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再生底基层配合比

合集下载

干线公路全深式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干线公路全深式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干线公路全深式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在高速公路干线上采用冷再生混合料平整度的要求较高,受路面强度
高要求的驱动,我们主要分析了全深式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案:
一、砂岩类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1. 砂子砂岩类混合料:主要由各容量系砂子占比85%,粗粒河砾占比2%,细河砾占比10%、砂岩粉砂占比3%组成。

2.复合砂岩类混合料:本复合砂岩类混合料主要由各容量系砂子占比70%,细河砾占比20%,炉渣粉料占比6%,砂岩粉砂占比4%组成。

二、粉煤灰类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1. 粉煤灰类混合料:主要由各容量系砂子占比85%,细河砾占比10%,粉煤灰占比5%组成。

2.复合粉煤灰类混合料:本复合粉煤灰类混合料主要由各容量系砂子占比70%,细河砾占比20%,粉煤灰占比6%,干燥膨胀剂占比4%组成。

三、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 细砂冷再生混合料:冷再生混合料由原材料细砂占比85%,细河砾
占比10%,粉煤灰占比5%组成。

2. 复合冷再生混合料:本复合冷再生混合料主要由原材料细砂占比70%,细河砾占比20%,粉煤灰占比6%,干燥膨胀剂占比4%组成。

四、其他材料配合比设计:
1. 橡胶沥青类混合料:主要由各容量系砂子占比85%,细河砾占比10%,橡胶沥青占比5%组成。

2. 复合材料混合料:本复合材料混合料主要由各容量系砂子占比70%,细河砾占比20%,PVA占比6%,干燥膨胀剂占比4%组成。

以上是针对高速公路干线全深式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案,可
以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进行设计,保证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和服役性能。

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配合比设计_secret

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配合比设计_secret

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配合比设计我国公路建设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到2007年“五纵七横公路主干网贯通”,十年前通车的公路将陆续进行大修或改扩建,废旧路面材料的数量巨大,合理处置面临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国内公路研究机构和各省市区从世纪之初就陆续开展了公路面层、基层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研究工作,许多地方近年来先后进行了冷再生混合料试铺试验段工作,我们去年参加了陕西西~潼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工程中引进德国维特根公司泡沫冷再生技术,经西安公路研究院消化吸收,在陕西省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中于2006年开始推广应用。

我标段大修路段单幅80km,主要工程量为沥青混合料面层、基层的功能修复,设计面层铣刨6cm或15cm,实际铣刨9cm~15cm不等,产生废旧沥青混合料超过4万方,实际利用 3.5万方,利用率达到80%。

修筑的泡沫沥青混合料基层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抗拉能力。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提供了一条高效环保处理公路大修建设废料的途径。

本文结合高速公路大修工程论述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比设计和问题解决方法,供同行参考。

1原材料1.1泡沫沥青普通沥青可用于制备泡沫沥青,所用沥青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0)表中对应的技术要求,泡沫沥青的发泡效果要求:膨胀率>10倍,半衰期>8秒;达不到要求的沥青须更换。

本项目采用中海90#沥青,沥青进行了各项技术指标的检验,结果见表1,符合A级道路石油沥青的各项技术要求。

1.2泡沫沥青的发泡试验设计1.2.1沥青发泡温度通常选择160℃、170℃;发泡用加水量为4个,通常为沥青的1.5%、2%、2.5%、3%、4%。

1.2.2将试验机中泵送循环的沥青加热至需要的温度,并在开始试验前至少维持5分钟;设置计时器,控制沥青的喷射流量,使每次沥青的喷射量在500g;设定流量控制计,添加规定加水量。

1.2.3将泡沫沥青喷射至钢筒内(钢筒直径275mm),使用钢尺迅速测量筒内的最大沥青高度,计算发泡初始体积,并开始计时;测量泡沫沥青衰落到1/2高度时经过的时间,即为该泡沫沥青的半衰期。

冷再生基层施工

冷再生基层施工

(二)冷再生基层施工1、路面清理,施工放样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面进行清理,要清除路面垃圾及浮土等杂质,对用立砖解决的原路面坑槽部分要挖除立砖,按14%剂量备土备灰,并掺入适量碎石,冷再生时掺水泥一起拌和,准备工作就绪后,由测量人员进行施工放样,每侧应宽出设计宽15cm,用灰线做标记放出老路面冷再生的拌和边线。

2、人工摊铺水泥根据设计强度规定,以中心实验室所出的实验配合比,拟定本项目配合比为:水泥、老路面=5:95。

因老路面的灰上基层时间已久,破坏限度不一,施工时采用不同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在进行施工时,根据不同路段的不同量大干密度计算出该路段每袋水泥应摊铺的平方数。

现场采用打方格计量卸水泥,由测量人员根据计算出的数据打出方格摆放水泥。

水泥摆放完毕后,报项目监理工程师和现场业主代表检查,经项目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检查认可后,方可摊铺水泥。

人工摊铺水泥时,要用刮板均匀摊铺,防止厚薄不均。

摊铺水泥时应距边线10cm,以保证原材料不浪费。

本项目水泥用量:每袋水泥2.7平方.3、拌和水泥均匀摊铺完毕后,用冷再生机进行拌和。

冷再生机的拌和宽度4.3m,施工宽度为4m的需往返两次拌和,拌和速度应根据老路面结构状况及混和料破碎限度拟定,建议速度为5-8米/分钟拌和深度控制在22cm左右。

拌和时必须配备足够的水车,因气温升高,水分蒸发较快,应保证拌后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

拌和时应遵循先外后内的原则进行拌和,先拌和两侧,再拌和中间。

拌和过程中应派专人跟机检查含水量及混合料的破碎限度,并随时向冷再生操作手通告,以便及时高速拌和速度及含水量。

4、整平、碾压拌和结束后,先用装载机或推土机排压,然后采用水准仪配合平地机进行整平,平地机刮平时,应先外后内,先低后高。

整平完毕后,先用1台SD-100振动压路机稳压一遍,再用1台Y-220振动压路机前后跟进碾压4遍,最后使用SD-100振动压路面碾压封面。

碾压应按照先轻后重、由外到、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

冷再生底基层配比

冷再生底基层配比

二、设计步骤(一)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对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按 4.0%、4.5%、5.0%三种比例配制。

(水泥采用外掺法,比例为质量比。

)(二)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根据各种矿料筛分结果,符合JTJ034-2000中颗粒级配要求,各种材料掺配比例为:碎石(20-30):石屑(0-5):铣刨料=10:12:78(三)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对三种不同剂量的混合料做标准击实,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见下表:标准击实成果表(四)测定试件7d无侧限抗压强度1、试件制备:采用?150X 150mm圆柱体试模,每种混合料按静压法成型13个试件,工地压实度按97%控制,制备试件所需基本参数如下(以4.5%水泥剂量为例)。

(1)制备一个试件所需混合料:m= p v(1+W)k=2.23 x 2649.37 x (1+6.0%)x 97%=6074.7g考虑到试验过程的可操作性及配料计算的简便性,配制一个试件的矿料按6500g计算,则配制该混合料所需材料用量为:碎石(20-30): 6500X 10%=650g石屑:6500X l2%=780g铣刨料:6500X 78%=5070水泥:6500X4.5%=292.5g水:(6500+292.5) X 6.0%=407.5g(2)用同样的方法对水泥剂量为4% 5%勺混合料的原材料用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2、试件的养生及试压将成型试件用塑料袋包覆,放置于标准养护室内,养护6天,第7天将试件浸泡水中养护,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汇总于下表3、水泥剂量4.5%延迟2h,试验结果如下:(五) 确定最佳水泥剂量分析以上试验结果,水泥剂量为 4.0%、4.5%、5.0%的试件强度平均值满足设计要求,考虑到延迟2小时的影响及经济要求,确定最佳水泥剂量为 4.5%则试验室配比为:水泥:矿料=4.5: 100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2.23g/cm3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6.0%一、设计说明该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合料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它既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又确保工程的经济合理。

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配合比设计

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配合比设计

中 存 在 的 各 种 变 异 性 因素 ,最 佳 泡 沫 沥 青 用 量 可 在 室 内 确 定 的 最 佳 沥 青 用 量 的 基 础 上 增 加 O 1 03 .%~ . %。 24 室 内 配 合 比 确 定 . 泡 沫 沥 青 发 泡 温 度 为 1 0℃ ; 刨 料 : 屑 : 泥 : : 6 铣 石 水 水 泡 沫 沥 青 = 52 ::.: . 中 水 、 沫 沥 青 作 为 外 掺 计 算 。 7 : 2582 其 3 泡
泡沫 沥青 用量
图4 残 留 强 度 比 与 泡 沫 沥 青 用 量 的 关 系
种 类 的材 料 应 分 开 堆 放 。
() 格 控 制 混 合 料 的 含 水 量 ( 超 过 最 佳 含 水 量 ) 3 严 不 。
由 图 2 图 4 试 验 结 果 可 知 , 再 生 混 合 料 在 2 %和 参 考 文 献 : ~ 的 . 0
() 配 调 整 。 于 旧 沥 青 路 面 铣 刨 料 的 组 成 存 在 一 1级 由
()以 沥 青 作 为 胶 结 材 料 , 实 形 成 结 构 后 , 现 出 1 压 表

盆 田

定 的 柔 韧 抗 裂 性 能 .水 泥 的 作 用 是 改 善 新 旧 材 料 间 的
粘 附性 。
() 合 比 设 计 中 应 充 分 考 虑 铣 刨 料 的 变 异 性 , 同 2配 不
的 水 分 , 护 期 以 不 遏 养 可 以 钻 出 完 整 的 芯 样 为 止
泡 青用 沫沥 量
图3 湿 劈 裂 强 度 与 泡 沫沥 青 用 量 的 关 系
4 结 语
泡 沫 沥 青 混 合 料 冷 再 生 配 合 比 设 计 参 考 维 特 根 泡 沫 冷再 生技 术 。 传统 半 刚性 基层 配 比设计 显著 不 同 。 与

浅谈厂拌冷再生水稳底基层施工技术

浅谈厂拌冷再生水稳底基层施工技术

浅谈厂拌冷再生水稳底基层施工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道路施工技术的提高,如何更好的提高老路铣刨料的利用率,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京沪高速公路扩建工程JHK-YZ23标段中厂拌冷再生水稳底基层的施工情况,对再生水稳的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厂拌冷再生水稳底基层;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1.前言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扩建工程路面施工项目JHK-YZ23标段,桩号范围为:K943+524.000~K969+534.093,全长26.010km。

主要工程量为:SMA-13上面层14.52万吨,Sup-25沥青混凝土13.56万吨,EME-14高模量沥青混合料21.26万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8.55万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厂拌冷再生水稳碎石)33.67万吨。

2.施工技术方案2.1、配合比厂拌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生产配合比为:粗集料mm:沥青粗铣刨料:沥青细铣刨料:二灰碎石粗铣刨料:二灰碎石细铣刨料=26.0:13.0:15.0:17.0:29.0, 水泥剂量为3.0%,振动成型干密度为2.155 g/cm3,振动击实成型含水量为6.5%,重型击实成型干密度为2.100 g/cm3,重型击实成型含水量为7.0%。

根据施工区域气温情况,中午温度较高时含水量按照比最佳含水量提高0.5%来进行控制。

前场人员同后场试验室及拌合站操作人员保持联系,根据水稳料摊铺情况,及时调整含水量。

2.2、人员机械准备选择具有良好的施工意识,较高的技术水平的施工人员,同时检查现场机械运行状态,施工前所有人员经过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各自分工。

2.3、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下承层检查、验收→测量放样→模板安装→混合料振动拌合、运输→摊铺机摊铺、整平→碾压成型→接缝设置→养生与交通管制。

(1)施工前测量人员完成下承层的测量放样。

在验收合格的路基上恢复边线,直线段每10m测1点,曲线段时每5m测一点,并装好导向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及铺筑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

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混合料配合比及施工质量控制

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混合料配合比及施工质量控制
2 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S230(闾江口至雪云路常州交界处)公路路面改造工程, 梅梁路 K31+867-K33+595 右幅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全幅施 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旧路面进行仔细清扫,同时 充分保证级配符合公路施工要求与现状,合理撒布石料石屑 与水泥,配合维特根冷再生机来完成乳化沥青洒布,在施工完 成以后应根据相关要求,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 天,在此期间应 禁止任何车辆通行[1]。
4 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施工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这一种公路养护方 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 际施工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通过采取 有效措施来加强对这一部分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为公路养 护工作的顺利完成创造有力条件。
4.1 级配的有效控制
3.2 流体含量确定
在对流体含量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应将碎石、石屑、旧路 面铣刨料和水泥按照最初现场勘查期间所做出的估值进行初 步估算,然后根据这一比例进行试拌,然后将乳化沥青的用量 初步设置为 4% 这一参数值,以此为初始点来进行针对性调 整,加水量应该尽可能控制在 1% 左右,根据重型击实试验来 确定其在达到预期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主要数值(如表 2 所示)。
关键词:乳化沥青;再生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质量控制
1 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公路养护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其路面再生技术因具有节约原材料、绿色环保等等诸多特点 与优势,被有效应用在了公路养护工作中,符合现如今时代的 “绿色环保”主题。目前路面再生技术分为就地再生、场拌再 生、热再生、冷再生等多个部分,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养护公路 的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本文以 S230(闾江口至雪云路常州 交界处)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为实例,对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混 合料配合比及施工质量控制进行详细分析,对于促进公路养 护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全深式冷再生基层的配合比设计

浅析全深式冷再生基层的配合比设计

浅析全深式冷再生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作者:王成斌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10期摘要:笔者结合近几年的试验检测经历和公路养护维修工程采用全深式冷再生基层的实际,总结出了公路养护工作全深式冷再生做基层时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关键词:全深式;冷再生基层;配合比;设计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0-0116-02近年来,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公路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日趋重要,伴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公路养护维修工程中传统挖铺模式设计施工理念在资源重复利用、环保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逐渐被旧路面全深式冷再生利用技术所代替。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路面再生施工工艺,是采用专用机械对旧路面材料回收处理,并参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新结合料铺筑形成新路面结构层(一般作为基层或底基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该项技术在节约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突出效果。

然而按照规范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做出来配合比设计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产生的变异较大,无法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试验检测经历,粗略谈一下水泥做为无机结合料的全深式冷再生做基层的配合比设计过程。

1 取样准备(1)现场冷再生混合料取样。

近几年通常采用的全深式冷再生机为维特根WR2500S型,本文就以该种机械施工条件在进行配合比设计论述。

先对工程路段进行设计深度的全深式冷再生铣刨,根据原有路面基层的碎裂程度选择合适的行驶速度,一般为2-6m/min,正常速度采用4m/min(基层破碎较为严重时(龟网裂、块状裂缝较多)比正常快1-2m/min;基层整体性较好(无明显病害,只有车辙等局部病害)可比正常速度慢1-2m/min)。

对铣刨混合料按10m一处,分左、中、右3个点进行取样(一般最少取3处),对所取的样进行充分混合。

(2)水泥(无机结合料)。

从进场的批次水泥中取样1-2袋(散装水泥不小于50kg),水泥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缓凝水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设计步骤
(一)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
对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按4.0%、4.5%、5.0%三种比例配制。

(水泥采用外掺法,比例为质量比。


(二)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各种矿料筛分结果,符合JTJ034-2000中颗粒级配要求,各种材料掺配比例为:
碎石(20-30):石屑(0-5):铣刨料=10:12:78
(三)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对三种不同剂量的混合料做标准击实,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见下表:
标准击实成果表
水泥剂量(%) 4.0 4.5 5.0 最大干密度(g/cm3) 2.22 2.23 2.25
最佳含水量(%) 6.0 6.0 6.5 (四)测定试件7d无侧限抗压强度
1、试件制备:采用Ø150×150mm圆柱体试模,每种混合料按静压法成型13个试件,工地压实度按97%控制,制备试件所需基本参数如下(以4.5%水泥剂量为例)。

(1)制备一个试件所需混合料:
m=ρv(1+W)k=2.23×2649.37×(1+6.0%)×97%=6074.7g
考虑到试验过程的可操作性及配料计算的简便性,配制一个试件的矿料按6500g计算,则配制该混合料所需材料用量为:
碎石(20-30):6500×10%=650g
石屑:6500×12%=780g 铣刨料:6500×78%=5070 水泥:6500×4.5%=292.5g
水:(6500+292.5)×6.0%=407.5g
(2) 用同样的方法对水泥剂量为4%、5%的混合料的原
材料用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
2、试件的养生及试压
将成型试件用塑料袋包覆,放置于标准养护室内,养护6天,
第7天将试件浸泡水中养护,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汇总于下表
水泥剂量(%) 4.0 4.5 5.0 试件干密度(g/cm3) 2.22 2.23 2.25 试件含水量(%) 6.0 6.0 6.5 一个试件混合料的质量
6047 6075 6129 配制一个试件所需材料的质
量(g)
水泥 260 292.5 325 碎石(20-30)
650 650 650 石屑 780 780 780 铣刨料
5070
5070
5070
水 406 408 444
水泥剂量(%) 4.0 4.5 5.0强度平均值 2..52 3.15 4.02强度标准差б0.22 0.24 0.29强度偏差系数C V (%) 8.7 7.7 7.1
R d/(1-Z a Cv)(Mpa) 2.15 2.75 3.55是否满足
R≥Rd/(1-ZaCv)
否是是3、水泥剂量4.5%延迟2h,试验结果如下:
水泥剂量(%)强度平均值
强度标准差
б
强度偏差系
数C V (%)
R d/(1-Z a Cv
)(Mpa)
是否满足
R≥
Rd/(1-ZaCv)
4.5 3.13 0.23 7.6 2.68 是
(五)确定最佳水泥剂量
分析以上试验结果,水泥剂量为4.0%、4.5%、5.0%的试件强度平均值满足设计要求,考虑到延迟2小时的影响及经济
要求,确定最佳水泥剂量为4.5% 则试验室配比为:
水泥:矿料=4.5:100
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2.23g/cm3
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6.0%
一、设计说明
该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合料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它既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又确保工程的经济合理。

(一)设计依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3、济南机场路及南延工程施工图设计
(二)技术要求
1、使用部位:路面底基层
2、7d 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设计值:2.5MPa
3、压实度标准:97%
4、原材料要求:
(1)水泥以P.S.A 矿渣硅酸盐水泥32.5级为宜,初凝时
间为300min,终凝时间为400min 。

(2)矿料的级配应满足下表要求:
筛孔(mm ) 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量(%)
100
90-100
73-88
49-69
29-54
17-37
8-20
0-7
(三)配合比用原材料情况一览
材料名称
产地(厂家) 规格(标号) 检验情况
水泥 济南银联水泥厂 P.S.A32.5级 1、所检项目符合规
范要求 2、试验报告附后
碎石 济南三合石料场 20-30 石屑 济南三合石料场 0-5 铣刨料
原路面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