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_氯化钾外渗案例

合集下载

有图有真相:9个触目惊心的药物外渗案例

有图有真相:9个触目惊心的药物外渗案例

有图有真相:9个触目惊心的药物外渗案例药物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出现水疱、溃疡、坏死。

严重者需进行外科清创、植皮,甚至丧失肢体功能。

本文收集了由丁香园论坛站友分享的 9 个药物外渗图片。

友情提醒:图片可能引起不适,文中已做处理。

有图有真相药物外渗有多可怕?案例 1:紫杉醇外渗外渗药物是紫杉醇;已签署特殊药物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知情同意书,病人坚决不同意打留置针;予硫酸镁湿敷。

案例 2:阿霉素外渗乳腺癌术后,3 周前应用阿霉素时因下床后导致外渗(足背处)。

当时局部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出院3 天后出现针眼处感染,患者未引起重视,自行在门诊诊治,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无效,后出现皮肤坏死,且逐渐增大。

<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案例 3:表阿霉素外渗男性患者,因右乳腺肿物住院。

术后给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d1、d8 化疗,第8 天入壶表阿霉素后病人诉输液部位肿胀、疼痛。

当时给予 2% 利多卡因封闭,2 次/日,3 天;硫酸镁冷湿敷 8 天;用葡萄糖、维生素B12、土豆片敷5 天;患肢抬高(右上肢外渗)。

后患者于家中自行应用七叶皂苷钠、土豆片、湿润烧伤膏等外敷,后逐渐出现水疱,现已破溃。

现在是 23 天,烧伤湿润膏 5 天。

<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案例 4:表柔比星外渗穿刺的是手背静脉,用药后出现外渗,当时护士按一般药物外渗处理,未引起重视。

3 天后出现手背肿胀及皮肤水疱样表现,予以硫酸镁湿敷及含激素药膏外敷。

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皮肤破损案例分析

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皮肤破损案例分析

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皮肤破损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3)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静脉输液外渗概述 (5)2.1 定义及分类 (6)2.2 发生原因 (7)2.3 临床表现 (8)三、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皮肤破损案例介绍 (8)3.1 案例一 (9)3.1.1 病情描述 (10)3.1.2 处理过程 (11)3.1.3 结果与反思 (12)3.2 案例二 (13)3.2.1 病情描述 (14)3.2.2 处理过程 (15)3.2.3 结果与反思 (16)3.3 案例三 (17)3.3.1 病情描述 (18)3.3.2 处理过程 (19)3.3.3 结果与反思 (19)四、案例分析 (20)4.1 溶液性质与血管特性 (21)4.1.1 溶液的渗透压 (22)4.1.2 血管的弹性与脆性 (23)4.2 注射技巧与操作规范 (23)4.2.1 注射部位的选取 (24)4.2.2 注射速度的控制 (26)4.2.3 注射角度的把握 (27)4.3 患者因素 (27)4.3.1 患者的年龄与病情 (28)4.3.2 患者的合作程度 (29)4.4 管道选择与维护 (30)4.4.1 管道的材质与类型 (32)4.4.2 管道的清洁与消毒 (33)五、预防措施与建议 (34)5.1 加强培训与教育 (35)5.2 完善操作流程 (36)5.3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37)5.4 定期检查与维护输液设备 (38)六、结论 (39)6.1 案例总结 (40)6.2 启示与展望 (41)一、内容概要本案例分析旨在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的皮肤破损问题,介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背景。

详细描述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原因及外渗的严重程度。

分析皮肤破损的具体情况,包括伤口的大小、形状、深度以及伴随的症状。

还将介绍治疗过程及效果评估,包括采取的护理措施、药物治疗及患者康复情况。

总结本次案例分析的教训和经验,以及提出对今后临床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护理不良事件液体渗漏范文案例

护理不良事件液体渗漏范文案例

护理不良事件液体渗漏范文案例一、案例经过。

那天呀,我像往常一样在病房里巡视。

3床的李大爷正在输一种挺重要的药水呢。

这药水是为了改善他心脏方面的问题的。

我当时还跟李大爷唠了两句,问他感觉咋样,大爷还笑着跟我说感觉不错呢。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不太对劲了。

我在经过李大爷病床的时候,眼睛就那么一扫,突然看到他输液的那只手有点肿,就像个小馒头似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走过去查看。

我仔细一看,发现输液的地方周围皮肤都有点发白了,液体在局部鼓起来了,这明显就是液体渗漏了呀。

我再看了看输液管,滴速倒是还正常,但是这渗漏可不能小看啊。

二、原因分析。

# (一)患者方面。

1. 血管条件差。

李大爷年纪大了,血管就像那用了很久的旧水管一样,又细又脆。

他之前因为生病,手臂上被扎了好多次针,这血管啊,就变得更加不好找,也更容易受损了。

就好比一个破旧的小水渠,水流稍微有点波动,就容易漏水。

2. 活动不当。

我后来了解到,李大爷在输液的时候,可能觉得手有点不舒服,就不自觉地动了动手腕。

这一动可不得了,就像本来就有点晃悠的小水坝,被轻轻推了一下,那里面的水(液体)就从薄弱的地方渗出来了。

# (二)护士方面。

1. 穿刺技术可能不够精准。

虽然我自认为当时穿刺的时候是成功的,但有可能在进针的时候,没有完全把针头放在血管最安全、最稳定的位置。

这就像是盖房子的时候,地基没打稳,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房子就容易出问题。

也许针头只是稍微贴到了血管壁,一开始没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大爷手的活动,就导致了液体渗漏。

2. 巡视不够密切。

我当时在病房里确实也有其他的护理工作要做,但是现在想来,我对李大爷的输液情况巡视得还是不够勤快。

如果我能多来看看,说不定就能在液体刚刚开始渗漏的时候就发现,而不是等到已经肿起来了才发现。

这就好比看孩子,不能光让他自己玩,得时不时瞅一眼,不然出了状况都不知道啥时候开始的。

三、处理措施。

# (一)立即停止输液。

1例高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微泵注射氯化钾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护理体会

1例高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微泵注射氯化钾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护理体会

1例高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微泵注射氯化钾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护理体会临床上静脉补钾常用于低钾血症及纠正电解质失衡,与口服相比具有起效迅速、疗效肯定的优势。

静脉补钾过程中,如果钾外渗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当,可致皮肤组织坏死。

氯化钾所致组织损伤早期真皮层病理变化特点是细胞炎性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化学物质作用于细胞膜,在细胞中积聚,代谢方式是与膜成分相互作用,降解反应是DNA的改变,使细胞变性。

2021年11月21日笔者所在科发生1例静脉泵入10%氯化钾30 ml+利多卡因60 mg液体外渗病例,由于发现氯化钾外渗后处理不得当,造成患者皮肤组织坏死,经补救措施及正确护理,患者皮肤组织坏死部位于2021年1月18日基本痊愈。

现将护理过程及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王某,男,91岁,2021年11月17日因“记忆力下降4年、活动困难半年,加重伴咳嗽、咳痰4小时”入院,门诊以“帕金森综合征、脑器质性精神病、慢支炎急发”收入笔者所在科,测T 39.8 ℃,P 104次/min,R 25次/min,BP 113/53 mm Hg。

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5年,帕金森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等。

部分辅助检查:中性粒细胞87.6%,红细胞数目3.64×1012/L,血红蛋白109 g/L,白蛋白31.8 g/L。

专科查体:神志清楚,无自主语言、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等高级神经功能检查不合作,双耳听力下降等。

11月21日晨7∶50,患者出现心率增快、气紧、喉中痰鸣,心电监护示快速心房纤颤,心率170~180次/min,给予对症治疗,同时复查血钾2.86 mmol/L,钠128 mmol/L,pH 7.42,二氧化碳分压3.91 kPa,氧分压7 kPa,实际碱剩余-4.7 mmol/L,标准碱剩余5.1 mmol/L,实际碳酸氢盐18.6 mmol/L,氧饱和度88%,给予面罩吸氧、补钾等措施,请心内科急会诊指导治疗。

1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氯化钾输液外渗致筋膜坏死事件的处理

1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氯化钾输液外渗致筋膜坏死事件的处理

1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氯化钾输液外渗致筋膜坏死事件的处理汤维萍;帅婷;向双琼;杜红;万明叶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下旬刊)》
【年(卷),期】2024(31)5
【摘要】报告1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氯化钾输液外渗事件的处置过程,为临床输液外渗致筋膜坏死事件处理提供依据。

护理要点包括运用RCA 2管理工具分析事件原因;运用伤口处理原则进行创面循证护理;运用循证方法,组建MDT输液外渗管理团队检索最佳证据并探讨整改方案,落实输液外渗补充培训。

2个月后,患者创面愈合,护士输液外渗相关处置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页数】4页(P116-119)
【作者】汤维萍;帅婷;向双琼;杜红;万明叶
【作者单位】长江航运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湿性愈合疗法用于氯化钾外渗致组织坏死1例的护理
2.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3.1例高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微泵注射氯化钾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护理体会
4.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研究进展
5.基于关联规则的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药物外渗护理不良急事件案例分析

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药物外渗护理不良急事件案例分析

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药物外渗护理不良急事件案例分析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将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或操作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

2008年ISMP公布了19类高危药物,包括所有抢救药物、麻醉剂、肌松药、抗凝溶栓药、催眠药、细胞毒性药、胰岛素、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高浓度电解质等,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输液外渗常有发生。

药液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为2.5〜15.0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5.0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疼痛。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有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15.0cm;循环障碍,疼痛程度可达中到重度。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因输液外渗导致组织坏死而发生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临床高危药物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患者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是护理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提高病情观察与判断能力的同时,如何预防和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外渗后积极处理预防不良反应发生非常重要。

举例1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女性,85岁。

诊断:心律失常,主诉发作性心悸3月,加重3天,既往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于今天9:05由急诊轮椅推住心内科病区。

患者来时神志清,精神差,活动能力好,医嘱给予甲级心电监护,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给予抗凝防血栓及药物转复治疗,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并嘱患者如有需求及时呼叫护士,输液侧肢体尽量减少活动,如有肿胀疼痛及时告知。

2.事件发生经过:9:45分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7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150mg缓慢静脉推注,10:00药物静脉推注完毕,心电示波:房颤,遵医嘱继续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46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600mg以10ml/h的速度泵入,11:10护士巡视病房发现患者右侧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皮肤红肿变硬、局部皮温高,疑为药物外渗,立即拔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皮肤外渗处给予毛巾包裹冰袋冰敷,14:00药物外渗3小时后右侧手背及前臂皮肤逐渐呈紫红色,持续冷敷24小时后改用50%硫酸镁湿热敷.。

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泵入氯化钾外渗的护理

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泵入氯化钾外渗的护理

2021年第7卷第9期Vol.7,No.9,2021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http ://OPEN ACCESS 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泵入氯化钾外渗的护理宋丽华1,冯丽2(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1.血液科;2.肿瘤科,江苏泗洪,223900)摘要:本文总结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泵入氯化钾外渗的护理经验。

患者外周静脉泵入高浓度氯化钾时,不慎外渗造成局部皮肤组织损伤。

在局部皮肤创面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加强患者全身护理,促进局部皮肤创面愈合。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前应充分评估,做好患者宣教,加强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知识认知和掌握。

关键词:骨髓瘤;氯化钾;外渗;创面;皮肤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709-1961(2021)09-0169-03Nursing management of drug extravasation duringintravenous pumping of potassium chloride ina patient with multiple myelomaSONG Lihua 1,FENG Li 2(1.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2.Department of Oncology ,Sihong County People ’s Hospital ,Sihong ,Jiangsu ,223900)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drug extravasation during intra⁃venous pumping of potassium chloride in a patient with multiple myeloma.The patient suffered from skin injury caused by drug extravasation during intravenous pumping of potassium chloride.On the base of skin care and wound management ,nurse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wound healing.Nurses should take overall evaluation before intravenous infu⁃sion ,enhance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drug extravasation.KEY WORDS :myeloma ;potassium chloride ;extravasation ;wound surface ;skin care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70岁,占血液恶性肿瘤的10%[1]。

静脉泵注高浓度氯化钾渗漏致皮肤坏死的分析与护理

静脉泵注高浓度氯化钾渗漏致皮肤坏死的分析与护理

静脉泵注高浓度氯化钾渗漏致皮肤坏死的分析与护理在临床上采用静脉补钾是纠正低钾血症及各种电解质的常用方法。

它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优点。

而在近几年使用输液微量泵泵注高浓度氯化钾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在临床得到广泛的使用。

但是,它同时呈在着渗漏导致组织坏死的并发症[1],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压力。

我科1例大面积脑梗伴脑出血病人,静脉泵注高浓度氯化钾的过程中,不甚渗漏导致组织坏死。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76岁,以“大面积脑梗伴出血”收住我科。

意识呈昏迷状,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为3mm对光反射迟钝,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期卧床,自理能力丧失,由于长期卧床,白蛋白29 g/L。

因病情恶化,遵医嘱抽血查血常规提示血清钾浓度为3.1 mmol/L,医嘱10%氯化钾50 ml静脉泵入,输注部位是右足内踝浅表静脉为输注点,速度为5 ml/h。

整个泵入过程顺利,未发现输液部位肿胀,渗漏,在拔出静脉留置针约半小时后,在留置针进针点周围出现面积约8×8 cm皮肤红晕,按压不退色,当时未作处理。

次日晨交接班时发现留置针进针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散在水泡,有少许渗液,皮肤呈紫红色并逐渐向周围扩散。

处理措施:利多卡因0.1 g加地塞米松5 mg作局部封闭,氨而碘消毒皮肤,保持创面最大无菌屏障,无菌注射器(1 ml)抽出泡内渗液,用凡士林油沙敷于发绀皮肤上,再用地塞米松10mg湿无菌方纱敷于油沙上,最后敷盖无菌方纱,整个肢体制动,适当抬高下肢,保持清洁,舒适,并给予保暖。

第三天,创面表皮剥落,有渗液渗出,进针点皮肤发黑,破溃,面积约2×2 cm,但周围呈紫红色的皮肤颜色变浅淡,右足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出现轻度肿胀,用无菌消毒剪轻柔剪去坏死组织,露出破溃创面,每天给予按上述方法换药每日两次,并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

经过15天左右的无菌换药,病员左侧下肢肿胀消退,紫红色的皮肤颜色逐渐恢复到正常皮肤,中间曾经发黑破溃的皮肤无继续扩散颜色渐渐转为淡紫色,破溃处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渐渐长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在2011年出版: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为治疗依据
做好KCL的输液安全
避免机械性损伤
做好穿刺前的静脉防护
加强巡视及交接班
正确选择安全的输液器具
1
避免机械性 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 皮下探测血管的次数,尽 可能一针见血
2 减慢输液速度,减小压 力,减轻对静脉内膜的 刺激
2.渗透压为800mmos/L
1.高渗漏性阳离子溶液
3.KCL呈酸性,PH4.0
A
药物的PH值
1.血液PH值7.35~7.45 2.PH6.0~8.0对血管内膜刺激小 3.PH<4.1,静脉内膜组织发生改变 4.PH>8.0,使内膜粗糙,容易形成血栓
B
药物的渗透压
根据液体渗透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危险性分为 1.高度危险:>600mosm/L 2.中度危险:400~600mosm/L 3.低度危险:<400mosm/L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导致静脉内膜改变。
时间:2016.07.05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2.给予25%硫酸镁溶液浸润4层纱布后湿敷患处,4~6小时更换。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的20~30CM 3.用科室常备的喜辽妥软膏,予以涂抹患处。 4.局部皮肤冷敷,24小时候后给予热敷。 经过以上治疗后,出院时,患者外渗部位皮肤外渗及肿胀基本消除。
给予输液外渗治疗的依据
由中华护理学会指导编写: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与实施细则》 第三部分第三节中:输液治疗相关并 发症预防处理细则,为治疗依据
B
操作前,使用喜辽妥软膏局部涂抹。喜辽妥 具有抗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
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C 操作前,让患者勿穿紧身内衣,导致肢体压 迫,影响血液回流。
能正确选择安全适合的输液器具
一次性使用精密过 滤输液器
精密过滤输液器,能去除微粒和碎 屑。减轻对静脉的刺激。从而防止 输液外渗。
选择正确的穿刺工具 的类型
案例分析
判断依据:
根据美国INS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发布的输液外渗的临床分级, 判断此患者为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2.5~15cm, 皮肤发凉,伴或不伴有疼痛。
判断依据
由此判断患者出现输液外渗,分级为2级。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
一、患者因素
患者在术前长期禁食,营 养缺乏,长期门诊输液, 导致了患者静脉条件差。
所以,我科平均每天可达 200袋+的自冲补液。
案例分析:
1床患者姚某,60岁,诊断:胆总管结石伴胰腺炎,术前患者 禁食禁水6天余,急诊长期输液6天。入院行ERCP术。术后遵 医嘱予以头孢,加贝酯,GIK,瑞甘,奥克,生奥定等药物静 脉输液治疗。给予患者右肘正中静脉留置针一根,当患者在输 液GIK时,主诉穿刺部位皮肤出现肿胀,并伴有局部疼痛,观 察发现水肿直径约10cm,红晕约3cm,触感稍硬。
当液体中所含的KCL在较短的时间内 大量或者迅速进入血管,可对血管内膜产 生不良刺激,会产生局部肿胀、发红以及 疼痛及输液外渗等反应。
处理方案及其原理
一、硫酸镁湿敷
二、喜辽妥外涂 三、土豆片外敷 四、冷敷与热敷
由于硫酸镁有高渗透压平衡原 理,能使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 在短时间内吸出、消肿,从而 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起到局部治疗作用。
三、注射部位
患者静脉留置的部位是右 手肘正中,此部位活动度 大,易弯曲,故易导致输 液外渗。
二、药物因素
患者在输液时,液体中含有 KCL。KCL属于刺激性强的药 物,会能导致血管脆性增大, 官腔变小或血流减慢,诱发外
渗。 四、其他原因
补液速度过快,对静脉的 刺激增大,易发生输液外 渗。
KCL的药理机制
ERCP患者在输注氯化钾时 发生外渗的案例分析
————WF,rjhospital
时间:2018.07.27
4、如何做好预防
2、案例分析
目录页
3、处理方案及其依据
1、科室目前的输液情况
科室目前输液情况——量大
科室平均每天有30~40台 全麻手术,包括普外科、 泌尿、妇科、骨科等。
普外科手术如ERCP、胆 囊、阑尾手术,平均补液 量为7~8袋/人。
3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 静脉,避开关节,手肘
部位。
李秀君.静脉滴注氯化钾的临床护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 探讨[J].天津护理,2012,20(2):102.
做好穿刺前的静脉防护
李秀君.静脉滴注氯化钾的临床护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探 讨[J].天津护理,2012,20(2):102.
A 操作前,采用局部热敷,可扩张表皮毛细血 管,利于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喜辽妥具有抗炎、促进水肿和 血肿吸收,仰制血栓形成和生 长、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 症状,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马铃薯内的胆甾烷衍生物茄碱 ,可渗于皮下组织及血管内, 加快血液流通起到较强的活血 化瘀、消肿止痛作用。
24h内冷敷,能收缩血管,减 轻水肿。 24h后热敷,使血管扩张,增 快药物吸收
治疗:1.立即停止输液,拔除留置针,重新更换静脉通路。
正确评估
1 治疗方案 评估
输液目的 输液速度 药物性质 -----PH值 -----渗透压
2 病人情况
评估
病程、病情 年龄 病人的活动状态 病人的配合程度 皮肤状况
3 穿刺部位 评估
皮肤状况 部位选择 静脉的弹性 静脉的能见度 穿刺的难易度
谢谢聆听
——仁济医院/日间病房/门诊11楼——
汇报人:王菲
PH<5或大于9,渗透压>600m0sm/L 的液体或药液,应避免使用头皮钢 针,使用留置针,以免引起外渗。
加强巡视做好宣教及交接班
一、加强巡视
二、做好交接班
三、做好输液患 者的健康宣教 标题文本四
加强责任心接班
告知患者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交代注意事项, 若发现输液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