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合集下载

CAD绘制各类地质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CAD绘制各类地质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CAD绘制各类地质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CAD绘制各类地质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CAD绘制平面图注意:地质绘图要求精确,特别是一些点的卡定,是不能有丝毫的误差的。

关于如何衡量地质图上的精确度,其实很简单,就是x,y,z。

地质图由点线面各种元素结合而成,而其中以点的定位最为重要,以下将在不同情况下对一些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平面图的绘制步骤:1、在综合平面图上选取需要绘制的勘探线,在任意一端选取一个开始点。

开始点应是勘探线与综合图上的一个整数坐标线的交点为好。

2、勘探线平面图中的勘探线是一条平直的线段,所以坐标线在勘探线平面图中的走向一般都是倾斜的。

以开始点为基准,就可以开始绘制勘探线平面图了。

3、绘制时所需的数据:1)以开始点为起点位置,测量勘探线的长度。

2)测量勘探线与坐标线的夹角,用于判定在勘探线平面图上的坐标线位置和角度。

3)之后根据勘探线长度及结合综合图上的孔位位置,绘制勘探线平面图的外框大小。

剖面图的绘制步骤:在勘探线平面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绘制勘探线剖面图了。

其步骤如下:1、剖面图就是根据勘探线在综合图上的位置而切一条剖面线,然后根据勘探线穿过的地层,在勘探线下绘制不同的岩性条纹而后最终成图。

在综合图上观察勘探线所经过的地形,需记录的数据:勘探线上各控制点的高程及其与开始点的距离、勘探线经过的地层分界位置、以及一些重要的地物的位置。

2、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画出勘探线上的地形变化,一些地层分界处、地物位置等。

(在此提醒,如果还需落钻孔或其他元素,请先不急着给剖面线上条纹,以为在绘制剖面线时,往往会出现某个点的不注意而导致制图误差,或高或低的情况在绘制剖面线时时很常见的问题,而修改起来也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我想有过类似经历的同道们也很明白那种感受吧。

所以,我们的口号是,坚持从大到小的原则,绝不贪功冒进,不然产生的后果会让人很郁闷的。

)钻孔钻线在平面图上的落法:在平面图上,所谓的钻孔钻线投影,就是把钻线上的各个点垂直的投影到地表平面上。

(仅供参考)勘探线剖面测量与成图

(仅供参考)勘探线剖面测量与成图


线
100

50 地形线必须现场勾绘

0
据导线平面图和高差勾绘地形线
工具、材料、表格 二、野外测量 • 1、工具:钉锤、罗盘、放大镜、皮尺、钢卷尺 、照相机、三角板、手持GPS或测量仪器等。
• 2、材料:矿区地形图、方格给、铅笔、小刀、 橡皮擦、木桩、毛笔、红油漆、红布(或红塑料 袋)、样品袋、包装纸等。
劈心样样轨与标注
矿体,编号,工程 品位厚度标注
精度要求
分层精度是根据剖面比例尺大小确定,凡在剖面 图上宽度达1mm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示。对于 一些重要的或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矿 化体(层)、矿体、脉岩、化石层、火山岩中的沉 积岩夹层等,如果其厚度达不到图上1mm的也应 放大为1mm表示,并在文字记录中说明。本规定 适合地质剖面测量和填图。
面图上投影(水平

u△Z-高程(铅直长
△X-沿横剖面方向
水平长
u△Y-沿纵剖面方向
水平长
钻孔弯曲度计算表 相邻两
点的
测点影响的
中点
累计铅
测点深 方位角 倾斜角 深度
铅垂长 垂长
度(m) (°) (°) (m) 斜长(m) (m) (m)
1
2
3
4
5
6
7
0
90 50
50 50 50
100 320 88 150 100 99.94 149.94
算号公式:单号2n-1,双号2n。
例距0线右300m的线号?n=300/20=15(取 20m为1个号),线号为30
勘查线编号分布示意图
钻孔编号 • 钻孔编号为线号+控制斜深编号,控制斜深编
号一般用二分之一基本网度给1个号,不分单双 号。例21线上控制斜深120m(基本网度 40×40m),则钻孔编号为ZK216。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1)绘制坐标网线:
A在平面图上投剖面的起止点并连接成直线。

该直线或其延长线与x座标和y座标交角(锐角)分别为α和β。

B绘剖面座标线。

一般选取z(高程)以及x或y座标中的一种。

x或y座标选取原则为:若α≥β,则选取x座标;反之则选取y座标。

x或y座标相邻座标线的距离/sin αm。

(2)绘制地形线:投绘高程与勘探线的交点。

可以将地形地质图上的勘探线与横坐标线重叠,并在相应的米格纸上投绘勘探线与高程的交点。

(3)绘制岩层产状:相应的绘制图切剖面的岩层产状(绘制时应做视倾角)。

(4)绘制勘探工程:在地形地质图上量取勘探工程与坐标线的距离投绘之。

(可以将地形地质图上的勘探线与横坐标线重叠,并在相应的米格纸上投绘勘探工程)。

(5)按一定的间距在下方绘制勘探线的平面投影图。

(6)整饰图件:标明图名、图例、比例尺、责任表、图框等。

地质勘探硐编录方法

地质勘探硐编录方法

地质勘探硐编录方法
地质勘探硐的编录方法主要采用“两壁一顶压顶展开法”。

以下是详细步骤:
1. 坑道的顶壁下压,两壁向外张开,使三个壁构成一个平面。

2. 通过布置在顶壁上的基线,现场测量坑道左壁、右壁与顶壁上的各地质编录要素(分层界线、产状、标本及样品位置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

3. 按比例缩小后描绘到坐标纸的相对位置上,成为一张真实地反映坑道中各种地质现象的坑道左壁、右壁与顶壁展开图。

4. 必要时,还需跟随工程施工进度及时编绘坑道掌子面上的地质现象。

5. 坑道左壁、右壁与顶壁在素描图上的位置:按比例缩小后,左壁绘于素描图上方,顶壁绘于素描图中间,右壁绘于素描图下方。

6. 素描图可按规则与不规则两种方法绘制。

规则绘制时,三个壁相互平行,两壁高度与顶壁宽度取平均值绘制;不规则绘制时,三个壁之间应留1cm
以上间隔(以便标注产状、样号等),顶壁按正投影绘成弯曲的条带状。

掌子面可绘于左壁上部或顶壁右侧。

如需更多关于地质勘探的信息,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17页word文档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17页word文档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现在的位置:第四章>>第六节第20页2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一般是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剖面上已有工程揭露资料编制;开发勘探阶段则多依据已有段地质平面图、相邻勘探线剖面图等切制、转切或通过适当的内插、外推计算作图方法编编制具体步骤:(图4-6-19.a-d)(1)绘制坐标网线:1)在平面图上投剖面的起止点A和B并连接成直线。

该直线或其延长线与x座标和y座标交角)分别为α和β。

2)绘剖面座标线。

一般选取z(高程)以及x或y座标中的一种。

x或y座标选取原则为:若α则选取x座标;反之则选取y座标。

x或y座标相邻座标线的距离(如上左图的300与4非是100m,而是100/sin α m。

3)根据A和B点的座标值,将其投在剖面图上。

(2)地表资料绘制:包括:1.地形线2.地表地质界线3.地表探矿工程除了在剖面图上绘出上述内容,还应在剖面图下方的平面图上绘出。

(3)推测绘制地下资料并连接矿体据矿床地质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并根据相邻及其他探矿资料及地质规律的变化趋势推测深部征及界线。

(4)单项设计工程设计按所选定的勘探工程种类和间距,将各单项设计工程标绘在地质剖面图上(详见于后的单设计),并标明编号。

然后完善剖面线平面位置图,补充取样结果表及图例、责任表等规定内容。

最后绘整理成3设计中段地质平面图的切制在矿床地质勘探或开发勘探工作中,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往往要切制中段设计(或预测)地图,或称为××m(标高)水平断面图。

所需资料依据:矿床地质图及对矿床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一系列勘探线剖或已有中段(尤其是相邻中段)地质平面图等。

可利用直接切制或各种转切的方法完成。

一般1∶500~1∶2000,按矿体规模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而定。

现将具有一系列勘探线剖面图切制中段设计地质平面图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如下(见图4-6-20):(1)按设计需要确定切图标高(如100m);(2)绘平面坐标网,要求对角线误差小于1毫米,同时画上各勘探线及编号;(3)从各勘探线剖面图上的切图标高线上切取各类工程及地质界线点,并转绘到平面图各探线上;(4)将各相邻勘探线上的对应地质界线点连接起来,注意地质构造线的性质、产状变化趋般应按照:先新后老,先外后内,先主后次,先含矿层(带)后矿体、再矿石类型的顺序若有相邻中段地质平面图,要参照对比修改;并根据对某些规律变化的趋势性认识,尤其属内插外推界线的预测内容作必要修正;(5)按所选定设计的勘探工程种类(沿脉、穿脉、坑内钻等)和间距,作单项工程设计,并以完成预定的矿床勘探任务。

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地质剖面图的编制
一、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1 选择剖面位置
(1)先进行地形、地层、岩石、构造和其它地质特征分析。

(2)剖面线应尽量垂直于图区内地层走向和区域构造线方位,并切过尽量多的地层、岩石和构造单元。

(3)剖面图放置:左北右南、左西右东,左北西右南东、左南西右北东。

(4)将所选择的剖面位置标绘在地质图上。

2绘制地形剖面
沿所选择的剖面线选择能够控制和表示其地形变化特点的地形高程点,并按地质图的比例尺大小把它们投影到以某一高程为基准线的剖面上,然后将各点依次连接并园滑连接线即得到地形剖面线。

3投地质界线点
将与剖面线相交的所有地质界线点都投影到相应的地形剖面线上,覆盖层下的地质界线按其沿走向延伸与剖面线之交点进行投影。

4 标绘地质界面
根据地质图上各地质界线与剖面线交点附近的界面产状及其相互关系标绘出地形剖面图上相应的各地质界面。

5 整饰
按下列地质剖面图饰要求进行图面整饰:
(1)剖面图比例尺与地质图的比例尺应一致,两端标出地形等高标高。

(2)注明剖面方位、主要地形地貌控制点。

(3)图例及剖面图中相应内容的修整。

(4)剖面图图名一般放置在中间正上方或正下方。

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地质编录和“三边”工作

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地质编录和“三边”工作


2、钻孔地质原始分层;钻孔岩芯地质分层原始编录按 钻探回次进行分层 ,分层原则:凡厚度大于0、50米的一 般岩层就应单独分层,有意义的矿层,地层不论厚度大小 也应独立分层,回次顶部和下部的分层不论厚度大小,应 先单独分层,然后在综合整理时再根据上下回次岩性、厚 度大小再确定是否合併。钻孔岩芯地质分层原始编录要注 意的六个事项: • (1)、要防止岩芯巅倒:为了防止岩芯巅倒,要从两个 环节做起,首先从岩芯管向外取岩芯时要防止巅倒和混乱。 二是要对岩芯箱进行编号,规定方向,岩芯装箱时从右上 角开始。岩芯编号采用回次加块数的方法,如12-5-2-12, 12回次,取了5块岩芯,这是第2块,长12厘米,也可不带 长度。
1.2、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
• 11、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 •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形成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 改动。除非经研究、论证、实地核对、项目负责 人批准,可对原始编录中的地层及地质体代号、 编号、矿体编号、工程编号、岩矿石名称、术语 及与此有关的文字描述部分进行修改。但这些改 动必须采用批注的形式进行,注明修改原因、批 注人及修改日期,不得在原始资料上涂抹修改。
地质勘查工作中的 地质原始编录与“三边”工作
魏发团 2010年3月
前言
• 受局地质科技处的委托,结合多年地质工作实 践,按照《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D2006_01)和《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 综合整理规范》的要求,就固体矿产勘查中的 “三边”工作,以及与“三边”工作有关的原始 地质编录和资料的综合整理与大家进行共同交流, 以便相互弥补,促进和提高我局地质勘查工作质 量和地质勘查 经济效益。讲的不对之处和与现行 要求不相一致的地方,敬请大家指正,有不同认 识的地方愿与大家进行探讨。

各种地质勘探图件制做方法

各种地质勘探图件制做方法
基桩位置及编号
ZK11001 见矿钻孔位置及编号
CSAMT中心点
-200
Y=529.6
基 线
x=4132.4
Y=529.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招金集团大河金矿科研组
山东省招远市谢家沟金矿区第135线钻孔设计剖面图
拟编
图号
审核
顺序号
绘图 主编 总工程师
比例尺 1:1000 日 期 2002.7 资料来源 实 测
❖ 图纸的主要内容包括: 投影方位线、标高线、基线或剖面线、勘探线、
地形、勘探工程、断层、岩脉、矿体及不同矿石类 型、品级的边界线和不同储量级别块段的边界线等。
与矿体延长方向(走向)平行的投影面上表示矿体 及内部各级储量与矿石品级的分布和工程控制程度 的图件,适于陡倾矿体。
实习二、勘探矿体纵投影图的编制
实习二、勘探矿体纵投影图的编制
❖ 矿体投影图类 ❖ 一般用正投影方法,将矿体边界线及
其它有关内容,投影到某一理想平面上 而构成的一类综合图件,称为矿体投影 图。 ❖按投影面的空间位置,常采用矿体纵投 影图和水平投影图两种基本图件。
实习二、勘探矿体纵投影图的编制
❖ 采用何种投影方式编制图件,主要取决于矿 体产状的陡缓。当矿体总体倾角较陡,大于 45°时,一般常采用垂直投影面,作矿体纵 投影图;当矿体倾角较缓小于45°,尤其是 极缓倾斜、近于水平的矿体,则多作矿体水 平投影图。
7062 14625 11249 12522
8056 9277 11725 7981 12928 15671 23097
8680 4727 15453 7230 3824 5979 6602 10455 3702 7454 1265 12795 13188 7677 34655 2554 12441 12884 86852 19110 66902 24502 78603 28533 19359 7854 39610 23160 10295 38301 21603 37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现在的位置:第四章>>第六节第20页2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一般是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剖面上已有工程揭露资料编制;开发勘探阶段则多依据已有若干中段地质平面图、相邻勘探线剖面图等切制、转切或通过适当的内插、外推计算作图方法编制。

编制具体步骤:(图4-6-19.a-d)(1)绘制坐标网线:1)在平面图上投剖面的起止点A和B并连接成直线。

该直线或其延长线与x座标和y座标交角(锐角)分别为α和β。

2)绘剖面座标线。

一般选取z(高程)以及x或y座标中的一种。

x或y座标选取原则为:若α≥β,则选取x座标;反之则选取y座标。

x或y座标相邻座标线的距离(如上左图的300与400)并非是100m,而是100/sin α m。

3)根据A和B点的座标值,将其投在剖面图上。

(2)地表资料绘制:包括:1.地形线2.地表地质界线3.地表探矿工程除了在剖面图上绘出上述内容,还应在剖面图下方的平面图上绘出。

(3)推测绘制地下资料并连接矿体据矿床地质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并根据相邻及其他探矿资料及地质规律的变化趋势推测深部地质特征及界线。

(4)单项设计工程设计按所选定的勘探工程种类和间距,将各单项设计工程标绘在地质剖面图上(详见于后的单项工程设计),并标明编号。

然后完善剖面线平面位置图,补充取样结果表及图例、责任表等规定内容。

最后绘整理成图。

3设计中段地质平面图的切制在矿床地质勘探或开发勘探工作中,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往往要切制中段设计(或预测)地质平面图,或称为××m(标高)水平断面图。

所需资料依据:矿床地质图及对矿床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一系列勘探线剖面图;或已有中段(尤其是相邻中段)地质平面图等。

可利用直接切制或各种转切的方法完成。

比例尺一般1∶500~1∶2000,按矿体规模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而定。

现将具有一系列勘探线剖面图切制中段设计地质平面图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如下(见图4-6-20):(1)按设计需要确定切图标高(如100m);(2)绘平面坐标网,要求对角线误差小于1毫米,同时画上各勘探线及编号;(3)从各勘探线剖面图上的切图标高线上切取各类工程及地质界线点,并转绘到平面图各相应勘探线上;(4)将各相邻勘探线上的对应地质界线点连接起来,注意地质构造线的性质、产状变化趋势;一般应按照:先新后老,先外后内,先主后次,先含矿层(带)后矿体、再矿石类型的顺序联图;若有相邻中段地质平面图,要参照对比修改;并根据对某些规律变化的趋势性认识,尤其对那些属内插外推界线的预测内容作必要修正;(5)按所选定设计的勘探工程种类(沿脉、穿脉、坑内钻等)和间距,作单项工程设计,并编号,以完成预定的矿床勘探任务。

(6)清绘成图,并按规定注明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图框等。

图4-6-20据勘探线剖面切制中段预测地质平面图(切图标高为100米)1—围岩;2—铁矿石;3—铜矿石(三)单项勘探工程设计 1勘探剖面上钻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确定设计钻孔穿过矿体的截穿点位置。

在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上,按照已确定的工程间距,沿矿体中心线(厚矿体)或矿体底板线(薄矿体),由浅入深确定设计钻孔穿过矿体的截穿点位置;(2)确定钻探类型。

常用直钻与斜钻(或定向钻)两类,主要是根据矿体产状、地表地形地物情况、钻探设备条件和工人技术水平等确定。

1.直钻多用于产状较缓的矿体;2.斜钻多用于陡倾斜矿体,并尽可能沿矿体厚度方向从上盘钻进,少数情况下允许从底板截穿矿体。

一般要求钻孔轴线尽可能与矿体表面垂直,其间夹角不得小于30°,否则容易发生走滑或孔斜超差;钻孔倾角不宜小于65°~70°,否则尤其打深孔时,技术难度较大。

(3)地表孔位的确定:根据矿体上预计的钻孔截穿点和选定的钻探类型反推到地表,即可确定设计钻孔地表开孔位置。

若遇陡崖、河塘或建筑物等,允许适当移动位置。

(4)确定孔深:对于矿体边界清楚者,一般要求钻探穿过矿体后3-5m即可停钻。

对于边界不清的矿体或矿化带,一般要求穿过矿体(或矿化带)10-20m停钻;但必须注意决不允许在矿化带(或含矿带)中停钻,避免漏掉工业矿体。

(5)编制钻孔设计书,作出设计钻孔理想柱状图,简要说明钻孔位置、钻进方位、倾角(或天顶角)、预计穿过的矿体、地层、岩石种类、产状和物理性质(硬度、孔隙度等),断裂破碎带、流砂层、水文地质情况及终孔深度等。

并附上对钻探质量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必要时还需要提出地质、钻探、测量、物探测井人员配合工作的建议。

钻探质量要求:(1)岩、矿芯采取率:1.岩、矿芯采取率即指岩心钻探回次或分层中所采取的岩、矿心实际长度与其进尺的百分比。

(点击进入计算过程动画)2.无选择性磨损时,要求围岩岩心分层平均采取率不少于65%,矿体及其顶底板3—5m内的岩、矿心采取率不小于80%。

当厚大矿体连续5m低于要求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工程报废。

3.在地层岩性复杂时,应研究采取措施,力求设法保证岩、矿心采取率的需要。

否则应配合确实有效可靠的地球物理测井工作,或补采岩矿粉(泥)予以弥补。

(2)进行系统的孔斜测量。

1.孔斜又称钻孔弯曲,是指在钻进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钻孔偏离了原设计方位和倾角(天顶角的余角),不能按设计要求位置截穿矿体,易给资料的利用造成误差和错误。

2.每钻进50m测斜一次;在100m深度内的直孔,孔斜不超过2°,斜孔不超过3°。

3.发现孔斜超差,应实时采取纠正措施。

钻孔实际出矿点偏离设计出矿点的垂直勘探线距离,不得超过勘探线间距的1/5。

(3)孔深测量与校正。

1.每隔一定深度(如100m)测深一次,尤其是在钻孔见矿、出矿和通过重要地质界线位置时,要验证孔深。

若发现误差,要求立即采取递推的办法(因回次误差累积造成)进行平差校正,以保证所获得地质资料的准确性。

(4)简易水文观测。

按格式专门记录孔内水位的变化,漏水、涌水情况等,起到一孔多用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完成矿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勘探任务。

现在的位置:第四章>>第六节第22页2坑探工程设计地表轻型山地工程。

按工程布置一般原则在矿床地形地质图和勘探线剖面图上直接确定。

探槽设计要求系统揭穿覆盖层小于3m的整个矿体或矿化带厚度;尽可能布置在勘探线上;常需用若干长的揭露矿化带整个宽度的主干探槽,和短的揭露局部矿体和构造的辅助探槽配合使用。

探槽断面宽度以保证安全和方便观测地质现象为原则,深度应挖进新鲜基岩0.3-0.5m后终止。

探槽或浅井工程间距往往要比给定的密得多,如加密一倍。

当氧化带过深时,须用浅钻代替。

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取样与编录。

重型山地工程即地下坑探工程,设计必须慎重,要有明确目的和充分的理论依据,一般用于矿床首采区或主要储量区;往往需优选地质效果和经济效果都比较合理的方案,并兼顾矿山基建与开发时能够利用,即便于探采结合。

探矿坑道设计过程:首先在设计的中段地质平面图上完成水平坑道设计,在设计勘探线剖面图上完成垂直与倾斜坑道设计,然后转绘到矿体投影(纵或水平)图、矿床地质图和其它图件上。

设计坑道一般以虚线表示,已施工的实际坑道以实线表示,并注明编号。

探矿坑道设计要求:1.坑口位置应有利,避开断裂破碎带、流沙层等不利因素;2.以尽可能短的距离接近矿体来确定掘进方位;3.坡度在(3~5‰)之间,断面规格为(1.5~2.0m(宽)×1.8~2.0m(高);4.终止深度要求穿过矿体2~3m;5.计算了进尺,说明坑道穿过地段预计的地质构造现象,尤其是对不利的稳定性差的岩层、断裂破碎带、溶洞、流砂层等现象应予特别说明,以利于采取措施保证掘进施工安全和坑道使用安全。

6.坑道设计通过批准,方可施工。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地质指导和取样、编录工作;达到目的及时验收,然后下达停工通知书。

(四)勘探工程的施工 施工顺序:1.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稀到密、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原则。

2.基准孔、参数孔、沿走向和倾向的主导剖面应优先施工。

3.其施工安排,分为依次或并列两种基本方式,而常采用的是依次—并列相结合的分批施工方式。

4.一般应根据所掌握的矿床(体)地质资料和技术设备条件,先选择最有把握的地段,如主矿体中部(浅表)最具希望部分所设计的勘探剖面工程;作为第一批优先施工的工程;然后,依据其所获资料信息,再向深部与外围扩展,逐步安排其后几批工程依次施工。

这种施工方式克服了逐个工程依次施工的勘探速度过慢和并列施工的工程落空风险过大的缺点,能够取得理想的勘探效果。

在各单项工程开工前,要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地质人员要向施工人员交底,施工人员按照工程地质与技术设计,在接到施工通知书后即可正式开工。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与测量人员要经常及时地进行地质指导并按照设计要求检查测量,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同时进行矿产取样和地质编录工作,达到目的,通过检查验收后,即下达停工通知书,结束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