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

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

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版本标记:1.0更新日期:2014-02-18 2014年2月20-21日地理国情普查提高培训材料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处理(一)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2月目录1组织实施有关问题 (1)2技术规定理解和完善问题 (2)2.1关于对技术规定内容理解的问题 (2)2.2关于技术规定完善补充的问题 (4)3影像与资料收集利用问题 (4)3.1影像数据源问题 (4)3.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问题 (6)3.3其他专题资料利用问题 (6)4正射影像生产问题 (7)4.1控制点影像采集 (7)4.2元数据填写和命名 (7)4.3其他问题 (8)5地表覆盖分类问题 (9)5.1一般性问题 (9)5.2耕地(0100) (11)5.2.1一般性问题 (11)5.2.2水田(0110) (12)5.2.3旱地(0120) (13)5.3园地(0200) (14)5.3.1一般性问题 (14)5.3.2果园(0210) (15)5.3.3苗圃(0250) (15)5.3.4花圃(0260) (16)5.3.5其他园地(0290) (16)5.4林地(0300) (17)5.4.1一般性问题 (17)5.4.2乔木林(0310) (19)5.4.3灌木林(0320) (19)5.4.4乔灌混合林(0330) (19) 5.4.5疏林(0350) (20)5.4.6绿化林地(0360) (20)5.4.7人工幼林(0370) (20)5.4.8稀疏灌丛(0380) (21)5.5草地(0400) (22)5.5.1一般性问题 (22)5.5.2天然草地(0410) (23)5.5.3人工草地(0420) (24)5.6房屋建筑区(0500) (25) 5.7路面(0600) (30)5.7.1无轨路面(0601) (30)5.8构筑物(0700) (31)5.8.1一般性问题 (31)5.8.2硬化地表(0710) (32)5.8.3堤坝(0720) (34)5.8.4温室、大棚(0750) (34) 5.8.5工业设施(0770) (35)5.8.6其他构筑物(0790) (36) 5.9人工堆掘地(0800) (36) 5.9.1露天采掘场(0810) (36) 5.9.2堆放物(0820) (37)5.9.3建筑工地(0830) (37)5.9.4其他人工堆掘地(0890) (38)5.10荒漠与裸露地表(0900) (38)5.11水域(1000) (39)5.11.1水面(1001) (39)5.11.2水渠(1012) (41)5.12其他综合性问题 (42)6地理国情要素采集问题 (43)6.1道路(0600) (43)6.1.1铁路(0610) (43)6.1.2公路(0620) (44)6.1.3城市道路(0630) (46)6.1.4乡村道路(0640) (47)6.2构筑物(0700) (48)6.2.1排灌泵站(0723) (48)6.2.2桥梁(0732) (48)6.2.3高速公路出入口(0735) (48)6.3人工堆掘地(0800) (48)6.4水域(1000) (48)6.4.1河流(1011) (49)6.4.2水渠(1012) (55)6.4.3湖泊(1020) (55)6.4.4水库(1031) (56)6.4.5坑塘(1032) (56)6.4.6冰川(1050) (56)6.5地理单元(1100) (56)7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采集有关问题 (58)8技术规定需勘误与拟修订的内容 (59)8.1内容勘误 (59)8.1.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59)8.1.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5-2013) (61)8.1.3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GDPJ 05-2013) (61)8.1.4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GDPJ 12-2013)(61)8.2内容修订 (62)8.2.1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 (62)8.2.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3-2013) (64)8.2.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 (67)8.2.4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GDPJ 06-2013) (67)附录A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代码对照表 (69)1.道路要素 (69)2.水域要素 (70)3.构筑物要素 (72)4.地理单元要素 (74)附录B 全国河流湖泊水利行业编码规则 (79)1河流编码规则 (79)2河流编码 (79)2.1干流编码 (79)2.2支流编码 (80)2.3区间流域、水文站以上流域的编码 (81)3支流选取原则 (81)4湖泊编码规则 (81)附录C 全国流域水系代码(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82)附录D 草地或灌丛覆盖度简易测定方法 (85)方法一:适合植被覆盖均匀的草地覆盖度测量 (85)1、适用条件 (85)2、测量方法 (85)方法二:适合植被覆盖不均匀的草地或灌丛覆盖度测量 (86)1、适用条件 (86)2、测量方法 (87)引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开始以来,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积极行动,在全国各任务区开展了大量工作,采集了较多数据和样本,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问题。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
自然资源部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分类.................................................................................................................................2 4.1 按内容分类..................................................................................................................................................... 2 4.2 按制图单元分类.............................................................................................................................................2 5 基本要求............................................................................................................................................................. 2 5.1 数学基础......................................................................................................................................................... 2 5.2 数据资料......................................................................................................................................................... 2 5.3 幅面................................................................................................................................................................. 2 5.4 比例尺............................................................................................................................................................. 2 5.5 图名................................................................................................................................................................. 2 5.6 图面配置......................................................................................................................................................... 3 6 内容与表达......................................................................................................................................................... 3 6.1 地理国情综合图.............................................................................................................................................3 6.2 地理国情专题图.............................................................................................................................................3 6.3 地理国情统计地图.........................................................................................................................................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制图综合原则与综合指标...........................................................6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内容表达..................................................................................... 1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图式............................................................................................. 13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样例.............................................................................................23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对普查成果数据的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对普查成果数据的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对普查成果数据的要求(非正式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06月目录1. 环境要求 (1)1.1.硬件要求 (1)1.2.软件要求 (1)2. 普查成果数据库要求 (1)3. 普查成果数据质量要求 (3)3.1.拓扑问题 (3)3.1.1. 一个图层自身拓扑 (3)3.1.2. 两个图层之间拓扑 (3)3.1.3. 拓扑问题修复 (3)3.2.要素属性项检查 (3)3.2.1. 填写标准检查 (3)3.2.2. 完整性检查 (4)3.2.3. 填写格式检查 (4)4. 地理实体要求 (4)4.1.实体层内容 (4)4.2.操作 (4)4.2.1. 铁路 (4)4.2.2. 公路 (7)4.2.3. 河流(线实体) (8)4.2.4. 湖泊 (8)5. 交通网络要求 (9)6. 统计单元要求 (19)6.1.统计单元处理 (19)6.2.坡度带处理 (20)6.2.1. 坡度带提取 (20)6.2.2. 坡度带分层 (26)6.2.3. 坡度带融合 (27)7. 临时图层 (30)7.1.图层命名 (30)7.2.手工生成步骤 (32)8. 软件配置 (33)9. 统计策略 (33)10. 常见问题 (34)本文件非正式文件,编写本文件的目的是为了用户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基本统计工作。

本文件所述内容可参照执行,文中所述普查成果数据库格式和地理实体的处理等内容,在相关方案未正式下发前有效,下发后以下发方案为准。

本文件所述坡度带的处理过程为辅助内容,即可用软件提取,也可按照该部分所述步骤进行,其中,坡度带的融合建议在计算之前按照3.2.2将不大于1个像元的图斑融合。

本文件内容将会不定时更新。

1.环境要求1.1.硬件要求硬盘:建议500GB或1TB固态硬盘,1TBSATA硬盘CPU:建议一个及以上CPU,单个CPU8核及以上内存:16GB及以上1.2.软件要求操作系统:建议Win7 64位ArcEngine:10.1版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2.普查成果数据库要求基于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地形单元和规则地理格网单元的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计算要求数据源采用经纬度坐标系,在建库方案未正式下发前,所有数据源要求以File Geodatabase 格式分县存储。

浅谈地理国情的普查与测绘

浅谈地理国情的普查与测绘

浅谈地理国情的普查与测绘1 引言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是基础测绘的延伸和拓展,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传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深刻变革。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将实现从获取静态基础测绘成果数据转向获取和分析动态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从被动地向社会经济建设部门提供基础测绘成果转向主动地提供生态环境、土地城建、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监测和预测成果。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基础测绘技术方法与监测技术的衔接、现有基础测绘成果的合理化应用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新时期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的实践和重大任务,也是服务国家宏观管理和规划决策的重要性工作,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和原则2.1 调绘与核查目标(1)对内业采集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类型、边界、属性等信息内容进行外业实地抽样核查和结果统计,发现和更正判读采集过程中的错误,检验内业判读解译的正确率。

(2)补充完善内业判读工作中无法确定的、存在疑问的或信息内容不完整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类型、边界、属性等内容。

(3)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物类型,实地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

(4)外业调查与核查形成的资料和记录,为使用成果用户提供判断数据质量情况的客观依据,为相关专题分析、多媒体制作提供素材。

2.2 调绘与核查原则(1)外业调查应严格遵循走到、看到、记到的原则,客观真实反映出可到达工作区域内各种地理国情要素和地表覆盖分类的信息内容。

(2)调查应把握一般规律性地物,注意典型性地物,做到调查结果全面可信。

(3)外业调查应做到问题全覆盖,对内业判读工作中存在疑问和无法确定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调查。

(4)实地覆盖类型与影像上所反映的覆盖类型相比,发生非季节性根本变化时,以外业调查结果为准。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
4.1 总体说明 ............................................................................................................................................... 3 4.2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5 4.3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10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集要求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 年 8 月
目录
1 范围 ............................................................................................................................................................. 1
4.3.1 道路要素 .................................................................................................................................. 10 4.3.2 水域要素 .................................................................................................................................. 10 4.3.3 构筑物要素 .............................................................................................................................. 11 4.3.4 地理单元要素 .......................................................................................................................... 13

SDGQPC013-2014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山东省技术规定(补充规定一)

SDGQPC013-2014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山东省技术规定(补充规定一)

编号:SDGQPC013-2014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山东省技术规定(补充规定一)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4月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地表覆盖分类 (2)3.1 一般要求 (2)3.2 园地(0200) (3)3.3 林地(0300) (4)3.4 房屋建筑(区)(0500) (5)3.5 道路(0600) (6)3.6 构筑物(0700) (6)3.7 水域(1000) (7)4 地理国情要素 (8)4.1 一般要求 (8)4.2 道路(0600) (9)4.3 水域(1000) (11)4.4 地理单元(1100) (11)5 其他技术要求 (12)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分类、地理国情要素采集及其他技术要求等内容,作为山东省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补充规定。

本文件技术规定适用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试点、山东省2013年地理国情普查试生产的数据修改,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的山东省地理国情普查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GDPJ 01-2013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3-2013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12-2013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9月)SDGQPC08-2013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山东省实施方案(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2013年11月)SDGQPC09-2013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山东省扩展内容与指标(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11月)3地表覆盖分类3.1一般要求3.1.1狭长地物的取舍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房屋建筑区等连片区域内部斑块之间的田埂、小路、水渠、林带等狭长条带,如果宽度在5米(含)以下,可以就近归并到相邻的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房屋建筑区等类型中。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表覆盖与编辑)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表覆盖与编辑)

定位精度要求
非常高
结论:针对地理国情监测的需要,需制定新的分类体系标准,与其他行 业的信息分类适当融合
3. 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 定位基础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 管线 境界与政区 地貌 植被与土质 �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需扩展) 交通 � 境界与政区(需扩展) 地形地貌 � 土地覆盖(需新制定) 有利于与行业部门的应用需 求相结合
032 灌木林
• 032 灌木林:由生长低矮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林冠覆盖面积占 65% 以 上)构成植被,林木覆盖度大于 30% ,高度一般低于 5m 。( GB/T 147212010) 0321 阔叶灌木林:由阔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 5m 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成 的植被类型。 0322 针叶灌木林:由针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 5m 的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 成的植被类型。 0323 针阔混交灌木林 :针阔两类灌木混生,但林冠覆盖面积都不超过 65% (含)的灌木林。自然状态的针阔混交灌木林比较少见。



• • • •
• •
033 乔灌混合林:由乔木和灌木交替生长混合覆盖但两者林冠覆盖面 积各自都不超过 65%,且树木总体覆盖度大于 30%的地表。 034 竹林:以全部由各类竹子组成的纯林或仅混生少量针阔叶树种的 植被类型。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035 疏林:指由各类林木组成但覆盖度较低,郁闭度在 0.1~0.2的林地。 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1600平方米。 036 绿化林地:居民地一定范围内人工种植的绿化树木覆盖形成的片 状或带状区域(不包括楼顶种植的树木)。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 面积为200平方米。 0370人工幼林:人工种植的未成林。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0380 稀疏灌丛:在荒漠或植被稀疏地区丘团状生长的低矮灌木或灌草 丛,成群分布,但平均覆盖度低于 30%,大于10%的地表。

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年5⽉⽬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件 (1)3基本要求 (1)3.1数学基础 (1)3.2精度要求 (2)3.2.1数据采集平⾯精度要求 (2)3.2.2拓扑要求 (2)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3.3数据现势性 (3)3.4数据⼀致性 (3)3.5数据接边原则 (3)3.6元数据 (4)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4数据分层组织 (4)4.1总体说明 (4)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4.3.2⽔域要素 (9)4.3.3构筑物要素 (10)4.3.4地理单元要素 (11)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5.1总体说明 (16)5.1.1通⽤属性项 (16)5.1.2专有属性项 (17)5.1.3属性缺省值 (18)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5.2.2专有属性说明 (19)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5.3.2⽔域要素 (27)5.3.3构筑物要素 (33)5.3.4地理单元要素 (35)6数据采集⼀般性要求 (52)6.1影像资料使⽤原则 (52)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6.4.1铁路与道路 (57)6.4.2⽔域 (58)6.4.3构筑物 (59)6.4.4地理单元 (59)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3新⽣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法 (62)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法 (62)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7.4⽣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7.5.1总体要求 (64)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8汇交要求 (65)8.1汇交数据内容 (65)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8.2.2交通⽹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2.3⽔域⽹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3成果汇交前检查 (67)8.4汇交成果⽬录组织 (69)附录A (规范性附录)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70)附录B (规范性附录)数据汇交前检查内容与要求 (72)附录C (资料性附录)⾏政村及以上⾏政地名变更情况表(⽰例) (82)前⾔本⽂件是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的技术规定之⼀,在第⼀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和⾏业技术规范完成起草,并根据征求意见和试⽣产反馈的情况修改⽽成,经过2016年试⾏和修订完善,形成本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7931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2341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77 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 部分 1:500 1:1000 1:2000 地形 图图式 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2 部分 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 式 GB/T 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3 部分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图式 GDPJ 01‐2013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GDPJ 03‐2013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 GDPJ 05‐2013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 GDPJ 07‐201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基本要求 GDPJ 09‐2013 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 GDPJ 10—2013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 年 11 月
目录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底图规格....................................................................后内容描述 调查前内容描述 调查后内容描述 调查前内容描述 调查后内容描述
d.对于地理单元界线的界端注记方法参照图4-1。
3
图 4-1 界端注记示意图
e.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均为面状要素,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 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表、水域等均以地理国情信息分类 码与生产标记信息标注到底图上。涉及到需外业重点关注的生产标记信息应醒 目标注。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环节,是内外业衔接的关键 点,基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或者基础地理信息与必要的专题 数据,叠加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用于外业调查。地理国情普 查底图的充分利用,可提高外业调查的效率,减少外业工作量,对地理国情普查 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适用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可参照使 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 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可分别将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正射影像数据叠加,分别制
作普查底图。若生产单位能够保证地理国情要素、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正射影
像同时套合叠加不影响外业调查,可合并为一张普查底图,后续与此相关内容
可同样处理。
b.需在普查底图制作环节中根据区域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外业调
查路线,据此对调查路线上的地物属性内容进行调查,将调查内容标注在普查
3.1 数学基础 ...................................................................2 3.2 底图模式 ...................................................................2 3.3 数据内容 ...................................................................2 3.4 数据格式 ...................................................................2 4 技术要求...................................................................... 3 5 作业流程及步骤................................................................ 5 5.1 技术流程 ...................................................................5
足外业调查和内业编辑与整理的需求即可。
表 4-1 外业调查图层数据结构
数据 分层 WYHCA (面) WYHCL (线) WYHCP (点)
属性项
CITEM WYHCJG CITEM WYHCJG CITEM WYHCJG
数据类型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长度
255 255 255 255 255 255
g.地表覆盖类型根据内业解译据实标注。对于纸质底图,图内大面积为同 一地表覆盖类型时,可以采用图外附注的方式表示。
h.重点调查内容和外业调查图层的调查内容,其注记和线划边线均以红色 表示,注记字体为宋体、字大为图上5mm;对于纸质普查底图,若外业调查范 围太大或太小时,可适当放大或缩小注记大小,也可移位表示,图内标注不下 时,可以放在图外进行引注。
1
3 底图规格
3.1 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分幅数据、分景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底图的数学基础沿用所使用 数据成果的数学基础。 按任务区组织的底图数据可不分带,采用地理坐标,经纬度值采用“度” 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高程值单位为“米”。
纸质普查底图数据格式:打印前数据为PDF、EPS、TIFF等格式。
2
4 技术要求
地理国情要素中线状要素可采用不同颜色和线型进行配置,点状要素采用
不同符号配置,面状要素采用注记标注的方式制作普查底图,普查底图符号库
可参考附录B制作,也可根据国家标准图式规范自行制作。
a.为了更好地调查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和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纸制普查底图
i.若在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之前进行外业调查,其
4
底图制作可对预处理提取的相关要素配置符号、线型及重要属性信息标注,相 关内容可借鉴参考a‐h各项要求。
5 作业流程及步骤
5.1 技术流程
5.1.1 数字普查底图
正射影像(或经粗纠正影像)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数据经过整合提取的预处理数据)
f.为了保证影像清晰易读,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可不做普染,只将地表覆盖 图斑边界和类型注记以红色标注,一般情况下,注记字体为宋体、字大为图上 3mm。对于纸质底图,若地表覆盖图斑面积太大或太小时,可适当放大或缩小 注记大小;图内标注不下时,可在要素处用黑色标注编号○1 ……○n ,在图廓外 加附注,或者直接放在图外进行引注。
数据整理组织
根据作业单元裁切拼接数据
影像、数据格式转换处理
导入外业调查系统或软件
数据符号化,返出注记, 标注外业调查信息
前言
本文件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规定之一。 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文件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文件起草组成员:郝科铭 殷福忠 梁安宝 曲 平 王 刚 李 军
汲旭生 岳 昊 王明亮 张 俊 夏立福
引言
底图上,作为普查底图制作的一项内容。
c.内业对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地物类型以及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地物位
置、形状、属性等有疑问时以及外业调查记录均可放入外业调查图层。该图层
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按照矢量数据图层表达,包括面层、线层、点层。外业
调查图层数据结构可参照表4‐1执行,也可以按照涂鸦的形式表达等,只要能满
本文件针对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需求,参考现有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行 业技术规范,依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地理国 情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底图制作的规格、技术要求、生产 流程和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数据组织与成果汇交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规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的要求、技术方法与流程、质量控制 以及成果上交。
5.1.1 数字普查底图 .......................................................5 5.1.2 纸质普查底图 .......................................................6 5.2 作业步骤及要求 .............................................................6 5.2.1 数据准备 ...........................................................6 5.2.2 数字普查底图 .......................................................7 5.2.3 纸质普查底图 .......................................................8 6 质量控制...................................................................... 9 6.1 检查要求 ...................................................................9 6.2 检查内容 ...................................................................9 7 底图输出......................................................................10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纸质普查底图图廓整饰 ......................................11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地理国情要素符号设置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