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公派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研修计划书
大连理工大学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导师和学生掌握专业研究方向、制定培养计划、安排课堂教学和保证论文进程的基本依据。
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基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需求,立足本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有利于研究生夯实文理兼融的通识基础,健全扎实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突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提高研究生敏锐客观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为基本定位,以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根据学校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工作的总体要求,为便于各学部(院系)具体开展工作,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培养方案修订范围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上按一级学科(群)进行,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类别、领域进行修订。
此次培养方案修订包括以下类型: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文、英文分别制定);2、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文、英文分别制定);4、专业学位(全日制和非学历)研究生培养方案;5、部分一级学科(群)博士生国际化培养方案(中文、英文分别制定);6、部分一级学科(群)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中文、英文分别制定)。
二、培养方案修订内容(一)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学科(群)、专业简介部分可介绍本学科(群)、专业的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简介应重点突出本学科的特色、优势及在国内外国际的学术影响,简介应清晰、全面。
各学科(群)研究方向的设置应密切关注本学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支持和建设发展意义的相关领域,把握本学科领域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使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能够立足于高起点和学科发展前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代码:0824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造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国防军工事业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能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掌握基本测试技术、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独立分析科学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拥有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转化一等奖2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5项。
大连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含直博)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
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计划模板
一、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1、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直接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左右,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为3年左右。
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必须经过一次资格考核,资格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从第五学期转为博士研究生。
未通过考核者,可以转为硕士研究生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2、第四学期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资格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从第五学期转为博士研究生,按博士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二、课程学习要求
1、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直接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要求不低于4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
2、硕士研究生第四学期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分别按照所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分别完成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
三、直接选择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
分别按照硕士、博士一级(或二级)学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选择课程
总学分不低于44学分;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
注:因硕博连读(直接攻博)涉及到跨学科问题,因此各一级学科不用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本模板用于指导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3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国际联合培养本科生的管理办法

大连理工大学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公派留学工程●交换学习工程●联合培养工程●自费修学分工程●社会奖学金工程●短期交流访问工程●海外实习工程大学国际化是全球高等教育开展的趋势。
大连理工大学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海外学习及第二校园经历的时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国际名校联合培养人才。
学校同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近170所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国际交流工程,长短期的国外第二校园经历工程近80项,每年都有近900名在校学生通过这些工程赴海外进行长短期学习或交流活动。
与日本立命馆大学合作设立中日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采用“2+2〞和“4+0〞两种模式培养国际化IT精英人才。
学校还聘请了329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包括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参谋教授,受聘教授的研究方向几乎覆盖了我校所有学科领域。
来校短期讲学的外国专家已达1180余人次,临时来访者达1万余人次。
近三年,学校主办国际及地区性学术会议56次,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达7500余人次。
学校经常邀请海外知名人士如英特尔总裁、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来校做报告,我校学子无需走出国门,即可实现与国际学术大师的直接对话,领略大师风采,及时把握学术动向。
同时我校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到学校学习,校园国际化气氛浓厚。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自主招生院校之一。
2022年,共有来自世界上100个国家的1025名留学生来我校学习。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日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作为中日两国政府在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上设立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堪称中日两国知名大学间“优势互补〞、“强强结合〞的典范。
该学院整合中日双方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引进国际知名大学成熟的产学合作实践教学工程和先进的教育体系,学生不出国门即可同时享受到大连理工大学和立命馆大学双方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简短博士生研修计划

简短博士生研修计划
以下是一份简短的博士生研修计划:
简短博士生研修计划
一、研究课题
为了拓展理论在领域的应用,本人将以“ ”为题,开展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法
1. 密切阅读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总结研究前沿和存在问题。
2. 构建理论模型,提出假设。
3. 收集和整理实证数据。
4. 建立统计模型,开展实证测试。
5. 分析结果,总结发现。
三、研修计划
1. 初年:阅读,确定研究方法和模型框架。
2. 中期: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初步实证。
3. 末期:深入研究,结果分析与论文写作。
4. 计划三年内完成论文初稿,四年内公之学界。
五、预期成果
1. 拓展和丰富相关理论。
2. 提出新见解并通过实证支持。
3. 一篇期刊论文。
4. 两篇国内会议论文。
人: 修改一下,计划5年完成,第一年重点是 ,第二年继续并开始收集数据,第三年建模测试,第四年深入研究,第五年论文完成公之学界。
大连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含直博)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含直博)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
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计划模板
一、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1、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直接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左右,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为3年左右。
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必须经过一次资格考核,资格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从第五学期转为博士研究生。
未通过考核者,可以转为硕士研究生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2、第四学期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资格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从第五学期转为博士研究生,按博士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二、课程学习要求
1、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直接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要求不低于4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
2、硕士研究生第四学期选择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分别按照所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分别完成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
三、直接选择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计划
分别按照硕士、博士一级(或二级)学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选择课程
总学分不低于44学分;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
注:因硕博连读(直接攻博)涉及到跨学科问题,因此各一级学科不用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本模板用于指导硕博连读(直接攻博)
研究生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2024年公派留学研修计划(2篇)

2024年公派留学研修计划一、背景和目标公派留学研修是目前我国外交政策和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派遣优秀的学生和专业人士赴海外学习、交流和研修,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推动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几年,我将参加公派留学研修计划,以提升自己的学术和实践能力,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计划内容1. 学术研究我计划选择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术研究。
在那里,我将有机会与世界上一流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共事,深入研究我所感兴趣的课题。
我将参加研讨会、学术讲座和学术活动,与其他国际学者交流并分享我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我将拓宽自己的研究方向,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2. 实践经验除了学术研究,我还计划在实践方面积累经验。
我将选择参加一些实习项目,与国外企业或机构合作,了解他们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
通过实践,我将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3. 语言学习在公派留学研修期间,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学习一门外语对于一个国际化的人才来说非常重要。
我将在国外学习期间参加语言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我希望通过学习外语,能够更好地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并将来为我国的国际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计划的意义和影响公派留学研修计划对于我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1. 对我个人的意义和影响公派留学研修将为我提供一个深造的机会,提升我在学术研究和专业领域的能力。
我将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公派留学研修将开拓我的国际视野,增强我对国际形势和国际交流的了解,提高我在国际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这将有助于我将来在工作中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2. 对国家的意义和影响公派留学研修计划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公派留学研修,我将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学术思维,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带回国内,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专业)代码:0810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管理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学科点同时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是当今信息学科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可应用于通信、网络、语音、图像、雷达、声纳、生物医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地震勘探等众多领域。
本学科点是国内较早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的单位之一。
研究工作的特点是:始终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前沿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既进行全面系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同时承担国家及企业重要科研项目,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前,本学科已在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识别、生物医学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尤其在随机与时变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重构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
现已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和“973”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委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横向科研课题数十项,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语音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安全,非正弦函数理论及其应用,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光纤通信系统,通信信号处理,现代光学与电子成像技术,CT理论与应用等。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主要包括随机信号处理、非高斯非平稳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射频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智能信号处理与智能计算、雷达信号处理、光子信号处理、光电信号处理及ROF技术、基于FPGA的信号处理技术等);2、光电成像与图像处理(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统计图像处理和识别、CT理论与应用、光电成像技术、三维成像及显示技术,IPTV技术与应用);3、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多媒体信息隐藏和隐藏分析、多媒体数据取证、数字水印);4、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主要包括智能天线技术、MIMO、OFDM、认知无线电、多用户协作、功率/速率联合控制技术、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传感器网络(MSN)、非线性失真线性化技术、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网络编码技术等);5、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主要包括无源光接入网、微波光子学、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6、生物医学信息处理(主要包括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医学信息检测与医疗仪器技术、远程医疗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nths (from( yy/ mm/)to( yy/ mm/)
研究课题在国内外研究情况及水平THE CURRENT RESEARCH CONDITION AND LEVEL OF THE RESEARCH PROJECT AT HOME AND ABROAD:
申请人国内科研准备工作概述THE SUMMERY OF THE RESEARCH PREPARATION
研究课题的目的及出国学习预期目标THE AIM AND EXPECTATION OF THE RESEARCH:
研究具体实施方法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where required):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公派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研修计划书
Research Plan for CSC Scholarship Program, DLUT
姓名/Name
学号/Student ID
性别/Gender
出生年月日/Date of birth(yy/mm/dd)
所在学院/College
所学专业/Major
科研工作时间安排THE ARRAGEMENT OF THE RESEARCH WORK:
回国后续工作/学习计划THE STUDY/WORK PLAN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国内导师签字SIGNATUREOFDOMESTIC SUPERVISOR:
Date(yy/mm/dd) :
国内导师/Domestic supervisor
留学国别/Hostforeigncountry
国外留学院/Hostforeigninstitution
留学院系/Host faculty or department
国外导师/Hostforeignsupervisor
研究领TURE OF HOSTFOREIGNSUPERVISOR:
Date(yy/mm/dd):