模拟降雨,注意不 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取 雨量器上的刻度数。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组的每个人都读一次自己 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3.4测量降水量

第4课测量降水量(教材P47~49)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4.讲解:出示并讲解简易雨量器的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5.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并按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
(教学提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留足时间。
)6.展示汇报:引导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纠正错误。
探索二:使用雨量器1.过渡:制作好了雨量器,我们接下来就用喷壶模拟降雨,使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教学提示:视频播放正确使用喷壶和读取雨量器数据的方法。
)2.提问:看完视频,大家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5~10厘米的距离,均匀洒水;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取雨量器上的刻度数时,视线与雨量器内液面保持平行;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三次模拟降雨的降雨量,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1.小结:我们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多少。
我们首先要学会制作简易雨量器,然后通过测量模拟降雨量,学会使用雨量器,课后实测当地降雨量,记录并确定其降雨量等级。
2.提问: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预设:先让雨量器接的雪全部融化成水,再读雨量器上的刻度数。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量等级,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将连续十天测量降雨量作为拓展环节的内容,既让学生巩固了雨量器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将自制的雨量器测出的结果与气象局资料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通过绘制柱状图,学生会对这段时间的降雨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4课 测量降水量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共设计了8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
这是单元起始课,目的是明确学习的主题,在研讨中测查学生的前概念。
第2~6课为第二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对某一项天气特征进行观测研究,并能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天气。
本阶段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
第7~8课为第三阶段,是对记录了一个月左右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并了解天气预报的实际制作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是有生活经验的,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上。
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产生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使用科学工具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以天气日历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3年级学生对户外的教学和观察非常感兴趣,但对于长时间的记录任务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坚持,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变通。
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隐藏在每天的天气里,需要不断观察、仔细分析和认真总结。
本册教科书“科学家这样做”栏目介绍了竺可桢先生的故事,期望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
当然,也要在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每天关注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的变化。
教师可以在每日广播出操等户外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在使用观察工具上可以对材料进行改进,以方便携带,如“观测风”一课可以用纸巾代替小风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研讨
研讨一: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降雨量要注意什么?
(1)自制雨量器时,要将刻度条的零刻度线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2)测降雨量时的注意事项:
① 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 ② 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液面保持水平。 ③ 下雨时把雨量器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雨 停之后,通过外筒上的刻度,及时读出降雨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测量降水量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
单位:毫米
一、制作雨量器
二、测量降水量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以下赠品教育通用模板
前言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 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您的内容打在这 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 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您的内容打在这 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质的雨量杯内,读出降雨量 毫米数。
实验探究
观 看 视 频
制作简易雨量器
实验探究
制作简易雨量器
制作材料:直筒透明杯、刻度条、剪刀、透明胶带
制作原理
直筒杯子起到了收集雨水 的作用; 刻度条起到了计量的作用
制作须知 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实验探究
观 看 视 频
制作简易雨量器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 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 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 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 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交流研讨
研讨二: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降雪量,实际上是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 发生降雪时,须将雨量器的承雨器换成承雪口,取走储水器(直 接用雨量器外筒接收降雪)。 观测时将接收的固体降水取回室内,待融化后量取。
等级 零星小雪 小雪 小雪-中雪 中雪 中雪-大雪 大雪 大雪-暴雪 暴雪
24小时 降雪量 <0.1 0.1~2.4 1.3~3.7 2.5~4.9 3.8~7.4 5.0~9.9 7.5~14.9 >10 (毫米)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 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 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01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02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03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 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确定降水等级
降水量等级表 在下雨的天气里,用自制的雨量器 测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对照等级 表就可以确定下雨的等级了。
查询当地气象台关于这场雨的降雨 量等级报告,并和我们的测量结果 进行比较。
新知讲解
你能根据柱状图说出降水的等级吗?
11日是中雨 12.13日是大雨 18日是小雨 21.22日是中雨
目录
01
单击添加标题
02
单击添加标题
03
单击添加标题
04
单击添加标题
01 点击添加文字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 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 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 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 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 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课后拓展
确定十天的降水等级
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并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
确定降雨量等级,并绘制降雨量柱状图。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
日期 降雨量(毫米) 降雨量等级
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雨数据。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 雹等;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多少;认识了雨量器;动手制作简易 雨量器并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知道了如何确定降水以及 降雪量的等级。
(4)各组同学在模拟降雨结束之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探究
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实验记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降雨量(毫米)
12
10
7
实验分析
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实验结论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新知讲解
测量降水量
科学科教版 三年级上
新课导入
聚焦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降雨量是多少?我们怎么测量?
新课讲解
认识雨量器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新课讲解
雨量器的原理
雨量器的外表是一个普通的圆柱形的金属筒,筒口 离地面70厘米,分上下两节,上面一节是一个口径 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下面一节是一个圆柱形的筒, 圆筒里放着一个储水的瓶子,漏斗正好插在这个储 水瓶里。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 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 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 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 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 只保留文字。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实验探究
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
实验材料:自制雨量器、喷壶、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进行分组,每组5~6人,每组一个雨量器。
(2)各组将制作的雨量器带到室外,安置在相 对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3)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雨量器分布的多少, 不同地方的降雨量应有所不同,便于后期的数据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