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简表

根据下级类具体要求采集
采集河道范围,实地长度大于500米的所有时令河
与常年河、实地长度大于1000米的干涸河;起伏
最小面积400。采集河道范围内的水 面,赋代码1001。宽度3米以下的线 状水面可归入相邻类型。
较1大采属构湖0性大于%泊集性、(2结。的和0中平山米1构遇0心时的0线连地0线无采以,通地)水下集小河区保的河于流的实持山坑道2的地0连洪范米水塘长续沟围的库如度通不线采、果小过采构集坑连于;集面中塘通505。赋心和的0000河属线湖河米0以道性,泊流、下实,并,上比的地需赋河下降水宽同要流游大库度时素结河于、名等时通段度称级令航。编,,月性码实河份质,体流,,平共编类流均享码型域宽河,,,
两端出入口。直接连接线如与实际情况有明显矛 类型
盾的应做适当处理。
不采集,视作道路按照路面采集要求 采集。
长度大于100米的桥梁,不含立交桥,采集桥面中 心线。
类型
不采集
面积大于10000的按面采集;不够上述指标,码头 滨水岸线长度大于100米的采集为线。
类型
车渡
不采集
采集长度大于100米的车渡,按线采集。
并以库体与周边的自然分界线为界。
0822
垃圾堆放物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无
0829
0830 0831 0832 0833 0839 0890
0900
荒漠与 裸露地
表
建筑工地
其他人工堆掘 地
其他堆放物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最小面积1600,建筑中道路连线长度 大于1千米。
不采集
拆迁待建工地 同上一级类。
不采集
代码 0100 0110 0120 0200 0210 0211 0212 0213 0220 0230 0240 0250 0260 0290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的要素及关键内容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的要素及关键内容发表时间:2016-03-22T10:33:54.5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作者:陈荣华[导读]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 310022 地理国情普查就是要对地表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和自身特点进行研究。
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
陈荣华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 310022摘要:地理国情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情,通过地理国情普查,能够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自然地貌与生产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为地理国情监测的常态化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这项工作的意义,然后对普查对象和基本要素内容进行探讨,最后重点阐述了普查流程,希望给同行以启发。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关键内容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涉及面比较广,且难度大,工作过程复杂,所以,要深入分析普查要素内容,从而提升普查水平,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一、意义地理国情普查就是要对地表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和自身特点进行研究。
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
第一,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对我国国情进行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
若是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地理国情,不但会对国家发展规划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威胁国家安全[1]。
通过地理国情普查可以对地理国情具体信息进行了解,帮助人们对地表自然以及生态和人类活动状况进行掌握。
第二,地理国情普查是发展经济社会的重要需求。
必须要了解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才可以保证地理检测的常态化,确保地理信息可以更好地为政府以及人民服务。
另外,还能够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发展规划制定时的重要参考,对国土开发格局以及资格配置进行优化,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普查对象和要素内容在对地理国情进行普查之前,需要明确普查对象和要素内容。
通常情况下,普查的对象是国土范围以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比较具体,在对自然地理要素加以勘察的时候,主要包括地形地貌以及植被覆盖还有水域和荒漠等的面积以及位置还有范围和类别状况,同时还要掌握其具体的空间分布。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要素)

06-道路
�
铁路--要素采集
�
采集铁路正线的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多条正线轨道并行时,间隔 10 米以内的,按一条采集;间隔 10米以上时,分别采集。间隔 10米以内 的并行正线轨道,若为两条并行,依据其中一条轨道的中心线位置采 集;若为多条并行,依据较为居中的一条轨道的中心线位置采集 。
�
属性包括:类型,线路编码,名称,起点,终点,单双线,建成时间,重 复路段编码,是否高架。
12
�
�
� �
河流要素采集说明
�
有水河流结构线严格来说一般采用河流的主航道、深泓线、主流线等,少数情况下,这些 线可能能与河道中心线重叠。对于一些辫状河流,不能确定主航道、深泓线、主流线的, 选择其中的一条主要水流,采集其中心线作为河流结构线。河流结构线不应穿越位于高水 位之上的岛屿或沙洲; 干旱地区山口形成的洪积扇及分布其上的漫流冲沟,采集洪积扇范围线构面,其GB码赋值 为“210302”(漫流干河),结构线选择主要的冲沟表示;对于地势平坦地区存在的漫流 干河,采集河道外围线构面,其GB码赋值为“210302”(漫流干河),结构线沿主要水 流痕迹线采集,不能确定的采集河道中心线作为结构线; 遇连通河流的水库、坑塘和湖泊,河流结构性(中心线)保持连续通过;5000平方米以 下的水库、湖泊和1000平方米以下的坑塘如果连通的河流上下游河道宽度大于20米的, 应视为河流的组成部分进行采集; 河流结构线或中心线可以采用基础地理信息中的相关信息,结构线需确保在河道范围内。 河道宽度小于20米的河流,河段宽度变化若超过10米,需要断开,以记录其不同的宽度 属性值。
4
06-道路
公路--要素采集
�采集所有通车的宽度一般大于5
米城际公路的道路中心线,并赋要素属性。与公路构网的城市
浅谈我省国情普查的主要技术指标

秘 腮 ④ 回 俯 留 蜜 国 鸯 目 阪 船 强
、
数 学 基础
指标 》 中定义的类型编码 。
半 面坐标 系 : 2 0 0 0国 家 大 地 坐 标 系 ; 高
对所 有地理 国情要素数据 中的每一个要素类 , 都必须包含 的
程基准 : 1 9 8 5国家 高 程 基 准 ; 高程坐标单位 : 基本属性 :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 码( G B) , 即要素类对 应的基础地 理 米; 投影 与分带 : 分 幅 数 据 采 用 高 斯 一 克 吕 信息分类代码 , 严格按照 G B , r F 1 3 9 2 3 — 2 0 0 6进行填 写。如果基 础 格 投影 , 按 6。 分带 ; 投 影 带 的 中央 经 线 与赤 地理 信息中没有相应 的类 , 设为 9 9 9 9 9 9 。如果 只能对应 到基础地 道 的 交 点 向西 平 移 5 0 0 k m 后 的 点 为 投 影 带 理信 息中的大类 , 则填写其大类码 。 坐标原点 , 坐 标 值 保 留 2位 小 数 。
陆 库 格 式 ,后 缀 名 为 “ . m d b ” ,名 称 统 一 定 为 下 , 覆盖类 型的归类至少应 确保其上 级类 的正 确性 , 不应 现跨
S MP D A T A. md b , 数 据 结 构 依 据 G D P J 大类错误 。
辉
干
0 6 — 2 0 1 3
。
5 . 数 据 现 势 性
( 二) 地理 国情普 查数据
2 0 1 4年地理 国情 普查 成果数据的政区代码按照《 中华 人民共和 国行政
水
生
1 . 数据 内容
地 理 国情 普查 数据 包括 地表覆 盖 分类 区划 简册 》 ( 2 0 1 4年 ) 填写 , 乡镇及行政村 的城乡代码按 照 国家统 数据和地理 国情要素数据 。 地 表覆 盖分类数 计 局官方 网站公 布 的最新 “ 统计用 区划代 码 和城 乡划分 代码 ”
(完整版)地理国情普查采集内容与方法

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技术流程地理国情内业数据采集的方法(1)自动分割+后期人工编辑解译分类()或整合编辑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人工)(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可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与人工判读解译结合的方式。
对于地表覆盖类型复杂、破碎的地区,可采用人工解译为主;地表覆盖类型简单、成片地区则可采用自动分类为主。
•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全国,整体现势性为2006至2010年之间。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5000、1: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数字城市数据(地级市)•以遥感影像内业分类为主,尽可能使一二级类通过内业能够识别,三级类外业辅助•针对具体的任务区,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分析整理出每种分类的影像的解译特点,先少量采集几幅图,然后外业核查、内业再次分析总结样本特征,之后开始全面内业采集(内外业交互)•以遥感影像内业分类为主,尽可能使一二级类通过内业能够识别,三级类外业辅助•针对具体的任务区,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分析整理出每种分类的影像的解译特点,先少量采集几幅图,然后外业核查、内业再次分析总结样本特征,之后开始全面内业采集(内外业交互)采集内容的分类概况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3级类。
包括:12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133个三级类。
地理国情内业采集内容•地表覆盖分类(LCA):面耕地01、园地02、林地03、草地04、房屋建筑(区)05、道路06、构筑物07、人工堆掘地08、荒漠与裸露地表09、水域10•重要地理国情要素(DLG):点、线、面道路06、构筑物07、人工堆掘地08、水域10、地理单元11•地表形态数据(DEM):单精度浮点栅格地形12地理国情的定义•国情:一个国家某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地理国情:从地理(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普查内容•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分三个方面:地表形态数据、地表覆盖分类信息、重要地理国情要素–地表形态反映地表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
地理国情普查方案

地理国情普查方案引言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要的统计调查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地理情况。
通过地理国情普查,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地理数据,为国家的规划、决策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档旨在介绍地理国情普查的方案,包括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1. 调查内容地理国情普查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地理位置收集每个调查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度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地理分布特征,如区域地形起伏、海拔梯度、地理纬度特征等。
1.2 地貌与地质调查点的地貌和地质特征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分析地貌和地质数据,可以了解地表地壳的形态与构造,进而推测地质活动和地貌演化的历史。
1.3 气候与气象收集调查点的气候数据,如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分析气候变化趋势,评估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 水文与水资源调查点的水文数据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河口等水体的分布和特征。
此外,还需收集水资源数据,如水量、水质、水价等,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情况。
1.5 生态环境收集调查点的生态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和分布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6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点的人口、民族、语言、文化特征等数据都属于人文地理范畴,可为国家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 调查方法地理国情普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调查人员将前往各个调查点,收集现场数据。
调查人员要运用地理工具和仪器,如GPS定位仪、水文测流仪、气象观测仪等,以增加数据的准确性。
2.2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处理。
调查人员要利用统计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地理特征和统计结论。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摘要:通过对地理国情的相关调查,可以充分了解我国地理国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家各项发展规划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使其更好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同时,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主要以地理国情基本要素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流程地理国情指的是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我国基本国情中的一部分。
全面监测、分析地理国情相关的信息,可以为社会经济建设部门的灾害防治、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进而使得地理空间上的资源配置、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的布局更加合理,能够更加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地理国情普查非常复杂,涉及的范围极其广并且实施的难度也比较大。
一、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对象与普查内容我国进行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对象是国土范围内的人文地理、地表自然等等,在普查过程中,将其在进行具体的分类。
地表自然主要包括面积、位置、范围和类别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各自的空间分布情况。
人文地理要素则包括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及地居民地等内容,以及各自的位置、面积、范围等进行相关的勘察和统计[1]。
对于地理国情的普查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
国土部门主要是负责收集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权属数据,这些数据是乡镇级行政单元数据的重要参考值。
水利部门主要是负责收集全国水利普查专题数据基础数据源,比如行、蓄、滞洪区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民政部门辅助收集乡镇合并、地级以上城市的主要街道名称,以及政府驻地位置、行政区划简册等有关资料。
规划部门主要是负责普查国家级主体功能区等资料。
国有农、林、牧场名称等相关资料可以咨询林业等有关部门。
旅游部门需要协调帮助相关部门收集文化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文化保护区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的相关资料。
地理国情的普查是一项浩大且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辅助,同时精细的数据记录。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表覆盖与编辑)

定位精度要求
非常高
结论:针对地理国情监测的需要,需制定新的分类体系标准,与其他行 业的信息分类适当融合
3. 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 定位基础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 管线 境界与政区 地貌 植被与土质 �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需扩展) 交通 � 境界与政区(需扩展) 地形地貌 � 土地覆盖(需新制定) 有利于与行业部门的应用需 求相结合
032 灌木林
• 032 灌木林:由生长低矮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林冠覆盖面积占 65% 以 上)构成植被,林木覆盖度大于 30% ,高度一般低于 5m 。( GB/T 147212010) 0321 阔叶灌木林:由阔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 5m 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成 的植被类型。 0322 针叶灌木林:由针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 5m 的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 成的植被类型。 0323 针阔混交灌木林 :针阔两类灌木混生,但林冠覆盖面积都不超过 65% (含)的灌木林。自然状态的针阔混交灌木林比较少见。
•
•
•
• • • •
• •
033 乔灌混合林:由乔木和灌木交替生长混合覆盖但两者林冠覆盖面 积各自都不超过 65%,且树木总体覆盖度大于 30%的地表。 034 竹林:以全部由各类竹子组成的纯林或仅混生少量针阔叶树种的 植被类型。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035 疏林:指由各类林木组成但覆盖度较低,郁闭度在 0.1~0.2的林地。 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1600平方米。 036 绿化林地:居民地一定范围内人工种植的绿化树木覆盖形成的片 状或带状区域(不包括楼顶种植的树木)。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 面积为200平方米。 0370人工幼林:人工种植的未成林。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0380 稀疏灌丛:在荒漠或植被稀疏地区丘团状生长的低矮灌木或灌草 丛,成群分布,但平均覆盖度低于 30%,大于10%的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总体情况
如1:5万、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水系、交通、设施、管线、政区、地 貌6个反映地理要素的要素类中,都包含名称,部分包含实体编码属性项,为地 理国情本体数据库中的地理实体数据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用于地理国情监测存在一些不足
如:居民地要素类中只有要素分类码一个属性项,加上受限于生产方式的差别, 居民地要素在不同地区,采样密度差别较大,虽然制图应用中,可以配合加注注 记层的信息,使得图面效果不受影响,但由于缺乏比较详细的属性内容,大大限 制了这一重要数据内容在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二是据成图比例尺进行综合取舍。即使同一地区采用不同比例尺成图时,为了保持合 适的图面载负量,综合取舍的尺度也并不相同。对于图上不能按真实位臵表示的地物 地貌,必须进行综合取舍或移位表示。主要的地物地貌应准确表示,次要的移位或舍 去,综合斗取舍后仍应保持其总貌特征及地物之间的相互位臵关系。也不能因综合取 舍而改变了地物地貌的性质,如河流、湖泊,、道路、岛屿等只能取舍不能综合。
最小图斑指标是1600平米,分出了400平米的图斑,只要分类正确,也是正 确的;
但是如果影像上有3000平米地类被合并到了其他类型中,就是错误的。
即: 对最小图斑指标的掌握,可以更严,不能更松。规定的指标值是一 个图斑可以合并的上限值,而不是下限值。 由于涉及到尺度统一问题,指标从严掌握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又如:由于数据的采集是面向地形图制图的需要,植被与土质的数据没有实现国 土空间的全覆盖,这对制图没有问题,未覆盖区域是被一些散列点状地物占据, 图面感觉不到空洞区域的存在。但是如果据这些数据进行面积的统计分析,面积 总和就会与事实不符。
地理国情主要应用目标与需求的差别
地理国情普查完成各类地理要素的地理分布情况获取后,需 要利用这些信息进一步开展统计分析,通过对各类地理要素 的数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提炼各种综合性信息和规 律性知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目标是提供GIS分析应用所需空间定位 信息,同时也需满足按照图示规范制作标准地形图的要求。
分类总体思路
内容分类概况
第二部分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的理解
主要内容
1. 最小图斑实地大小要求的理解 2. 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所见即所得”
自然优先
立体覆盖 线状地类 “预见性”
3. 地表覆盖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4. 重要内容与指标说明
1、最小图斑实地大小要求的理解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确立的基本原则 地理国情信息需求分析
战略规划与政策 行业部门标准
基础地理信息情况分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规范 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内容分析
普查内容的提出
129个与地理环境各要素有关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其中涉及水文水利和水土保持方面的的标准最多,共44个,涉及土地利用的有 26个,涉及植被的有15个,涉及道路交通的有12个,涉及土壤土质的有7个,涉及地 表形态地面沉降的有4个,综合性的有14个,其他类型7个。 标准内容涉及分类编码(类型划分、实体编码)、数据规范、指标分级、分析、 评估、规划和监测等类型。
定位精度要求
非常高
普查内容的提出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确定的基本思路
筛选、补齐、更新、扩展、增项
筛选:筛选地理国情应用需要的信息类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补齐:达到采集标准、该采未采的要素补采
更新:采集新出现的要素 扩展:根据地理国情应用需要,扩展内容 增项:增加地理国情应用需要的属性项
普查具体内容
地理要素 以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为基础,适当扩展,选择其 中的重要类别及其子类,并具体确定各个类别需要扩展的属 性、省市县不同尺度上的采集标准和位臵精度要求、属性准 确性要求。 地表覆盖 覆盖物的自然特征、结合拟采用的遥感数据源的分 辨能力进行分类,同时需考虑与其他行业部门相关分类体系 的衔接关系。
耕地,严格从地表覆盖的角度来讲,应该从生长的农作物来进行地表覆盖类 型定义,要按照这一原则反映地表覆盖的客观状态,1年中需要多期影像才可 能,由于目前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原因,这是不可行的。因此需要对这种范 围的地表进行时间尺度上的综合,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耕地这一更偏向土地 利用的类型。 即使是这样,这里的耕地,也实际上是从土地的外在表现上归纳出的一个概 念,而不是土地利用中惨杂了很多政策法律因素的耕地概念。
地理国情普查与基础地理信息差别
比较项 地图制图 信息统计分析 信息完整性 可视化 属性丰富性 基础地理信息 主要目标之一 较少考虑 需要进行综合与取舍 需要考虑图面载荷量 满足地形图制图需求 地理国情监测 较少考虑 重要内容 尽可能真实反映客观世界 较少考虑 需要多重属性,以满足多 样化的统计分析需求 对属性准确性要求更迫切
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要素采集中都依据类型的特点规定了基本要求。该 要求只适用于勾绘或编辑地类边界过程中对一些难以确定类型的小图斑 进行“就近就大合并”时参照采用。无论是人工还是自动分类,如果能 够确保分类结果正确,最小图斑面积不受此指标的限制,即分类后的图 斑面积即使小于该指标,也不需要进行就近合并。 例如:
可以看出,虽然在类别上更加细化,依然可以归入居民地基设施、土地利用、道路交 通、水、植被、境界、土壤土质几大类中。
由此可见,各专业部门对地理国情信息的需求类型基本被基础地理信息现有类型 覆盖。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相关规范
一、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该标准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基本依据之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地理 要素类型基本在此分类体系的覆盖之下。但该分类体系中,对于一些人文地理实 体和地理单元覆盖不全,如街坊、居民小区、院落、平原、山脉等。 该标准共分4个部分,分别针对不同的比例尺范围,规定GB/T 13923-2006中各 类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并根据各级地图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要求 把各类地理要素分为点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从而为特定比例尺地图制图为目 的信息采集提供了基础性指导。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相关规范
四、GB/T 12341-1990 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对所针对比例尺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外业作业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其中,尤其 是对像片调绘的技术要求深刻地影响着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获取方式与结果。规定地 形元素综合取舍的一般原则有三个 一是据地形图的用途进行综合取舍。即使图上突出表示或保留经济意义及用图意义较 大的地貌(如能反映地区经济文化状况,或对发展经济比较重要的资源、水系、交通、 确定方位等的地物地貌),舍去或移位表示那些经济意义及用图意义相对不大的、或 易于变化的地物地貌(这与CH/T 1015.1-2007的采集要求明显不同)。
同一个普查任务区范围内,应按照统一的尺度进行掌握
指标下浮一般应控制在30%以内
2、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所见即所得”
由于地表覆盖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地表覆盖物的物理特性,而非土地利用分类中侧 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因此从分类判读的原则方法角度来说,可以称为“所见即 所得”。 但这一原则并不能绝对化。由于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有时候很 难严格区分某类型是属于土地利用类型还是土地覆盖类型。 例如:
三是依据地物地貌所处的地理位臵和分布的疏密程度进行综合取舍。某一地物(如高 烟囱)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能是次要的,调绘时可以不予表示,但地物稀少地区它就可 能成为主要的而必须表示。又如在湖泊密集地区的某一小湖泊,可能不予表示,但在 缺水地区,它是难得的水源和方位物,就必须表示,当湖泊面积较小时,甚至还可放 大表示。 这三个原则可以看出,采用像片调绘方法进行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时会根据成图比例尺 和地形图用途对要采集的地物信息进行综合取舍,这导致获取的信息并不能完全真实 反映现实世界的情况,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信息失真。 目前,像片调绘法是地理信息采集的一个基本方式,其影响面也非常大。
其他标准均针对各种要素类型进行分类与编码,总计定义与地理要素相关的类别2700 多个,去除重复类别600多个后,将近2100个类别。
对这些类别的用词进行词频分析,出现频次前20位的依次为:设施、用地、道路、土 地、生态、交通、森林、土壤、湿地、农田、界线、铁路、建筑、林地、行政区、保 护区、水系、港口、仓储、干线。
二、GB/T 20258-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2,3,4部分
三、CH/T 1015.1-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 一部分:数字线划图(DLG)
明确要求地物要素数据采集时在影像上按地物的真实位臵进行数据采集,即使在 要素密集、表达拥挤的情况下也不移位采集,是否需要移位待制图输出时考虑; 同对居民地要求,在街道结构线的基础上判绘街区的轮廓线,要反映房屋的分布 特征,按照图式的综合取舍要求突出房屋,多层、高层房屋一般应根据立体影像 独立采集。
经过对这些标准摘要内容的主题词分析,出现频次前20位的主题词依次是:土 地利用、道路、水文、植被、土壤、地形、地貌、农用地、流域、城镇、设施、 水资源、水库、交通、建筑物、草原、河流、河道、水系、沙化。
分别可以归入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水、植被、土壤土质、地形地貌、居民地及 设施7大类,除土地利用,其他几类正好是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体系中除境界之外 的几类类型。 结论,从总体上来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可以为各行业提供更好 的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