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要素)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简表

根据下级类具体要求采集
采集河道范围,实地长度大于500米的所有时令河
与常年河、实地长度大于1000米的干涸河;起伏
最小面积400。采集河道范围内的水 面,赋代码1001。宽度3米以下的线 状水面可归入相邻类型。
较1大采属构湖0性大于%泊集性、(2结。的和0中平山米1构遇0心时的0线连地0线无采以,通地)水下集小河区保的河于流的实持山坑道2的地0连洪范米水塘长续沟围的库如度通不线采、果小过采构集坑连于;集面中塘通505。赋心和的0000河属线湖河米0以道性,泊流、下实,并,上比的地需赋河下降水宽同要流游大库度时素结河于、名等时通段度称级令航。编,,月性码实河份质,体流,,平共编类流均享码型域宽河,,,
两端出入口。直接连接线如与实际情况有明显矛 类型
盾的应做适当处理。
不采集,视作道路按照路面采集要求 采集。
长度大于100米的桥梁,不含立交桥,采集桥面中 心线。
类型
不采集
面积大于10000的按面采集;不够上述指标,码头 滨水岸线长度大于100米的采集为线。
类型
车渡
不采集
采集长度大于100米的车渡,按线采集。
并以库体与周边的自然分界线为界。
0822
垃圾堆放物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无
0829
0830 0831 0832 0833 0839 0890
0900
荒漠与 裸露地
表
建筑工地
其他人工堆掘 地
其他堆放物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最小面积1600,建筑中道路连线长度 大于1千米。
不采集
拆迁待建工地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代码 0100 0110 0120 0200 0210 0211 0212 0213 0220 0230 0240 0250 0260 0290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地理国情要素

20140319
第一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理解
06-道路
� 指铁路、公路和其他道路。
� 包括:
� 铁路 � 公路 � 城市道路
� 乡村道路
� 要素采集指标要求:
� 采集:道路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 � 铁路属性包括:类型,线路编码,名称,起点,终点,单双线,建成
� 河道,即高水界范围,实地宽度大于20米的采集河道范围线构面赋属性,并同时 采集结构线,赋要素属性,结构线的GB码赋值为“999999”,河道面的GB码属 性应根据河流的具体类型赋值;河道实地宽度小于20米的采集中心线,并赋要素 属性,其GB码应根据河流的具体类型赋值,不应赋值为“999999”;
� 库塘:人工形成的面状水体。
� 采集指标要求:
� 河流:保证同一河流连通性,遇地下河等并入相应河流。
� 采集河道范围,实地长度大于500 米的所有时令河与常年河、实地长度大于1000 米的干涸河;起伏较大的 山地地区实地长度小于5000米、比降大于10%、平时无水的山洪沟不采集。
� 河道实地宽度大于20 米的采集河道范围线构面赋属性,需同时采集结构线,小于20 米的采集中心线,并赋要 素属性。遇连通河流的水库、坑塘和湖泊,河流结构性(中心线)保持连续通过;5000 平方米以下的水库、 湖泊和1000 平方米以下的坑塘如果连通的河流上下游河道宽度大于20 米的,应视为河流的组成部分进行采 集。
10
� 湖泊、库塘:采集:湖岸线构面(赋要素属性)
高水位和河流结构线
� 高水位的确定方法
� 河流的范围以河道范围为准,有堤防的河道,包括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 (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包括常年雨季形成的 高水位岸线,即高水界之间的范围。即河流以堤防和高水界为界。
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1地理国情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
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
[1]2地理国情普查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2]3普查的对象和内容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4普查的时间安排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
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
(完整版)地理国情普查采集内容与方法

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技术流程地理国情内业数据采集的方法(1)自动分割+后期人工编辑解译分类()或整合编辑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人工)(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可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与人工判读解译结合的方式。
对于地表覆盖类型复杂、破碎的地区,可采用人工解译为主;地表覆盖类型简单、成片地区则可采用自动分类为主。
•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全国,整体现势性为2006至2010年之间。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5000、1: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数字城市数据(地级市)•以遥感影像内业分类为主,尽可能使一二级类通过内业能够识别,三级类外业辅助•针对具体的任务区,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分析整理出每种分类的影像的解译特点,先少量采集几幅图,然后外业核查、内业再次分析总结样本特征,之后开始全面内业采集(内外业交互)•以遥感影像内业分类为主,尽可能使一二级类通过内业能够识别,三级类外业辅助•针对具体的任务区,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分析整理出每种分类的影像的解译特点,先少量采集几幅图,然后外业核查、内业再次分析总结样本特征,之后开始全面内业采集(内外业交互)采集内容的分类概况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3级类。
包括:12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133个三级类。
地理国情内业采集内容•地表覆盖分类(LCA):面耕地01、园地02、林地03、草地04、房屋建筑(区)05、道路06、构筑物07、人工堆掘地08、荒漠与裸露地表09、水域10•重要地理国情要素(DLG):点、线、面道路06、构筑物07、人工堆掘地08、水域10、地理单元11•地表形态数据(DEM):单精度浮点栅格地形12地理国情的定义•国情:一个国家某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地理国情:从地理(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普查内容•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分三个方面:地表形态数据、地表覆盖分类信息、重要地理国情要素–地表形态反映地表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摘要]我国的地理国情普查包括多方面的基本要素,对普查意义、普查内容以及普查流程等有所了解是做好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本文介绍了我国地理国情普查所应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以期能够为对此感兴趣的诸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意义内容1前言地理国情是我国重要国情之一,它充分地体现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们之间的演变历史与规律。
对地理国情进行普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对资金、技术、人力等多方面要求都较高的复杂工作。
在进行普查之前,需要对普查意义、普查流程以及普查范围等基本的要素内容进行了解和规划,以期圆满完成地理国情普查,并获得最为科学、准确、详尽的普查数据。
2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意义在词典中对“地理”一词的解释包括五方面的内容:首先,地理指“土地、山川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其次,地理还指研究地理的学科,即“地理学”;第三个意义指的是区域和区划;第四个意思指地址;第五个意思指风水。
而在我们地理国情普查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就是指地理的第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是研究地表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在空间分布、相互关系以及自身情况上的一些特点。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了解我国国情所不能遗漏的重要方面。
就像是一个人如果不对自己的庭院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那么他就不知道哪处院墙比较薄弱,容易给小偷可乘之机,也不知道哪个位置适合栽树,哪个位置适合养鱼,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国家对本国的地理国情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不仅会影响到国家发展的规划,更会给国家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地理国情普查能够帮助人们充分了解我国地理国情信息,帮助我们掌握我国的地表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的一些基本情况。
其次,这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总体情况
如1:5万、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水系、交通、设施、管线、政区、地 貌6个反映地理要素的要素类中,都包含名称,部分包含实体编码属性项,为地 理国情本体数据库中的地理实体数据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用于地理国情监测存在一些不足
如:居民地要素类中只有要素分类码一个属性项,加上受限于生产方式的差别, 居民地要素在不同地区,采样密度差别较大,虽然制图应用中,可以配合加注注 记层的信息,使得图面效果不受影响,但由于缺乏比较详细的属性内容,大大限 制了这一重要数据内容在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二是据成图比例尺进行综合取舍。即使同一地区采用不同比例尺成图时,为了保持合 适的图面载负量,综合取舍的尺度也并不相同。对于图上不能按真实位臵表示的地物 地貌,必须进行综合取舍或移位表示。主要的地物地貌应准确表示,次要的移位或舍 去,综合斗取舍后仍应保持其总貌特征及地物之间的相互位臵关系。也不能因综合取 舍而改变了地物地貌的性质,如河流、湖泊,、道路、岛屿等只能取舍不能综合。
最小图斑指标是1600平米,分出了400平米的图斑,只要分类正确,也是正 确的;
但是如果影像上有3000平米地类被合并到了其他类型中,就是错误的。
即: 对最小图斑指标的掌握,可以更严,不能更松。规定的指标值是一 个图斑可以合并的上限值,而不是下限值。 由于涉及到尺度统一问题,指标从严掌握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又如:由于数据的采集是面向地形图制图的需要,植被与土质的数据没有实现国 土空间的全覆盖,这对制图没有问题,未覆盖区域是被一些散列点状地物占据, 图面感觉不到空洞区域的存在。但是如果据这些数据进行面积的统计分析,面积 总和就会与事实不符。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表覆盖与编辑)

定位精度要求
非常高
结论:针对地理国情监测的需要,需制定新的分类体系标准,与其他行 业的信息分类适当融合
3. 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 定位基础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 管线 境界与政区 地貌 植被与土质 �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需扩展) 交通 � 境界与政区(需扩展) 地形地貌 � 土地覆盖(需新制定) 有利于与行业部门的应用需 求相结合
032 灌木林
• 032 灌木林:由生长低矮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林冠覆盖面积占 65% 以 上)构成植被,林木覆盖度大于 30% ,高度一般低于 5m 。( GB/T 147212010) 0321 阔叶灌木林:由阔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 5m 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成 的植被类型。 0322 针叶灌木林:由针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 5m 的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 成的植被类型。 0323 针阔混交灌木林 :针阔两类灌木混生,但林冠覆盖面积都不超过 65% (含)的灌木林。自然状态的针阔混交灌木林比较少见。
•
•
•
• • • •
• •
033 乔灌混合林:由乔木和灌木交替生长混合覆盖但两者林冠覆盖面 积各自都不超过 65%,且树木总体覆盖度大于 30%的地表。 034 竹林:以全部由各类竹子组成的纯林或仅混生少量针阔叶树种的 植被类型。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035 疏林:指由各类林木组成但覆盖度较低,郁闭度在 0.1~0.2的林地。 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1600平方米。 036 绿化林地:居民地一定范围内人工种植的绿化树木覆盖形成的片 状或带状区域(不包括楼顶种植的树木)。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 面积为200平方米。 0370人工幼林:人工种植的未成林。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0380 稀疏灌丛:在荒漠或植被稀疏地区丘团状生长的低矮灌木或灌草 丛,成群分布,但平均覆盖度低于 30%,大于10%的地表。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探究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探究地理国情在基本国情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理国情普查可以了解国家的生态环境、自然地貌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于空间物体的分布情况、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作用的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对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要素内容进行探究,为国家开展地理国情的監督和测量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标签: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探究地理国情普查对于了解地理空间的分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可以使国家能够根据地理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经济建设、使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得到科学的配置,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技术难度非常大、工作过程非常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对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便于提高地理国情普查的水平,为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前期准备工作地理国情普查可以为国家开展地理国情的监督和测量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但是它又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工作过程复杂的工程,因此,在进行地理国情普查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笔者具体阐述如下:1.1信息资料的收集收集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通过卫星作用形成的影像,地理分布的一些数据。
这需要几个部门的分工配合,例如,需要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关于土地权属和使用方面的数据信息;水利部门提供关于湖泊、水流方面的情况以及水利设施的建造情况;需要交通部门提供新修建的或者改建的道路的具体情况,这不仅包括道路的具体名字、级别、代码,还包括道路的建设材料、尺寸大小、道路的铺设情况以及周边的附属设施情况;旅游部门要对保护区的建设、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公园的建造、文化遗产的保护;民政部门负责对乡镇、城市街道或者行政区划的情况进行汇总和收集;规划部门主要负责对国家规划的区域进行统计;教育部门和医疗部门就负责对学校等教育教学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分布进行资料的收集;当然,还可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对相应的项目进行收集,例如地图、行政区划或者其他的一些参考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道路
�
铁路--要素采集
�
采集铁路正线的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多条正线轨道并行时,间隔 10 米以内的,按一条采集;间隔 10米以上时,分别采集。间隔 10米以内 的并行正线轨道,若为两条并行,依据其中一条轨道的中心线位置采 集;若为多条并行,依据较为居中的一条轨道的中心线位置采集 。
�
属性包括:类型,线路编码,名称,起点,终点,单双线,建成时间,重 复路段编码,是否高架。
12
�
�
� �
河流要素采集说明
�
有水河流结构线严格来说一般采用河流的主航道、深泓线、主流线等,少数情况下,这些 线可能能与河道中心线重叠。对于一些辫状河流,不能确定主航道、深泓线、主流线的, 选择其中的一条主要水流,采集其中心线作为河流结构线。河流结构线不应穿越位于高水 位之上的岛屿或沙洲; 干旱地区山口形成的洪积扇及分布其上的漫流冲沟,采集洪积扇范围线构面,其GB码赋值 为“210302”(漫流干河),结构线选择主要的冲沟表示;对于地势平坦地区存在的漫流 干河,采集河道外围线构面,其GB码赋值为“210302”(漫流干河),结构线沿主要水 流痕迹线采集,不能确定的采集河道中心线作为结构线; 遇连通河流的水库、坑塘和湖泊,河流结构性(中心线)保持连续通过;5000平方米以 下的水库、湖泊和1000平方米以下的坑塘如果连通的河流上下游河道宽度大于20米的, 应视为河流的组成部分进行采集; 河流结构线或中心线可以采用基础地理信息中的相关信息,结构线需确保在河道范围内。 河道宽度小于20米的河流,河段宽度变化若超过10米,需要断开,以记录其不同的宽度 属性值。
4
06-道路
公路--要素采集
�采集所有通车的宽度一般大于5
米城际公路的道路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与公路构网的城市
道路同时也按城际公路采集。
�属性采集道路编号,全称,简称,技术等级,车道数,铺设材料,单双向,路宽,重复路段编
码,是否高架。
�
采集所有通车的宽度一般大于5米的城际公路(包括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 路以及线路之间的连接道)的道路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包括。与城际公路构网的城市 道路同时也按城际公路采集。
06-道路
乡村道路--要素采集 �采集乡村道路中硬化道路的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 非硬化乡村道路一般不采集,考虑路网连通作用,根 据实际情况适当采集非硬化道路。 �属性采集 类型,名称。
07-构筑物
�
定义:为某种使用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工 程实体或附属建筑设施(GB/T 50504-2009 )。其中的道路单独列出。
�
�
�
�
水渠:保证同一渠道的连通性,遇渡槽、隧道、涵洞、倒虹吸等并入相应水渠。
采集:渠岸线构面(赋要素属性);采集实地宽度大于3 米、长度大于500 米的固定水渠,不含毛渠。宽度大 于20 米的采集范围线构面,同时采集结构线,小于20 米的采集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宽度按照渠堤基面外 沿计算。遇渡槽、隧道、涵洞、倒虹吸等并入相应水渠,保证同一渠道的连通性。3. 10
�
�
第二部分
�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要素采集
一、地理国情要素编辑总体要求 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编辑
一、地理国情要素编辑总体要求
1.采集内容 2.精度要求 3.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4.关于数据整合 5.关于数据采集 6.关于属性填写 7.基本要求
一、地理国情要素编辑总体要求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
仅针对以下类型,包括16个二级类、52个
三级类
� �
06 道路及其下级各类 07 构筑物中水工设施、交通设施及其下 级
� �
08 人工堆掘地中尾矿库(0821) 10 水域中的河渠、湖泊、库塘、海面、
冰川常年积雪
� �
11 地理单元及其下级各类
20
类型之间有重叠,相互不存在互补关系,
以个体形式离散分布
�
�
� �
11-地理单元及界线
定义:按照规划、管理以及利用的需求,按一定尺度和 性质将多种地理要素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间单位。 � 包括:
�
行政区划单元:乡镇级和乡镇级以上行政区,村级行政单元采 集定位点 � 社会经济区域单元:包括开发区、保税区、国有农 /林/牧场、 自然/文化保护区、自然 /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行 /蓄/滞洪区等。 � 自然地理单元:包括流域单元、地形单元和地貌区划单元、 湿 地保护区、沼泽区等。 � 城镇综合功能单元:城镇居民地内部根据功能和权属划分的空 间单元。采集居住小区、工矿企业、学校、医院等的定位点。
�
河流结构线
� � � � �
河流要素采集说明
�
采集实地长度大于500米的所有时令河与常年河、实地长度大于1000米的干涸 河;起伏较大的山地地区实地长度小于5000米、比降较大、平时无水的山洪沟不 采集。上述长度按照从最远的源头到汇入上一级河流的交汇口的投影长度计算,比 降为源头与交汇口之间的落差与长度之比。 河道,即高水界范围,实地宽度大于20米的采集河道范围线构面赋属性,并同时 采集结构线,赋要素属性,结构线的GB码赋值为“999999”,河道面的GB码属 性应根据河流的具体类型赋值;河道实地宽度小于 20米的采集中心线,并赋要素 属性,其GB码应根据河流的具体类型赋值,不应赋值为 “999999”; 城市地区,河道实地宽度大于5米的采集河道范围线构面赋属性,需同时采集结构 线;小于5米的采集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 河流结构线或中心线采集时必须按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顺序采集坐标点。 根据高水位采集的河道范围内,如果有高水界之上的岛屿,会使河道在岛屿两侧产 生分叉和汇流,岛屿两侧需分别采集河流结构线;
1.采集内容
�
仅针对以下类型
� � � �
06 道路及其下级各类 07 构筑物中水工设施、交通设施及其下级/08 人工堆掘地中尾矿库(0821) 10 水域中的河渠、湖泊、库塘、海面、冰川与常年积雪 11 地理单元及其下级各类
�
类型之间有重叠,相互不存在互补关系,以个体形式离散分布
19
一、地理国情要素编辑总体要求 1.采集内容
一、地理国情要素编辑总体要求
2.精度要求
1)平面精度:采集的地物界线和位置与影像上地物的边界和位置的对应程度。 � 影像上地理国情要素的边界以及定位点的采集精度应控制在5个像素以内。 � 特殊情况,如高层建筑物遮挡、阴影等,采集精度原则上应控制在10个像素以内。 � 如果采用影像的分辨率差于1米,原则上对应的采集精度应控制在实地5米以内,特殊 情况应控制在实地10米以内。 � 由于摄影时存在侧视角,具有一定高度的地物在影像上产生的移位差需要处理,以符 合采集精度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地理国情要素编辑
20140319
第一部分 地理 国情普查内容与 指标---理解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 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06-道路
� �
�
指铁路、公路和其他道路。 包括: � 铁路 � 公路 � 城市道路 � 乡村道路 要素采集指标要求: � 采集:道路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 � 铁路属性包括:类型,线路编码,名称,起点,终点,单双线,建成 时间,重复路段编码,是否高架(按照GDPJ 03-2013执行,属性 值取0-4) 。 � 公路属性包括:道路编号,全称,简称,技术等级,车道数,铺设材 料,单双向,路宽,重复路段编码,是否高架(按照 GDPJ 032013执行,属性值取 0-4)。 � 采集地级以上城市内路宽大于 5米的快速路和城市街道的道路中心线 � 采集连接行政村与外部路网的农村硬化道路的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
08-人工堆掘地
�尾矿堆放物(尾矿库)按照地理国情要素方式采集尾矿库,采
集库区面积5000 平方米以上尾矿库范围线构面,并赋要素属 性。尾矿库范围包括坝基起算的坝体部分,并以库体与周边的 自然分界线为界。
9
10-水域
�
包括:
� � �
河渠:带状或线状水体;水体及其流经的槽状地带。 湖泊:自然或半自然的面状水体。 库塘:人工形成的面状水体。 河流:保证同一河流连通性,遇地下河等并入相应河流。
� �
�
06-道路
城市道路--要素采集 �1)采集县级及以上政府驻地所在城镇内路宽大于5 米的 快速路和城市街道的道路中心线,以及该范围内其他起路网 联通作用的主要街道的道路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 �2)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线。地铁线路采用地铁站之间 连线,有明显矛盾的应做适当处理。 �3)属性 类型,道路编号,名称,车道数,路宽,是否高 架。
�
采集指标要求:
�
采集河道范围,实地长度大于500 米的所有时令河与常年河、实地长度大于1000 米的干涸河;起伏较大的 山地地区实地长度小于5000米、比降大于10%、平时无水的山洪沟不采集。 河道实地宽度大于20 米的采集河道范围线构面赋属性,需同时采集结构线,小于20 米的采集中心线,并赋要 素属性。遇连通河流的水库、坑塘和湖泊,河流结构性(中心线)保持连续通过;5000 平方米以下的水库、 湖泊和1000 平方米以下的坑塘如果连通的河流上下游河道宽度大于20 米的,应视为河流的组成部分进行采 集。
�
若道路中央隔离带或绿化带较宽,宽度达到或超过10米时应按两条路线采集,小于10 米的,宽度计入道路宽度。城市道路要素宽度属性不包含人行道的宽度。 车道数按照实际划定的正规机动车道数填写,不含应急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公路中不采集立交桥及构成立交桥的匝道,如果相交的道路相通,在道路中心线相交处 打断生成两条线段。除立交桥匝道,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需要按公路要求采集。 道路宽度属性值包括车行道的所有范围,含车行道之间不宽于10米的隔离带宽度,不含 两侧的人行道以及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隔离带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