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第3课时同步测试(解析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能提升作业(三)

第3课时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中线

(C)三角形的高

(D)以上三种线段均有可能在三角形外部

2.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比△ACD的周

长大6cm,则AB与AC的差为( )

(A)2 cm (B)3 cm

(C)6 cm (D)12 cm

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B=40°,∠BAD= 30°,则∠C的度数是( )

(A)70°(B)80°(C)100°(D)11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ABC=

80°,则∠DBC=________°.

5.如图,已知在三角形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________.

6.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C的面积为100cm2,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6分)

7.(8分)在△ABC中,AB=AC,AC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24和18两部分,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8.(8分)如图,已知△ABC的高AD,角平分线AE,∠B=26°,∠ACD=56°,求∠AED的度数.

【拓展延伸】

9.(10分)已知:如图,BD ,CD 分别为∠EBC 和∠FCB 的平分

线.

(1)若∠A=80°,求∠D 的度数.

(2)试探究∠D 和∠A 的关系.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①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的对边上;②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直角边重合,还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垂足在直角的顶点或斜边上;③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对边的延长线上或在钝角的对边上.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2.【解析】选C.因为AD 是△ABC 的中线,所以BD=DC ,所以△AB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6cm ,即AB 与AC 的差为6cm.

3.【解析】选B.AD 平分∠BAC ,∠BAD=30°,

所以∠BAC=60°,

所以∠C=180°-60°-40°=80°.

4.【解析】因为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C=80°,

所以∠DBC=∠ABD=12∠ABC=12

×80°=40°. 答案:40

5.【解析】因为∠C=∠ABC=2∠A ,

则∠C+∠ABC+∠A=5∠A=180°,

所以∠A=36°,

则∠C=∠ABC=2∠A=72°.

又BD 是AC 边上的高,则∠DBC=90°-∠C=18°.

答案:18°

6.【解析】如图所示,过点A 作AE ⊥BC 于E ,则S △ABC =12BC ·AE , S △ABD =12·BD ·AE.

因为AD 是△ABC 的中线,

所以BD=12BC ,S △ABD =12S △ABC =50cm 2

.

答案:50cm 2

7.【解析】如图,设AB=AC=a ,

BC=b ,

则有a+1

2a=24且12a+b=18,

或a+1

2a=18且12a+b=24,

得到a=16,b=10或a=12,b=18,

这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6,16,10或12,12

,18. 它们都能构成三角形.

8.【解析】因为∠ACD=56°,

所以∠ACB=124°.

又∠B=26°,

所以∠BAC=30°.

又因为AE 平分∠BAC ,

所以∠BAE=15°,

所以∠AEB=180°-∠B-∠BAE=139°,

则∠AED=41°.

9.【解析】(1)因为∠A=80°,

所以∠ABC+∠ACB=100°.

又因为∠ABC+∠EBC=180°,

∠ACB+∠FCB=180°,

所以∠ABC+∠EBC+∠ACB+∠FCB=360°, 故∠EBC+∠FCB=260°.

又BD ,CD 分别是∠EBC 和∠FCB 的平分线,

所以∠DBC=12∠EBC ,∠DCB=12

∠FCB , 所以∠DBC+∠DCB=12

(∠EBC+∠FCB)=130°, 所以∠D=180°-130°=50°.

(2)∠D=90°-12

∠A. 理由如下:

∠D=180°-(∠DBC+∠DCB)

=180°-12

(∠EBC+∠FCB) =180°-12

(180°-∠ABC+180°-∠ACB) =180°-12

(360°-∠ABC-∠ACB) =180°-180°+12∠ABC+12

∠ACB =12(∠ABC+∠ACB)=12

(180°-∠A) =90°-12

∠A. 初中数学试卷

桑水出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