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理化检验-采样点的设置

合集下载

25000㎡室内空气检测点位设置要求标准

25000㎡室内空气检测点位设置要求标准

1. xxx㎡室内空气检测点位设置要求标准在设计xxx㎡室内空气检测点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xxx㎡的室内空间相对较大,需要设置充分的检测点位以确保全面的监测覆盖面积。

不同的空间布局、活动区域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检测点位的设置要求标准。

在进行点位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全面监测。

2. 要求一:根据空间布局确定检测点位的数量和位置对于xxx㎡的室内空间,首先需要根据其具体的空间布局确定检测点位的数量和位置。

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设置足够的检测点位以覆盖整个空间。

一般来说,需考虑到空间的大小、高度、密闭程度、通风情况等因素,进而确定检测点位的数量和位置。

在办公区域可以靠近工作区域设置点位,而在公共区域可以考虑设置在人员聚集区域周围。

3. 要求二:考虑活动区域和环境因素在设置xxx㎡室内空气检测点位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活动区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于餐厅、会议室、办公区域等不同功能区域的空气质量监测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检测点位。

而且,室内环境因素如空调末端、通风口、污染源等也会影响到检测点位的设置要求标准,需要综合考虑。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看来,xxx㎡室内空气检测点位设置要求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合理设置检测点位,才能真正做到全面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进行xxx㎡室内空气检测点位的设置时,需要综合考虑空间布局、活动区域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全面监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结回顾对于xxx㎡室内空气检测点位设置要求标准,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布局、活动区域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检测点位的数量和位置。

只有通过全面的点位设置,才能真正做到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监测。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xxx㎡室内空气检测点位设置要求标准是一个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复杂任务。

空气采样布点方法

空气采样布点方法

空气采样布点方法一、引言空气采样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空气中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空气采样的布点方法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采样,并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性和分布情况确定采样点位和数量。

本文将介绍空气采样布点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确定采样区域首先,需要明确需要进行空气采样的区域范围。

通常情况下,这个范围是由环保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例如城市规划局提供城市规划区域范围等。

如果没有提供,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需要选择不同的采样区域。

例如,对于工业污染源,应该选择距离工厂较近的地方进行采样;对于交通污染源,则应该选择交通繁忙地段进行采样。

三、确定采样方式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性和分布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空气采样方式。

一般来说,常用的空气采样方式有袋式采样、吸附管采样、活性炭管采样等。

袋式采样是将空气直接吸入袋中,适用于大气中浓度较低的污染物。

吸附管采样则是通过将空气通过吸附管,使污染物与吸附剂发生反应并固定在吸附剂上。

活性炭管采样则是利用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

四、确定采样点位和数量根据确定的采样区域和选择的空气采样方式,需要确定具体的采样点位和数量。

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采样,例如交通路口、工厂周边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源,需要选择不同数量的采样点位。

例如,在工业区内应该设置多个点位进行连续监测;而在城市内,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较少的点位。

五、布设空气监测站根据确定好的采样点位和数量,需要布设相应的空气监测站。

在布设监测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场地:监测站应该选择在平坦、无遮挡、无显著污染源的场地。

2. 确定监测站类型:根据不同的采样方式,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监测站。

例如,袋式采样需要设置采样亭或者采样车;吸附管采样和活性炭管采样则可以通过设置吸附管支架或者活性炭管支架来完成。

采样监测点位布置的技术要求

采样监测点位布置的技术要求

采样监测点位布置的技术要求采样监测点位布置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点位布置可以有效地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采样监测点位布置的一些技术要求。

1. 覆盖区域广泛:监测点位应能够全面覆盖待监测的区域,以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可以选择在城市、工厂周边、农田、河流等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点位。

2. 点位密度合理: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要求,合理确定监测点位的密度。

在高污染源周围或重要环境敏感区域,应增加监测点位密度,以获取更精确的数据。

3. 特征代表性:监测点位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待监测区域的典型特征。

例如,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中,可以选择交通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区等不同类型的点位。

4. 采样点位设置:根据监测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

例如,在水质监测中,应选择水体的进水口、出水口、中心位置等多个采样点位,以获取全面的水质信息。

5. 采样点位距离:监测点位之间的距离应根据监测要求合理设置。

距离过近可能导致数据相关性高,不具备独立性;距离过远则可能无法反映局部的变化。

一般来说,监测点位之间的距离应保持一定的均匀性。

6. 采样点位高度: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不同高度的采样点位可以反映出不同层次的空气质量。

一般应设置不同高度的监测点位,如地面、屋顶、大气层等,以全面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7. 采样点位布局:监测点位的布局应尽量避免受到干扰,如避免设置在建筑物附近、排放口附近等可能产生干扰的区域。

同时,应合理选择点位的朝向,避免受到风向、水流等因素的影响。

8. 采样设备选择: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

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采用不同的设备,如大气采样器、水质采样器、土壤采样器等。

应确保采样设备的准确性、精度和可靠性。

9. 定期校准:监测点位的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校准包括零点校准、量程校准等,可以通过比对标准样品、与其他点位数据对比等方式进行。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和生存环境的稳定,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提高监测工作的精度和可靠性,以便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采样、分析、评价和数据管理等方面。

下面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一、采样1.1 采样点的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需要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各类工业场所、交通繁忙地段、居民区等场所设置采样点,采样点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设置。

采样点的设置应当准确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严禁人为干扰。

1.2 采样器的选择:采样器应根据监测要求和监测目的进行选择。

大气颗粒物的采集应采用高效低流阻的过滤膜,确保充分采集颗粒物的质量和数量。

VOCs的采集要求采样时间长,因此需要选择大容积采样器或超低流采样器。

1.3 采样条件的控制:采样器的摆放位置和采样时间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控制。

颗粒物采样器应放置在1.5米以上,以避免被尘土和植物干扰。

低流采样器可以采用移动式采样,以达到更好的采样效果。

二、分析2.1 样品的保存:样品采集结束后,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和保存。

对于放射性物质、异味物质、揮發性有机物等特殊物质的采样,样品的保存时间和条件要求更高。

2.2 分析方法的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被测物质的种类、浓度、检出限、加标回收率及误差等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并且应当参考国家标准和质量认证机构的标准。

对于具有毒性、危险性的物质,应采取高灵敏度、高精度的分析方法。

2.3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监测实验室应实行统一的实验室质量保证方案。

每批次样品在分析前必须要进行质量的控制,确保样品与标准物质之间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复性。

三、评价评价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核心。

评价方法应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性、毒性特性、环境分布特点等因素进行设计。

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2采样(空气沉降法)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1采样方法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空桶内壁接触面)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2.1细菌总数的检验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1.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2. 检验方法:同工器具表面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3. 结果计算:每只手表面的细菌总数(cfu/只手)=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四、消毒液药效的微生物学鉴定法1采样对象:正常使用的消毒液,和已知配制好备用的消毒液2采样及检验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样液,加入9毫升稀释液中混匀,将注入了样液的稀释液充分摇匀,取1毫升注入平皿,随之倒入普通营养琼脂,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将平皿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计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

空气样品的采集及检验方法

空气样品的采集及检验方法
45
流量计的校正
没有流量刻度的转子流量计或转子流量 计的转子更换后,都必须进行流量校正 。 孔口流量计液柱高度所表示的流量,应 事先用湿式流量计校正。
用湿式流量计校正的方法
46
• 三、专用采样器
1、大流量采样器 2、中流量采样器 3、小流量采样器 4、分级采样器 5、粉尘采样器 6、气体采样器
47
42
2、孔口流量计
• 是一种压力差计,采样时液柱差与两侧压 力差成正比,与气体流量成正相关关系。
43
3、皂膜流量计
结构:见图 原理:气流推动皂膜上升,
始末刻度差值就是流过气体 的量(V),同时用秒表准确 计时(t)用下式计算流速 F:
F =V/t 44
4、湿式流量计
• 当气体由进气管进入小室时,推动鼓轮旋 转,鼓轮的转轴与筒外刻度盘上的指针连 接,指针所示读数即为通过气体的流量。
1.风向和风速 2.废气排出高度的影响
4
其中主要考虑两种影响因素 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废气排出高度(h)的影响
污染物排放高度
风向
风速
5
1.风向和风速 主风向 平均风速 烟污强度系数=某方位的风向频率/该 方位的平均风速 烟污强度系数百分比=某方位的烟污强 度系数/各方位烟污强度系数的总和
烟污强度系数百分比是判断污染程度的指标
3.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 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在郊区和农村, 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 采样点
15
4.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 5.根据监测目的确定采样高度。
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时,采样 点应离地面1.5~2m
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离地面3 ~15m

空气检测取样标准

空气检测取样标准

空气检测取样标准空气检测取样的标准包括以下步骤:1. 选点:根据检测室内的大小和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的数量。

原则上,<50㎡的房间设1\~3个点,50㎡\~100㎡设2\~5个点,>100㎡至少设3\~5个点。

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应>,相对高度在\~之间(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

2. 采样时间和频率:年平均浓度至少采样3个月,日平均浓度至少采样18h,8h平均浓度至少采样6h,1h平均浓度至少采样20min\~45min。

采样时间应涵盖通风最差的时间。

3. 采样方法: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抽样要求。

应满足职业健康评价的抽样要求。

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的抽样要求。

采样的同时进行控制试验,即将空气采集器带到采样点,除采集空气样时不连接空气采样器外,其余操作同上。

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取样时,避免有害物质直接溅入集气器;集气器进风口应避免被衣物等堵塞,用无泵采样器采样时避免风扇直吹。

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使用防爆空气采样器。

采样过程中,采样流量应保持稳定。

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样前后的流量,并以平均流量计算。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量,采样点温度低于5℃,高干35℃,大气压低于和当高干度为kPa 时,应按公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样品在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被污染。

取样时,取样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

4. 检测: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测分析。

5. 结果处理: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评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可以咨询专业检测人员。

空气样品的采集—空气样品采集(理化检验技术)

空气样品的采集—空气样品采集(理化检验技术)

气体、蒸气、雾 及部分烟状 态的物质。
浓缩采样法
冲击式吸收 管
内管的管尖处突然收缩变小,采气流量大时,待测物随气流 以很快的速度冲出内管管口,由于惯性作用冲击到吸收 管的底部,与吸收液作用而被吸收
粉尘、烟、雾状 物质
浓缩采样法
填充柱采样 当空气通过填充柱时,待测物被填充剂吸附和富集 气体和蒸气状污 浓缩采样法
• 适用范围:待测物浓度较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较低 • 采样期间内待测物的平均浓度
浓缩采样法分类
• 溶液吸收法 • 固体滤料采样法
溶液吸收法
• 采样仪器
• 采集器
• 采样仪器
• 采集器
固体滤料采样法
• 采样仪器
• 采集器
1.注射器采样法
• 50ml 或100ml 医用气密型注射器 • 现场抽洗3~5次
2.塑料袋采样法
• 50~1000ml • 铝箔复合塑料袋、聚乙烯袋、聚氯
乙烯袋、聚四氟乙烯袋、聚醋树脂 袋采气袋 • 不吸附、不解吸、不发生化学反应
浓缩采集法
• 是大量的空气样品通过空气收集器时,其中的待测物被吸收、 吸附或阻留,将低浓度的待测物富集在收集器内。
空气样品采集
(一)采样仪器
采气动力
• 手抽气筒 • 水抽气筒 • 电动抽气机 • 压缩空气吸引器
气体流量计
• 皂膜流量计 • 湿式流量计 • 孔口流量计 • 转子流量计
采集器
• 气泡吸收管 • 多孔玻板吸收管 • 冲击式吸收管 • 滤膜(滤纸)采样夹 • 固体颗粒采样管
采集器
原理
适用对象 方法类属
管Hale Waihona Puke 染物滤膜安装在采样夹上,当空气通过采样夹时,被测物质即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空气理化检验点位与工作场所、室内/公 共场所点位比较有何特点?
(二)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 范

Q1:工作场所空气采样有哪两种方式?
(二)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 范 1.定点采样 Q1:采样点位置选择的关键词? Q2:采样点数量设置考虑的因素? Q3:采样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浓度限 值作用有何不同? Q2:职业接触限值(OEL)的定义是? Q3:超限倍数的作用是什么?
专题二 空气样品采样点的设置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采样点设置 —HJ 664-20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二)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 范 (三)室内空气质量评价采样点的设置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HJ 167-2004 室 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GB/T 18204.6-2013 公共场 所卫生检验方法:第6部分 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二)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 范 2.个体采样 Q1:采样对象选择的步骤? Q2:采样对象数量选择依据?


3.各类职业接触限值的采样方法
(三)室内空气质量评价采样点的设置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HJ 167-2004 室 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GB/T 18204.6-2013 公共场 所卫生检验方法:第6部分 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Q:不同场所、不同规模的采样点设置、采样时间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采样点设置 —HJ 664-20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Q1:设计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点位的作用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采样点设置
—HJ 664-20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1.5类监测点位的定义及设置目的 Q1:区域点与背景点的区别? 2. 布设的具体要求及数量 Q2:各类点位布设要求的关键词? Q3:各类点位数量的依据; 3.监测项目 Q4:各类点位监测项目确定依据? 4.点位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