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范本(2篇)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范本野外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保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野外地质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保管理范本。
一、安全注意事项: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野外地质工作中,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和手套等,以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
2.检查工作场所安全:在进入工作地点前,人员应认真检查场地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不稳定地方,确保工作场所安全。
3.严禁独立作业:野外地质工作需要严禁个体独立操作。
应组织成小组工作,相互协作,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4.合理规划作业路线:在野外地质工作中,需要提前规划好作业路线,避免走向未知或危险区域,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5.定期检修工器具:野外地质工作需要使用各种工器具,如钻机、仪器等。
要定期检修维护这些工具,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使用技能。
6.严禁吸烟和明火:野外地质工作中存在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和天然气等,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7.慎重使用爆破物:如果需要使用爆破物,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8.防止中毒和窒息: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有毒气体或有害物质。
应采取措施防止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发生,如通风设备的使用和佩戴防毒面具等。
9.随时保持警惕: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应随时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确保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的安全隐患。
10.遵守操作规程:在野外地质工作中,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二、环保管理范本:1.减少土地破坏: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应尽量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污染。
避免过度开挖和弃土,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2.合理使用化学药品:在野外地质工作中使用的化学药品应尽量选择环境友好、无毒无害的物品,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
3.控制噪音污染:野外地质工作中常常伴随着噪音的产生,为了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用降噪设备或选择低噪音工具。
野外地质勘察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野外地质勘察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野外地质勘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涉及到安全生产问题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健康,制定和遵守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在此,我们将介绍一份野外地质勘察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保障勘察人员的安全。
一、勘察前的准备工作1. 审查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制定勘察计划。
2. 编制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勘察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
二、防护用具的佩戴和使用1. 在野外勘察中,勘察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帽、手套、工作服和防护鞋等。
2. 勘察人员进入危险地区、陡坡或悬崖边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佩戴安全绳索,并进行必要的系缆操作。
三、现场野外勘察的注意事项1. 勘察人员在勘察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并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2. 在进入野外勘察区域前,应进行现场勘查,确保勘察区域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3. 勘察人员应遵循勘察计划,不得擅自改变勘察路线或越过限定范围。
四、天气变化的应对1. 雨天勘察时,勘察人员应做好防水准备,避免滑倒或造成电器设备受潮损坏。
2. 受风大等天气影响时,应暂停外出勘察,避免被风吹倒或被树枝等物体击中。
五、防火安全措施1. 勘察人员在野外勘察中,应严禁在易燃物附近吸烟或使用明火。
2. 若遇到野火,应迅速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撤离现场。
六、巡视勘察的安全注意事项1. 勘察人员在巡视勘察过程中,应注意地面的坚实程度及稳定性,避免遭受地陷等危险。
2. 在海滩、河流等水域勘察时,应注意潮汐和流速的变化,确保自身安全。
七、装备维护和检修1. 勘察人员应定期对勘察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2. 发现设备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上报,不得擅自使用有故障的设备。
八、勘察后的安全整理1. 勘察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清理整理,确保不留下隐患和垃圾。
2. 勘察人员应向上级汇报勘察结果,并提出安全改进意见。
九、事故应急处理1. 发生事故时,勘察人员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并及时报警。
地质野外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地质野外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地质野外工作是地质学家和野外科学家进行地质勘探、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和野外科学家常常会面临各种地质野外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野外工作的顺利进行,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地质野外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就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为了防范这些灾害,野外科学家在进行地质野外工作时应选择安全的地点,并且要提前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情况,避免选择潜在的灾害点。
野外工作中常常会面临危险的天气条件。
例如,暴雨、暴风雪和高温等极端天气会对野外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野外科学家在规划野外工作时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
同时,野外科学家还应携带必要的防护设备,如雨具、防晒霜等,以应对各种天气条件。
野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隐患还包括野生动物的威胁和植物的刺激。
在野外工作时,野外科学家应该了解当地野生动物的习性和行为,避免接近危险的动物。
同时,野外科学家还应该避免接触有毒或刺激性的植物,避免皮肤过敏或中毒等情况的发生。
野外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交通安全。
在野外地质勘探中,科学家通常需要乘坐车辆前往野外地点。
因此,科学家应该选择安全可靠的车辆,并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科学家在驾驶车辆时应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车安全,避免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为了确保地质野外工作的安全,野外科学家还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在野外工作中,意外伤害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野外科学家应该接受急救培训,了解常见的野外伤害处理方法,如止血、包扎等,以便在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处理。
地质野外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因此,地质学家和野外科学家在进行野外工作时,应充分意识到地质野外安全隐患的存在,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
只有保证野外工作的安全,才能更好地开展地质勘探和研究工作,为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范文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范文野外地质工作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的工作,但它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质工作直接关系到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为了保证工作的安全和环保,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范文。
一、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1. 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防止受到伤害。
必须佩戴好安全帽、护目镜、耳塞、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免受到石块、尘土、噪音等的伤害。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方法进行工作,严禁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注意现场安全: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密切注意周围环境,避免站立在不稳定的地方,不要靠近悬崖边缘等危险地带。
确保自己的安全。
4. 注意防火安全:野外地质工作常常会遇到火灾的危险,要及时清除周围的干草、枯叶等易燃材料,确保现场的防火安全。
5. 注意交通安全: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注意道路交通安全,严禁违反交通规则,禁止酒后驾驶。
6. 注意应急措施: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的异常情况,并掌握一些应急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野外地质工作环保管理范文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是每个地质工作者的责任。
在野外地质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环保管理措施,尽最大努力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
下面是一份野外地质工作环保管理范文供参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是我们地质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为了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确保工地周边环境不受污染: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注意控制噪声、振动、烟尘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扩散,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严禁乱倒污水和废弃物:野外地质工作中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必须进行分类和正确处理。
严禁将废水直接倒入河流和湖泊中,严禁乱倒垃圾,要妥善处理和回收废弃物。
地质人野外工作应该注意的安全实项

地质人野外工作应该注意的安全实项长年在野外奔波、风餐露宿对于地质工作者而言,经常会面临野外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不可预估的各种突发情况...野外地质工作到底该如何远离危险,更好的保护生命安全?这份安全指南请收下一、野外工作基本要求1.确保自身身体情况。
患有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等严禁进入高原地区、低气压地区工作2.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前,要进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具备相应的防护、自救、互救应急基本技能(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火柴等)。
3.配带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通讯装备,明确联络事宜(GPS、卫星电话等)。
4.带好野外工作个人防护装备(野外工作服,登山鞋、太阳帽等)5.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每日出发前,应当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行进路线及路况、作业区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6.在山谷、河沟、地势低洼地区或雨季作业应当做好防汛抗灾工作。
雷雨时,应当尽量避开山脊或者开阔地、峭壁和高树。
雨雪刚停止时,严禁立即在滑坡、狭隘的山道、悬崖、雪坡、冰川坡以及其它危险地段作业和行走。
7.进入危险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并制定安全保障措施。
不论何种情况,不能单独外出作业。
二二、不同专业区域野外勘查注意事项1、山区(雪地)配备登山、雪地装备,遇大雾、大雨、雷电来临等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作业和行进,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上、下陡坡、悬崖、峭壁,应当采取长距离的“Z”字型路线行进。
两人以上行走距离应在视线之内。
在积雪、悬崖、碎石堆积地段及不稳定岩石分布的峡谷中行进,应防止产生大的震动、声响。
在野外行进,应做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以防摔跤和坠崖。
2、林区随时确定自己的方位,与同行人员保持联络,作业路线上留下标记。
进入林区要时刻注意防火,不要吸烟。
生火时看清风向、风速,选择在下风处生火,离开时,切记熄灭残火。
当林区出现火灾预兆(烟味、烧焦味、野兽和鸟类向同一方向奔跑和飞驰、烟雾等)时,应当迅速寻找并撤离到安全地点(林中旷地、河边等)。
野外地质人员遭遇凶猛野兽(狼、熊等)安全防御手册

野外地质人员遭遇凶猛野兽(狼、熊等)安全防御手册基本原则:1、野外工作推进要先易后难,现阶段项目组野外作业时,尽量选择在交通比较便利,视野比较开阔,人员出入比较频繁或附近有人居住的村庄地段先行开展地质工作,待地方环境逐步熟悉后往偏远地方推进。
2、工作安排尽量做到逐片逐区有序推进,控制相邻项目作业组之间距离(对讲机有效联络距离,工作过程中要随时用对讲机联络确认),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互相呼应。
3、每天工作做到早出早归,尽量避免在野外露营住宿,车辆要在工作区附近待命,遇紧急情况可及时接应。
4、野外作业至少2人以上,工作过程中时刻警惕,关注四周安全情况。
如在猛兽出没频繁区域,可放慢工作进度,各小组人员适当集中行进,或聘请当地牧民或猎户当向导。
5、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时,接到小组队员报警的项目组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程序,第一时间组织自救,并拨打119、120、110、中国地调局拉萨工作站及当地安全救援组织相关电话进行救助,向分院、院领导报告,以便及时开展应急救援措施。
人员装备:应急药品、应急食品、强光手电、辣椒水、刀具、电棒、地质锤、鞭炮(焰火)、北斗野外定位终端、指南针、罗盘、卫星电话、对讲机、烟雾报警信号等。
远距离遭遇时采取的步骤:1、停止前进,远距离观察猛兽行进方向;2、如观察到猛兽活动区域与地质作业区域重叠或临近,请撤回。
较近距离遭遇时采取的步骤:1、点燃鞭炮等制造大的声响,吓跑猛兽;2、猛兽驱离后,人员撤回。
3、狼是群体活动,有报复性,人不要主动攻击。
形成对峙时采取的步骤:1、距离过近时,很可能出现人兽对峙的情况,这时尤其不能惊慌失措,镇定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应当面向猛兽,一点点向后移动,离开危险区域,不要试图转身就跑,这样反而会受到攻击。
如果条件允许,分别安排组员发射烟雾报警信号、按手持北斗定位终端报警等以寻求附近人员救助,以及很突然地制造巨响或火光(如放鞭炮,焰火、火把等),对其有明显驱离效果。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模版(二篇)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模版一、引言地质勘探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工作,野外作业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地质队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和完善野外作业的安全基本知识体系。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的基本知识,以帮助您增强野外作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二、野外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组织人员培训:在野外作业开始之前,地质队应组织必要的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确保所有队员对野外作业的安全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2. 作业区域评估:在选择作业区域之前,地质队应进行详细的评估,了解作业区域的地质情况、气象条件等,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地质队应根据野外作业的需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确保每位队员都能在作业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野外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注意气象变化:野外作业往往受天气影响较大,比如强风、大雨、雷电等天气条件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地质队员在野外作业中应密切关注气象变化,根据变化情况调整作业计划或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 防范地质灾害:地质勘探作业往往需要进行地下或地表的钻探、挖掘等工作,这些工作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陷、泥石流等。
因此,在野外作业中,地质队员应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早期预警措施。
3. 使用工具和设备时的安全操作:在野外作业中,地质队员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如钻机、测量仪器、采样工具等。
在使用这些工具和设备时,地质队员应熟悉其操作方法和使用规范,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切勿操之过急或不按规定使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严禁单独作业:在野外作业中,地质队员应严禁单独作业。
要保持团队联系,相互照应,避免因为个人的不慎而导致事故发生。
5.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野外作业往往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容易出现疲劳,进而影响安全。
地质调查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地质调查工作安全注意事项2.地质调查项目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防护、自救、互救应急基本技能。
3.地质调查项目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平安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平安技术操作规程,穿戴好劳动防护服装和用具。
4.野外地质调查项目作业组应当配备能满意实际需要的通讯装备,明确联络事宜。
5.在疫源地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当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当注射有关预防针剂,并实行必要的防范措施。
如途经疟疾流行区,必需在动身前两周服用抗疟疾药片,在回归后一月内仍需连续服用。
6.留意收听天气预报,每日动身前,应当了解当天的天气状况、行进路线及路况、作业区的地形地貌、地表掩盖等状况。
7.在山谷、河沟、地势低凹地区或雨季作业应当做好防汛抗灾工作。
雷雨时,应当尽量避开山脊或者开阔地、峭壁和高树。
雨雪刚停止时,严禁马上在滑坡、狭隘的山道、悬崖、雪坡、冰川坡以及其它危急地段作业和行走。
8.气温38℃以上时,应当实行降温措施或者避开高温期,选择在早晨、傍晚作业。
9.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当气温低于-30℃时应实行防冻措施或停止作业。
10.水上作业,应当配备救生工具。
救生工具应放在明显、易取处。
11.需骑马(或其它牲畜)时,应当熟识所乘牲畜的脾气和特性,并经过肯定的适应性训练。
12.在悬崖、陡坡下作业时,应当清除上部浮石。
在坡的上下不能同时作业。
13.在林区、草原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应当遵守防火规定,准时清除现场四周的小树杂草,并开拓防火道。
14.进入危急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由有阅历的人员带领,并制定平安保障措施。
15.野外作业途中,不论何种状况,不能单独外出作业。
16.每每天黑以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应当按商定时间返回指定营地。
警告:在野外地质调查作业期间,严禁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不伤害”:一做到不伤害自己;二做到不伤害他人;三不要让他人伤害自己。
槽探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一、槽探布设、
1、槽探的布设在满足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尽量远离当地原建筑(民居、水渠、坟地、果园等),避免与老乡发生纠纷,制造不和谐因素。
如槽探位置不能变更,应提前与所属地拥有者联系沟通,消除纠纷隐患,确保槽探施工顺利。
2、探槽布设后,尽量由所属地拥有者担任施工方,由探槽施工引起的青苗补偿、林木赔偿等费用可一并商谈解决;
3、因探槽施工发生的费用标准应在施工前商定,并确定相关探槽参数及施工日期,避免扯皮,拖沓。
4、当确定下施工人员后,应对其讲明相关探槽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项,必要情况下,应签署安全合同。
二、槽探施工
1、探槽施工时应有我方人员现场指导、监督。
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解决,确保验收合格。
2、探槽施工过程中,爆破器材的准备、装药、引爆等均由我方专业人员实施。
3、清理探槽碎石、泥土时确保下方不会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
4、使用爆破器材时,严格依据相关规程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第一。
三、探槽验收
1、及时验收、编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挖或返工。
2、验收时,测量的土石方结果要造册,要有施工方的签字,作为最终结款时的凭据。
野外跑地质线、化探、物探安全注意事项
一、物资准备
1、生产物资:相关生产物资要齐全,最好在人员分配好后、第二天上山前应全部准备好。
2、生活物资:主要包括相关安全防护器具(手套、安全帽等)、防护药品(风油精、创可贴、蛇药等)、足够的饮水、食物等。
二、上山时注意事项
1、严禁单人野外作业。
2、严禁食用野外不能识别的野果、野菜等。
3、野外作业时注意保持联系。
4、必须穿越密林、茂密灌木丛等植被覆盖较厚地区时,要“一看二慢三通过”。
一看指:注意多观察,看有无毒蛇、毒虫(葫芦蜂、地窝蜂、蚂蝗、蜘蛛、洋揦子等),猛兽、毒草(蝎子草)等,如无法驱赶,尽量绕道而行。
二慢指:密林中行进忌急冲猛赶,遇突发情况不易躲闪、处理。
在前面的基础上才能通过。
5、尽量不要踩踏老乡农田,不要随意采食老乡蔬菜、果子。
6、在老乡家歇脚时尽量不要吃、喝老乡家的饭、水。
尤其在有传染病疫区中。
7、有老乡参与的野外作业时,在尽量挖掘其劳动力的同时,要确保其安全。
8、遇陡崖必须通过时,注意保持协作,确保安全。
9、过高压输电线、塔架时,不要使用手机、无线电、步话机等电器。
10、发放的野外急用药品,必须了解其主要功用、用法、用量。
11、必须要有相关事故的应急预案,并且要普及到人人熟知,人人能操作的可能。
12、野外作业时遇雷雨天应急措施:
A、提前预防,上山前可带好雨具;如没带雨具,不可停留在山顶、大树底、
沟底、结构不牢固的陡坎下等易遭雷击或易引发山洪、易垮塌的地段。
B、如有必要,待雷雨小或消失时应及时返回驻地,或及时联系相关野外负
责人,确定返回时间、路线等。
C、雨中、雨后行进要注意防滑,不可急躁,确保安全。
13、野外作业时遇毒虫(毒蛇、葫芦蜂等)叮伤应急措施:
A、不要慌,快速远离事故发生地,首先紧急处理伤口,一般先大力挤压,
尽量减少体内的毒液残留。
其次立即服(敷)用对应药品。
B、如有必要,应及时与驻地留守或负责人联系,简要说明事故发生情况及
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以方便负责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C、如条件允许,应有不少于一人陪同事故人下山,随时向负责人汇报事故
人情况。
14、野外作业时,尽量不可在外过夜;如不可避免时,尽量选择在老乡家过夜,首先应与负责人取得联系,说明情况。
15、牢记野外严禁用明烟明火,吸烟后烟蒂必须掐灭。
16、烈日下野外作业,尽量不要裸露身体在太阳下暴晒并及时补充身体所需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