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计算题

经济计算题
经济计算题

高中政治课中的经济计算题

焦作市第十二中学雷军利

从大纲版《经济常识》(“旧教材”)到课标版《经济生活》(“新教材”),计算题一直是高中政治课高考中经济部分选择题的重要题型,全国卷(全国卷Ⅰ、全国卷Ⅱ、新课标全国卷)近年甚至每年必考。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这道经济计算题都不是很容易。要拿到这宝贵的4分,有必要研究题型、掌握方法。

第一部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几乎所有类型的经济计算题,都是基于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大致只是两种情况:成正比或成反比。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相关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和掌握两种数量关系各自的计算方法。

一、明确相关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建议:相关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不必硬性记忆,可以在做题时临时“想”出来:

甲与乙两个量之间存在数量比例关系,

若甲增,乙亦增,则二者成正比;

若甲减,乙亦减,则二者成正比;

若甲增,而乙减,则二者成反比;

若甲减,而乙增,则二者成反比。

(当然,以数学上坐标系而论,这里只涉及第一象限的问题,其余不做讨论。)例如,讨论“本币通货膨胀率”与“本币兑换外币的数量”两个量的关系,可以这样“想”出来:

本币通货膨胀,膨胀即增(↑),本币贬值,本币兑换外币数量减少(↓),一增一减,故两个量成反比。

需要指出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到底是在讨论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能中途偷换概念。如上例,我们是在讨论“本币通货膨胀率”与“本

币兑换外币的数量”两个量的关系,不能研究到最后,却变成了“本币币值”与“本币兑换外币的数量”两个量的关系,那样的话,结论可能会正好相反,“反比”成了“正比”。

二、掌握两种数量关系各自的计算方法。

1.两个量成正比,即同幅增减。

如: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若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即成为原来的(1+20%);

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增加20%,即也成为原来的(1+20%)。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20%,即成为原来的(1-20%);

则商品的价值量也降低20%,即也成为原来的(1-20%)。

2.两个量成反比,即二者的增减变化情况互为倒数。

如: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成为原来的(1+25%); 则商品的价值量为原来的%

2511 =0.8,即减少20%。 ②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反比。

若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20%,即成为原来的(1-20%); 则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原来的%

2011-=125%,即增加25%。 注意:甲乙两个量成反比,固然是甲增乙减,但并非是甲增加若干即乙减少若干,而应以互为倒数计算。

如币值与物价成反比,币值下降20%,则物价成为原来的%

2011-,即1.25,涨幅为25%;而不能认为是“币值下降20%,则物价上涨20%”,那样计算绝对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 经济计算题的各种类型

经济计算题有多种类型,近年高考特别是全国卷集中考查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相关计算,另外,货币流通规律、汇率问题的考查也较多。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简言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视作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数。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加权平均数”,计算时必须考虑每一个个别劳动时间所对应的产量,而不是只把几个个别劳动时间简单地相加、平均。以公式来表示,就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一问题单独考查较为简单,可与其他考点如“劳动生产率”问题结合考查,往年高考只有如下一例。 2008年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 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B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2008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1+20%)=12(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

2011+=5(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仍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仍为10小时,故2008年M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812810125+?+?=7(小时)。

二、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总量的计算

这一部分的计算,内容最多最复杂,难度也最大。试题的基本模式是告知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变化,要求计算价值量、价值总量等等。

掌握这一部分的计算,须先明确以下几点,或可称之知识预备:

1.劳动生产率与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

?+++??+?+?+?丙生产者的产量乙生产者的产量甲生产者的产量产量间丙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产量间乙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产量间

甲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成反比。

2.生产者改变的只是各自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全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对某一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也不产生直接的影响。

3.注意识别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某生产者、某企业的生产时间、生产率当然分别是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而某国、某行业、某部门的生产时间、生产率则是社会劳必要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这里容易出问题的是“某部门”,有不少学生会将其理解认定为某一个生产者,这当然是一个错误。

㈠价值量

已知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求价值量,是最基本的计算,是进行其他相关计算的基础。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即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比较、计算:

练习1.2008年四川延考卷24.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

A.6元

B. 8元

C. 10元

D. 12元

练习2.2008年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㈡价值总量

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建议:在具体计算中可分别算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再求二者乘积,而不必如以下2、3两条以正比、反比简捷计算,以免出现纰漏,弄巧成拙。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但会改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故某一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与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其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2010年全国Ⅱ卷-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C】

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 】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3.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全行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以互为倒数的比例发生变化,故不改变全行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但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会改变某一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详下。) 练习

4.2009年全国Ⅱ卷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4.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会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又会改变该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因而某一生产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都有关系。

2009年安徽卷-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B 】

A.346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解析: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商品的价值量应为260×%3011+=200(元),甲生产者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其价值总量自然为400元。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C 】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解析: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商品的价值量应为上年的%2011+,即110元;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总产量应为上年的1+10%,即11万件;

故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应为1210万元。

㈢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总量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单位时间

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2007年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

A.2 80 40

B. 2 40 20

C. 4 80 20

D. 4 160 40

解析: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即1小时生产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1,则4小时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为4。

使用价值其实无法“量”化,因而在计算中,使用价值总量实际相当于单位时间内商品数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改变,都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但会改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故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㈣劳动者数量的增减、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增减,不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总量成正比。

2008年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影响价值总量;劳动者数量增加10%,价值总量因之增加10%。

㈤价格与价格总额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格总额=单位商品的价格×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但在供求关系等因素的

影响下,价格又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因此,在相关计算中,一般不考虑价格与价值、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的差别,可分别等同视之。但也见有个别题目明确设置条件为价格未随价值变化........

,计算时当然就需要注意价格与价值、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的差别。

在单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格总额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A 国2009年生产甲商品10亿件,价格总额为360亿元。如果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0年甲商品的价格总额为 【C 】

A.180亿元

B.360亿元

C.540亿元

D.720亿元 解析: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甲商品的产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商品的价值总额保持不变;但既然单位商品的价格不变(题目标明“其他条件不变”),故其价格总额因产量增加而增加,即在这里,商品的价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为360×(1+50%)=540(亿元)。当然,这道模拟试题的设计并不十分成功,因为缺乏明确提示,很容易让考生忽视要求计算的是价格总额而非价值总额,误入陷阱。

2008年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 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 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 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 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C 】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2008年M 商品的产量因劳动者数量增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为10×(1+10%)×(1+10%)=12.1(亿件);

价值量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降低,为10×%

1011 =11100(元), 价格保持不变,仍为10元;

故2008年M 商品的价值总额为价值量×产量=11

100×12.1=110(亿元)。(当

然,也可以这样计算:2007年商品价值总额×(1+劳动者数量增加比率)=100×(1+10%)=110(亿元),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影响价值总量,不予考虑;只须考虑劳动者数量增加对价值总额的影响。)

价格总额为价格×产量=10×12.1=121(亿元)

在本题中,2007年M 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故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2008年,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量下降,但价格并未随之下降(题目标明“其它条件不变”),因而出现了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不再相等的情况。

此题可与前引2008年宁夏卷12题对比。

三、交换价值的计算

所谓交换价值,是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量的比例。这是大纲版教材《经济常识》的内容,而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已不再讲,往年高考也只有大纲版试卷的两例。

商品的交换价值与商品自身的价值量成正比,即与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其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交换价值与等价物的价值量成反比,即与等价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与等价物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建议:以上数量比例关系不必硬性记忆,理清如下关系,是“正比”还是“反比”自然明确。商品自身价值下降,能交换的等价物减少;商品自身价值增加,能交换的等价物增多。等价物的价值下降,商品能交换的等价物增多;等价物的价值增加,商品能交换的等价物减少

例: 1件A 商品=2件B 商品,

⑴如生产A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则1件A 商品=2×

%2511 =1.6件B 商品

验证:A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其价值量下降,交换的B 商品减少。

⑵如生产B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20%,则1件A 商品=2×

%2011-=2.5件B 商品

验证:B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价值量下降,A 商品交换的B 商品

增多。

近年高考考查交换价值计算的两道题,相关数量的变化设计为“提高一倍”、“减少一半”,较为简单,可不必列式计算,只要把握相关数量比例关系,就能“想”出答案。

2007年全国卷I -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 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 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C 】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黄金的价值量下降为原来的一半,1克黄金能交换的白银自然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即1克黄金=4克白银;5件A 商品能交换的黄金自然增加为原来的2倍,即5件A 商品=4克黄金;故5件A 商品=16克白银。

当然,更为简单的解法是: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黄金价值量的变化,只改变黄金与白银、黄金与A 商品的交换比例,而不影响A 商品与白银的交换,二者仍以去年的比例即“5件A 商品=16克白银”相交换。

练习5.2009年江苏卷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 】

A.2

B.4

C.8

D.16

四、货币流通规律与币值、物价的计算

1.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受经济规律支配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价格水平待销售的商品数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待销售的商品数量×价格水平)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牢记上述公式,并把握相应数量比例关系,相关计算应不成问题。

2007年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的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C 】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亦增长10%。

2.实际发行的、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并不一定相符,会出现币值和物价水平的变化。

2011年安徽卷-3.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内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D 】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解析:通过计算,可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500亿元;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⑴币值与物价的计算方法: 币值=

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

实际发行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物价=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 例:流通中需要货币量为1000亿元,实际发行1250亿元,则币值为1000/1250=0.8,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0.8元,贬值20%;物价水平为1250/1000=1.25,原来售价1元的商品现售价应为1.25元,上涨25%。

建议:上述公式不必硬性记忆。只需明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实际发行的、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两个数值,判定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还是纸币升值、物价下跌,币值与物价水平的计算,都是取上述两个数值的比值,区别只在于取谁为分子、谁为分母。

如实际发行的货币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判定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则币值<1,计算时当然是小数为分子,大数为分母;物价水平>1,计算时当然是大数为分子,小数为分母。

如实际发行的货币量少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判定纸币升值、物价下跌,则币值>1,计算时当然是大数为分子,小数为分母;物价水平<1,计算时当然是小数为分子,大数为分母。 ⑵物价涨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多发行的货币量超过需要、

例:某国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多发行300亿元,造成物价上涨5%,则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00÷5%=6000(亿元)。

⑶物价水平与币值成反比。 纸币升值,物价下降,物价水平=

纸币升值率+11,币值=物价降幅-11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物价水平=纸币贬值率-11,币值=物价涨幅

+11 例:如纸币贬值20%,则物价水平为

20%-11=1.25,即物价上涨25%。 ⑷通货膨胀率=基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率即物价涨幅 币值=)

物价涨幅通货膨胀率(11+ 例:如通货膨胀率为25%,即物价涨幅为25%;币值为

%

2511+=0.80,即贬值20%。

3.上述计算的综合: 例:2008年某国待售商品2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15元,该年度货币流通次数为3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该国政府多发行了250亿元该国货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当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分别是 【D 】

A.25% 25%

B.30% 35%

C.80% 75%

D.20% 25% 解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

15200?=1000(亿元) 多发行250亿元,即实际发行的货币量为1250亿元,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币值=

12501000=0.8,贬值20%;物价水平=1000

1250=1.25,上涨25%。

五、互补商品与替代商品的相关计算

相关计算,往年高考只见2007年海南卷考查过一次。

2007年海南政治卷2.假定当A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 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 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 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 商品的需求数量 【B 】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解析: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人们在减少对A商品互补品的需求的同时也相应减少对A商品的需求;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则人们会增加对A 商品替代品的需求,A商品需求减少。故题目中出现的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为30单位,所谓“变动”,都应是减少,合计减少50单位。

六、企业利润的计算

有关企业利润的知识,只见于“旧教材”《经济常识》,但作为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现象,学生确有必要掌握。故而虽然“新教材”《经济生活》已不明确涉及,近年新课标高考却也有考查。

利润问题本身的计算较为简单,可结合其他计算如汇率、利率考查。

须明确: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注意:企业生产成本当然包括购买原材料价值、机器设备折旧,而员工工资、贷款利息也应计入成本。

2010年海南卷-7.假设中国某企业每年出口额均为1000万美元。2005年,1美元=8.21人民币元;2009年,1美元=6.82人民币元。该企业2005年的国内生产成本为8000万人民币元,2009年比2005年降低了10%,则该企业2009年的利润是【B】

A.210万人民币元

B.-380万人民币元

C.-1180万人民币元

D.1390万人民币元

解析:该企业2009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820万元,国内生产成本为8000×(1-10%)=7200(万人民币元),故其利润为6820-7200=-380(万人民币元)。

练习6.2008年重庆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练习7.2009年辽宁、宁夏卷-12.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A.29.2万元

B.32万元

C.39.2万元

D.42万元

练习8.2011年全国卷-24.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 【 】

A.6%

B.10%

C.12%

D.15%

七、股票价格的计算

这一问题只见于大纲版教材《经济常识》,也只见大纲版高考卷有考查。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牢记公式: 股票价格=银行利息率

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预期股息率股票面额? 注意:①区分股票价格(股票交易时的实际价格,处于变动之中)与股票面额(在公司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数额,固定不变)

②区分预期股息(金额)与预期股息率(百分比)

③这里的银行利息率是指存款利率,不是贷款利率。

2006年四川卷-24. 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B 】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 解析:(%2%3-%

2%3)×100×1000=30000 2006年全国Ⅱ卷-25.股票W 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测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为4%。一投资者以10000元购买股票W ,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的数量为【C 】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解析:10000÷

%4%51?=8000 注意:这里的5%当然是股息率,绝不能误认为是股息。

练习9.2011年四川卷-25.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为流通股,共5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000万元。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约为 【 】

A.18.46元

B. 21.33元

C. 23.08元

D. 24.75元

八、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实际只考察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其“起征点”及税率表1980年以来曾多次调整。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执行的税率表如下:

高考考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此税率表当然会给出,当然不需要记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三险一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高考试题中的相关计算如无明确提示就不必考虑这一问题。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关键在于理解、掌握“超额累进税率”,这其实是一个数学上的分段函数问题,必须要弄清楚各级税率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建议计算时根据上表画出如下的示意图以便计算(以月工资、薪金所得15000元者为例,不考虑“三险一金”问题):

⑴已知工资收入求个人所得税:

如某人月工资收入15000元,其中3500元不用纳税,1500元按3%、3000元按10%、4500元按20%、2500元按25%纳税,则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3%+3000×10%+4500×20%+2500×25%=1870(元)

在计算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超过……元至……元的部分”都是以3500元(起征点)为起点的。如应纳10%的部分是比3500元超过1500元至比3500元超过4500元的部分,这一段即该人收入中5000-8000元部分,计3000元,而绝不是4500元。这一点是整个计算过程的关键所在。

⑵已知个人所得税求工资收入

例析:某人月纳个人所得税500元,求其月工资收入。

月纳500元,当然超过45元(月工资收入5000元应纳税额),其月工资收入不会少于5000元;也超过45+300元(345元,月工资收入8000元应纳税额),其月工资收入不会少于8000元;但不超过25+150+900元(1245元,月工资收入12500元应纳税额),其月工资收入不会超过12500元;故其月工资收入在8000-12500元之间。

以其月纳个人所得税额500元减去45+300元(345元,月工资收入8000元以下部分应纳税额),余155元,此155元即其收入超过8000元部分应纳税额。以155元除以这一部分适用税率20%,155÷20%=775(元),此775元即其收入超过8000元的部分,故其月收入为8000+775=8775(元)。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往年高考有不多的几次考查,其中还包括一份数学试卷。当然,题目中涉及的起征点、税率表各依当年规定。

练习10.2000年高考数学卷(文史类)-6.《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8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超过800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进计算:

某人一月份应交纳此项税款26.78元,则他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介于【】

A.800~900元

B.900~1200元

C.1200~1500元

D.1500~2800元 练习11.2011年天津卷-11.假定小张和老赵某月的工薪收入分别为1900元、5000元,结合表1,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

的是 【 】 表1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指个人月工资、薪金所得减去2000元以后的余额

A.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具有累进性质

B.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小张该月不用缴纳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D.老赵该月应缴纳450元的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

九、存贷款利息的计算

利息的计算较为简单,近年高考较少出题,多与汇率结合考查。

利息=本金×利率×存贷款期限

注意:①明确题目设问是本息合计还是只计算利息;②是否计算复利(题目未明确标出计复利,则不计)③存贷款期限,半年当然按

2

1年计算,三个月当然按41年计算。 例:现行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活期 0.50%,半年期3.30%,一年期3.50%,三年期5.00%。

存1000元,三年期,不计复利,得利息1000×5.00%×3=150.00(元) 半年期,得利息1000×3.30%×2

1=16.50(元) 活期存一年,按季结息,计复利,本息合计:

1000×(1+0.50%×4

1)4≈1005.01(元) 练习12.2009年上海政治卷9.农民工小张返乡创业获得当地银行40万元贷

款支持,贷款期限2年,贷款年利率5%。如果按复利计算,贷款期满时小张须支付的贷款利息为【】

A.2万元

B.4万元

C.4.1万元

D.4.2万元

练习13.2007年北京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十、汇率的计算

1.明确升值、贬值的涵义,分清本币汇率与外币汇率,理清是本币升值(外币贬值)还是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本币兑换更多的外币,外币兑换本币减少,表明本币升值(汇率升高),外币贬值(汇率跌落);

本币兑换外币减少,外币兑换本币增多,表明本币贬值(汇率跌落),外币升值(汇率升高)

练习14.2009年广东政治卷-8.右图(人民币元/100美元)表明【】

①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②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③A点到B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练习15.2008年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2.本币汇率的涨/跌幅度即兑换外币数额的增/减幅度。

2009年四川卷-26.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A 】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

解析:1000美元原来可兑换人民币8000元,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20%,即比原来少兑换20%的人民币。

练习16.2005年全国卷Ⅲ-25.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3.本币汇率与本币的币值成正比,与外币的币值成反比。

2009年海南卷1.假设2007年1单位M 国货币/1单位N 国货币为1∶5.5。2008年,M 国的通货膨胀率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B 】

A.1∶4.95

B.1∶5

C.1∶5.6

D.1∶6.05

解析:2008年M 国的通货膨胀率10%,即其币值为2007年的

%1011+,与N 国货币的汇率应为1∶5.5×%1011+,即为

1∶5。

4.本外币相兑换,其汇率变动情况成反比。

例: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8∶1,即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当然即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则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原来的

%

2511+=0.8, 贬值20%,即1美元兑换人民币为8×(1-20%)=6.4(元),也可以这样计算8×%

2511+=6.4(元)。 5.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其本币汇率成正比,进口商品价格与其汇率成反比。 例:接上,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即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0%,一件商品从中国输往美国,对中国而言这是出口商品,其在美国售价应提高25%;对美国

而言这是进口商品,其售价应是原来的%

2011-=1.25,当然也是提高25%。 建议:涉及商品价格与汇率的“复式”计算,可分步进行,先计算得出变动后的汇率,再以变动后的汇率计算商品的价格,不建议如上以正比反比求之,以减少失误。

例:我国与M 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2005年一件240元人民币的甲商品出口到M 国,本外币之间的汇率为8∶1。到2010年,我国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M 国货币对人民币累计贬值25%,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005年和2010年一件甲商品的价格用M 国货币表示分别为 【A 】

A.30 32

B.30 19.2

C.40 30

D.30 30

解析:我国与M 国本外币之间的汇率为8∶1,应理解为8元人民币兑换1单位M 国货币(当然即1单位M 国货币兑换8元人民币),到2010年,M 国货币对人民币累计贬值25%,则1单位M 国货币应兑换8×(1-25%)=6元人民币。(计算:人民币对M 国货币升值多少? )

⑴2005年价格为240元人民币的甲商品用M 国货币表示应为240÷8=30。 ⑵2010年因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价格用人民币表示应为240×%

2511+=192(元),用用M 国货币表示应为192÷6=32。 这一步也可以这样直接计算:甲商品在M 国的价格与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M 国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成反比,2005年甲商品用M 国货币表示为30;至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M 国货币对人民币累计贬值25%,则甲商品在M 国的价格应为30×

%2511+×%2511-=32。不过我们建议不要这样直接计算,以免弄巧成拙。

综合计算:

2008年全国卷Ⅰ-25.假定2007年某国一单位M 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B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西方经济学复习计算题

1、已知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40-1/3P,供给函数为S=1/5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根据均衡价格决定的公式,即D=S,则有:40-1/3P=1/5P 由上式可计算出均衡价格P=75。 因此均衡数量为:D=S=40-1/3P(或1/5P=15)。 2、当人们的平均收入增加20%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计算需求收入弹性,并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 解:(1)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Em=△Q/Q/△Y/Y=30%/20%=1.5; (2)从其收入弹性为正值来看,该商品是正常物品;由于其弹性收入大于一,故该商品为奢侈品。 3、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0%,供给量增加了25%,这种商品的供给弹性是多少? 解:根据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Es=△Q/Q/△P/P=25%/10%=2.5 4、20世纪70年代汽油价格上升了200%,豪华汽车(耗油大)的需求量减少了50%,这两者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解:(1)根据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 Ecx=△Qx/Qx /△Py/Py=-15%/200%=-0.25 (2)由于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故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5、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如果其价格下降25%,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假设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总收益有何变化? 解:(1)已知Ed=3,△P/P=25% ,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 Ed=△Q/Q/△P/P 需求量会增加:△Q/Q=Ed * △P/P=3 * 25% = 75% 那么,降价后的需求量为:2000 + 2000 * 75% = 3500 (瓶) (2)降价前的总收益TR1=2*2000=4000(元)降价后的总收益TR2=2(1-25%)*3500=5250(元)

经济学计算题

5.Below are some data from the land of milk and honey. Price of Quantity of Price of Quantity of Year Milk Milk Honey Honey 200 $1 100 quarts $2 50 quarts 2009 $1 200 $2 100 2010 $2 200 $4 100 a. Compute nominal GDP, real GDP, and the GDP deflator for each year, using 2008 as the base year. b. Compute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nominal GDP, real GDP, and the GDP deflator in 2009 and 2010 from the preceding year. For each year, identify the variable that does not change. Explain in words why your answer makes sense. c. Did economic well-being rise more in 2009 or 2010? Explain. 8. A farmer grows wheat, which he sells to a miller for $100. The miller turns the wheat into flour, which he sells to a baker for $150. The baker turns the wheat into bread, which he sells to consumers for $180. Consumers eat the bread. a. What is GDP in this economy? Explain. b. Value added is defined as the value of a producer’s output minus the value of the intermediate goods that the producer buys to make the output. Assuming there are no intermediate goods beyond those described above, calculate the value added of each of the three producers. c. What is total value added of the three producers in this economy? How does it compare to the economy’s GDP? Does this example suggest another way of calculating GDP? 3. Suppose that people consume only three goods, as shown in this table: Bottle of Tennis Balls Golf Balls Gatorade 2009 price $2 $4 $1 2009 quantity 100 100 200 2010 price $2 $6 $2 2010 quantity 100 100 200 a. What i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price of each of the three goods? b. Using a method similar to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compute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overall price level. c. If you were to learn that a bottle of Gatorade increased in size from 2009 to 2010, should that information affect your calculation of the inflation rate? If so, how? d. If you were to learn that Gatorade introduced new flavors in 2010, should that information affect your calculation of the inflation rate? If so, how? 7. The New York Times cost $0.15 in 1970 and $0.7in 2000. The average wage in manufacturing was $3.23 per hour in 1970 and $14.32 in 2000. a. By what percentage did the price of a news-paper rise? b. By what percentage did the wage rise? c. In each year, how many minutes does a worker have to work to earn enough to buy a newspaper? d. Did workers’ purchasing power in terms of newspapers rise or fall? 1. Most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import substantial amoun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旅游经济学补充计算题

例1:某国某年饭店业游客花费为1亿美元,饭店业员工年均工资为1万美元,工资支出比例占饭店业总收入的35%(不计消费税)。问: ①该国该年饭店业就业总人数? ②该国饭店业年游客花费额每增加100万美元,可以为饭店业创造多少个就业机会? 解:该国该年饭店业就业总人数=10000×35%÷1=3500(人) 创造的就业机会数=100×35%÷1=35(份工作) 例2:某国某年饭店业总收入1亿美元,其中35%用于工资支出。求该国该年饭店业工资总收入。 解:饭店业工资总收入=10000×35%=3500(万美元) 某饭店餐厅有餐座200个,餐厅每天应推销的固定费用1800元,每餐平均价格35元,消耗原材料平均占售价40%,营业税率5%,以此计算: 餐厅损益平衡的销售量; 每日餐厅的保本销售额; 使餐厅不赔不赚的占座率; 某饭店有客房150间,每间房价为100元,每日应推销的固定费用为2500元,日变动成本为房价的15%,全年按360天计算,若确定客房的目标利润为200万元,问要达此目标利润, 每天平均客房销售量; 每天平均客房销售额; 每天平均客房出租率; 某饭店有客房200间,去年客房出租平均价格650元,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0%。今年为吸引更多的游客下榻,将客房平均价格降为580元,客房平均出租率上升至65%。试根据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评述该旅游饭店的降价举措是否成功。 某旅游汽车公司2006年运载了4500人赴某景区旅游,2007年降至3600人,原因是这一年间小汽车平均价格由12.8万元降至9.6万元,赴该景区旅游的自驾车人数增多了。若小汽车平均价格降低10%,则会对该旅游汽车公司运载的游客数量产生多大影响?

经济学原理测试题(选择及计算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为生产产品B,所花费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200元 B. 1200元 C. 1000元 D. 800元 答案:A 根据教材定义,似乎应该选择答案B,但我们并不知道生产产品A时所花费的成本,生产一套桌椅和生产一套组合柜都要用到电锯,但显然二者的其他投入如时间、人工、材料等是不同的,因而只能以A产品的利润作为B产品的机会成本。 关于这个问题,可作以下思考: ①按教材的定义,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收益(视不同应用的成本相同);②机会成本是其他应用中的最大利润(不考虑投入差异);③综合运算(考虑投入的差异):A的机会成本=B的收益+(A的成本-B的成本)——。 第一种算法一般只在两种应用的投入品完全相同时适用;第二种和第三种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显得更合理一些。(例如,一台机器用来生产A,总投入为100,利润为150;用于生产B,总投入为200,利润为200。采用第二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150;采用第三种算法,生产B的机会成本为350,如果扣除生产B的投入200,剩余部分与第二种算法相同;相比之下第一种算法的机会成本250就很难说明问题了) 但令我感到纠结的是不知道你们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如何,如果考研,特别是经济学有关的研究生,对方选择的经济学教材是否高鸿业的就有影响了,所以最好我们同学对这几种算法都有了解,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算法解决问题。 2. 在短期生产中,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达到最小值。 A. 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平均可变成本 D. 平均不变成本 3. 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天津财经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上升的 B. 下降的 C. 垂直的 D. 水平的 4. 经济学中所指的经济利润是指() A. 总收益与显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B. 正常利润 C. 总收益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差额 D. 超额利润 5. 短期中,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则有()。 A. 平均成本上升 B. 平均不变成本上升 C. 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 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曲线的切点上,AC()。(上海交大199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达到最小值 B. 等于MC C. 等于A VC+AFC D. 以上结果都正确 7. 外在不经济引起LAC曲线()。 A. 向上移动 B. 向左移动 C. 沿LAC曲线下移 D. 不发生变化 8.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是()。(华东师大2000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A. 收支相抵点 B. 停止营业点 C. 厂商均衡点 D. 平均成本最低点 9. LAC曲线同LMC曲线之间关系正确的有()。 A. LMC﹤LAC时,LAC上升 B. LMC﹤LAC时,LAC下降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1.一个垄断者在一个工厂中生产产品而在两个市场上销售,他的成本曲线和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方程分别为:TC =(Q 1+Q 2)2+10(Q 1+Q 2);Q 1=32-0.4P 1;Q 2=18-0.1P 2(TC :总成本,Q 1,Q 2:在市场1,2的销售量,P 1,P 2:试场1,2的价格),求: (1)厂商可以在两市场之间实行差别价格,计算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每个试场上的价格,销售量,以及他所获得的总利润量R 。 答:在两个市场上实行差别价格的厂商实现利润极大化的原则是MR1=MR2=MC 。 已知Q1=32-0.4P1即P1=80-2.5Q1 则MR1=80-5Q1 又知Q2=18-0.1P2即P2=180-10Q2 则MR2=180-20Q2 令Q=Q1+Q2 则TC=Q 2+10Q 所以MC=2Q +10 由MR1=MC 得80-5Q1=2Q +10 所以Q1=14-0.4Q 由MR2=MC 得180-20Q2=2Q +10 所以Q2=8.5-0.1Q 因为Q=Q1+Q2=14-0.4Q +8.5-0.1Q 所以Q=15 把Q=15代入Q1=14-0.4Q 得Q1=8 所以P1=60 把Q=15代入Q2=8.5-0.1Q 得Q2=7 所以P2=110 利润R=Q1P1+Q2P2-TC=60×8+110×7-10×15=875 (2)如果禁止差别价格,即厂商必须在两市场上以相同价格销售。计算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每个市场上的价格,销售量,以及他所获得的总利润R 。 答:若两个市场价格相同,即P1=P2=P Q=Q1+Q2=32-0.4P1+18-0.1P2=32-0.4P +18-0.1P=50-0.5P 即P=100-2Q ,则MR=100-4Q 又由TC=Q 2+10Q 得:MC=2Q +10 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 , 即100-4Q=2Q +10,得Q=15 ,代入P=100-2Q 得P=70 所以总利润R=PQ -TC=PQ -(Q 2+10Q )=70×15-(152+10×15)=675 2.某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出售其产品,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市场1:1111p b a q -=;市场2:2222p b a q -=。这里的1q 和2q 分别是两个市场上的销售量,1p 和2p 分别是两个市场上索要的价格。该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为零。注意,尽管垄断厂商可以在两个市场上制定不同的价格,但在同一市场上只能以同一价格出售产品。 (1)参数1a 、1b 、2a 、2b 在什么条件下,该垄断厂商将不选择价格歧视? (2)现在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i b i i i p A q -=(i=1,2),同时假定该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0>MC 且不变。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该垄断厂商的最优选择不是价格歧视? 答:(1) 由??? ????-=-=????-=-=222 2111122221111b q a p b q a p p b a q p b a q 1111111111TC -q p TC q b q b a -???? ??-==π, 111111111112b a ,2a 0b 2-b a q ==?==??p q q π

旅游经济学计算题专题

旅游经济学习题 第二章: 1、某景区门票为30元时,每天接待游客量为1000人,票价降至20元时,每天游客量增加到2000人,该景区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 A.1.37 B.1.47 C.1.57 D.1.67 2、如果某地旅游产品的价格从每天60美元下降至50美元,人们前往该地的平均天数则从10天增加到15天,则该旅游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 ) A.1 B.2 C.3 D.4 3、如果某地旅游产品的价格从每天20美元上升至40美元,人们前往该地的平均天数则从10天降到5天,则该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 ) A.1/2 B.1 C.3 D.4 4、假日饭店上月将标准客房价格从每间400元提高到450元,使本月饭店餐饮部就餐客人从每天160人减少到120人,试计算餐饮部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是( ) A.1 B.2 C.3 D.4 5、如果某地旅游产品的价格从每天60美元下降至50美元,人们前往该地的平均天数则从11天增加到15天,则该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为( ) A.1 B.2 C.3 D.4 6、某景区门票为30元时,每天接待游客量为1000人,票价降至20元时,每天游客量增加 到2000人,该景区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A.1.37 B.1.47 C.1.57 D.1.67 计算题: 1、某景区门票的价格从60元/人次下降为50元/人次,去该景区旅游的人次数从每天5000人次上升为每天8000人次,分别计算该景区的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和弧弹性系数。(保留两位小数)

2、2006年我国某航空公司由x国飞往我国的机票为400美元,年乘客为60000人,我国某旅行社为x国旅游者制定的包价旅游产品每人每天80美元,年接待x国旅游者65000人;2007年因燃油价格上涨,该航空公司将机票提高到430美元,年乘客降至50000人,由于航空机票价格上调,该旅行社也将其包价旅游产品提高至每人每天85美元,年接待x国旅游人次减至62000人,求该航空公司机票提价10%,则对该旅行社产品需求的影响程度。(运用点弹性公式计算) 3、2006年y国与x国的某包价旅游产品每人每天均为80美元,其中y国产品的需求量为10万人次,x国产品的需求量为8万人次,2007年,y国产品维持原价,x国则将其产品每人每天价格降为74美元,使该国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至9万人次,y国需求则减少到9.5万人次,那么当x国产品降价10%时,对y国产品需求的影响是多少? 4、某旅行社2006年某种包价旅游产品为4000元,销售量为1200人,2007年由于燃油价格上调,该包价旅游产品价格提升至4500元,销售量降为1000人。求它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5、某饭店有客房200间,去年客房出租平均价格为650元,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0%。今年为吸引更多游客下榻,将客房平均价格降为580元,客房平均出租率上升至65%。根据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评述该饭店这一降价举措是否成功。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机器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的磨损称( A )。 A. 有形磨损 B. 第一种有形磨损 C. 第二种有形磨损 D. 无形磨损 2、当多个工程项目的计算期不同时,较为简便的评价选优方法为( C )。 A. 净现值法 B. 内部收益率法 C. 年值法 D. 费用现值法 3、在多方案决策中,如果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均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 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C)。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独立 D. 互斥 4、在复利系数的关系式中,(A/P,i,n)=( D)+i。 A. (F/P, i, n) B. (P/F, i, n) C. (F/A, i, n) D. (A/F, i, n) 5、某人以单利方式借款5000元,年利率为%,则第一年末的利息额为( B )元。 A. 160 B. 335 C. D. 5335 6、某项目,当折现率i=10%时,净现值NPV=万元,当i=12%时,NPV=万元,用线性内插求其内部收益率为( A )。 A. 11.51% B. % C. 10% D. 12%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我国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ABCD )。 A.财政资金B.企业自留资金C.外商资金D.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2、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主要有(ABD ),它们也是构成现金流量的几个要素。 A.资金额大小B.资金发生的时间C.资金的收益D.资金适用的利率 3、下列选项中,属于互斥方案可比原则的是(ABC )。 A.满足消耗费用可比性 B.满足价格指标可比性 C.满足计算时间可比性 D.满足资源限制可比性 4、在进行方案的选优时,各方案的寿命不等,为了使之具有时间上的可比性,常采用(AB )的办法。 A. 以寿命期最小公倍数作为计算期 B. 采用年值法进行比选 C. 采用内部收益率法 D.采用增量分析法 5、下列经济评价指标中,不是用来考察项目单位投资对国家积累的贡献水平的是(ACD)。 A. 投资利润率 B. 投资利税率 C. 资本金利润率 D. 效益-费用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空,每空1分,共5分) 1、经济效果是指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劳动耗费的比较。 2、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三部分。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价值系数大于1时,说明成本过大,有改进的潜力,是重点改进的对象。(错) 2、投资回收期计算时,一般不包括建设期。(错) 3、在进行方案评选时,多个独立方案与单一方案的评价方法是一致的。(对) 4、效益-费用比可以用于公共事业项目的评价。(对)

西方经济学计算题 (2)

1.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P63 答:(1)已知P1=10,P2=6,Q1=20,Q2=40。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 Ed=34.167 .02 /)21/(2/)21/(30 20 == +?+?P P P Q Q Q (2)根据计算结果,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故该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2.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3,如果其价格下降低25%,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假设当价格为2元,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总收益有何变化? (1)已知E d =3, 25/=?P P %,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 E d =P P Q Q //?? 需求量会增加:%75%25*3/*/==?=?p p E Q Q d . (2)降价后的需求量为:2000+2000*75%=3500(瓶) (3)降价前的总收益TR 1=2*2000=4000元 降价后的总收益TR 1=2(1-25%)*3500=5250元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该商品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5250-4000=1250元。 4.某个拥有一个企业,假设该企业每年收益为100万元。有关资料如下:(1)如果不经营这家企业而去找一份工作,他可以得到每年2万元的工资;(2)厂房租金3万元;(3)原材料支出60万元(4)设备折旧3万元;(5)工人工资10万元;(6)电力等3万元;(7)使用一部分自有资金进行生产,该资金若存入银行,预计可得5万元利息。货款利息15万元。该企业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分别是多少? (1)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根据题意,该企业的会计成本为:3+60+3+10+3+15=94万元。总收益100万元减去会计成本94万元,会计利润为6万元。 (2)会计成本为94万元,机会成本为7万元(2万元+5万元),经济成本为101万元,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101万元,经济利润为负1万元,即亏损1万元。 5.某人购买某种股票共投资280万元,获得15%红利的概率为0.4,获得10%红利的概率为 0.5,无红利的概率为0.1。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该种股票的未来预期收益是多少? 答:购买该种股票的未来预期收益为:(280×15%)×0.4+(280×10%)×0.5+(280×0) ×0.1=16.8+14+0=30.8万元 答:GDP 平减指数=(某一年名义GDP/某一年实际GDP )×100 7.设资本量为100,资本增量为20,劳动量为30,资本在劳动中所作的贡献为0.25,技术进步率为0.02,试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计算经济增长率。 答:已知K=100,ΔK=20,L=150,ΔL=30,a=0.25, ΔA/A=0.02,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G=0.25×(20/100)+(1-0.25) ×(30/150)+0.02=22%. 8.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答:(1)乘数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自发总支出增加量=200/80=2.5 (2)根据公式a=1/(1-c ),已知a=2.5,因此,边际消费倾向MPC 或c=0.6 (3)因为MPC+MPS=1,所以MPS=0.4 9.社会收入为1500亿元时,储蓄为500亿元;增加为2000亿元时,储蓄为800亿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乘数。 答:(1)MPC= 500 1000 12001500 2000) 5001500()8002000(-----==0.4 (2)MPS=== --500 300 1500 2000500 8000.6(或MPS=1-0.4=0.6) (3)根据乘数的计算公式:a== c 1 67.14 .011=- 10.假设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请计算: (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3)如果准备增至25万元,能创造出多少货币? 答:(1)准备率=准备金/存款总额×100%=15/100×100%=15% (2)已知R=100,r=15%,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D=R/r=100/15%=66.7万元 (3)如果准备金增至25万元,即r=25%,根据公式:D=R/r=100/25%=400万元 11.中央银行想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1200 万元,如果现金一存款率是0.2,法定准备率是0.1,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多少政府债券? 答:已知cu=0.2,r=0.1,则 mm=43 .02 .11 == ++r cu cu 已知M=1200,mm=4,根据公式mm=M/H,可知H=300万元,即中央银行需要在金融市场上购买300万元的政府债券。 12.某国总需求增加100亿元,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进口倾向为0.2,请计算:(1)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多少? (3)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后,进口会增加多少? 答:(1)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1/(1-0.6+0.2)=1.67 (2)总需求增加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67×100=167亿元 (3)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后,进口会增加,167×0.2=33.4亿元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根据均衡价格决定的公式,即D=S ,则有:40-31P=51 P 由上式可计算出均衡价格P=75。

旅游经济学计算题专题

第二章: 1、某景区门票为30元时,每天接待游客量为1000人,票价降至20元时,每天游客量增加到2000人,该景区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 A.1.37 B.1.47 C.1.57 D.1.67 2、如果某地旅游产品的价格从每天60美元下降至50美元,人们前往该地的平均天数则从10天增加到15天,则该旅游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 ) A.1 B.2 C.3 D.4 3、如果某地旅游产品的价格从每天20美元上升至40美元,人们前往该地的平均天数则从10天降到5天,则该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 ) A.1/2 B.1 C.3 D.4 4、假日饭店上月将标准客房价格从每间400元提高到450元,使本月饭店餐饮部就餐客人从每天160人减少到120人,试计算餐饮部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是( ) A.1 B.2 C.3 D.4 5、如果某地旅游产品的价格从每天60美元下降至50美元,人们前往该地的平均天数则从11天增加到15天,则该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为( ) A.1 B.2 C.3 D.4 6、某景区门票为30元时,每天接待游客量为1000人,票价降至20元时,每天游客量增加 到2000人,该景区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A.1.37 B.1.47 C.1.57 D.1.67 计算题: 1、某景区门票的价格从60元/人次下降为50元/人次,去该景区旅游的人次数从每天5000人次上升为每天8000人次,分别计算该景区的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和弧弹性系数。(保留两位小数) 2、2006年我国某航空公司由x国飞往我国的机票为400美元,年乘客为60000人,我国某旅行社为x国旅游者制定的包价旅游产品每人每天80美元,年接待x国旅游者65000人;2007年因燃油价格上涨,该航空公司将机票提高到430美元,年乘客降至50000人,由于航空机票价格上调,该旅行社也将其包价旅游产品提高至每人每天85美元,年接待x 国旅游人次减至62000人,求该航空公司机票提价10%,则对该旅行社产品需求的影响程度。(运用点弹性公式计算)

经济学(专升本)历年计算题考题答案

本科《西方经济学》往届试题参考答案 2010年7月 五、简答题 36.参考答案: (2分) ab 线,平行于横轴,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供给。 bc 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化。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所以,这段总供给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cd 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段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4分) 37.参考答案: 又称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也称H-O 模型。他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如果两国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相同,生产效率相同,即在所有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同的比较成本,就不会进行贸易。(3分) 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两国间资源票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有差别;二是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3分) 六、计算题 38.参考答案: 解:商品实现均衡时Qd=Qs 也就是,20-3P=2+3P , 则P=3 (2分) 在价格P=3时,市场需求量为11,于是需求价格弹性为Ed=9/11 (3分) 当P=3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9/11,价格弹性小于1,属于缺乏弹性,厂商要扩大销售收入应采取提价策略。(2分) 39.解:(1)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Y=C+I+G Y=100+0.9(Y-T)+300+160=2000 K=1/[1-0.9(1-0.2)]=25/7 K G =K=25/7

旅游经济学期末题库

术语翻译 1、Opportunity Cost 2、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3、Budget for tourism expenses 4、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5、Perfect competition 6、Selection by indicators 7、Multiplier Effects on Employment 8、domestic travel 9、 inbound travel 10、 inbound trip 11、 tourism expenditure 12、 travel agency 13、 Domestic tourism expenditure 14、 Internal tourism expenditure 15、 National tourism expenditure 16、 Tourism multiplier 17、 Occupancy rates 18、 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 19、 package tours 20、 Travel credits 21、 Travel debits 22、 Tourism and Balance of Payments 23、 mode of transportation 24、 kind of destination 25、 Travel propensity 26、 Tourism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27、 Tourism connected products 28、 Cruise visitors 29、 SCP 30、 Research proposal 31、 Persuasive advertising 32、 Tourism economics 33、 Horizontal Integration 34、 Fixed Cost 35、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36、 Vertical Integration 37、 Price Discrimination 38、 Frequency of Traveling of People 机会成本 世界旅游组织 旅游费用预算 在其他各点都相同的情况下 完全竞争 信号选择 就业乘数效应 境内游 入境游 旅游开支 旅行社 国内旅游支出 内部旅游支出 国民旅游支出 旅游乘数 占用率 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营业收入包价旅游 旅游信用 旅游扣款 旅游平衡收支 交通方式 目的地种类 旅游项目 旅游特色产品 旅游相关产品 邮轮游客 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 研究方案 劝说广告 旅游经济 横向合并 固定成本 寡头竞争 纵向合并 价格歧视 旅游人数

西方经济学考试计算题

xinzi 1.Q=6750 – 50P ,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 2。 求(1)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 (2)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1)因为:TC=12000+0.025Q 2 ,所以MC = 0.05 Q 又因为:Q=6750 – 50P ,所以TR=P ·Q=135Q - (1/50)Q 2 MR=135- (1/25)Q 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 所以0.05 Q=135- (1/25)Q Q=1500 P=105 (2)最大利润=TR-TC=89250 2.已知生产函数Q=LK ,当Q=10时,P L = 4,P K = 1 求:(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多少? (2)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1)因为Q=LK, 所以MP K = L MP L =K 又因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MP K / MP L =P K /P L 将Q=10 ,P L = 4,P K = 1 代入MP K / MP L =P K /P L 可得:K=4L 和10=KL 所以:L = 1.6,K=6.4 (2)最小成本=4·1.6+1·6.4=12.8 4.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 ,产出一种产品Q ,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 -0.1L 3+6L 2+12L ,求: (1) 劳动的平均产量AP 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2) 劳动的边际产量MP 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3) 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 解:(1)因为:生产函数Q= -0.1L 3+6L 2+12L 所以:平均产量AP=Q/L= - 0.1L 2+6L+12 对平均产量求导,得:- 0.2L+6 令平均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平均产量为最大。 L=30 (2)因为:生产函数Q= -0.1L 3+6L 2+12L 所以:边际产量MP= - 0.3L 2+12L+12 对边际产量求导,得:- 0.6L+12 令边际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边际产量为最大。 L=20 (3)因为: 平均产量最大时,也就是平均可变成本最小,而平均产量最大时L=30,所以把L=30 代入Q= -0.1L 3+6L 2+12L ,平均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应为:Q=3060,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为3060. 1.假定: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边际税收倾向为0.2的情况下,求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 解: 1406 .355006000,6.3)2.01(9.011)1(11=-=?=??=?=-?-=--= k Y G G k Y t b k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附答案)

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得分: 】 1. 假定某消费者关于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Q 与收入M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M=1002 Q 求:当收入M=4900时的需求收入点弹性 解: Q= 110 m E =0.5 2.假定某厂商的短期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SMC=32 Q -8Q +100,且已知当产量Q =10时的总成本STC=2400,求相应的STC函数、SAC函数、AVC函数。 解: STC=3 Q -42 Q +100Q +2800 SAC=2 Q -4Q +28001 Q -+100 AVC=2 Q -4Q +28001 Q - 1. 假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为 Q D =14-3P Q S =2+6P 求该商品供求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 解:根据市场均衡条件Qd=Qs,解得P=4/3 Q=10 该商品在市场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4 该商品在市场均衡时的供给价格弹性为0.8。 2.假定某商品市场上有1000位相同的消费者,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为: d Q =10-2P ;同时有20个相同的厂商向该市场提供产品,每个厂商的供给函数为:S Q =500P 。 (1) 求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 (2) 如果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减弱,使得个人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了4个单位,求变 化后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1)Qd=1000×(10-2P)=10000-2000P Qs=20×500P=10000P (2)Qd=1000×(6-2P)=6000-2000P 6000-2000P = 10000P P=0.5 Q=5000 3.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XY U =,他打算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

旅游经济学计算题专题资料

精品文档 旅游经济学习题 第二章: 1、某景区门票为30元时,每天接待游客量为1000人,票价降至20元时,每天游客量增加到2000人,该景区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 A.1.37 B.1.47 D.1.67 C.1.57 2、如果某地旅游产品的价格从每天60美元下降至50美元,人们前往该地的平均天数则从10天增加到15天,则该旅游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 ) A.1 B.2 C.3 D.4 3、如果某地旅游产品的价格从每天20美元上升至40美元,人们前往该地的平均天数则从10天降到5天,则该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 ) A.1/2 B.1 C.3 D.4 4、假日饭店上月将标准客房价格从每间400元提高到450元,使本月饭店餐饮部就餐客人从每天160人减少到120人,试计算餐饮部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是( ) A.1 B.2 C.3 D.4 5、如果某地旅游产品的价格从每天60美元下降至50美元,人们前往该地的平均天数则从11天增加到15天,则该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为( ) A.1 B.2 D.4 C.3 元时,每天游客量增加20人,票价降至1000元时,每天接待游客量为30、某景区门票为6 2000人,该景区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到1.47 ..A1.37 B 1.67 .D 1.57 .C 计算题:人次,去该景区旅游的人次数从每天50/元601、某景区门票的价格从人次下降为元/(保分别计算该景区的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和弧弹性系数。8000人次上升为每天5000人次,留两位小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2006年我国某航空公司由x国飞往我国的机票为400美元,年乘客为60000人,我国某旅行社为x国旅游者制定的包价旅游产品每人每天80美元,年接待x国旅游者65000人;2007年因燃油价格上涨,该航空公司将机票提高到430美元,年乘客降至50000人,由于航空机票价格上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复习题

第二章复习题 课本55页 1.假定异常炎热的天气会使冰淇淋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解释为什么冰淇淋价格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市场出清水平。 答:如图2-3所示,假设短期内供给完全无弹性,则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供给曲线S 与初始的需求曲线1D 相交,确定均衡价格为1 P ,均衡数量为1Q 。异常炎热的天气会使冰淇淋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当前价格1 P 上造成短期需求过剩,消费者为获得冰淇淋,愿意为每一单位冰淇淋出价更高。在需求压力下,冰淇淋价格将上升,直到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 图2-3 冰淇淋的供求分析 2.请运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来说明以下各事件会怎样影响黄油的价格、销售量及购买量: (1)人造黄油价格上升; (2)牛奶价格上升; (3)平均收入水平下降。 答:(1)人造黄油和黄油是一对替代品。人造黄油价格上升将导致黄油消费量的上升,因此黄油的需求曲线将从1D 向右移动至2D ,均衡价格将从1 P 上升至2P ,均衡数量将从1Q 增加至2Q ,如图2-4所示。 图2-4 人造黄油价格上升的影响 (2)牛奶是黄油的主要原料。牛奶价格上升将增加黄油制造成本。黄油的供给曲线将从1S 向左移动至2S ,在更高的价格2P 实现均衡,同时供给量减少到2Q ,如图2-5所示。

图2-5 牛奶价格上升的影响 (3)假设黄油是正常商品。平均收入水平下降将导致需求曲线从1D 向左移动至2D ,结果价格降至2P ,需求量也下降至2Q ,如图2-6所示。 图2-6 平均收入下降的影响 3.如果玉米片价格上升3%而使其需求量下降6%,那么玉米片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解: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所以,玉米片的需求价格弹性是:623D P Q E P %?-%===-%?% 。在这里,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表明它在需求曲线的富有弹性区域。 4.试解释供给曲线的移动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之间的区别。 答:供给曲线的移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从而引起的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从而引起的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曲线的移动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之间的区别在于: (1)几何表示不同 供给曲线的移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在图2-7中,原有的供给曲线为1S 。在除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的影响下,供给增加,则使供给曲线由1S 曲线向右平移到 2S 曲线的位置;供给减少,则使供给曲线由1S 曲线向左平移到3S 曲线的位置。由供给的变 化所引起的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供给数量都增加或者都减少了。例如,在既定的价格水平0P ,供给增加,使供给数量由1S 曲线上的1Q 上升到2S 曲线上的2Q ;相反,供给减少,使供给数量由1S 曲线上的1Q 下降到3S 曲线上的3Q 。供给的变动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