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轴对称图形》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轴对称图形》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轴对称图形》教案

3、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33-36页“轴对称图形”和“练习八”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

《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共安排了3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八,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如下几点:

知识点一: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什么是对称轴。

知识点二: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知识点三:能利用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这个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

根据本节内容的编排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教学:

第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知识经验,并结合方格图,利用数方格等方法来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导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

第二:注重教材所呈现的主题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

第三:加强操作活动,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寻找对应点等方法,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理解对称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折纸的方法探究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能正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逐步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会找出轴对称图形

的对称轴,

难点

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硬纸片剪正方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几幅图:

1.同学们请看,上面这几幅图只有原图形的一半,你能猜出图中画的是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蜻蜓、蝴蝶、雪花

2.同学们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回答预测:蜻蜓、蝴蝶和雪花都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说这几幅图形右半部分和左半部分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想象得出这几幅图原来的样子。

3.同学们真聪明,三年级时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知识还记得这么牢。同学们觉得这些图形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从生动的问题情境导入,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同时这种导入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应用原有的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过渡: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2.在这些学过的图形中,有很多是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图: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3.提问:同学们能判断出上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1)小组交流,探究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动手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

(3)反馈汇报:

学生汇报预测:

生1:我通过折一折,发现正方形、等腰梯形、扇形、等边三角形、花对折后,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生2:平行四边形对折后,左右两边不能完全重合。

……

4.追问:你们觉得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呀?

学生回答:轴对称图形

5.归纳:谁能归纳一下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6.质疑:同学们在折轴对称图形时,当图形两部分完全重合时,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学们能找出上面每幅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折一折,找一找。

(1)学生再折一折,找出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在找每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时有什么发现。

(3)反馈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有的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不止1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让学生实际动手折一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受到轴对称图形不同,对称轴的数量也不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例2

1.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会了找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方法。下面,老师想考查一下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间互相交流。

②反馈汇报,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学生汇报预测:第一行第2个三角形和第二行第1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其它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这些图形画在方格纸上,不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但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确定,如第一个梯形,上底一共占6格,下底一共占8格,如果从中间对折的话,两边所占的格数相同,能完全重合,所以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请大家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画出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②小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对称轴,交流自己的画法,同学之间纠正错误的画法。

③每小组选派代表全班展示。

3.课件出示“试一试”。

(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试一试”。

(2)学生画对称轴,教师巡视。

(3)展示汇报,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记忆,并在练习中掌握画对称轴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例3

1.引入:同学们不但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还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真能干!但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有一个轴对称图形,只画了看到它的一半,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2.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图形的另一半应该是什么样子?

学生可能回答:这个图形的另一半是和这一半一样的。

追问:是一模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两个对称部分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3.如果我们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应该怎样画呢?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找出最佳的方法。

(2)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

汇报预测:

我们小组觉得可以用描点的方法,找到左边这一部分的关键点,也就是A、B、C点,因为A、C点在对称轴上,两边的图形可以共用,所以只要找出B点的对应点就行了。然后把对称轴右边相对应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了。

(3)课件演示画对称图形另一半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画的过程。

4.尝试练习。

(1)课件出示35面“试一试”。

(2)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3)小组交流,应该选择哪几个点为关键点。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学困生给予指导。

(5)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展示,教师指名1至2名同学说一说画法。

5.归纳小结

质疑:同学们想一想,在画对称图形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一是对称轴两边图形所对应的方格数要相同;二是左边部分的图形要和右边部分的图形相同,方向相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感知到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形状相同,方向相反。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掌握水平。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第35页“课堂活动”第1题。

(1)小组内交流找五角星对称轴的方法,教师到各小组听一听学生的发言,可对学生的发言适当补充。

(2)反馈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说一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合理的方法就给予肯定,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想到的方法。

2.完成课本第35页“课堂活动”第2题。

(1)小组内说一说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讨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3)反馈汇报:

汇报预测: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等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体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四、达标反馈

1、填空。

(1)如图:

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小格;点C到点C′的距离是( )小格;点B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小格。

(2)成轴对称的图形沿( )折叠后可以完全重合。

(3)在“T、O、N、J、M、F”中,( )是轴对称图形。

2、下面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画“×”。

(1) (2) (3) (4)

( ) ( ) ( ) ( )

3、画出下面各图形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或对称图形。

答案:1、(1)589(2)对称轴(3)T、O、M

2、(1) ×(2)√(3)×(4)×

3、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掌握了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折法,即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可以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学会了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画出对称轴的方法;我们还掌握了通过找关键点、描点、连线,画出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设计意图:总结概括,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理解,巩固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1.在书中完成练习八1至5题。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3.小红家墙上的挂钟正好和镜子相对。一天,小红在镜子中看到的时间如下图所示。当时的实际时间是多少?

答案:1.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

2.

3.9时

◆板书设计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用观察的方法找对称轴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例2中的等腰梯形。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等腰梯形,请你仔细观察后,想一想,如果要找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应该如何去找?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两方面的不同:一是这个图形在大屏幕上没法对折;二是这个图形在方格纸上。

师:这个图形我们没法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它的对称轴,你们能想其他的办法来找它的对称轴吗?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举手汇报。

生:等腰梯形的两腰是一样长的。上底有4格正好可以分成左右各2格。下底有8格,刚好可以分成左右各4格。因此,我们可以在上底和下底的中间画出它的对称轴。这样,对称轴的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方格,这两边的方格沿这条对称轴是可以完全重合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呢?请你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这个梯形的对

称轴。。

学生通过经验证确定这条对称轴是正确的。

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等腰梯形的对称轴的呢?

生:我们是直接观察方格图找到对称轴的。

师:对,有些图形我们通过观察,就能找到它的对称轴。

(一)数学资源

轴对称的应用

一、在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什么样,右边也什么样,体现出一种对称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建筑也如此。如下图所示:

二、对称在商标中的应用

很多商标的设计也运用对称这一手法,体现出商标的美。如:

三、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喜喜”字;闹钟的对称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平衡;人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双耳的对称能使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三)资料链接

自然界的对称之谜

生活中,人们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每片雪花的晶体是对称的,一只蝴蝶的双翼是对称的,晶体有着某种网络形的对称,星系呈螺旋形的对称,海浪的起伏在空间上是对称的。而大多数动物,如鹰、鲱鱼、大象等则是呈左右两

边对称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当我们站立时,从外形上看,也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对称形体。

为什么自然界如此偏爱对称?科学家们对这一自然之谜提供的简单答案是:也许它们是由大量同一的“零件”构成的。一些科学家认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宇宙有深层的数字结构,遵循着某种我们还难以理解的对称的原则。

同样,大自然中的对称也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被打破。如豹、狗、猫身上的斑点与花纹并不严格对称,比目鱼的两个眼睛长在一边,而我们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的左边,也将外部形体的对称打破。

这种对称与不对称的奇妙变换,如同宇宙本身的神秘性,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思,成了很多新兴学科研究的一个课题。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调皮的太阳 调皮的太阳来到屋子里,掀开被子,催小朋友旱早起床。 调皮的太阳来到田野里,使足劲儿把庄稼往高处拔。 调皮的太阳来到果园里,掏出画笔把苹果涂成红的,把梨子涂成黄的…… 调皮的太阳挂在空中睡午觉,温暖着小朋友的梦。 调皮的太阳躲进乌云捉迷藏,慌得妈妈赶紧把被子收进屋子里。 调皮的太阳玩累了,红着脸躲进西山妈妈的怀里。 (1)短文说的是调皮的______。 (2)调皮的太阳来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 (3)连一连。 太阳在空中睡午觉______ 妈妈赶紧收被子 太阳躲进乌云______ 躲进西山妈妈的怀里 太阳玩累了______ 温暖小朋友的梦 2. 先读给同学听,再做一做。 华华和爸爸 画画的是华华,画的是爸爸, 华华爱画,爸爸爱花,爸爸爱华华画的画。 (1)这段话中,每一小句最后一个字都含有相同的拼音字母( ) ①h ②ua ③a ④b (2)判断:对的写正确,错的写错误。 ①华华爱画画,画的是爸爸的花。______ ②爸爸爱华华画的画,也爱花。______ (3)跟“画画”结构相同的词语是( ) ①看看②数数③听听④闻闻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浓碧 袁鹰 是谁将百里漓江,船行在绿玻璃上, 染成浓碧?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绿草在水底探出头来,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像是向水面上问: 轻软又柔和?你下来吗? (1)诗人从动态的角度写出了漓江的水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这首诗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方法,读起来特别生动有趣。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及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 1.目标预设: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揭示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 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2.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 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找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 3.判断。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找7的倍数。 二、看书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游戏 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三、作业 课本第3页第3题。 四、板书 数的世界(倍数与因数) 分一分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5×4=20 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20是的倍数。 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4和5是20的因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含义;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到目前;你认识了哪些数?请举例说明。 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吗? 二、探索新知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 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淇滨小学司萍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

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买铅笔》教案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十几减9),课本第2—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内容,学生表演:袋鼠老板娘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都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袋鼠老板娘说:“我买9支铅笔”。袋鼠老板娘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袋鼠老板娘提出了一个问题: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设计意图:想一想,猜一猜,培养数感。) 3、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 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 (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程教案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感悟代数思想,体会方程的概念;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一个小矮个,身上挑副担,如果挑不平,头偏心不甘。)你猜到了是什么? 生: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你真厉害。对,天平我们在科学课上经常要用到它。关于天平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天平用来称物体的重量。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2: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3: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对。当天平指针指向中间时,表示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了。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那我们试试看。假如我要把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怎么了? 生:天平平衡了。 师:对,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什么呀?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两个苹果的质与和一个菠萝的质量是(相等的),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2、师:如果现在告诉你左盘每个苹果重300克,右盘的一个菠萝重600克(课件出示)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左盘和右盘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师:写成300+300=600可以吗?)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为什么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XX县XX镇XX学校备课簿 班别六年(2)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 X X X 2009 至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4、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班情、学情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全班的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校纪班规。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盖叫天在演《狮子楼》时有哪些感人的表现,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知京剧艺术,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具体描写盖叫天在一次表演中的言行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盖叫天演出的剧照及有关文字资料。 2.京剧录像或录音片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京剧录像或听录音片段,然后介绍盖叫天其人及其京剧表演成就。引入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自选方式通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字典或与学伴一起以多种形式合作,完成生字、词语的学习。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本文写的是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演《狮子楼》时,为避免别人受伤而致自己受重伤并坚持演出的感人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爱的符号标出文中盖叫天受伤后的行为。(盖叫天忍着……)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盖叫天受伤后的言行的句子,让学生想象一下盖叫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此时此刻你想对盖叫天说些什么?

3.对比读。先读盖叫天说的话,再将文中对盖叫天伤势的描写与带伤坚持表演的描写对比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理解盖叫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言行。(理解盖叫天伤势之重、疼痛之剧、毅力之坚、精神之崇高,体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4.默读课文,说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盖叫天热爱京剧表演艺术。 5.再次看京剧录像或听录音片段,根据课文的描述和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表演一下盖叫天的英姿。(学生的表演可以有一定的创造性) 四、拓展延伸 1.了解了这个故事后,联系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2.你对京剧还有哪些了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脸谱的丰富多彩,知道这是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附:板书设计 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 盖叫天 表演… 活灵活现 救人…受伤 决不能倒下 忍痛…坚持 (爱岗敬业精神)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倡导自主识字,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 2、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养成规范、认真书写的习惯。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 师 版 六 年 级 数 学 下 册 教 案 单位: 科任教师: 时间:2014年2月——2014年7月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11课时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打细算》教案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

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17年秋【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2014年秋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将围绕小数除法来展开,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表内除法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三年级时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元角分与小数,四年级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生基本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本方法,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除法的初步经验。因此,本单元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小数除法运算。小数除法是在整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整数除法学习的发展,也是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

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元、角、分的换算与小数的关系,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其次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次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最新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版

2020年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精品版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意义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二)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 1课时 小数的意义练习 1课时 比大小 2课时 买菜 1课时 比身高 2课时 歌手大赛 2课时 练习一 2课时 单元检测及小结 2课时

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我们的学校 【教材分析】 《我们的学校》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的位置及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表达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课文通过对学校环境的具体描写体现了学校周围环境的美丽,通过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

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因为。)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教案1

买文具 教学内容: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元、角、分”以小数来表示的过程,建立起初步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小数来表示商品价格,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1.小数意义的理解。 2.小数的写法。 教具:电脑课件 学具:钱币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 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 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 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 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 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 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 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 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总结。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学习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钟表,课件,教具 学习过程 环节学案 回顾旧知 1、物体的运动有??()和()。 2、平移和旋转都只改变图形的(),不改变图形的()和()。 自主探索 1、钟面上指针旋转的方向就是()方向; 相反的方向就是()方向。 2、钟表上旋转一周是()度,12个时刻将它12等份,所以每份是()度。 3、从8时到10时,时针绕旋转点()方向旋转()度, 从11时到15时,时针绕旋转点()方向旋转()度。 4、旋转三要素指()()()。

合作探究 当横杆升起时,横杆绕旋转点()时针旋转()度; 当横杆落下时,横杆绕旋转点()时针旋转()度。 达标检测 基础性作业: 课本29页练一练1、2题(看课件)。 一棵小树被扶起种好,这棵小树绕点O()方向旋转了()度。 提高性作业: 1、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如图,点P是线段MN上一点,将线段MN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度。 MPN 教学目标: 2、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整理所学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一预习、质疑 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全班汇报 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质疑,可以表示赞同,可以补充,对发言的同学作出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