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妙玉

合集下载

《红楼梦》妙玉人物评价

《红楼梦》妙玉人物评价

《红楼梦》中妙玉让读者印象深刻,是小说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下面是《红楼梦》中人物评价,供大家参考!《红楼梦》妙玉人物评价人物评价书中评价正册判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

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花语-红梅花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

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

自评(邢岫烟转述)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

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

”故又或称为“畸人”。

他评林之孝家的: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

王夫人:他既是宦家小姐,自然要傲些。

贾宝玉:他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他原不在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

邢岫烟: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李纨: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

惜春: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

贾环: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了。

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红楼梦妙玉简介_1

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红楼梦妙玉简介_1

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红楼梦妙玉简介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
妙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的言谈举止都足以表明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尽管她的身份是个尼姑,可是她的一言一行都表明她不是一个跳出红尘的人,尽管她自称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
迈出尘世的门槛儿。

那么妙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其一,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

那妙玉洁身自好,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

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
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

其二,是一个举止高雅的人。

妙玉虽然是个小尼姑,可诗词书画都有很深的文化造诣,也颇有文艺女青年的范。

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林黛玉和史湘云是其中的著名才女,可妙玉居然和她们对句旗鼓相当,可见那妙玉也绝非一般小女子可比。

其三,是一个一心仰慕自由的女子。

妙玉走进尼姑庵,穿上佛装,心里却对红尘有些留恋。

她特别喜爱庄子那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她喜欢物我合一的状态。

其四,是一个尘缘未了的小女子。

妙玉是尼姑,不过并没有看破红尘,尽管说话做事有些不合时宜,但她却是带发修行,或许心里面旧情未了。

另外第63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

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1。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形象,她既是贾府的女儿,又是宝玉的表妹,她的形象丰满而独特。

首先,妙玉的美貌和智慧使她成为众人的瞩目。

她有着一张娇美的脸庞,一双剔透的眉宇,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

妙玉常年禁食,养成了苗条的身材,使她更加傲人。

此外,妙玉还拥有超凡的智慧和才华。

她能够熟练地玩乐器,擅长各种艺术形式,能够诗词曲赋,技艺高超。

她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使她在红楼梦中独树一帜。

其次,妙玉的性格特点使她与众不同。

她温柔、善良,心地善良而又善解人意。

妙玉在红楼梦中一直扮演着照顾他人、关怀他人的角色。

她对待别人是充满了爱心和关怀的,从不计较得失,不求回报。

她能够透过外表看到内心,并且给予真诚的关怀和帮助。

她是一个既纯洁,又坚定、乐观的的人,善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不畏艰难。

另外,妙玉的不幸命运也是她形象的一部分。

妙玉的一生可谓凄凉而又坚强。

她的父母双亡,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守护,只能依靠其他人的照顾。

她长期生活在贾府中,受尽了欺凌和挤压。

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疼爱。

然而,这些打击并没有让妙玉失去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相反,她通过学习和努力,积极生活,并且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最后,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象征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妙玉象征着无私和纯洁的爱,她的存在使得红楼梦中的人们更加珍惜爱和亲情,更加注重道德和人伦关系的价值。

她以她的行动和品德引导了旁人,带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妙玉所扮演的角色,使得整个红楼梦故事更加有趣和动人。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妙玉的外貌特征
妙玉是一位容貌俊秀的女子,面庞姣好,肌肤白皙,眉目如画,容色清丽,给人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她那一双明亮的眸子里透露着聪颖和独特的个性,让人难以忽视。

妙玉的性格特点
妙玉性格温文尔雅,善解人意,善良温柔。

她对待他人总是满怀善意,待人接物有礼貌亲切,不与人争斗,但心态坚定。

她虽出身贵族,但并不傲慢自大,反而谦逊谨慎,喜欢与人交流,近人如兄如弟,颇具人格魅力。

妙玉的内心世界
妙玉内心深藏着对人世间的疑问和对世俗的反感。

她对于虚伪、浮华的社会有一种无奈和不满,渴望追寻一种真挚和纯粹。

她对于感情也充满矛盾和迷茫,深思熟虑,不轻易付出。

她比较独立,不依赖他人,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原则。

妙玉的社会关系
妙玉在社会关系中属于较为独特的存在。

她虽然处于贵族家庭,但与其说是被束缚于世俗规则,不如说是在批判和颠覆这种规则。

她与宝玉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既是亲情,又带有爱情的暧昧,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妙玉的命运之路
妙玉的命运注定是充满坎坷和挣扎的。

她一生追求着一种真挚和纯粹的爱情和友情,但最终却遭受到了社会的无情打击和摧残。

她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辛酸,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直至最后,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说。

总结
妙玉是一位独特而鲜明的女子形象,她的外貌、性格、内心世界、社会关系和命运之路构成了一个复杂多面的形象。

她在《红楼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诉说着自己的坎坷命运和对于真理的追寻。

她是小说中一位令人难忘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青灯古殿人未老,气质如兰妙玉心——《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青灯古殿人未老,气质如兰妙玉心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一位重要人物,虽然《红楼梦》书中涉及到她的篇幅很少,一共只有6处,总计不过4000字左右,但在伟大作家笔下这极简省的文字,却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典型,作者也是用“世难容”三个字,作为评述妙玉的曲牌名,这三字不仅概括妙玉的多方面的复杂性格,又概括了妙玉的曲折独特的一生,妙玉的思想性格和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蕴藏着作者深远的思想意义,也表达出作者对妙玉的复杂的感情。

提起妙玉,谁都知道,她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尼,但是每当我们想到她的时候,眼前出现的却并不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形象,而是一个天赋聪颖、资质不凡的少女,就是因为书中每次提及妙玉的时候,全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突出强调她的才艺。

妙玉尚未出场,曹雪芹便通过林之孝之口使读者对她产生不同寻常的印象。

第十八回林志孝在王夫人面前首次提到妙玉,说她“模样又极好,文墨也极通”,而尤其让人惊异的是,她虽然少小出家带发修行,林之孝却说她“经文也不用学了”,真是涉猎既广且又无师自通。

妙玉不但博览群书,而且读书不腐,自有见地。

书中第七十六回写她在中秋之夜与林黛玉、史湘云论诗,她主张诗写“真人真事”,反对“搜奇捡怪”,使林、史二人皆道“极是”,可见其真知灼见非常人可比。

妙语亦能作诗,而且诗路敏捷,才情出众。

在那个天清月朗的中秋之夜,她为林黛玉和史湘云的长篇连句作序。

只见她乘兴挥毫,不假思索,运笔如流,十三韵一挥而就,致二人叹赏不已,皆称妙玉为“诗仙”。

妙玉还擅长养花修木。

在她修行的陇翠庵中“花木繁盛”“比别处越发好看”,花木得到贾母称赞,就连心如枯木死灰一般的李纨也为之神动。

妙玉确实不同凡响,她虽然离群索居,但争奇斗艳的群芳仍旧遮蔽不住她异样的光彩,她虽然自甘寂寞,但喧嚣扰嚷的尘世淹没不了她独特的声音,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曹雪芹以生动的文笔为妙玉唱出了“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赞美诗。

浅论红楼梦中的妙玉人物形象

浅论红楼梦中的妙玉人物形象

浅论红楼梦中的妙玉人物形象聊聊《红楼梦》里的妙玉,这姑娘可真是个妙人儿。

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头,妙玉算是挺特别的一个。

她不像是大观园里的那些小姐丫鬟,整天围着家长里短、情情爱爱转,她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清净之地。

妙玉住在栊翠庵,那地方清幽雅致,跟大观园里的繁华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是个带发修行的尼姑,但你可别小看了她,她可不是那种天天念经敲木鱼、不问世事的尼姑。

妙玉心里头,装着不少事儿呢。

首先说说妙玉的相貌,那可是真真儿的标致。

书中虽然没有详细描写她的五官,但从那些个侧面描写里,咱们也能猜出个大概。

她定是有着一副清冷脱俗的面容,眉眼间透着股子不俗的气质,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不是个凡人。

妙玉的性子,那也是独一份的。

她清高孤傲,不轻易与人打交道。

大观园里的姑娘们,虽然各有各的性子,但大多还是热热闹闹的,喜欢凑在一起玩耍。

妙玉呢,她更喜欢一个人待着,品品茶,赏赏花,偶尔写写诗,过过自己的小日子。

可别看她平时不怎么跟人说话,就以为她是个不近人情的人。

其实啊,妙玉心里头是有热乎劲的,只是不轻易表露出来罢了。

比如那次宝玉生日,妙玉悄悄派人送了一张粉红笺纸写的贺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这短短的一句话,里头藏着多少心意啊。

宝玉看了,也是一头雾水,后来还是经了岫烟的点拨,才明白了妙玉的深意。

这一来二去的,宝玉和妙玉之间,也算是有了那么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

妙玉虽然是个尼姑,但她对世俗的事情,也并非全然不知。

她心里头明白,大观园里的那些繁华,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

所以她不愿意掺和进去,更愿意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

但世事无常,大观园最终还是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

妙玉呢,她的结局也是挺让人唏嘘的。

据说她是被强盗劫走了,下落不明。

想想也是,她这样一个清高孤傲的人,落在那些强盗手里,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但话说回来,妙玉这一辈子,也算是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她虽然身处红尘,但心却像那栊翠庵里的梅花一样,高洁脱俗,不染尘埃。

人物分析——妙玉

人物分析——妙玉

二、“世难容”与“世能容”
——与《玉簪记》陈妙常的比较
陈妙常是明代传奇《玉 簪记》中的另一个空门女 弟子形象。陈妙常,是南 宋高宗绍兴年间,临江青 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 陈家本来就是临江的官宦 之家,只因躲避南宋靖康 之难,削发为尼。她与妙 玉有着相似的内质,却但 她们的心路历程、性格特 征、处事方式等又存在着 这样那样的差别,最终走 向迥异的结局。
——妙玉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 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市仕宦 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 佛门,带发修行。当时十八岁, 文墨极通,经典极熟,模样极好。 贾府为了点缀大观园,修盖了栊 翠庵,聘妙玉为庵主。妙玉“为 人孤癖,不合时宜”。但愈是孤 傲怪癖,命运愈是捉弄,最后被 一伙强盗劫往南海。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 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No Image
/10/29
.
16
一、“阆苑仙葩”与“槛外人”
——与林黛玉的比较
同:
1、黛玉、妙玉气质相似,才华相似。太
虚幻境“红楼梦”曲子说黛玉“世外仙妹, 同苑仙葩”,说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 薄比仙”。可见二人在作者心里都是神仙 般的姑娘。
2、黛玉、妙玉为人相似,品格相似。一 个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一个则“万人不 入他的耳目”。
一、“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 种雅洁之气。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 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 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 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 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 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 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妙玉人物短评

妙玉人物短评

妙玉人物短评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仕宦人家。

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高,不合时宜”。

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

妙玉虽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

她的师父临寂时曾劝她留在京城,说到时候自然会有她的结果,而妙玉等来的结果却是被强人劫持。

这是她预言不灵呢,还是妙玉修行未到家呢?(据高鹗之“伪”续)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出家之后,父母俱亡,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

贾府为元春归省聘买尼姑,她因为“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被请到了大观园的栊翠庵。

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高鹗续书),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

但是这四人也并非全是与妙玉相契无间。

邢岫烟幼时妙玉曾教其识字,妙玉与岫烟交往,多半是出于师生之谊,未必真心推重岫烟。

惜春虽与妙玉有共同的语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烟火气,少的是灵气。

妙玉与她在一起谈经论佛可以,但要进行心灵交流,妙玉恐怕还认为惜春差一截。

黛玉本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可妙玉的高洁与孤僻又胜黛玉三分,以致黛玉也有了远妙玉之意;如果说宝玉对黛玉还有一种俗情的话,那么他对妙玉有都不敢有这种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闪念,他也会视为罪过,他对妙玉有的只是一种敬重之情。

这样看来,宝玉对妙玉的疏远,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正值青春芳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年龄周围却没有一个朋友,她独守静庵,心中孤苦可知。

但妙玉是曹雪芹珍爱的人物之一。

虽然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场仅两次,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但她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

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对,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妙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位列中国古典小说之首。

在这部奇书中,红楼女子多舛的命运令人为之叹息。

而自称“槛外人”的妙玉则是这部书中不可或缺却又容易被人忽视的角色。

妙玉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她位于“金陵十二钗”的第六位。

对于她的研究往往历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其实,研究《红楼梦》就不能不研究《红楼梦》里的人物,研究《红楼梦》里的人物就不能不研究妙玉。

对妙玉的研究,对于揭示《红楼梦》的写作背景,表现《红楼梦》的政治主题,探讨《红楼梦》的创作方法有着重要的广泛的意义。

因此,我们开始深入探究妙玉这个人物角色,展现我们眼中的妙玉。

一.妙玉形象:1.妙玉的身世:妙玉是在“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时才进入大观园的。

林之孝介绍她的身世是:“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因自幼多病,所以亲自入了空门,带发修行。

“父母俱已亡故,”但身边却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带着一帮人来到她的栊翠庵要茶吃,她拿出的茶具十分珍贵,有“成窑五彩小盖钟”,有“官窑脱胎填的盖碗”,有“晋王恺珍玩的〈分瓜〉瓟斝有犀牛角做成的“点犀”喝的是梯已茶,用的是五年前蟠香寺梅花上的雪融化的水。

她在蟠香寺修炼时,庙里还有房产,租给邢岫烟家居住。

另外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钗判词里,称妙玉为“金玉质”,在封建社会里“金玉质”这是一个极其荣贵的称谓,一般多用于皇族子孙或宗室成员。

在金陵十二钗判词里,只有妙玉被定为“金玉质”。

贾家是京都八公之一,又是皇亲,又是国戚。

而迎春的判词只是“金角花柳质”惜春判词也只是“绣户候门女”。

可见妙玉绝非出生在一般的读书仕官之家,妙玉不低于贾家,也很有可能是宗室成员的后代。

但这样一个大家闺秀,为何要亲自出家,带发修行呢?须知《红楼梦》是以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斗争为背景的,特别是雍正夺位这个重大政治事件,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有着直接的关系。

雍正登位以后,便以种种理由削弱与其争夺皇位的诸皇子的力量及其帮手,直至消灭他们。

而遭受排斥的一部分宗室成员,他们经过激烈的斗争,一部分被彻底消灭,另一部分看破红尘,或与僧道往迎,或以遁入空门的方式逃避其激烈的斗争,远避是非。

妙玉的家庭很可能是经过激烈的暴风雨般的斗争后,未能经受住洗礼彻底衰败的。

妙玉虽未亲身经历这一过程,但耳濡目染,使其逐步地认识到官场的污浊,社会的昏暗,人与人之间的阿虞我诈,所以只能遁入空门,与世隔绝。

这样才能使她远离纷繁的斗争,才能使其保持自身的高洁。

妙玉来到大观园后,也只是一心修行,很少与大观园里的其他人来往。

在前八十回里,贾母等人曾来栊翠庵一次讨茶吃,妙玉只是如其心愿,泡茶给他们吃,然后很快便和宝钗和黛玉到耳房内吃梯已茶去了。

大观园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且年轻人居多。

经常举行各种活动。

但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妙玉的身影,只是在宝玉过生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妙玉以“槛外人”的身份送了一张字帖。

妙玉之所以如此做,目的是为了保持自身的高洁,不与社会同流合污。

2.妙玉的性格特点:《红楼梦》曲子第七支《世难容》说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兰”同“松竹”“梅”一样,在我国古代一直是品德高洁的君子象征,“仙”在这里是说妙玉才华出众。

妙玉在大观园居住的栊翠庵是“花木繁盛”,就连贾母游了大观园后,也不得不赞叹:“到底是她们修行的,常常去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

”写景是为情,为人服务的,作者通过贾母的话侧面交待了妙玉居住的环境,实际上是揭示了人物高洁的气质。

但事物总是矛盾的统一体。

妙玉一方面有着高洁的气质,别一方面却有孤高自傲的怪癖。

她自视十分高洁而拒绝与人来往,就连刘姥姥喝的茶杯,“嫌脏不要了。

”这还只是一般情况,“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了,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

”宝玉和她开玩笑:“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么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

”在妙玉的眼里,除自己以外,其他的人一概是俗人。

这是她的优点,也是最大的弱点。

她的老邻居邢岫说她是:“她因不合适宜,权势不容。

”试想在那样的社会里,一个破败的仕宦家庭的美貌女子,又加上十分怪癖的行径,怎么能有她的立足之地呢?所以这就注定了妙玉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并且妙玉具有不畏权贵,蔑视权贵的精神。

先看妙玉在十八回出场时,林之孝介绍了她的身世后,王夫人不等回复,便说:“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

”林之孝回道:“请她了,她说,候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

”王夫人笑道:“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

”林之孝答应了出去,命书房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妙玉虽为落魄官宦小姐,但她却认为“候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并且以此为理由,拒绝前往贾府。

我们知道贾家是四大家族,京都八公之一,势力非常强大。

但妙玉却并不惧怕贾府的权势,敢于拒绝,且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勇气不能不令人钦佩。

妙玉不仅不畏权贵且能敢于蔑视权贵。

她对贾宝玉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贾家及皇亲国戚,果真找不出这么个俗器来吗?非也!那是在贾宝玉面前炫耀自己家庭昔日的辉煌吗?也不是,这里表现了妙玉并没有把贾府放在眼里,对贾府的蔑视,贾母光临栊翠庵,妙玉也只是“笑往里让。

”沏好了茶,妙玉便和宝钗、黛玉二位同龄人出去吃梯己茶了。

当贾母告别栊翠庵时,“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小门,回身便将门闭了。

”贾母是整个贾家最有权力的人,很少光顾大观园,难得来这么一次,而且到了栊翠庵,妙玉不但没有讨好巴结她,而且仅平平淡淡地接待了她们,更可以看出妙玉不畏权贵、鄙视权贵的精神。

根据刘心武先生的研究,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中遇到的四位仙姑是映射在贾宝玉一生中最重要的4位女子。

其中,刘心武先生认为“悟道菩提”指的就是妙玉这一女性。

这便体现了妙玉在《红楼梦》一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同为极具在他人屋檐下的形象,她不同于寄人篱下的黛玉那么多愁善感,那么喜欢使“脾性儿”,那么不确定,不稳定,令人难以捉摸,那么孤傲自诩。

也不同于“主中客”的宝钗的老成世故,心机藏而不露,处世圆而不方,个性的浑厚刚强与冷漠超然始终与其教养、立身原则和恪守妇道相协相映,善于“小惠全大体”。

更不同于史湘云醉酒吃鹿肉的洒脱不羁。

这些都是她所不曾也是不能有的。

出身及人生中无奈的机遇造就了她槛外人矛盾而敏感的性格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妙玉的性格是丰富多彩的,并非完全是个冷面美人。

如果我们置身于她的那种环境中,我们会理解她的这种十分怪癖的行径的。

当然,妙玉的性格本身并非完美无缺,她存在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自视高洁,行为怪癖。

但这并不影响妙玉那光彩照人的形象。

二.妙玉的内心世界:《红楼梦》中对妙玉的判词:欲洁何从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

“欲洁何从洁,云空未必空。

”一句话道出了妙玉的矛盾与尴尬。

妙玉不是闺阁小姐,而是一个身披袈裟,手持念珠的佛教弟子。

书中第林之孝家的这样向王夫人介绍妙玉:“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

”从林之孝家的对妙玉的介绍我们知道,妙玉的出家并非出于自愿。

她不似宝玉、惜春的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而是因为自幼多病,找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的情况下被迫入了佛门。

出家人出家的动机大体有两种:一是主动出家,走向佛门。

他们把佛门作为自己精神的归宿。

这就犹如鱼归大海,是一种解脱红尘后的大自在、大欢喜。

二是被动出家,因为客观原因走向佛门。

这种人其实红尘未了,只是把佛门作为暂时的回避之所。

他们入了佛门,身心遭受禁锢,犹如鱼入瓮网,是一种痛苦和折磨。

妙玉是后者而非前者,所以,她有许多的不甘和挣扎,她的身心无法合而为一,无法一心向佛。

她是在一种被逼迫的环境中长大,是在少不更事的情况下向佛的,故而,妙玉才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要一心打破佛家的清规戒律,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亲情与爱情。

其实,我们只要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妙玉与佛教是格格不入的。

佛家讲“四大皆空”、“六根清净”,要摒绝世俗的一切欲望。

而妙玉却精奕道,谙音律,举凡花卉盆景,古玩茶饮,无一不是高水平。

她对茶品、茶水、茶具有着那样的讲究,这与儒家代表人物孔夫子提倡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还有,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称“畸零之人”,做事“放诞诡僻”,这又与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思想不谋而合。

佛家是讲“世法平等”的,但妙玉却将吃茶之人分为四等。

《般若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但妙玉却不是这样,她人虽在栊翠庵,心却已飞向了庵外的红尘世界,所以我说她“身在槛内心在槛外”。

三.妙玉的结局猜测:脂砚斋有一条脂批说及妙玉的结局:“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这意思是说,贾府抄家之后,连大观园都没收,妙玉被赶出栊翠庵,她准备回到南方苏州老家去,走到瓜州渡口,被迫流落烟花巷,当起娼妓。

又或是嫁给了一个老头子做妾。

刘心武的猜测:妙玉是为了解救宝玉等人,而以自己为牺牲——在贾府败落之后被迫嫁给忠顺王爷。

我更愿意相信这一种说法,因为她是十二钗中唯一一个和贾府非亲非故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佛门中人,如何能排到第六,并位于王熙凤之前呢?肯定是为贾府做出了非凡的贡献的,所以当最终宝玉及湘云落难之时,妙玉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清白之身,落得“无瑕白玉遭泥陷”的悲惨遭遇,最终换取了宝玉和湘云的自由。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不仅仅从曹雪芹未完的书稿中了解了妙玉这个人物形象,也从更深的层次了解了作者未说出的妙玉这个空灵女子的内心。

她是曹雪芹笔下人物个性最为复杂最具悲剧性的人物之一。

作为“槛外人”,她爱洁成癖、才情高雅、孤傲怪癖;作为正值妙龄时节的女孩,她身处栊翠庵却凡心未脱,眷恋着人世的自由与真情;作为封建礼教的反叛者,妙玉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秩序;作为他人屋檐下的寄居者,她又有着与大观园中其他寄居者不同的性格。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脓,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参考资料:《红楼梦》通俗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妙玉系列节目汉风先生《品读红楼人物》系列讲座之五《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三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